第二章 人文世界:明代的儒學活動
王陽明心學美學思想的產生、發展不但和其自身的理論特質有關,同時也受到其所處的人文世界中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刺激,此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明代整體的文化背景。宋明時期是中國三種主流文化儒、佛、道交融最密切的時期。從文化現象上來看,三種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分彼此,但在文化本質上,三種文化延續和保有了自身是其所是的最基本特質。因此,對于明代儒佛道交融的文化背景,我們要以不同的視角進行觀照,進而辨析各種文化元素對陽明心學美學的文化意義。(2)以陽明為中心的明中期士人交游活動。這是陽明心學美學思想產生的具體學術環境。在此環境中,陽明的思想取向,義理向度、審美風尚等形成的基本軌跡和決定其發展方向、特征的要素都得以具體展現。在明代特定的政治文化生態中,陽明的講學交游活動絕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學術活動,它還受到政統(政治與皇權)、社統(士人階層與民間地方秩序)、道統(儒佛道與判教意識)等因素的影響,并在某種意義上對這些因素起到反作用。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陽明的講學交游實質上也是一種政治活動、社會活動。正是這一活動內蘊的多層面因素的合力促成了陽明心學美學思想的個性特征。(3)陽明對所處時代與自身環境的回應。這是一種偏內在的學術活動,在明代士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陽明在自身所處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對佛教的回應體現出其心學立場下的佛教觀,這種對佛教的認知雖然對陽明心學美學的主要的、本質的審美特征并無決定性影響,但對其審美方式、審美體驗等都有一定的影響。需要說明的是,當我們以陽明為中心觀照這三種儒學活動時,三者在邏輯上具有可分性,在實然中是渾然一體的,他們共同對陽明心學美學思想產生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