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鏡中的夏娃

  • 零度誘惑
  • 汪明明
  • 7355字
  • 2018-10-22 16:03:14

1

尤嘉霓是尤嘉霓嗎?這個問題看似荒誕,卻非常有趣。

我們試圖將探索的燈光懸垂到遙遠的往昔,照亮尤嘉霓少年、童年甚至幼年的影像,試圖發現她的面孔、表情、姿態在一次次旅行的變形影像中,不斷被拆解、扭曲、復原,奇特的微妙變異。

尤嘉霓生活的時代是影像喧騰的時代,從一開始,影像的世界就比現實更鮮潤迷人,沒有防御和距離,一切都觸手可及。尤嘉霓和她的女同學們漸漸放棄閱讀,閱讀退隱至生活一個遙遠的角落。即或閱讀,不過是些時尚資訊、美顏秘籍、職場上位術,全跟技巧有關,從未涉及心靈的啟迪。(優秀的)文學作品是留白的,需要發揮讀者的想象力,其人物才能活靈活現地浮現眼前。而影像一筆勾銷了想象力,視覺、聲畫無孔不入地侵蝕觀者的毛孔、五臟,取締思索所需要的空間,極盡喧囂地將畫面撞入觀者的眼簾!

六歲的尤嘉霓已是電視的忠實觀眾,客廳內有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她看到一位美麗的舞蹈演員,踮著足尖在方框里跳舞。騰躍、旋轉、純白的弧形曲線。幼小的她踮起小小足尖,模仿那個芭蕾舞演員的動作,騰躍、旋轉。尤嘉霓指著畫面,再指指自己,天真地問大人,我像不像那個跳舞的阿姨?

這是個有趣的畫面。真實的尤嘉霓站在中間,她透過客廳里的鏡子,尋找自我,觀看自我,審視自我。她同時將凝視的目光投向左邊的影像,她在尋求參照物,投影機投射的參照物,糅合觀者夢想的元素,堂皇而美妙。那是另一個世界。

尤嘉霓開始喜歡表演,面對鏡子,聲情并茂地表演著。她為自己設計各種角色,時而變成妖艷的女特務,時而變成驕橫的貴族小姐,鏡子是個好東西,可以讓人做夢的好東西。她逼著姐姐扮作小丫頭,托著盤子笨拙地跟在身后,她扭著身子,尖著嗓子,快點,還不快點!她媽媽叉著腰沖進來,雞毛撣子亂舞,你們搞什么名堂!

鏡子里的影像,反射著外界的景物,從黑白到彩色,從9英寸到60英寸,從球面、平面到3D,從港劇、日劇、瓊瑤劇,到韓劇、美劇,更迭轉換,四季輪回。尤嘉霓面對著鏡子里無數可能的自己,熱烈地渴望扮演其中任一角色。

1996年,韓劇熱播。同學們意外發現一位當紅韓星金玄雅跟尤嘉霓很相像,她們叫道:你和她真的很像。

靈魂在一次震裂后,突然發現了自我,我原本是可以這樣閃耀奪目的!這種自我發現是甜蜜、微醉的,又有隱隱的刺痛。我和你如此相像,可我并不是你,你光芒四射,我卻黯淡無光;我恨不得鉆進你的軀殼,成為你而不是我!

中心廣場大屏幕正在播放金玄雅代言的國際名包廣告。

[特寫]金玄雅從法拉利輕盈而出,纖長玉腿閃著珍珠般光澤,她目光迷離,纖指輕觸水亮雙唇——

[特寫]車門關上。金玄雅一甩手,旋即扔出名包,優美的拋物線,似芬芳箭鏃射向觀眾,性感的旁白音跳出:“抗拒不如主動挑逗!”

尤嘉霓被廣告中一切動人的細節所蠱惑,她的想象力溜進無人占用的地方,一個虛擬世界正在美妙地構筑——“我”身穿YSL時裝,推開旋轉玻璃門,裊裊走在異國的街道上,“我”回眸看玻璃櫥窗自己的倩影,一輛勞斯萊斯正緩緩開來,一位英俊紳士手扶方向盤,正癡迷地凝視著“我”……

到處都是金玄雅代言的巨幅廣告畫面,她們如此相像,相似的眼睛,相似的嘴唇,相似的輪廓。尤嘉霓不由趨近,雙手撫摸著無限鋪展的畫面,我在撫摸你就像在撫摸我自己。你塑造了臆想中的我,我在你身上看到我的“幻影”。短暫的暈眩,迷人的快感,旋即,是持久的刺痛。

她不是“她”,可“她”無所不在,并活生生地圍獵了她!

六歲的尤嘉霓已經學會尋找參照物,并喜歡和參照影像做比較。成年后的尤嘉霓,更迷戀于玩鏡子游戲,她轉動一面鏡子,凝視著自己的形象,同時,她又轉動另一面鏡子,凝視投射進鏡里的參照影像:她在尋求榜樣,重新描摹自己,繪制自己,按照“她”的尺寸裁剪自己,她渴求和“她”擁有——同樣的眼神,同樣的表情,同樣的容顏。

尤嘉霓買下金玄雅參演的全部影視碟片,捕捉她每一個閃現的細節,無一遺漏地模仿:驚嘆時,嘴唇噘成可愛的O型;生氣時,斜咬豐唇;頑皮時,猛一吹氣,劉海輕揚飛舞。她天生卓越的模仿力,令她惟妙惟肖地踩著心儀韓星的節奏,微笑、裝扮、行為,似乎只有縮進韓星的皮囊里,才能感覺自我美妙地存在著。

她身穿高腰裹胸的韓版時裝,手持金玄雅照片,要求發型師分毫不差地設計,一浪一浪燙成大卷,兩鬢垂下一兩縷卷曲發絲,手指繞進去,一卷一卷,啪地,彈開。眼神幽幽一瞄,幻變成韓星妖媚的神情。她笑出聲來,柔糯、綿軟,尾音處,發出顫顫的咝咝聲。

二十二歲,尤嘉霓的新形象赫然勾出,她抹殺真與假的界限,正亦步亦趨地逼近心儀的偶像。

尤嘉霓參加中學老同學聚會,他們都驚訝道:“你變了,你越來越像那個韓星。以前是形似,現在是形神兼備。”尤嘉霓的嘴軟嘟嘟一噘:“啊,你們也這么認為啊?知道嗎?這次帶團去麗江,一個老外游客追著問我,是不是那個韓星,我說不是,他還不信,非逼著要我的簽名照呢。”

只有一名男同學一語不發,敬酒時突然冒出一句,我希望看到真實的你。

真實的我?她已遺忘,真實的自己褪色、消隱了,“她”怯懦地躲在遙遠處,不肯多語。

2

對于生活在影像時代的尤嘉霓,影像不再讓人想象真實,因為它就是真實。然而令她痛苦的是,她所渴慕的生活方式,豪宅華服名車,卻不能直接下載,在現實中生動再現。

上小學時,尤嘉霓到一個爸爸當局長的同學家里玩,她站在闊大的客廳,仰望著同學的母親,嗅到一股高貴芬芳的香水氣息,她不由想到自己的母親——渾身上下散發著腌酸菜氣息的母親,羞愧地低下頭。

然而,沮喪僅是短暫的,炫耀的沖動如彈簧迅即反彈。尤嘉霓在同學們面前繪聲繪色地描述,從客廳、臥室到餐廳,將那個同學家的所見所聞,詳細地描述給她們,只是主人公巧妙地轉換成自己。她熱烈地追逐著同學們羨慕的目光,那盞小小的虛榮的縐紙燈籠,瞬間,點燃。

而當尤嘉霓的同學們從姐姐口中得知家庭的真實境況時,她整整一個月不跟姐姐說話,這虛榮的彩色縐紙燈籠,燒成灰燼,不再亮起。

她的家在城郊結合處,這真沒什么可炫耀的,說出來,還有點尷尬。童年時期,郊區的土地荒蕪著,于是,家家戶戶就利用閑置的土地種上蔬菜,甚至還挖了一個池塘,池塘里有魚,有戲水的鴨子,到了八月,還有菱角。她記得爸爸坐在小木盆里,一劃一劃,唱著歌,撈菱角。

后來,池塘填平了,田野消失了,他們蓋起樓房,自己住不了,出租給附近做小生意的人。東邊新建飛機場,巨大的轟鳴聲,震得窗玻璃嘩啦啦地響。可他們算是真正的城市人嗎?

廢墟、瓦礫、垃圾場,在她的視線里,無比遼闊,像沙漠般無限綿延,吞噬童年時期的全部記憶。

城市、鄉村的分界線如此模糊,又如此清晰。她的身份游移其間,被放逐的失重的感覺。她討厭這種感覺,干脆奮力游到水中央,讓一束光把她打個通體透亮!

分界線從來就沒有消失,她不是鄉下人,也不是城里人,從一開始,她就注定在尷尬的身份邊緣徘徊。我們不在這里,也不在那里,我們在哪里呢?

尤嘉霓究竟在哪里呢?墻上貼著的金玄雅正對她媚笑,她可以模仿她的一切,她的發型、妝容,甚而模仿她的眼神——誘引觀者無論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能進入她柔情四溢的微妙悸動中。

可是,她越像“她”,她就越痛苦:你刺激我,你挑逗我,可你偏偏什么都不給我。

她偷獵了“她”的形象,可她卻偷獵不了“她”的生活方式!

3

這種分裂是痛苦的。身體的一半沐浴于參照影像的耀眼光芒中,另一半則浸泡在冰涼徹骨的海水,她在冷暖的臨界點。

參照的影像時而是誘惑的,它們獻媚地映射出尤嘉霓憧憬的生活場景:電視臺正轉播香港某女明星耗資數億的奢華婚禮,鏡頭從法國名設計師設計的水晶低胸婚紗,鑲嵌八百顆稀有黑鉆和白鉆價值千萬的項鏈,移至南太平洋島國的旖旎風光,豪華的海邊別墅,婚宴上的每一道美味佳肴……她的虛榮心蜜蜂般貪婪地吮吸著花蕊,遲遲不肯飛離。

明星的奢華婚禮令尤嘉霓如此心蕩神馳。她的軀殼棲息在家里的椅子上,她的精神浮游于流動的虛擬情境——在美麗的南太平洋島,她正乘坐私人游艇飛駛。難以言傳的交感幻覺。

女娛記興奮地告訴觀眾,這個家族為了刺激女明星盡早生育,開出高達一億的獎金,如果生的是男嬰,再額外贈送蘇格蘭牧場和豪宅兩棟。她調侃道,女明星的生育價碼之所以這么高,關鍵是身家清白。身家清白的明星,好比處女在紅燈區有著好價格一樣。不知從何時起,媒體將目光聚焦到明星膨隆的肚子,而肚子的背后,則是每個富豪投資的相應金額。被媒體蠱惑的大眾,突然意識到,最自然的繁衍后代,也能演變成一場溫情脈脈的生育交易。

尤嘉霓由此得出這樣一條有趣的功用性物品鏈公式:鉆石=愛情,豪宅=婚姻,生育=家族繼承權+一個億+蘇格蘭牧場+豪宅兩棟。

既然明星可以出售“美麗”,出售“交際權”,出售“生育權”,尤嘉霓為什么不可以?

她們從來就是尤嘉霓的榜樣!

而當華麗的燈瞬間消失,鏡子又是冰涼、冷嘲熱諷的。外面的世界,有五顏六色的鏡子,電視里的、櫥窗里的、中心廣場的大屏幕,到處都是流動的鏡子,到處都有參照的影像,到處都飛舞著她理想的生活圖景。然而,尤嘉霓在這些鏡面看到的自己,是縮手縮腳,經不住強光照射,沿著城市壁縫行走的形象。

尤嘉霓回到家中,家里的一切顯得格外敝舊、破敗。她和姐姐共用一個衣柜,打開衣柜,濃烈的樟腦丸的氣味,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堆疊在一起,都是便宜的地攤貨。尤嘉霓砰地關上柜子,柜門搖搖晃晃,一個螺絲釘松了,尤嘉霓恨恨道,它為什么不徹底壞了呢!她無比沮喪地躺在床上,隔壁房客黃碟里的呻吟聲吵得她無法入眠,尤嘉霓跳下床,狂躁地喊道,媽,你就不能租給有點素質的人嗎!母親正拎著磨了邊的白色尼龍袋,里面裝著計算器,猛烈地擂房客的門,催繳房租。爸爸半趿個拖鞋,用勁地擤鼻涕,水泥地上到處是枯黃菜葉、煙屁股、黏稠的痰漬。

她清晰地聽見影像碰撞時鏡子碎裂的叫喊聲!

4

尤嘉霓被巨大的反光鏡迷離了雙眼,她控制不了自己的體溫、情緒、內分泌,總有一個聲音讓她欣喜若狂,更讓她煩躁不安。究竟是什么影響了尤嘉霓?是誰在決定著尤嘉霓的決定?她身體的溫度調控器,究竟被誰盜取了呢?

或許,尤嘉霓自己沒有意識到,一個神秘的鏡頭早早潛伏于體內,詭異地窺視、記錄她的喜怒哀樂,攝取其潛在的心靈秘密。它知道她的一切:欲望、快樂和恐懼,而后,通過終端連接,傳輸到奇妙的機器,以聲畫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這個世界具有示范性、號召性及神奇的催眠力量,誘引她墜入甜蜜的陷阱:我將吸蝕你的魂魄,讓你成為木偶人,而我則是永遠的暗中操控者!

這個神秘的鏡頭就是“媒體的凹凸鏡”。

在搖擺不定閃爍的光暈里,“媒體的凹凸鏡”的變異是有彈性的,具有很強的人為因素:放大或縮小,凸顯或遮蔽,添加或刪減……一切皆在有利于意識流竄的通道里,取景、裁剪、定格。

透過“媒體的凹凸鏡”,我們看到了什么?

“凸鏡頭”:聚焦、放大、變異,特寫鏡頭。片面的取景,片面的放大造成片面的結論,而這樣片面的結論,因其具有某種極端情緒,尖銳地凸顯,更易攫獲眼球。

新聞怪胎“煽色腥”——應運而生。

“煽色腥”新聞強調例外甚于常規,煽情甚于重要性。視角聚焦在色欲、災難、暴力、犯罪、明星八卦、名人丑聞、他人隱私等,標題驚悚艷俗,情節聳人聽聞,追求新聞故事化、離奇性,刻意突出新聞事件中的矛盾沖突,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制造出一場又一場轟動效應……新聞不再是真實記錄,而是商業廣告、驚悚電影、艷情小說,可以任意曲解一個人物、一樁事件、一種聲音。

“煽色腥”的終極目的是激發尖叫效應,越血腥、越淫穢、越冷僻、越怪誕,越是非常性的事件,越有助于提高收視率、發行量、點擊率、生成豐沛的“尖叫利潤”。

“凹鏡頭”:刪除、淡化、自行消隱。

藏匿進“凹鏡頭”里的是在整個事件中客觀存在的聲音或面孔,但為了凸顯自己的觀點或某種導向,這些聲音或面孔,將被屏蔽于畫面之外,哪怕它們至關重要。

無法攫獲眼球的新聞同樣也消隱于“凹鏡頭”,人們關注一個明星的時間要比關注一個科學家多幾百倍,盡管科學家生成的價值是明星的幾百倍甚至更多。

我們再次看到那位在南太平洋島國舉辦婚禮的明星。她風采全無,甚而有些怯懦。女明星說自己或許只是個管家,每天照看孩子,帶著保姆到超市購物,從睜眼到閉眼,她一直都在忙碌。女明星話語緊促,眼神下意識地回避耀眼的鎂光燈……突然,她停頓了,她還能說什么?難道抱怨尖酸的婆婆、喜歡逛夜店泡嫩模的富豪老公,還是怪自己不夠精明,嫁給資產實為負值的“負翁”?

然而,這些鏡頭被裁剪,縮進一個角落。或許,媒體認為這一采訪毫無示范性,鏡頭不愿喚醒受眾,不愿將他們從癡迷中驚醒,從譫妄的奇想世界里拽回來。

我們凸顯我們想凸顯的,我們涂抹我們想涂抹的,我們裁剪我們想裁剪的。

媒體的“凹凸鏡”:被建構的視覺世界。

5

如果說,世界被加工,被裁剪,被虛構,那么,我們看到的是真實世界嗎?麥克盧漢說,掌控鏡頭的人,本身也是有血有肉,七情六欲的人,大多數新聞是虛假的,因為新聞是經過挑選、支離破碎的,被放大或縮小,由記者渲染、加工推向公眾,與正在發生的事情并不吻合。

這一點,尤嘉霓進入報社工作后,開始略有所知。在一次乳制品質量調查中,新聞部被某權威部門授意,曝光其中某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這家小廠的問題,在媒體的曝光下,被無限放大,及至銷售陷入癱瘓。為了挽回聲譽,企業不得已在報紙上刊發系列廣告,所有的后續報道隨即被取消。

這種做法,在媒體界頗為流行,我曝光你,不一定跟正義有關,而是要棒喝你,讓你知道我的威力,成為我的廣告成員。

在“媒體的凹凸鏡”下,受眾被欺騙了,他們只記得那個有問題的小品牌,可是,其他有問題的大品牌呢,因種種原因安全地躲在屏風后。受眾愉悅地聽著媒體的話,購買被保護品牌的產品。

這就是媒體干預下的選擇!

一條新聞或節目的出爐,猶若精子和卵子的接觸,是一個漫長而崎嶇的探索過程。政治背景、領導授意、記者意圖、廣告商的干預、收視率或發行量的考量,競爭媒體策略等等,鏡頭也會說謊,覆蓋個人的意識、理念、判斷,鏡頭扭曲了鏡頭中的影像。

6

究竟是社會描摹了媒體,還是媒體描摹了社會?

一旦情緒的調控器掌控在媒體手中,“凹凸鏡頭”變異下的世界將徹底改變我們的感知、思維、行為——認知的變異,思維的變異,行為的變異。

當媒體過度曝光惡俗淫穢,惡俗淫穢將成為社會常態普遍存在……

當媒體過度曝光暴力事件,現實生活中的暴力事件會日趨增多……

當媒體過度曝光人情冷漠,人情冷漠就像病菌到處蔓延……

當新聞對某一事件反復炒作,會形成示范效應,潛意識地誘導受眾觀摩、仿效——集體特征的“漣漪效應”。娛樂業出現虛假繁榮就是這樣一個范例。媒體高頻率地報道明星的奢華生活,成為無數青年男女的參照鏡面,刺激、模仿、追從,激發更多的人瘋狂報考藝術院校,從事演藝職業……中國泛娛樂時代隨之來臨。

世界已被媒體自我言說。

7

然而,尤嘉霓已被徹底魘住,似患瘧疾,時冷時熱。

某一天,她煩躁地從男朋友石風的自行車跳下來,抱怨道,你為什么騎得這么慢!

自行車的速度并不是問題,而是欲望的速度和現實的速度相逆運行時,產生尖銳刺耳的摩擦音。

究竟是什么畫面刺激了她?

一輛紅色寶馬敞篷跑車,正從石風的自行車旁飛駛,車內女孩漫不經心地輕撩發絲,四十五度轉側面,一頭漂亮的紅棕色長發旗幟般飛揚。欲望噴射出煙花,迷灼了雙眼——這一場景我已描摹多時,我迷醉于她的邊緣,熱烈地渴望成為她,像她一樣坐在寶馬車內,呼嘯而去。

尤嘉霓昂著頭,目光掠過石風的頭頂,她看不見他的臉,在暮色中虛浮的面孔。

“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坐上寶馬,總有一天……”

“總有一天?十年?二十年?我都老了……”

若干年后,某女孩在一檔相親節目中,眾目睽睽下,嘲弄一位追求者,我寧坐寶馬車里哭,不坐自行車上笑。不同的是,尤嘉霓只是煩躁地從自行車上跳下來,她的心理感受僅在陰潮罅隙里汩汩流淌,而這個女孩卻被強烈的鎂光燈無限放大,偶像般放大,并以偶像的光芒照耀著患了貧血癥人們的道路。

媒體塑造了偶像,偶像發出了聲音,聲音到處鼓噪著,干擾著視聽,尤嘉霓的時代鼓噪著各種聲響,世界背景般的雷鳴聲響,障蔽內心真實的聲音。她聽不到自己靈魂的聲音,她聽到的都是別的聲音,網絡、廣告、電視里的,她在嘈雜聲音中行走,這聲音如此強大,如轟炸機馬力強大地在頭頂盤旋,尤嘉霓誤以為這聲音就是自己的聲音,她失去了自己的原聲。

她也看不清自己的面孔,在眾多面孔中,這張面孔和那張面孔如此相像,以至無法辨識它們原初的模樣。原初的模樣不斷被涂改,被描摹,姿態、眼神、表情甚而連嘴角一絲諷刺的微笑,都可以在另一張臉上找到相似的痕跡,我不認識他(她),可我們就像一對孿生兒。

8

人人都在描摹,人人都被描摹。

她們走在時尚的前端,卻又驚人地抄襲另一個人的身影。波西米亞、摩洛哥、朋克、韓范兒、日本潮人……她們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流行節拍,落伍(OUT)即是身份的退場,游戲的出局。

她們訓練對名牌的鑒賞,共同鄙視對品牌無知的人。她們挎著名牌包,極盡喧囂地炫耀。他人的嫉妒,是她們歡愉的源泉。

成為時尚女王,活在眾人艷羨的目光里,是她們的生存價值。

她們認為改變人生最重要的是人脈資源。她們勤奮地編織交際網絡,不在吃吃喝喝,就在吃吃喝喝的路上打扮自己;

她們最在意男人的地方,是他們擁有的數字,存款多少,豪宅幾幢,名車幾輛,她們認為越名貴的車里,所載的女人越漂亮;

她們最愉快的事情,是購物時攜帶永不透支的“刷卡機”,無論“刷卡機”是50版或是80版;

她們最愛戀的是自己的美貌,不計成本地精雕細琢每一寸肌膚。這種自戀式的投入渴望超值回報,幻想有一天如稀世珍品被販賣到天價。

她們精通各種“釣魚術”,釣男人,釣金錢、釣機遇……她們認為,談情說愛是一樁投資收益率最高的絕妙交易。

越多的緋聞對她們而言,越有些虛榮的快感。異性的調情是魅力保鮮的秘籍。情感就像化妝品,涂抹在臉上,光鮮水嫩,給別人看的。

當質疑的目光投向她們,她們言辭鑿鑿:所有的觀念、行為、生活方式,并不是我想如何,而是整個社會的欲望在我身上的微型顯示。

“銀行倒閉不會令我不安;天堂倒閉不會令我不安;不景氣不會令我不安;缺乏物質欲才會令我不安。欲望從來就沒有不景氣的時候……”鏗鏗鏘鏘,她們聽著這樣的廣告詞走在城市廣場的石階上,金屬鞋跟的回聲不知疲倦地響起。她們姿態妖嬈,神情傲嬌,臀部富有意味地微微晃搖,感知著或艷羨或嫉妒的目光。

欲望伸出濕漉漉的手,渴望觸摸,觸摸所有界限外的誘惑,要讓難以察覺的微弱欲望變成行動,而不是讓欲望,哪怕最微弱的欲望,自行消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巴县| 肃宁县| 神木县| 屏东市| 石首市| 交城县| 娄底市| 宾川县| 福安市| 互助| 奉新县| 定襄县| 渑池县| 丰宁| 自治县| 河西区| 巢湖市| 丰顺县| 信宜市| 长治县| 岳西县| 平度市| 定远县| 聊城市| 托里县| 响水县| 鹤山市| 元阳县| 富平县| 涪陵区| 南靖县| 张家口市| 镇江市| 平凉市| 荔波县| 博白县| 敦煌市| 永济市| 屏山县| 慈溪市|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