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雜糧,寶寶能吃嗎?
我極力推薦在寶寶的日常膳食中加入五谷雜糧,讓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北歐國家一般從寶寶1歲開始添加全谷雜糧食物,美國也立法要求學生營養午餐的主食要有一半全谷類食物。從小吃雜糧的孩子脾胃更強健,身體結實不生病。
關于粗雜糧的Q&A
Q1粗雜糧里的膳食纖維和植酸會妨礙礦物質的吸收利用,引起缺鐵、缺鋅嗎?
我曾咨詢過營養專家范志紅老師,粗雜糧中的植酸的確會降低礦物質的吸收率,但因為粗雜糧本身的礦物質含量比細糧高幾倍,只要寶寶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肉、蛋、奶、豆制品吃夠,身體得到的礦物質總量其實是更多的。如果注意烹飪方法,如用雜糧粉搭配細糧制作發酵類食物,通過發酵讓大部分植酸分解,礦物質吸收率提升,還能增加B族維生素,反而非常有利于寶寶的營養健康。
Q2粗雜糧不好消化,寶寶腸胃幼嫩,必須吃精白細軟的食物,對嗎?
根據不同雜糧的消化速度選擇食用,并注意與細糧的合理搭配,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長時間給寶寶吃過于精細的食物,可能會導致維生素B1和賴氨酸的缺乏,使胃腸蠕動減慢、容易導致食欲降低、便秘腹脹,平時一定要注意粗細糧的合理搭配。
Q3 寶寶多大可以吃雜糧?
一般來說,寶寶添加輔食后就可考慮引入易消化的雜糧。寶寶6個月后適應了米糊、粥,在排除過敏的情況下,可考慮添加一些易消化的雜糧,如小米、玉米、藜麥、燕麥片、糙米等,這些雜糧可煮成爛粥,打成米糊或制作成谷物粉,搭配細糧做各種面點。
各種淀粉類豆子,如紅豆、鷹嘴豆、蕓豆、小扁豆等,寶寶8個月也可嘗試,經過提前浸泡再煮軟爛,搭配細糧,可做成豆泥或熬粥等。要注意的是,較難消化的豆類如黑豆和黃豆可不給或少給寶寶添加。較難消化的谷物如紅米、燕麥米、薏仁米、蕎麥等1歲左右的寶寶也可嘗試,同樣從易消化的米糊開始,與細糧各一半的比例,只要寶寶的消化系統沒問題就可以一直吃。
Q4 寶寶吃雜糧該如何粗細搭配?
雜糧雖好,但應注意控制寶寶的攝入量,一定要和細糧搭配,每日雜糧的攝入比例開始可以是主食總量的1/5,慢慢增加到1/4,3歲以后逐漸達到1/2。循序漸進增加攝入量,從一周吃兩三次到慢慢適應后每天都吃。
Q5 寶寶生病期間消化能力減弱,能吃粗雜糧嗎?
吃全谷雜糧有利于改善大腸菌群,而如果大腸微生物中“好細菌”占主導地位,對減輕腹瀉也有好處。范志紅老師認為,胃腸的修復需要全谷雜糧的營養支持,腸道有益微生物需要食物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低聚糖來供養。寶寶生病期間,消化能力減弱,可適當添加一些易消化但營養豐富的粗雜糧,如小米、藜麥、燕麥片、小麥胚芽等,對腸道菌群非常有益。
Q6如何判斷寶寶對雜糧的消化程度?
范志紅老師認為,如果孩子食欲正常、排泄正常,臉色紅潤、歡蹦亂跳、眼睛有神、不愛生病,身高體重都在正常范圍中,全身各處看不出有贅肉和松弛,就說明吃雜糧沒有帶來不良影響,孩子還變得更結實和健康了。
Q7 雜糧如何制作才適合寶寶食用?
雜糧最常見的烹飪方法是熬粥,對寶寶來說,粥不僅能提供大量水分,相對其他主食也容易消化,粗細搭配、比例合理、烹飪軟爛的雜糧粥寶寶嬌嫩的腸胃也負擔得起。除了雜糧粥,粗細搭配的雜糧飯、雜糧餅、雜糧發面制品都非常適合寶寶日常食用。
熬粥小技巧
經常有媽媽問我,如何把粥熬得爛又不費功夫,為什么自己熬的粥顆粒分明,寶寶不愛喝。只要掌握以下幾個小訣竅就能熬出寶寶愛喝的粥。
1.選擇合適的工具
高壓鍋:省時省力,不需太大,最好能帶預約功能。煮出來的粥糯軟誘人。
砂鍋或普通鍋:費時費力,中途要一直值守,并且不斷攪拌以防止糊底,雖然熬出的粥口感也很不錯,但對時間緊張的媽媽們來說,并不推薦。
電燉鍋:如果不趕時間,電燉鍋或隔水燉的小鍋長時間低功率熬出的粥也很軟爛好喝。
電飯煲:相比高壓鍋來說熬的粥沒那么爛,米油少。
2.選擇合適的粥底料
熬粥的底料,粥米最佳。優質粥米,也就是碎米、胚芽米,相同時間粥米熬出的粥口感比大米的要軟糯。

3.合適的水米比例
水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水、米重量比例控制在6∶1~8∶1,一般來說比例為6∶1的粥,營養密度較高,可單獨作為主食。低于這個比例的粥,還需搭配其他主食才夠寶寶營養需求。不同的米用水量也略有不同,雜糧要少一些水,如果放了燕麥片或糯米等成品較黏稠的食材,水可適當多一點。
4.提前浸泡雜糧米
大米粥米洗凈浸泡30分鐘,難煮的雜糧豆類浸泡4小時以上。
5.補救熬稀了的粥
粥熬稀了可放一點燕麥片。燕麥片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口感非常黏稠,搭配雜糧熬粥會使原本粗糙的口感得以改善。還可放1勺小麥胚芽片來增加稠度。
如百合麥胚燕麥粥(用料:百合干適量、粥米80g、燕麥米20g、小麥胚芽20g),除了小麥胚芽,其他谷物和百合干提前浸泡1小時,放入高壓鍋熬煮25分鐘左右,盛出后倒入小麥胚芽粉攪拌均勻即可。

6.有料的粥怎么熬
如果媽媽們想在粥里加肉、蛋、蔬菜、水果等食材,如何用高壓鍋熬呢?我的經驗是:
① 耐煮的食材和米一起下鍋。

耐煮食材包括富含淀粉的薯芋類(土豆、紅薯、紫薯、山藥、芋頭)、胡蘿卜、南瓜、蓮藕、冬瓜等,及熬粥的配料如各種果干:核桃、紅棗、葡萄干、枸杞、百合等。如百合冬瓜黑糯米藜麥扁豆粥(用料:粥米60g、黑糯米30g、紅扁豆10g、百合干一小把、冬瓜200g),將谷物、豆類、百合干浸泡1小時,冬瓜去皮切塊,再將所有食材放入高壓鍋中熬25分鐘即可。
② 肉和海鮮在粥底煮好后再下鍋。
肉類、海鮮類可以和米一起下鍋,只是煮久了肉會變老,鮮味不明顯。這些該煮的煮,焯的焯,炒的炒,最后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鐘。這樣熬出來的粥清爽不渾濁,每樣食材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如甜椒山藥蝦蓉雜糧粥P22)。
③ 不耐煮的蔬菜和水果根據具體情況擇時下鍋。
蔬菜和水果煮久了容易造成營養流失,這類食材什么時間添加要看具體情況,大部分蔬菜煮爛了不好吃,尤其綠葉菜,一定要等粥熬好后再加進去。有些水果熬得軟爛時很適合寶寶,也可給粥帶來清甜的味道,比如雪梨、蘋果,這些就可和米一起下鍋。
(注:書中所有食譜,只要寶寶對食材不過敏,都可參照推薦月齡進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