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晉生
改革,對每一位中國人都不是什么新鮮詞匯: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伴隨了幾乎兩代人的成長。翻開《改革方法論》,波瀾壯闊的改革之路值得我們借鑒。有著65年發展史的海墾曾是一個龐大的“政府—企業綜合體”,而進入改革開放之后,海墾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成為落后管理體制的代表,并一度成為海南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但僅僅用了5年,海墾化繭成蝶,面對體制轉型中各種復雜情況,通過政企分開、登陸資本市場等改革舉措,快速穿越舊體制的“沼澤地”,走向現代企業的道路,崛起成為海南經濟新的增長極。
2017年,山西省全面打響國企國資改革的攻堅戰。陽煤集團作為省屬企業之一,國企國資改革勢在必行。
一、改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
改革是發展最大的紅利和最根本的動力。今天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用更高質量的發展來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要用更堅定更深入的改革來破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國企改革歷來是重中之重。集團公司雖然緊跟中央、省委省政府改革步伐,但是從結果看,我們的國企國資改革還是落下了步子,雖然我們也把握住了一些政策,但是錯過了更多改革的重要政策機遇期。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指出,山西的國企國資改革零碎性、淺表性、短期性特征明顯,“補考”和“趕考”的任務都很重。
回首集團公司的發展之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在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每一次發展機遇轉折點上,我們都踏準調子,踩實步子,不斷前行。90年代末陽煤集團完成了由工廠制向公司制的轉變,伴隨著體制變革的陣痛,夾雜著經濟危機的挑戰,我們經受住了嚴酷的市場考驗。2012年以來,面對急轉直下的煤炭市場和舉步維艱的經營形勢,集團公司在寒冬中艱難跋涉,矢志不渝地推進企業改革,全面打響渡危求進攻堅戰。集團公司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確立了“板塊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差異化監控、集團化運作”的發展思路和“五個一”為主要內容的管控模式,并對化工產業先行先試。2016年陽煤集團化工產業管理局正式更名為陽煤化工集團公司,職能轉變后,新組建的化工集團全面統籌規劃和監管考核,產業經營活力進一步釋放,一批重點項目快速推進,新投產項目形成了化工產業新的增長極,為化工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開創了良好局面。化工產業成為集團公司“127”發展戰略中“一體兩翼”中的“一翼”。
二、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發展壯大國有企業,關鍵在黨的建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企國資改革的“根”和“魂”。
當前,國企國資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是國有企業產權屬性與黨組織根本屬性內在統一的要求。為此,要加強黨對國企國資改革的領導,為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提供堅強保障。
化工集團作為陽煤集團最大的非煤板塊,始終把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推進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法寶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取得了顯著成效。
堅持黨的領導,把握企業改革正確方向。化工集團黨委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堅持改革正確方向,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思想、組織保障。強化黨建頂層設計,按照集團公司黨建工作要求,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強化集體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及程序規則,將“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公司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作為制度予以明確,確保黨的領導與公司法人治理實現有機統一。
強化責任落實,確保與中心工作相互促進。現在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普遍存在兩種現象,一是黨建工作難以真正與中心工作相輔相成,存在相脫離的“兩張皮”的現象。另一種現象是一些基層黨組織在推動工作發展上不能發揮作用,存在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的現象。化工集團堅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強化責任落實,把黨建工作納入領導班子月度業績考核,施行領導干部述職述廉民主評議;建立黨組織書記抓黨建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各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能力水平。
倡導文化融合,大力實施文化強企戰略。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之魂,是提高企業管理效能和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勁動力,建塑富有化工集團特色的企業文化,實現陽煤化工文化落地,是指導引領企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的新要求,是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迫切需要。化工產業的發展歷史,決定了企業文化的多元化。化工集團以陽煤“1+9”企業文化為根基,將各企業的子文化繼承發揚,有效融合,用開放兼容的態度密切關注國內外優秀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兼容并蓄,消化吸收。在大力實施文化強企戰略的過程中,緊密聯系實際,注重總結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教訓,探討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形成企業文化共識,引領企業發展,支撐戰略轉型,在建設先進企業文化中發揮示范和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
嚴格監督執紀問責,營造改革發展廉潔環境。化工集團黨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貫徹落實“兩個責任”,把黨風廉潔建設融入內控機制、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各方面。化工集團紀委認真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責任,切實把同級監督機制真正落到實處,深入推進“三轉”,認真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以干部函詢、質詢、約談有關規定為抓手,以嚴肅的問責制度促進工作落實,促進各級干部履職盡責;將“四種形態”作為監督執紀的“利器”,不定期開展正風肅紀明察暗訪和專項督查;突出廉潔教育,培育“自律律他,勤廉并重”的廉潔文化,為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撐。
三、改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
思想認識是執行和實踐的前提,以什么樣的態度推進改革,如何推進改革,事關改革的成敗和成效,改革最終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思想認識的高度。因此,在“擼起袖子加油干”之前,應當首先革新思想認識,樹立起改革的緊迫感,解決圍繞企業改革產生的思想認識問題。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打破思想觀念的藩籬,才不會迷霧障眼或是心有羈絆。
突出頂層設計,強化戰略引領和統籌協調。以組建陽煤化工集團為契機,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了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完善黨組議事規則,把董事會建設與加強黨的領導有機結合,明確黨委會前置程序,堅決確保黨的領導與公司法人治理實現有機統一。在管理理念上從原來的“只管結果”向“過程結果雙管理”過渡和轉變,既要管好“兩頭”又要抓好“中間”;在考核管理、對標管理、日常管理上體現了一企一策、分類指導、統籌協調的原則,以利潤為導向、正向激勵領導干部主動“擼起袖子”。
加大市場化選人用人力度,創新市場化選人用人方法。采取公開遴選、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等方式從市場選聘優秀人才,大膽探索打破傳統的行政化選人用人思維和方式,根據所屬企業層級偏多,不少優秀人才沉淀在基層企業的實際,我們在人才選用中適當淡化“層級”,更加注重能力素質。對生產工藝、技術研發等關鍵管理崗位先行先試市場化選聘,對化工集團機關處室負責人實施公開招聘,對各企業總會計師、財務總監實行派出制和監管制。通過嚴格選聘流程、嚴格人才標尺、嚴格業績考核等舉措,提升市場化選聘改革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和體系化水平。
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層層實現契約化管理。以經營業績為導向,打破現有的管理體制機制,把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變成契約化管理是企業市場化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陽煤集團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化工集團將根據集團公司精神,先行先試,選取試點企業,推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與企業負責人簽訂任期經營業績目標責任書,通過契約的形式達到經營目標責任和雙方權利義務的剛性約定,明確期限、業績目標以及責任、權利和義務,并將壓力層層傳導、級級落實責任。在充分給予權利的同時,堅持用業績說話,績效決定薪資水平,對績效不達標或不符合崗位要求的干部解除或終止合同,實現薪酬“能高能低”、管理者“能上能下”。
突出經營業績考核機制,健全差異化的薪酬分配機制。化工集團嚴格執行薪酬與績效掛鉤辦法,著力優化完善下屬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機制,突出考核的戰略引領作用,將經營目標分解為可量化評價的考核指標,推動業績考核向戰略實施的管理工具轉變。各企業生產經營指標,工期節點等總體指標與職工工資總額掛鉤,掛鉤比例為上下30%。領導班子實行100%績效薪酬考核,班子成員績效薪酬除與企業總體指標掛鉤外,還與黨建工作、“13710”督辦、技改、融資等重點工作完成情況掛鉤,按月考核、按月兌現,季度累計、年終匯算。加大考核力度,建立靈活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讓領導班子和企業全體職工切實感受到自己工資收入與企業運營情況息息相關,與工期節點息息相關,形成壓力傳導效應。
國企國資改革大潮風起云涌。讓改革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我們既當好改革促進派,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擔當,又當好改革實干家,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干出成效。化工集團將始終秉承發展的理念,以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抓住改革機遇,本著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事業高度負責的使命感、責任感,在集團公司堅強領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改革任務,推動企業發展開創新局面。
(作者為陽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