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親蚌的選擇與培育

用來人工繁殖仔蚌的河蚌稱為親蚌。搞好親蚌的選擇與培育是提高河蚌的繁殖率和出苗率的關鍵。

1.親蚌的選擇與注意事項

(1)親蚌的選擇。俗話說:“母壯兒肥”, “秧好一半谷”。親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子代的好壞。所以,親蚌一定要經過精心挑選。三角帆蚌的標準:年齡5~7齡,貝殼完整無殘缺,“腹部”鼓圓,蚌體健壯肥滿,外鰓瓣無傷,閉殼肌強而有力,殼厚而耐壓強力大,與同齡比有良好的生長優勢。如以5齡三角帆蚌為例,殼長大于15厘米,殼厚大于5毫米,兩殼間距大于5厘米,成熟度要在80%以上。選擇親蚌一般在晚秋和早春進行,根據生產規模大小的需求,選擇個體大的親蚌。一是從湖泊等天然水體采捕和收集;二是當地蚌源缺乏時,也可用原來的育珠蚌作為親蚌。

(2)注意事項。①親蚌引種時,必須檢疫。引種前,對被引進親蚌的場所作實地考察,并檢疫或經簡易病毒試驗確認無病毒性傳染源后,方可引進,以保證子代的健康。同時,對引進的親蚌,事先集中一個封閉型的水體中,進行1~6個月的隔離觀察,以免可能帶入的病原,遇到適當的環境條件時而蔓延。②避免近親繁殖。親蚌的來源,應當采捕不同水系的雌雄蚌,特別是雌雄配對時,這個水域的雌蚌應與另一個水域的雄蚌相配。同時,不能從同一批人工繁殖子代河蚌中選留雌雄親蚌。這樣可以保證其生長優勢。

2.親蚌的培育

培育親蚌水域總的要求應是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陽光充足、餌料豐富的池塘,水質要“肥、活、嫩、爽”,呈微黃色,無污染,透明度25厘米左右,水深1.5米左右。

(1)雌雄配組。親蚌一般按1:1的性比選留。配組時,可采取雌雄相間地成單行或配組排列。也可采取雌雄相對地成雙行配組排列。但無論單行還是雙行排列,雌雄親蚌的間距宜在30~50厘米左右。吊養的密度不宜過大,一般每畝400~500只為宜,此外應在雌雄蚌上分別刻上記號。

(2)受孕培育。在具緩流水水域中培育親蚌時,雄性親蚌宜養殖在雌蚌的上流方位,可保證雌性河蚌通過呼吸接納足夠數量的精子,提高受精率。在靜水水域中培育親蚌時,則宜成片集中培育。由于精液呈水平狀噴射,因此,無論何種水體培育親蚌,雌雄親蚌宜養殖在同一水位深度。

(3)水質控制。親蚌培育的水質條件是:pH值6.5~8.0,養殖水層溶解氧含量4.0~8.0毫克/升,餌料生物(包括腐殖質)量10~20毫克/升為宜。因此,要注意及時施肥和投餌。

(4)根據孕熟程度而分級養殖。每年采苗期前的3~4月,對全部受孕雌蚌作一次孕熟程度的檢查。按胚胎發育進行的程度,分級處理。一般分三級:胚胎發育基本完成,成熟度80%以上,為一級;胚胎發育一般,成熟度為70%以上,為二級;胚胎發育差,成熟度低于60%,為三級。并按孕熟程度的級別分養在不同的水域部位。這樣做至少有2個好處:一是可以準確作出各級孕熟雌蚌采苗期的預報;二是可以避免頻繁的開蚌檢查,造成人工早產現象。

(5)親蚌強化培育的方法。親蚌的培育池一般以5畝左右為宜,培育池的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水色以黃綠色為佳,透明度30~40厘米(常換水,每15天一次)。在親蚌培育期間的6~9月,每月施化肥和間隙施生石灰一次,生石灰25千克/畝,同時搭養一定量的魚類,達到立體開發水體的目的。施肥投餌量和搭養魚類品種與數量見表2-2和表2-3。

表2-2 親蚌池投餌施肥量(千克/ 畝)

表2-3 親蚌池魚種放養(千克/ 畝)

在親蚌(雌蚌)的培育后期,即第二年的春節,把已懷鉤介幼蟲的雌蚌,養于面積為3畝左右的池中,保持水深在1~1.5米之間,長期保持微流水(不可大量流水,特別在4月份)。其目的有二:一是春季水溫低,水少易升溫;二是使親蚌感到有返回自然水體的感覺,使之能正常發育。并且在此時期投喂已發酵的菜餅之類的高蛋白物質,同時施少量的磷肥,以保證有足夠的餌料生物來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交城县| 南溪县| 瑞安市| 商丘市| 通河县| 壶关县| 麦盖提县| 云阳县| 临安市| 泗水县| 合江县| 当涂县| 逊克县| 准格尔旗| 马公市| 阳春市| 通榆县| 临夏市| 海林市| 遂宁市| 西贡区| 宿迁市| 湖北省| 安顺市| 扎鲁特旗| 福清市| 濮阳市| 龙胜| 容城县| 南靖县| 长宁区| 南平市| 珲春市| 光山县| 丹寨县| 屏东县| 阆中市| 江永县| 三明市|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