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現代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

教育隨著人類社會和個體的發展變化,教育必須不斷進行改革。體育教學改革也必須適應教育整體的改革。體育教學自身的改革也是系列改革,主要涉及體育教學思想、體育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這里介紹體育教學思想的改革。

一、學校體育教學思想改革與發展歷史概況

隨著學校體育教學實踐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先進的教育思想的產生和融人,使得學校體育教學思想不斷地發展和豐富,逐漸形成了多種思維并存的局面。在學校體育已進入新世紀的今天,重新審視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的思想及其發展過程。對于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與體育教學的指導而言,體育教學思想及其發展過程所發揮的作用的無可替代的。因此,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思想的歷史變遷進行分析,同時剖析了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體育教學主導思想。

我國常說的體育教學思想,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或社會背景下,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人們對于體育教學直接產生或者間接產生的看法或認識,同時,在這樣的條件下促進了體育教學理論方法體系的逐步形成,從而指導體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

對于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思想的歷史變遷過程,作者進行了如下的總結與分析。

(一)運動技術中心論的體育教學思想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初級階段,我國的學校體育不可避免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恢復與改造,基于非常的歷史時期,向原蘇聯學習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學校教育也不例外,開始全面學習原蘇聯,不論是競技體育還是學校體育,從思想理論到方法體系基本上是全盤照搬。在原蘇聯教育體系相關作用的影響下,更加注重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防的一系列內容,使得強調競技運動技術的體育教學體系得以順利形成,此外,不管是在體育教學結構中,還是子啊體育教學任務中,都是對運動技術更加注重。在當時的學校體育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的就是運動中心論的體育教學思想。從本質上來講,此種思想把體育只是視作一種手段的存在,而對于學生存在的個體需要也沒有適當的重視。此外,也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還有學生的自主能力發展。過于強調競技的體育教材、過于統一的體育教學模式、偏成人化、機械的體育教學方法與形式,導致學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始終都是被動的,進而使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體育其他功能的作用也沒有得到重視。

(二)體質教育思想

新中國剛剛成立的初級階段,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第二屆代表大會中,毛澤東主席進行了題詞,內容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指明方向。對于學校體育理論思想與實踐的發展而言,這一舉措對其存在長期性的導向作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文革”的影響.學生體質普遍下降。針對這種現象,體育界的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要增強學生體質。“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經驗交流會”1979年在揚州組織召開,《中小學體育工作暫行規定》得以出臺,其中規定了對于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評定,主要是取決于學生的體質是不是得到增強,從此以后,逐漸開始形成“體質教育”的理論與方法。而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變成了以學生體質增強為重心,而不再是以運動技術為重心。體質教育思想對于人體生物鐘改造的問題進行了強調,對于體質增強的時效性也存在一定追求。受體質教育思想的主導,體育教學開始采用非競技的簡單運動來進行身體鍛煉,出現了循回練習法,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并以生物學為評價標準,推祟以“負估量”的密度和強度來衡量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思想在20世紀80年代小期影響較大。

(三)體育多功能思想

隨著運動心理學的發展以及新興的體育社會學科的誕生,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現代體育已成為一種自然與社會的文化現象,體育功能不斷拓展。20世紀80年代中間階段。在《學校體育》雜志上,我國體育學者袁旦對于一篇名為《從生物體育觀到生物心理社會體育觀》的文章進行了發表,同時將單一的生物體育觀轉變成三維體育體育觀的思想提了出來,其中所謂的三維體育觀,主要包含了生物方面、社會方面、心理方面。在體育界這一觀點很快得到認可,進而促進了學校體育認識上的又一程度的提高。體育單一觀向體育多維觀的轉變,導致學校體育呈現出多目標方向、多功能的發展趨向。在現代體育教學中,多功能的體育教學思想已然存在一定的重要作用。

(四)快樂體育思想

幾十年前,從國外引入的一種全新的體育思想理論就是快樂體育思想。快樂體育思想的主要特點是在自身需要與自身愿望的條件下,建立身體鍛煉,對于運動中內在樂趣的體驗問題進行了強調。在目標方面,快樂體育思想對于其應當同終身體育思想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思想做出明確指示,在體育運動開展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參與各種體育運動產生的不同體驗、樂趣進行積極倡導,使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這種運動,漸漸地喜愛上此種運動,并且形成運動本身等同于主要目的的思想。從體育教材的內容上來講,體育教育內容的分類應該從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樂趣類型,對于體育教材體系進行重新構建。

(五)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

我們這里所探討的終身體育指導思想,主要是從終身教育思想中延伸出來。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時候,在體育教學的高中體育教學大綱中,體育教學的目的得到確立,即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同時,還將它作為了學校體育教學發展的長期目標。自20世紀90年代以后。終身體育思想一直存在較大的影響。

基于此種思想理念的背景下,對于學生建立良好身體基礎的問題,還有學生自主參加學習與鍛煉的問題,學校體育教學給予了一定的關注;對于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培養要給予一定的重視;對于學生體育鍛煉良好習慣的養成要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學生自我體育鍛煉的意識得到養成,同時使他們能夠對于一項或者兩項受益終身的體育鍛煉方法進行掌握。所以,應該適當地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手段、方法與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為終身體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六)“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伴隨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與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從整體的角度來看,人社會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人類的健康狀況得到極大改善,許多疾病也得到了根本上的治療。然而,現代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使得人們的較少了體力活動,同時還增加了自身的心理壓力,嚴重地威脅到人們的健康,并且這樣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嚴峻。對于健康,人們重新進行了認識,那就是所謂的健康,不是說不虛弱、沒有疾病,而是在身心方面、心理方面與社會發展方面等都應該狀態良好。

在1999年6月提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了:“青少年服務與祖國和人民的重要基礎就是健康的體魄,同時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在學校體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對“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樹立,使體育工作得到切實加強。”在“健康第一”思想理念的指導作用下,對于體育教學改革,學校應該全面深化,同時,還要全面化地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而構建出體育課程的全新的重要理念,樹立健康教育的全新思想觀念。此外,“體育”不再是課程的名稱,“體育與健康”是課程的全新名稱。在1999年9月的時候,正式開始實行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大綱,而之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新教材與《標準》也得到了陸續出臺,使得一個將健康作為最終目標的全新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與評價體系逐漸產生。

體育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其目標是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具體包括了使學生的身體健康得到促進,使學生的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得到促進;使得認知、行為學習、情感、技能等多項領域并進的體育教學格局得以形成;同其他學科領域的一系列知識有機結合,例如,社會學科、環境學科、安全學科、衛生保健學科、營養學科、心理學科、體育學科、生理學科,等等。充分地考慮了學生的衛生習慣問題、健康意識問題、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問題,在體育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始終堅持使學生健康發展得到促進的重要思想,促進“健康第一”的最終實現。

以上幾種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在體育課中所占的百分比見表1-1。通過上述20世紀90年代不同教學指導思想的比較,說明90年代以來體育教學思想呈現出多元現象,占主要思想的是以整體效益論為指導和以全面教育為指導。單一的以發展為主的教學已經不再為人們所接受,從研究比較分析中顯示,整體效益論和全面教育的思想也廣為認同,已是教學改革的主流指導思想。

表1-1 20世紀90年代體育課教學指導思想分類統計表

從20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先進思想的融入,使體育教學思想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然而,傳統的教學觀念在人們深層心理結構中仍然較穩定持久地存在,仍影響著人們觀念的更新,當然也會影響新課程的實施,這是十分值得重視的問題。

二、體育課程的設計程序

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進行分析,產生整體效應的原因,可以使整個中各個組成要素,也可以是整體中各個要素間的互相聯系。課程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本書試圖從體育課程設計的整體結構出發,分析、研究體育課程設計的諸要素,建立一個系統的、可操作的體育課程的整體設計程序,以便使廣大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和體育教師更好地理解體育課程設計的全過程。這樣有助于我們對已經進行的和將要進行的體育課程改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判斷和評價,從而有助于體育教學工作者確定課程改革的思路、設計課程改革的方案。

體育課程的整體設計程序應包括:課程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未來預測、課程支柱的研究;價值選擇、課程理念與課程模式、課程結構的研究與確定;課程的實施和課程評價。下面我們將對課程設計的諸要素分別進行比較詳細的研究。體育課程的整體設計程序如圖1-1所示。

圖1-1 體育課程的整體設計程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甘南县| 利津县| 沙田区| 曲周县| 五原县| 镇沅| 武隆县| 会昌县| 西贡区| 淮阳县| 镇宁| 雅江县| 自贡市| 广灵县| 许昌市| 长阳| 尤溪县| 宁远县| 崇信县| 老河口市| 屏边| 辉南县| 莱阳市| 东方市| 工布江达县| 永昌县| 泗阳县| 云霄县| 宣城市| 安丘市| 宜兴市| 土默特左旗| 永泰县| 绍兴县| 长海县| 和政县| 津市市| 霞浦县| 科技| 三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