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內篇諫上第一(3)
書名: 中華國學經典讀本:晏子春秋作者名: (春秋)晏嬰本章字數: 6075字更新時間: 2013-09-28 13:39:26
會譴、梁丘據曰:“可。”晏子不對,公曰:“晏子何如?”晏子曰:“君以祝為有益乎?”公曰:“然。”
命會譴毋治齊國之政,梁丘據毋治賓客之事,兼屬之乎晏子。晏子辭,不得命,受相退,把政改月而君病悛③。
公曰:“昔吾先君桓公,以管子④為有力,邑狐與穀⑤,以共宗廟之鮮⑥,賜其忠臣,則是多忠臣者。子今忠臣也,寡人請賜子州款。”
辭曰:“管子有一美,嬰不如也;有一惡,嬰不忍為也,其宗廟之養鮮也。”終辭而不受。
“若以為有益⑦,則詛亦有損也。君疏輔而遠拂,忠臣擁塞,諫言不出。臣聞之,近臣默,遠臣喑⑧,眾口鑠金。今自聊、攝⑨以東,姑、尤⑩以西者,此其人民眾矣。百姓之咎怨誹謗,詛君于上帝者多矣。一國詛,兩人祝,雖善祝者,不能勝也。且夫祝直言情則謗吾君也,隱匿過則欺上帝也。上帝神,則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無益。愿君察之也。不然,刑無罪,夏、商所以滅也。”
公曰:“善解予惑,加冠!”
[注釋]
①疥:疥癬。虐:瘧疾。②史固:史,官名;固,人名。祝佗:祝,官名:佗,人名。③悛:止,指痊愈。④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名仲,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⑤狐:城邑名。轂:轂城。⑥鮮:野獸。⑦“若以為有益”上當脫“晏子免冠曰”五字。⑧喑(yīn):啞。⑨聊、攝:都是地名。⑩姑、尤:都是水名,繞流齊東界。且夫:表示要進一步發議論。“夫”是發語詞,“且夫”略等于單說一個“且”。神:靈驗。
[譯文]
景公生了疥瘡,不幸的是瘧疾也接踵而至,病了一年也沒見好,于是就召見會譴、梁丘據、晏子,問他們說:“我的病這么嚴重了,派史官固和祝官佗去祭祀山川之神和祖宗神靈,牛羊豬和璉璧等祭品全都準備妥當了,數量比先君桓公的還多,桓公用一份祭品,我卻用兩份祭品。可是病仍舊不見好,而且更嚴重了,我打算殺掉這兩個人來取悅天帝,你們覺得可以吧?”
會譴、梁丘據說:“可以。”晏子不回答。景公說:“晏子的意見如何?”晏子說:“您認為祈禱有好處嗎?”景公說:“是的。”
景公命令會譴不要再插手齊國的政事,梁丘據也不要再插手接待諸侯賓客的事務,把這些事全都交給晏子管轄。晏子卻推辭不敢,可是景公執意如此,這才接受了。會譴、梁丘據都讓出了職務。晏子開始執掌國政。轉過月來,君主的病就痊愈了。
景公說:“從前我們先君桓公覺得管仲有功勞,給了他狐邑和谷邑兩地作食邑及狩獵之地,以例供給祭祀宗廟用的野獸。賞賜忠臣。那就是贊美忠臣。如今您是忠臣,請讓我賞賜給您州款作食邑。”
晏子謝絕了說:“管子有一個優點,我比不上他;他有一個缺點,我卻不愿意效仿,他竟為宗廟飼養供宰殺的禽獸啊。”終于推辭了,沒有接受。
晏子說:“假若您認為祝告有好處,那么詛咒同樣也會有害處了。君王疏遠身邊的股肱之臣,忠臣納諫的路就被阻塞了,勸諫的話沒有人敢說,我聽說君王身邊的臣子大都緘口不言,遠離君王的臣子也沉默不語。眾人之口可以銷熔金屬,如今從聊、攝以東,姑水、尤水以西廣大地區,這些地方人口眾多,百姓憎恨怨惡指責君王的過失,向上天詛咒您的人就很多。全國人詛咒,兩個人為您祝福,即使是善于祝福的人也不能祝福成功。再說,祝福的人直言真情,就是指責誹謗我們的君王;如果隱瞞過失,就是欺騙天帝。天帝如果真的有神靈,就不可能受欺騙;天帝如果沒有神靈,那么祝福也沒有用處。希望君王審度這件事。不然,殺死無罪的人,就是步上夏朝、商朝滅亡的后塵了。”
景公說:“先生善于消解我的迷惑,應該給您加官進爵!”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遜晏子諫第十三
[原文]
景公游于麥丘①,問其封人②曰:“年幾何矣?”對曰:“鄙人③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壽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長于胡④,宜國家⑤。”公曰:“善哉!子其復之!”曰:“使君之嗣壽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復之!”封人曰:“使君無得罪于民!”公曰:“誠有鄙民得罪于君則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諫曰:“君過矣!彼疏者有罪,戚者⑥治之,賤者有罪,貴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誰將治之?敢問:桀紂,君誅乎,民誅乎?”
公曰:“寡人固⑦也。”于是賜封人麥丘以為邑。
[注釋]
①麥丘:齊城邑名。②封人:管理疆界的官。③鄙人:謙稱自己。④胡:指齊之先君胡公靜。因其享國久,所以用為祝辭。⑤宜國家:對國家有利。⑥戚者:親近的人。⑦固:固陋,不通達。
[譯文]
景公出游到了麥丘,問邑人說:“你歲數多大了?”邑人回答說:“我八十五歲了。”景公說:“真長壽啊!你為我祝福吧!”邑人說:“祝愿君王壽命比齊國先君胡公靜還長,為國家造福。”景公說:“好啊!你再為我祝福吧!”邑人說:“祝愿君王的后嗣都像我這么長壽。”景公說:“好啊!你再為我祝福吧!”邑人說:“祝愿君王不要得罪百姓。”景公說:“只有百姓得罪君主的說法,哪里有君主得罪百姓的道理呢?”
晏子聽后勸諫說:“您錯了。那些遠在地方上的官員犯了罪,有朝廷的大臣代替您去整治他;地位低賤的人犯了罪,自然有地位尊貴的人去處治他們;君主得罪了百姓,誰將處治他們呢?我冒昧地問一問:夏桀、商紂,是當國君的人殺的呢,還是被百姓殺的呢?”
景公說:“我太固鄙了。”于是把麥丘賞賜給那個邑人作食邑。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諫第十四
[原文]
楚巫微導裔款以見景公①,侍坐三日,景公說之。楚巫曰:“公,明神之主,帝王之君也。公即位十有七年矣,事未大濟者,明神未至也。請致五帝以明君德。”景公再拜稽首②。楚巫曰:“請巡國郊以觀帝位。”至于牛山而不敢登,曰:“五帝之位在于國南,請齋而后登之。”公命百官供齋具于楚巫之所,裔款祝事③。
晏子聞之而見于公曰:“公令楚巫齋牛山乎?”
公曰:“然。致五帝以明寡人之德,神將降福于寡人,其有所濟乎!”
晏子目:“君之言過矣!古之王者,德厚足以安世,行廣足以容眾。諸侯戴之,以為君長;百姓歸之,以為父母。是故天地四時,和而不失;星辰日月,順而不亂。德厚行廣,配天象時④,然后為帝王之君,明神之主。古者不慢行而繁祭⑤不輕身而恃巫⑥。今政亂而行僻,而求五帝之明德也;棄賢而用巫,而求帝王之在身也。夫民不茍德,福不茍降,君之帝王,不亦難乎?惜夫!君位之高,所論之卑也。”
公曰:“裔款以楚巫命寡人曰:‘試嘗見而觀焉。’寡人見而說之,信其道,行其言。今夫子譏之,請逐楚巫而拘裔款。”
晏子曰:“楚巫不可出。”公曰:“何故?”對曰:“楚巫出,諸侯必或受之。公信之以過于內,不知;出以易諸侯⑦于外,不仁。請東楚巫⑧而拘裔款。”公曰:“諾。”故曰送楚巫于東,而拘裔款于國也。
[注釋]
①巫:古代以舞降神代人祈禱的人。②稽(qǐ)首:古代一種最隆重的跪拜禮,叩頭至地。③祝事:治事。指處理齋戒之事。④配天象時:指與天地合德,與四時相符。⑤不慢行而繁祭:不行為簡慢而祭祀頻繁。⑥不輕身而恃巫:不輕視自身的努力而依仗巫祝的禱告。⑦易諸侯:使渚侯輕信。⑧東楚巫:把楚巫遷到東方去。
[譯文]
楚國有個叫微的巫師借助裔款的引薦,他見到了景公,在景公身邊陪坐了三天,景公很賞識他。楚巫對景公說:“您是圣明賢德的君主,是能成就帝業的國君啊。您在位已有十七年了,事業沒有取得明顯的成就,這是因為您的圣明與賢德還沒有顯現出來。請讓我向五帝之神說明這件事,以此來彰明您的賢德。”景公向楚巫拜了兩拜,叩頭到地。楚巫微說:“請讓我到都城的郊外去查看一番,好確立一下五帝之神的方位。”景公和楚巫微到了牛山,卻不敢登上去,楚巫微說:“五帝之神的方位,在國都的南邊,請齋戒以后再登上去。”景公命令百官在楚巫微的住所供奉齋祭的用品,由裔款主持這件事。
晏子聽到這事以后,就去見景公,說:“您讓楚國巫齋戒牛山嗎?”
景公說:“是的。想請五帝之神來昭明我的德行,神靈將降福給我,大概會對我大有好處的吧!”
晏子說:“您的話錯了。古時候的王者,道德淳厚,足以使國家安定,品行廣博,足以包容大眾。諸侯們擁戴他,把他作為領袖;百姓們歸附他,把他當成父母。所以天地四時,和諧而不失次序;日月星辰,依次運行而不混亂。道德淳厚,心胸寬廣,順乎天意,合于四時,然后才能成為稱帝稱王的國君,成為圣明神圣的君主。古時候的明君不會做事懈怠,祭祀頻繁,不輕視自身的力量而依仗巫者的求福。如今政事混亂,行為邪僻,卻祈求五帝之神使自己道德彰明。拋棄賢人,任用巫者,卻想成就帝王偉業。百姓不會隨便對君主感恩戴德,福不會隨便降到君主身上。您想成為帝王,不是很難嗎?可惜啊!您的地位如此之高,可是言論卻如此低賤啊。”
景公說:“裔款把楚巫微推薦給我說:‘您不妨見他一見,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能耐。’我見了楚巫微就喜歡他,相信了他所說的一套,于是就按照他的話去做。如今先生指責這件事,請讓我把楚巫微驅逐出去,拘捕裔款。”
晏子說:“您還不能把楚巫微驅逐出齊國。”景公說:“為什么呢?”晏子說:“如果您將楚巫微驅逐出齊國,必定還會有其他諸侯收留他。一旦君王聽信他,就會在國內造成禍患,這是不明智的方法;如果把他驅逐出去,這樣禍患就會轉嫁給齊國以外的其他諸侯,這就是不仁義的行為。請把楚巫微放逐到東面濱海邊地,并把裔款囚禁起來。”
景公說:“好吧。”于是就把楚巫微放逐到東面濱海邊地,把裔款囚禁在國都內。
景公欲祀靈山河伯以禱雨晏子諫第十五
[原文]
齊大旱逾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饑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廣水。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②,可乎?”
群臣莫對。晏子進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雨,發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無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③,可乎?”
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鱉為民,天久不雨,泉將下,百川竭④,國將亡,民將滅矣⑤,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景公曰:“今為之奈何?”
晏子曰:“君誠避宮殿暴露,與靈山河伯共憂,其幸而雨乎!”
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時⑥。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⑦?其維有德⑧。”
[注釋]
①祟:作祟,指降下災禍。②靈山:指有靈應的山。③河伯: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④百川竭:所有的河流干涸。⑤民將滅:此指魚鱉將因河道干涸而死去。⑥時:通“蒔”,種植。⑦可無用乎:可以不聽從嗎。⑧其維有德:他是有功德的。維,句中語氣詞,無實義。
[譯文]
齊國遇到大旱,眼看著雨季已經過去了,可是滴雨未落,景公召集群臣問道:“天不下雨已經很久了,百姓也都饑餓難挨。我讓人占卜了一卦,說這是高山大河之神降下的災禍。我想稍微征收點賦稅,以便用這些錢財祭祀靈山,可以嗎?”
群臣沒有人敢說話,晏子上前回答說:“不可以。祭祀靈山不會帶來什么好處。靈山本來以石頭為身軀,以草木為毛發。天這么久不下雨,它的毛發將被曬焦,身軀將被曬熱,它難道就不希望下雨嗎?所以祭祀它沒有用處。”
景公說:“如果不去祭祀靈山,我打算去祭祀河神,可以嗎?”
晏子說:“不可以。河伯以水作為自己的國家,以魚鱉作為自己的百姓。天很長時間不下雨,泉水將下降,川流也將干枯,它的國家也將滅亡,它的百姓也將滅絕,它難道就不希望下雨嗎?祭祀它有什么好處?”
景公說:“那么如今的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晏子說:“您假如離開宮室,到露天的地方居住,跟靈山河神一起為干旱憂慮,或許僥幸能下雨吧!”
于是景公出宮,到野外住在露天下居住。過了三天,天果真下了大雨,百姓全都得以播種了。景公說:“晏子的話真對啊!豈能不聽他的呢?他是有功德的。”
景公貪長有國之樂晏子諫第十六
[原文]
景公觀于淄上①,與晏子閑立。公喟然嘆曰:“嗚呼!使國可長保而傳于子孫,豈不樂哉?”
晏子對曰:“嬰聞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虛至。今君以政亂國、以行棄民久矣,而聲欲保之,不亦難乎?嬰聞之,能長保國者,能終善者也。諸侯并立,能終善者為長;列士并學②,能終善者為師。”
“昔先君桓公,其方任賢而贊德之時,亡國恃以存,危國仰以安,是以民樂其政,而世高其德。行遠征暴,勞者不疾;驅海內使朝天子,而諸侯不怨。當是時,盛君之行不能進焉③。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樂,身溺于婦侍,而謀因豎刁④,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
“故身死于胡宮⑤而不舉,蟲出⑥而不收。當是時也,桀、紂之卒不能惡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⑦。’不能終善者,不遂其君。今君臨民若寇讎⑧,見善若避熱,亂政而危賢,必逆于眾。肆欲于民,而誅虐于下,恐及于身。嬰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⑨,則持節以沒世耳⑩。”
[注釋]
①淄上:淄水岸邊。②列士:眾多讀書人。③進:超過。④豎刁:內豎名叫刁,齊桓公時的宦官。桓公死后,與易牙等作亂。⑤胡宮:一名壽宮,齊宮室名。不舉:指不能發喪。⑥蟲出:尸蟲出戶。⑦靡,沒有誰。初,開始。鮮,少。克,能夠。⑧寇讎:仇敵。⑨革:更改。⑩沒世:等于說“終其一生”。
[譯文]
景公在淄水的邊上欣賞美景,晏子悠閑地陪在君王身邊。景公無比感慨地說:“唉!如果國家可以千秋萬代,豈不是一大樂事?”
晏子回答說:“我聽說圣明的君主不是憑空確立的,百姓不是憑白無故就來歸附的。如今您用政令使得國家混亂,用行為背棄百姓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還說想千秋萬代,不是很難嗎!我聽說過,能夠千秋萬代,是能夠始終行善的人。各國諸侯并存,能夠始終行善的才能當首領;眾多學子在一塊學習,能夠始終行善的才能當老師。
“從前先君桓公,當他任用賢人、崇尚道德的時候。被顛覆的國家靠了他才得以保存下來,處境危險的國家依仗他才得以安定下來,所以百姓喜歡他的政令,世人推崇他的道德。他去遠方征討殘暴的人,受勞苦的人沒有牢騷;驅使天下諸侯讓他們去朝拜周天子,諸侯們沒也有怨言。那個時候,盛德之君的行為也不能超過他。等到他最后衰微的時候,道德荒怠,縱情享樂,自身沉溺于女色,而國家大事全依仗豎刁,因此百姓對他的統治苦不堪言,世人都責備他的品行。
“因此他自己死在胡宮里而不能發喪,尸體生的蛆蟲爬出門外而得不到收殮。那時候,夏桀、商紂的死亡也不能比這更悲慘了。《詩》中說:‘萬事大多有個好的開頭,很少有人能堅持到最后。’不能行善到底的,不能始終做君主。如今您面對百姓就像面對仇敵一樣,看見善行就像躲避炎熱一樣。搞亂了國政而危害到賢良的人,必定危及到自身。對百姓隨心所欲地搜取財物,對下屬殘暴地誅殺,必定危及到自身。我年紀大了,不能再為您做牛做馬了。您的行為如果不能改變,那就堅持自己的操守,以便終生保持住國家。”
景公登牛山悲去國而死晏子諫第十七
[原文]
景公游于牛山①,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②、梁丘據皆從而泣,晏子獨笑于旁。公刷③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與據皆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
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則太公④、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靈公⑤、莊公將常守之矣。數君者將守之,則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處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⑥,此臣之所以獨竊笑也。”
[注釋]
①牛山:山名,在臨淄南。②艾孔:姓艾名孔。③刷:擦拭。④太公:齊太公呂尚,齊國始君。⑤靈公:名環,莊公之父。⑥諂諛之臣見二:阿諛諂媚的臣子見到兩個(指艾孔、梁丘據)。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