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探究拖延者內心深處的奧秘(3)

  • 拖延心理學
  • 李立
  • 2949字
  • 2016-11-09 18:03:57

和自然界其他動物相比較,人類的嬰兒是最需要保護和照顧的。動物的幼仔出生后不久就能夠獨立行走,雖然需要母親的保護,但個體相對獨立。而人類在嬰兒時期幾乎和母親是一脈相承的。雖然嬰兒出生時,和母親血脈相連的臍帶被截斷,但是母親對嬰兒的各種反應的及時正確反饋,讓母子之間的聯系非常強韌。嬰兒和母親之間形成的這宗強韌聯系就是母子依戀。良好的依戀也讓嬰兒在初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建立了牢固的安全感。自己的生理需要通過不同強調的哭聲傳達給母親,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這種無條件的愛和密切關注使得嬰兒舒適地度過了最初的歲月。千百年積累的經驗在人類的潛意識里留下了淺淺的線索,那種嬰兒時期的主觀全能感(主觀上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新精神分析的一個名詞)給我們帶來了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然而,并不是每位母親都那么盡職盡責,嬰兒的呼喚或者哭聲可能會引起母親的反感;粗心的母親可能對孩子的需要不是那么敏感……幼小無助的孩子會產生對產生懷疑:我的存在有意義嗎?我的表達為什么沒有被關注?被滿足?我是不值得被愛的嗎?幼小的孩子尚不能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疑惑,但是他的體驗被壓進潛意識中,這樣的懷疑會追隨他的一生。

拖延者的生活信念里總是有那么一句:“如果我不……,我就不值得被愛。”如果不去做某件事,就不能得到父母的愛,如果不去做某件事,就得不到上司的尊重,就不能得到友誼。總之,拖延者的心里有一桿秤,它時刻掂量著這件事換來的愛。這些思想都是當年那些潛意識里的感受在作祟。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重要的原則就是:真誠一致、積極關注和無條件的愛。而這正是人在最原初的生命狀態時和母親建立的親密聯系。如果一個母親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她的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就會很容易建立安全感。而無條件的愛正是核心的原則。如果我們在教養孩子的時候,給予的愛都是有條件的,那么他長大以后自然會有像第一章我們提到的那些想法:我注定不能獲得無條件的愛。換句話說,所有的愛都是要靠努力換來的。如果失敗,愛也將不復存在。在這樣如履薄冰的情境下,寧愿不做,也不愿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愛的疏離。而拖延著不行動就肯定不會失敗,拖延可以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只是來不及做了,如果來得及,我肯定可以做好。”這樣的解釋聽起來有些自欺欺人,但是卻能夠安撫我們擔憂失去愛的焦慮。

錯誤經驗的積累

嬰兒時期是安全感建立的最佳時期,而童年時期則是鞏固安全感的時期。在最初的時候,父母往往都還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是最好的,最可愛,最漂亮,但是有了比較之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在幼兒園的表現,在小學的成績,都成為父母評價孩子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同的成績會得到不一樣的愛和關注,這樣的激勵機制會讓孩子在追尋外在獎勵,獲得社會認可的成功的同時,迷失了自我。這和前面提到的毒性教條有相似之處。家長大多是按照自己的希望來培養孩子,很多優秀的孩子卻并不快樂,他們走著父母已經策劃好的路,按照父母的指令完成一個又一個目標。拖延成了孩子爭奪控制權的有效手段,他在利用自己的能力最大的對抗來自父母的命令。換種思路,也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在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這些積累的經驗和感受都不會被家長準確地理解,而孩子也沒有辦法處理這些負面的感受,暫時的擱置將這些沖突都送進潛意識,一切都被忘得干干凈凈。而就是被忘記的這些東西,在精神分析學派看來,恰恰是揭示答案的最好節點,因為壓抑所以遺忘,因為痛苦所以壓抑。壓抑的體驗不會消失,而是改頭換面之后,以無害的方式呈現出來,就是現在我們的拖延問題了。我們通過拖延來回避結果的出現,回避成功或者失敗,雖然要面對壓力,但是起碼可以保全脆弱的自尊心。

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原因正是你在拖延的泥沼中苦苦掙扎的心理根源。看清了這些心靈深處的密碼,你才能打破拖延詛咒。

拖延者眼中的自己:哈哈鏡里的影像

阿南朵在《對生命說是》中提到:假如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接受另一個人和他所有的缺點,而不能接受我們自己,那只是在自欺欺人罷了。

在拖延者的眼里,自己并不是被完全接受的。因為在你的眼里,總是力求完美,現實的自己總有這樣那樣的缺憾,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相當嚴苛的,總在有意無意地譴責自己,因為我們沒有達到自己設定的完美目標。

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加劇了內心的沮喪,挫敗感油然而生,仿佛站在哈哈鏡前看自己,你發現自己的優點被縮小,自己的缺點被放大,你仿佛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怪物,而不是那個現實中勻稱得體的人了。而你對鏡子里的影像深信不疑,在扭曲的形象面前,感受到的無助讓人心生絕望。而你忘記了,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存在本身的意義已經遠遠大于你追求的那些目標了。而你無限放大自己的缺點,縮略自己的優點,這樣的形象在內心中變得如此卑微,如同塵埃,讓人自暴自棄。

對自我存在意義的忽略,對自由選擇的放棄,讓你如同江河上順流而下的落葉,失去了你的方向,只因為你忘記了自己還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選擇你所要走的路,選擇你的生活,選擇你的未來,當然也包括選擇你看自己的鏡子。理性地看待你的缺點和錯誤,既不夸大也不縮小,理性地看待你的優點和長處,既不張揚也不隱藏,你存在,就是以你的方式接受你自己。

拖延者心中的自己是卑微的,弱小的,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和驕人的成就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來獲得這樣的滿足,彌補自己自卑的心理。在那個哈哈鏡面前,努力調整自己的身形,以適應鏡子的尺寸。

換個方法,你會擺脫這個問題:與其否認自己,不如換個鏡子。正視自己,面對真實的自我,無論是強大還是弱小,接納自己,無論是狂傲還是自卑,接納自己,無論是平凡還是優秀,接納自己。因為,你就是你。不用任何努力就可以證明。不用再靠拖延來對抗心中的自卑,直接從自卑的陰影中走出來。你會發現,陽光可以如此溫暖。

混亂的時空:拖延者的心理時間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空是個哲學問題,從古至今,也沒有人能討論出一個定論。時間是否永恒,沒有人知道那個正確答案。但是,卻可以確鑿地說:“每個人的時間感覺是不同的。”

那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人,按照太陽的升降為時間參照,他們喜歡說日子,由一天又一天組成了他們的生命;那些生活在兩極附近的人們,看著太陽在兩半球輪回運轉,感受著太陽的溫暖,在他們的心中,年輪里有著明和暗的分別;那些爭分奪秒搶救病人的醫生心里,時間就意味著和死神賽跑,他們一秒鐘的延誤,一條鮮活的生命就可能從他們的身邊溜走,他們的時間是以秒計的。同樣的一天24小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個人,不同的情緒狀態,不同的任務情境,也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而拖延者的時間觀念顯然是混亂的。在拖延者的眼里,時間就像是橡皮筋,仿佛最后的那段時可以無限延伸的,最好通向沒有盡頭的宇宙,好讓他們能夠在最后期限前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前面的時間似乎是被壓縮的餅干,可以一口吞下,完全忘記了自己手邊的事情。

混亂的心理時間當然帶來了混亂的結果。你總是在忙碌,總是在焦慮,總是在尋求解脫,但是事情總是接踵而至,讓人應接不暇,這樣的生活毫無秩序可言。

已經是成人的你還心存幻想,在最后的關頭,可以像小時候看到的動畫片那樣,使用魔法凍住時間,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內心的幼稚想法讓你總是在時間漩渦里不斷打轉。而你無法看到真實的時間流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仁怀市| 白山市| 宝兴县| 商都县| 蓬莱市| 洞口县| 万州区| 宽城| 苗栗市| 塘沽区| 甘肃省| 罗城| 廉江市| 湖南省| 龙海市| 拜泉县| 本溪市| 萍乡市| 三明市| 忻州市| 太保市| 长乐市| 静乐县| 平遥县| 汉阴县| 偃师市| 武清区| 广宁县| 大渡口区| 平顶山市| 东乡县| 乾安县| 个旧市| 遵义县| 沈阳市| 盐亭县| 额尔古纳市| 廉江市| 竹溪县|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