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老子公開課
  • 劉亞玲
  • 2649字
  • 2019-01-05 10:27:23

莫為名利舍棄一切

【原文】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老子·第五十三章》)

【大意】假使我稍微有點兒智慧,走在大道上,只害怕走上邪路。

大徹大悟的老子深知追名逐利的危險,所以他告誡世人不可為名利舍棄一切,走上邪路。然而為追名逐利而走上邪路的事例卻屢見不鮮。

《唐語林》記載,唐朝詩人宋之問有一外甥叫劉希夷,很有才華,是一位年輕有為的詩人。一日,劉希夷寫了一首詩,叫作《代白頭吟》,到宋之問家中請舅舅指點。當劉希夷誦到“古人無復洛陽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宋之問情不自禁連連稱好,忙問此詩可曾給他人看過,劉希夷告訴他剛剛寫完,還不曾給別人看。宋之問便說道:“你這詩中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二句,著實令人喜愛,若他人不曾看過,讓與我吧。”劉希夷說:“此二句乃我詩中之眼,若去之,全詩無味,萬萬不可。”晚上,宋之問睡不著覺,翻來覆去只是念這兩句詩。心想,此詩一面世,便是千古絕唱,名揚天下,一定要想法據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將劉希夷活活害死。后來宋之問獲罪,先被流放到欽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殺,天下文人聞之無不稱快!劉禹錫說:“宋之問該死,這是天之報應。”

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誰也不想默默無聞地活一輩子,自古以來胸懷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當作終生奮斗的三大目標。三者能得其一,對一般人來說已經終生無憾,若能盡遂人愿,更是幸運之至。然而,從辯證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進必有退,就是說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獲取都需要付出代價。問題在于,付出值不值得。為了公眾事業、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則付出越多越可悲。老子所說的淡泊名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提出的人生命題。在求取功名利祿的過程中,奉勸諸君少一點貪欲,多一點節制,莫為名利遮住眼。

客觀地說,求名并非壞事。一個人有名譽感就有了進取的動力,有名譽感的人同時也有羞恥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聲。但是,什么事都不能過分追求,過分追求又不能一時獲取,求名心太切,有時就容易產生邪念,走上邪道。結果名譽沒求來,反倒臭名遠揚,遺臭萬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虛名,棄君子之道,做小人勾當。古今中外,為求虛名不擇手段,最終身敗名裂的例子很多,確實發人深省。有的人已小有名氣,還想名聲大振,于是邪念膨脹,連原有的名氣也遭人懷疑,更是可悲。

在中世紀的意大利,有一個叫塔爾達利亞的數學家,在國內的數學擂臺賽上享有“不可戰勝者”的盛譽,他經過自己的苦心鉆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這時,有個叫拉比丹諾的人找到了他,聲稱自己有千萬項發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對他是不解之謎,并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爾達利亞被哄騙了,把自己的新發現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誰知,幾天后,拉比丹諾以自己的名義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將成果攫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當一個時期里欺瞞住了人們,但真相終究還是大白于天下了。現在,拉比丹諾的名字在數學史上已經成了科學騙子的代名詞。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這當然是正常的,問題是要能進行自控,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到了接近極限的時候,要能把握分寸,跳得出這個圈子,不為名利之爭而舍棄一切。宋之問、拉比丹諾等也并非無能之輩,在他們各自的領域里都是很有建樹的人。就宋之問來說,即便不奪劉希夷之詩,也已經名揚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無止境!俗話說,錢迷心竅,豈不知“名”也迷心竅。一旦被迷,就會使原來一些頗有才華的“聰明人”變得糊里糊涂,使原來還很清高的文化人變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連老百姓都不齒的骯臟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變成惡名。

還是東坡先生說得好:“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則美矣!只是對于那些還有一點正義感、有一點良知的人,面對不該屬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卻未必辦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條捆縛自己的鎖鏈,早晚會被壓垮。如果真有人對此能坦然受之,那這個人的品質也就算惡得可以了!

歷史上倒是有許多不追求名利的人反而得到了名利。

《儒林外史》記載,元朝末年,有一人名叫王冕,在諸暨縣鄉村居住。七歲上亡父,他母親做些針線活,供他到村學堂里去讀書。他十歲時因為家里窮,只好到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得幾錢銀子,又有現成飯吃。這樣,王冕也沒有什么不樂意的。

王冕邊放牛,邊讀書。一天大雨過后,景色清新優美,湖里有十來支荷花,荷苞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了一會兒,決心學畫,便托人買些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畫到三個月后,那荷花的精神顏色無一不像,便有人來購買,名聲漸漸傳出去了。自此不愁衣食,便愈發自由自在。

一個在京城做官的書法家回鄉居住,見到了王冕的畫,愛不釋手,即約王冕相見,王冕推辭不去,無非是不想趨炎附勢,招災引禍罷了。知縣來請,也躲到一邊不見。王冕怕大禍臨頭,就出遠門去了。他在外邊租了小門面,賣卜測字,聊以度日。縣里幾個俗財主,見到王冕的畫兒,時常要買,王冕被鬧騰得不耐煩,就搬走了。母親病倒在床,臨終前對王冕說:“我眼見不濟事了。這幾年來,人人都在我耳根前說你有學問,勸你去做官。做官怕不是光宗耀祖的事,我看做官的都沒有好下場。況且你的性情高傲,更容易惹是非。我兒可聽我的遺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王冕含淚應諾。

不過一年有余,天下就大亂了。朱元璋拜請王冕出山,王冕不從,更引起朱元璋的好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請王冕出來做官,授予他咨議參軍之職,但使者到來時,王冕早已連夜逃往會稽山中去了。后來得病在家中安然去世,被山鄰安葬。

在名利問題上,得失的對立似乎特別明顯。然而究其實,兩者總是相互轉化的,得到反而意味著失去,失去反而意味著得到,甚至得失的不僅是名利,還有身家性命。在形式上放棄它,反而能夠永久地保存。當劉備將死時,三分天下之勢已確立,他看到諸葛亮確實是人杰,就勸他如果兒子阿斗可以輔助就加以輔助,如果實在上不了臺面就自己做君稱王。而諸葛亮未必不是做君主的料,他甘做人臣,這似乎沒有得到人主之高位與尊榮,但千載之后,他的英名卻比任何一位皇帝都高。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把他與歷史永久性地聯在一起。如果他廢阿斗自立,那他前半生的一切英名,都將被篡權者的惡名所掩蓋,他的失正是最大的得到。

俗話說:“退一步陽光大道,進一步死路一條。”追求名利是人類的一大弱點,是害別人也是害自己的禍患。應談笑看名利,努力追求事業,但不為名利牽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开江县| 永顺县| 民权县| 海安县| 察雅县| 临安市| 和林格尔县| 肃南| 成武县| 仁寿县| 平定县| 黄骅市| 资溪县| 酒泉市| 察哈| 准格尔旗| 万年县| 罗山县| 南乐县| 蒙山县| 清水县| 班玛县| 梓潼县| 谢通门县| 策勒县| 双峰县| 牟定县| 商洛市| 通许县| 阿瓦提县| 基隆市| 改则县| 互助| 衢州市| 尼勒克县| 龙门县| 柳河县| 甘肃省| 武清区|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