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大學從0到1:800天打造企業學習力和學習場
- 蔣躍瑛
- 1208字
- 2019-06-19 17:08:29
第一次正式亮相
在我入職一個月的時候,被要求向集團董事長及高管層介紹籌建陽光大學的初步方案。這么短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做特別深入的調研和論證,只能憑著簡單的信息做了一個規劃。當時因為我們當中許多人對企業大學根本不了解,方案只好由我跟舒書同學主要負責起草,大家再提建議和意見。
到了匯報的那一天,來了許多總裁室高管,真要感謝多年做高管培訓的背景,我并不怎么緊張,我知道此刻的表現對許多高管判斷大學的未來至關重要。出于尊重并體現培訓行業從業者的職業范兒,當時我是站在大屏幕前匯報的。當天我們匯報的材料分為四個部分:
(1)陽光大學的定位和使命;
(2)陽光大學(籌)的建設規劃工作;
(3)近期陽光大學(籌)的工作;
(4)提請領導決策事宜。
我們向領導匯報了企業大學在業界通常的分類和做法,并且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企業成立9年左右是成立企業大學的高峰期,當時陽光保險集團剛好9.5年。方案中我們根據當時陽光的組織架構,以及人才的緊缺度和重要性界定了大學的主要培養人群。在我們的規劃中希望把陽光大學辦成一所在行業內外有影響力的企業大學:有核心競爭力,有專業特色和文化特色;有優質的學習與發展項目、先進的學習技術和專業服務團隊;與互聯網企業的大學比更懂金融,與金融企業的大學比更懂互聯網;軟硬件綜合實力較強;獲得國內或國際的培訓領域知名獎項和榮譽。我們闡述了對梯隊培養的基本思路和規劃。
近期的籌建工作主要考慮了一些業務、賬務、人員現狀和匹配,以及對未來三年財務預算的初步規劃。我們規劃了2015年在籌備企業大學正式掛牌的同時,擬開展的一些項目,主要涉及領導力、互聯網、綜合金融等方面,還匯報了核心資源體系庫建設、成立專家委員會、人員招募、工程建設等情況。
這次匯報會中,董事長一進會議室就能感覺他的氣場。聽完匯報,他談了許多自己的想法,開始比較發散,后來越說越清晰。他把陽光大學的使命簡單歸納為“培養人、吸引人、凝聚人”。會后在微信中,他又將這個順序調整為“吸引人、凝聚人、培養人”。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董事長當時對陽光大學的使命定位很準地抓住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特點,比我們自己寫的使命更滿足企業的戰略需求。會上其他高管發言不多,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人擔心我們“高大上”不接地氣,服務不到業務部門。CFO擔心我們會攤開一個太大的預算盤子。我想只有事實和實踐能回答這些問題,并讓大家放心和滿意。
當時幾乎是在“一團迷霧”的情況下寫就的匯報兩年以后來看,別有味道。規劃內容中現在看越是符合組織發展常識和規律的觀點,實踐證明越正確;越是應景當下的一些“茍且”,就事論事的內容許多都沒有能夠執行或無法操作。
TIPS
時下,還陸續有許多企業正在成立自己的企業大學,籌備人員忙著四處參觀學習企業大學硬件、人員配置、賬務預算,急著尋找標桿。這些固然重要,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對企業發展戰略與人力資源匹配的研究,盤一盤今天和未來企業人才結構和供給情況,因地制宜地編寫自己的規劃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