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的邏輯:高績效組織的改進語言
- 丁暉
- 632字
- 2019-01-05 03:07:11
管理的煩惱
個人煩惱的根源,往往來自能力的不足!
企業都是由小到大成長起來。最初的創始人,為了夢想和理想毅然上路、艱苦創業,打下了事業的根基。隨著業務的發展,這個組織的規模、裝備和硬件等都在不斷地升級、成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擁有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遇,國家政策的逐步寬松、人口土地的紅利、國家化進程帶來的機遇,推動很多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企業由弱到強、由慢到快、由小到大,正如交通工具的升級一樣,從自行車時代到摩托車時代,再走向汽車高鐵時代,甚至走向航空航天時代。
只會騎自行車的人駕馭不了摩托車,只會開車的人駕馭不了飛機。但中國經濟的滾滾洪流卻快速地將大量非專業的管理者推上復雜的管理責任人的角色。企業發展進入高階段,需要有更符合企業現狀的管理者能夠參與管理與運營,即企業已經進入了汽車時代,而我們管理者的駕馭技術卻依然停留在摩托車時代甚至自行車時代,他們的技術和能力已經無法匹配企業的發展。
現實中很多人的名片上印的是總經理、總監、部門負責人的頭銜,但是他們在識別組織環境、設計組織機制、推動人員發展、解決系統問題等方面,沒有經過專業實踐和訓練,他們自己都不太清楚是否有資格來履行新的職責。能力不足的管理者不僅造成組織績效的損失,而且影響了他自身工作和生活中的幸福感。駕駛技術高超的駕駛員會享受駕駛過程的樂趣,而駕駛技術低下的駕駛員卻把開車的過程看成極大的負擔。因此,提升管理者的能力不僅為了提升組織績效,而且要從保護管理者身體和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