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的邏輯:高績效組織的改進語言
- 丁暉
- 1392字
- 2019-01-05 03:07:14
價值觀的力量
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在選擇戰略時的依據,也給員工、客戶和供應商明確了合作過程中的價值取向,反映了企業在追求經營成果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原則。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全體或多數員工一致贊同的關于企業意義的終極判斷原則,簡而言之,就是企業決策者對企業性質、目標、經營方式的價值取向所做出的選擇,并為員工所接受的共同觀念。
經營環境在變化,產品會過時,市場會更替,技術會迭代,時髦的管理理念也層出不窮,但是優秀的公司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具有優秀的企業基因,其中,價值觀是重要的基因之一。
在GPS-IE管理改進系統☆中,我們的價值觀同樣在強調一種信念,從組織的價值觀轉化成個人的信念,而這個信念是來自企業利益相關者內心的共同愿望,并且能夠轉化為看得見的行為,進一步去強化內心的信念。
GPS-IE管理改進系統☆的價值觀可以歸納為敬畏、探索、守本和真心四個方面。
敬畏
敬畏天道,尊敬規則。萬物生長與發展均有其規律與法則,管理同樣有著自身的規律與邏輯,不可違背。古人常說,天命不可違。規律之所以成為規律,有其內在的必然性。違反自然規律,定會受到自然的懲罰。管理也是一樣,企業由弱到強、由小到大,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比如價值導向、尊重生命、恪守承諾等。管理者需要認知、遵循這些基本規律,才能回到管理本來該有的道路上,盡量避免用無知的投機、無畏的冒險、無度的獎懲來管理企業。
探索
探索,是對于未知的、新生的事物孜孜以求地去探尋、發掘。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探索也包含對事物發展規律的發現。探索是基于對未來的渴望、對未知的好奇、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面對未來,管理者需要探索價值創造的路徑,每天要問自己:我做點什么能夠讓崗位與眾不同?我做點什么能夠讓部門與眾不同?我做點什么能夠讓公司與眾不同?只有不斷探索,我們才能夠為企業、為社會創造與眾不同的價值。清華大學首任校長梅貽琦老先生說過: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何謂大師?大師是指在任何環境下,也勇于對自己的專業不斷探索和追求的人,永不停止。
守本
守本,顧名思義,就是堅守做人的本分。守本,很容易理解,但是實際生活中卻是難以做到。太多人在利益的誘惑、生存的壓力下都有可能會喪失做人原本可以堅守的本分,而做出了偏離人性的事情。隨著企業的發展與成熟,越來越多的管理者在呼喚“管理回歸本質”,意思是說管理要回到“人性化”的本源來思考,管理不僅僅為了推動組織績效的發展,更是支撐相關人員獲得更美好的生活。如果能夠從這個角度思考,管理者會更多關注績效產生的方法論和工具的創新,而不是依賴員工加班加點和相互爭論;更多關注績效責任人本人的自我評估和考核,而不是第三方的評估和考核;績效管理的目的不是僅僅為了獎懲,而是為了持續的改進。
真心
真心,是指做事情原本真實的想法或出發點。就像做企業,管理者制定挑戰性的經營目標,其出發點到底是什么?是為了讓自己更多地獲得經濟利益還是讓公司與員工共同享受發展的成果。做績效考核是為了挑剔員工毛病,借機克扣工資,還是為了幫助員工改進績效水平,最終提高公司與員工的收益?雖然看起來,都做的是同樣的事情,但是由于出發點不同,就會導致最終的結果大相徑庭。管理者只有真心地面對自我,真誠地面對他人,才能夠站在“利他”的角度思考,從而形成超級影響力,推動績效成果的發生,達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