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的邏輯:高績效組織的改進語言
- 丁暉
- 937字
- 2019-01-05 03:07:12
什么是“真正的問題”
做事的科學線和做人的哲學線交匯點是問題,哲學家需要靠問題來引領自己的思考,科學家也需要通過實驗解決各種問題來獲得成功。同樣地,管理者的職責也是如何識別、界定、分析、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要識別真正的問題。對于企業而言,一旦戰略目標和年度目標確定之后,管理者每天關注的將不再是目標本身,而是由目標所帶來的各種問題,無論是開會,還是私下溝通與交流,管理者都會被各種問題所困惑。只是現在需要提出來的是:管理者平時所關心并討論的問題是“真正的問題”嗎?
一家五星級酒店,他們的管理者會遇到哪些問題呢?我們采訪了部分管理者,他們的回答是:
· 政策的影響;
· 員工的工資上漲快;
· 周邊有多家競爭對手;
· 修路導致交通不便利;
· 菜品口味需要提升;
· 員工流失率高;
· 原材料價格上漲快;
· 客戶更加的挑剔;
· 管理能力需要提升……
這個單子可以列得很長……然而,這些都是“真正的問題”嗎?真的是真正的問題嗎?
我們發現,其實這些并不是真正的問題,大多數是“癥狀”,有一些連癥狀都不能算,而是主觀的判斷和認知,甚至一種情緒的宣泄。然而,太多的管理者把這些“主觀的認知和情緒”看作“問題”,并且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嘗試解決這些“問題”。然而,這些虛假的“問題”卻是難以解決的,因為它們不是“真正的問題”。
圍繞問題的厘清,需要梳理如表0.2所示的六個基本概念。
表0.2 六個基本概念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以上六個概念,我們用日常生活中去醫院看病的例子來說明。
醫院看病
一位患者去醫院看病,醫生首先會問他哪里不舒服,就是為了采集患者的癥狀。但是醫生一定不會在癥狀采集上花費太多的時間,而是會開出檢查單安排患者去檢查或化驗,這么做的目的是通過體檢報告來了解患者各個指標的偏差,比如血壓、血糖等問題。然后醫生圍繞這些數據偏差進行診斷分析,如果病情比較單一,那么專科醫生就能做出診斷。如果病情復雜,就需要多個科室醫生進行會診,會診的目的是為了找到病人的根本病因。接著,該患者的主治醫生會給出醫療方案的建議,是做手術還是藥物治療,是住院還是回家休養,這就是治療策略。然后,醫生會告訴患者治療過程及計劃,患者需配合醫生執行這個治療計劃。最后,患者需要階段性地到醫院復查,來評估階段性的治療成果,直到病癥消除,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