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到N:天才創造世界 致未來領導者
- 水木然
- 4040字
- 2019-01-05 02:57:12
03 偉大的籃球教練約翰·伍登認為:“至關重要的是天分”
約翰·伍登在每次訓練的每一分鐘都不斷地提示球員要注意細節,他力圖讓自己的訓練像任何真實比賽一樣充滿壓力。
韋爾奇在人才方面的信念及實踐,和征戰世界級比賽的教練對人才的要求是一樣的,始終尋找最頂尖的人才,同時,竭力尊重有能力的人而讓沒有能力的人退出,這就是體育賽場的法則,要么適應下來成為高手,要么就離開這里。
約翰·伍登,美國籃球史上以運動員和教練員雙重身份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他從1948年開始執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27年中拿到了10個NCAA冠軍,包括空前絕后的7連冠,同時他所執教的球隊還曾獲得了88場的連勝紀錄。但在他最初執教的16年中,伍登一直沒有改變球隊平庸的現狀,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教練能力。
同樣的經歷也在韋爾奇身上發生過。他最喜歡打曲棍球,他所在的球隊還參加過冠軍聯賽。到了高中,韋爾奇在冰球隊,他說:“我是個不起眼的球員,你看看我的個子就知道了。我并不強壯,我也不是主力球員,我打中場。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失敗的領導者各有各的不同,成功的領導者都是相似的。伍登在美國體育史上是一位大師級的教練,他影響的不僅僅是籃球而是整個美國社會,因為他傳遞著的就是韋爾奇在通用所表達的美國精神——自由、意志和激情。
1.伍登的教練哲學——在細節上求完美、在格局上求宏大
加州大學洛杉磯(UCLA)分校當時沒有校內球館,伍登要帶著隊員們在狹小的訓練館內打比賽,或者出去借場地,伍登曾經說:“如果不是命運的捉弄,我永遠不會來到UCLA。”盡管如此,伍登還是帶著UCLA的隊員在第二年打進了NCAA(全國大學體育協會)錦標賽。在他執教的前13年中,該隊只參加了三次錦標賽,而且每次都是首場比賽就被打回老家,直到1962年他們第一次殺入最后四強為止。1964年,伍登拿到了第一個全國冠軍。
細節的智慧
微小的改變就是奇跡的開始,伍登一直在訓練上保持持續的優化,從前輩那里學習耐心,從心理學中學習了解人性,而細節則成了他的突破點。
約翰·伍登有三個一生奉行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準時,準點開始和準點結束,讓隊員感受到每一分鐘都是倍加值得全身心投入來度過,他在每次訓練的每一分鐘都不斷地提示球員要注意細節,他力圖讓自己的訓練像任何真實比賽一樣充滿壓力;第二個原則是不講任何的臟字,只要講了一個臟字,球員就不要出現在訓練場,避免了球員通過粗暴的方式宣泄情緒,達到更加理性地管理狀態。第三個原則是永遠不批評隊友,他信奉年輕人需要榜樣而不是批評。
奉行細節自我管理,伍登深刻體悟到,養成認真努力的習慣,盡所能做到最好,結果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不一定是自己所希望的,但這就是它應該的狀態。在細節中,我們更加關注自己努力所能影響的因素,而非自己不能影響的因素。這正是今天我們所有帶團隊的管理者及培訓從業者所應該學習并掌握的,讓每個人去為自己可以控制的行為負責,而不是把時間、精力浪費在對結果的擔心、憂慮和忙亂中。
細節的訓練與管理是每個人畢生的功課。伍登說,從細節中的洞察、思考去改變。這世界上沒有窮人,只有沒有能力的人;沒有不好的銷售,只有沒有細節管理能力的銷售;沒有不能訓練的人才,只有沒有細節習慣的管理者。
伍登有一句名言,你若沒有時間把事情做對,會有時間從頭再來一次嗎?這就是比賽現場的智慧,一次做好,沒有第二次。怎么才能擁有細節智慧,在生活中養成習慣,這是伍登及他的球員們踐行一生的法則。
釋放異見者的價值
追究細節總是與人的苛刻、固執聯系在一起。伍登教練的智慧在于他在細節上力求完美,但是在格局上力求宏大。他不喜歡好好先生,有時候他放任球員們產生沖突,因為他覺得有價值的教訓總是來自沖突。他還請其他教練觀察自己的球隊,從他們那里得到批評意見。
同時,他本人最喜歡別人提出不同意見。“不管你生命中要做什么事情,你都應該讓那些聰明又可以跟你爭論的人在一起?!彼闹斫叹毥芾铩ぶZ曼就是這樣的人?!八浅>髲姡偸菆猿肿约旱目捶??!蔽榈窃谒淖詡髦羞@樣描述,“諾曼對我來說很合適。我認為他是我見過的意志最強烈、最相信自己、最敢于說話的人?!?/p>
UCLA在贏得數次NCAA冠軍之前,伍登沒有招生權力也不喜歡招生,他的球員都是口碑相傳而來。比如,在費城長大的哈扎德則是由UCLA的諾爾斯推薦的;哈扎德又推薦了華盛頓,他們是在費城的球場上認識的。
華盛頓是一名黑人,那個時代,種族歧視在他南方的家鄉司空見慣。來到UCLA,華盛頓感覺來到了夢幻般的地方。在UCLA的幾年里,他總會給他家鄉的黑人弟兄們寫信,告訴他們那些沒有見過的景象:大伙兒在集體宿舍里稱兄道弟,勾肩搭背,一起喝酒。還有赫斯基開著他的紅色龐蒂亞克汽車,當面直呼“約翰”或者“伍登”以此來親切地稱呼教練。
“現在我遇到了伍登這個言行一致的教練,他的思想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比A盛頓說,“他也是一個來自小城鎮的人,我父親教過我一些事情,他的父親也教過他同樣的事情。在他手下我感覺像他的孩子一樣?!?/p>
“大家都是偶然相遇的?!焙账够f,“但是我們都擁有過人的速度,并且各有優勢,我們很團結,我們之間有很棒的化學反應?!?/p>
“我們曾經談論過,我們真是一支‘雜牌軍’。我們是一群來自各個地方的球員?!彼箘谔貭栒f,“兩個黑人,兩個白人,一個猶太人,比賽結束后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但是在比賽中、訓練中或乘坐大巴時,我們都是一個整體。并且,我們都很喜歡為伍登打球?!?/p>
2.伍登的成功哲學——愛,并且全力以赴!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并不意味著要征服世界,我們更渴望了解自己、突破自己。伍登從小學習和運動樣樣都行,在高三馬丁斯維爾高中拿到了州冠軍,在大學成為籃球隊的隊長,率領鍋爐工隊(普渡大學校隊隊名)拿下兩次大10分區的冠軍。1932年,他被評為大學年度最佳球員,普度也被選為全國冠軍。
忠于自己的承諾而不僅僅是為了別人,這是伍登在UCLA長期任教沒有達到自己滿意成績的精神力量。伍登非常像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昆蟲“蟬”,幼蟲在地下黑暗中生活短則二三年、長則五六年、最長達到17年,才爬到地面見到光明,期間還要蛻皮5次,但在地面上卻只能存活幾個月。
不同的是,伍登在地上的生活是恒久的,至今一代又一代體育教練追尋著他的腳步。在黑暗中穿行長達16年,UCLA隊又稱為熊隊,沒有打出他心中的目標,每天都被成功與失敗、贏與輸籠罩著。如果你打贏了所有比賽,你就是個成功者;反之,你就是個失敗者,一無是處。任何人被打上“失敗”的標簽,就意味著終結了他的一切。
重新定義成功
1934年,伍登還在當中學老師時就開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了。經歷過27年的賽場生涯,他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體驗:“如果你打贏了所有比賽,你就會被認為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也不完全是這樣。因為我發現我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經有幾年沒有輸掉一場比賽。但是感覺上我們每場比賽都沒有贏,因為贏的比分差距沒有一些校友預估的那么多?!?/p>
成功還停留在別人的恭維里,說明那還是世俗的。而且一定會讓你痛苦,甚至頭破血流。
伍登的成功定義,那就是:平和的心境。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讓伍登身體力行恪守他內心的準則,他從不說成功、勝利、贏球,只要行動起來,不管你是做什么的,把它做到你能力所能及的最好。他訓練球員的狀態是,每次打完比賽之后都能夠昂首挺胸,沒有人能夠從球員的表情上,判斷出比分的高低。道格·麥金托什,1964年時的球隊替補說:“‘贏球’這個字眼從來不會從他的嘴里蹦出,真的。他只是要求我們發揮出所有潛能。”沃頓也曾說過:“他一向只談論打得好或不好,卻從來沒有談論勝或者敗?!?/p>
3.伍登的人才哲學——至關重要的是天分
伍登成為世界一流球員之后仍然坦誠地說:“我寧可要99%的天分加上1%的經驗,也不要99%的經驗加上1%的天分。”
企業界的領導者越來越認同體育教練的天賦優勢原則,即一個人的卓越、杰出和非同凡響主要取決于天賦優勢的發揮。去做那些你天生就好像應該會的事情一樣,你會學得比別人快、做得比別人好,即便有困難,你也會樂在其中,這是每個人一生最寶貴的體驗。沃倫·巴菲特曾對內布拉斯加大學的學生們說“如果你們和我有任何不同的話,那就是我每天起床后都有機會做我最愛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們想從我這里學什么,這就是我對你們的最好忠告?!?/p>
1975年伍登執教29年后退休,以664勝162負的戰績結束,執教生涯勝率是耀眼的80.4%。此后,世界級企業的領導者不約而同地發現了這一奧秘,培養人才,不僅要發現人才去培養,更要發現人才的優勢去培養。
之前有個短板原理,即你的個人能力的最弱項,決定著你的綜合能力的水平。但是在互聯網的大協作時代,短板原理已經徹底失效,未來社會遵循的是長板原理,即你的個人能力的最強項決定著你的綜合能力。
我們有幸遇到了一個最好的時代:那就是讓我們終于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喬布斯——我是個發現天才的天才
喬布斯曾說:“我最擅長的就是發現一批天才,然后和他們一起創造東西?!眴滩妓沟念I導風格堅持著“不是天才就是白癡?!彼氖姑褪钦偌觳艁砀淖兪澜?。他這樣總結那些優勢突出的人才的特征:
(1)喜歡合作,領導者的成功得益于發現許多才華橫溢、不甘平庸的人。
(2)更專注工作,工作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3)關心最重要的事。
(4)只想著成功、只在乎結果、不在乎是非的人。
任正非——天才一個人頂10000個人
1989年,鄭寶用到華為公司與任正非會合,在華為公司研發的歷史上堪稱“井岡山會師”。鄭寶用這位技術天才的到來,一下子拔高了華為的技術水平,以及華為研發的組織形式。該產品投入市場后,質優價廉,受到很多單位用戶的好評。
任正非曾經在開會中指著鄭寶用說:“鄭寶用一個人能頂10000個。”任正非希望華為能夠出現100個鄭寶用。
1990年,HJD48產品的軟件總體負責人是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天才學生聶建林,才華極為出眾,成為HJD48成功的關鍵人物,深得任正非賞識。從聶建林之后,華為公司開始積極引入各大名校少年班的尖子人才。
天才就是上帝派來改變世界的人,無法阻擋。只要有一個天才出現,就會迅速感召到其他天才,然后吸引到更多的想變成天才的人,從而形成了團隊,這就是今天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