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溝通的橋梁
語言在人際交往中處于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它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也是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語言作為人與人溝通的工具,能隨著時間、場合、對象的不同,而表達出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人與人溝通,99%要靠語言來進行。所以,一定要學會用語言進行溝通。語言溝通就是把信息準確而令人信服地傳達給對方,并爭取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想法。
語言,簡而言之就是說話,可以說是大家天天在做的事情,但善于說話,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使別人樂于接受,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換句話說,你與他人溝通的目的能否實現,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溝通是雙向的,它的成敗不取決于你說了什么,而取決于對方的反應。對方不接受你,那你說得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對方接受你,你只需用一句話就能得到很好的溝通效果。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人們正是通過語言進行溝通,才維持著良好的關系。對于導購人員來說,溝通是導購活動的開端,溝通是否順暢,直接關系到導購的成敗。
有一家經營殺菌防臭保健鞋的專營店正在搞促銷活動。有一位顧客問:“請問你們的產品真的像廣告上說的那樣好嗎?”一位導購人員立即回答:“您試過之后的感覺會比廣告上說的好。”顧客又問:“如果買回去,穿上以后感覺不那么好怎么辦?”導購人員笑著說:“不,我們相信您的感覺。”
語言是導購員與顧客溝通的媒介。一切營銷活動首先是通過語言建立起了最初的聯系,從而使營銷活動展開,最終達到營銷目的。案例中的導購員正是通過得體的語言才打消了顧客的顧慮,最后成功地將產品銷售出去。
對于導購員來說,只有把話說得恰到好處,才能拉近與顧客之間的距離,生意才可能做成。
在廣州,有一家皮包專賣店生意特別紅火。一天,一位打扮時尚的女士走進店鋪,她一開口,店鋪導購人員馬上說:“聽口音您是上海人?”女士點點頭,問:“你也是上海人?”這位導購人員笑著回答:“不,但我對上海很有感情,在那邊待過十來年,一聽到上海口音就感覺非常親切。”女士非常開心,一次購買了十款不同顏色的時尚皮包。
語言交際是一種建立在心理接觸基礎上的人際交往。所以,心理因素對語言交際的影響最大、最直接,也最關鍵。導購人員在與顧客交談時,一定要注意讓自己的語言貼近對方的心理,盡可能地消除心理障礙造成的隔閡。案例中的導購員以口音為切入點拉近了與顧客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得顧客從心理上接受了她的話,再加上語言得體,便迅速贏得了顧客的好感,這樣達成交易就順理成章了。
語言溝通不僅在營銷行業很重要,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與人進行語言溝通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多使用敬語、謙語、雅語
(1)敬語。亦稱“敬辭”,是表示尊敬禮貌的詞語。常用敬語有“請”“您”等。另外,初次見面稱“久仰”,很久不見稱“久違”,請人指教稱“請教”,請人原諒稱“包涵”,麻煩別人稱“打擾”,托人辦事稱“拜托”,等等。
敬語一般用于比較正規的社交場合,或用于與身份、地位較高的人交談,以及與人初次打交道等場合。
(2)謙語。是向人表示謙恭和自謙的詞語。謙語常用于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和自己的親屬,例如“愚”“家嚴”“家慈”“家兄”“家嫂”等。
(3)雅語。在一些正規的場合及一些有長輩和女性在場的情況下常使用雅語,如招待客人時說“請用茶”“請大家慢用”等。
2.說話時與人保持適當距離
說話是為了與他人溝通思想。說話時如果與對方離得太遠,會使對方誤認為不友好;如果與對方離得太近,稍有不慎就會把口沫濺在對方臉上。
3.恰當地稱呼他人
與熟人一見面就得稱呼對方。對有頭銜的人稱呼他的頭銜,有職稱的人直接稱呼其職稱,但直呼其名僅適用于關系親密的人之間。
4.言談禁忌
有些不該觸及的問題,比如對方的年齡、收入、個人物品的價值、婚姻狀況等,還是不談為好。打聽這些是不禮貌和缺乏教養的表現。
語言技巧點撥
與他人溝通時,我們要盡量使語言條理清晰、精練得當。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