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教育心理學
-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2036字
- 2019-01-10 16:30:59
保持平衡
面對價值問題的判斷,保持平衡感是何等重要。這從那些器官發育不完善的兒童身上得到了體現。這樣的兒童十分常見。許多兒童身體的左半部比右半部發育得更好,這一事實鮮少有人知道。在右撇子更為盛行的文明中,左撇子兒童會遭遇異乎尋常的困難。我們會發現,左撇子兒童在書寫、閱讀和繪畫的活動中往往會陷入困境,他們在運用手的活動中表現笨拙,顯得不夠靈活。我們需要借助某些方法去鑒定一個兒童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有一個簡單但不絕對的辦法就是讓兒童雙手交疊,左手大拇指在上的就有可能是左撇子兒童。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有很多人是天生的左撇子,而他們自己并不知道。
如果我們以左撇子兒童為調查對象進行研究,就會發現這樣的事實:首先,在右撇子文明橫行的時代,左撇子兒童通常被視為笨拙。這種情況就好比,當我們慣于靠右行駛的這些人在英國或是阿根廷這種習慣靠左行車的國家里試圖開車穿越街道時,我們會感到不知所措。左撇子兒童只會比這更糟糕,當他們生活在慣用右手的家庭里時,他們的左撇子不僅妨礙自己的生活,也會給家人帶來麻煩。在學校練習寫字時,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會低于平均水平。由于其他人并沒有了解到其中的原因,所以他們經常受到懲罰、抱怨、得到差的分數。在這種情形下,左撇子兒童除了相信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確實有欠缺外,往往不會想要其他理由。他們會感覺受到貶損、被人看輕,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與別人競爭。家人也會因為他們的笨拙表現而埋怨他們,這更加重了他們的自卑心理。
當然,左撇子兒童不一定會一蹶不振。但許多兒童在類似的情形下放棄了努力。他們不明白自己身處一個怎樣的困境中,更沒有人教他們如何走出困境。因而要自己走出困境的難度會更大。許多孩子從來沒有充分地訓練過自己的右手,致使他們字跡潦草難以辨認。事實上,這一困難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在許多頂級藝術家、畫家和書寫工匠當中,很多人是天生的左撇子。他們通過強化訓練獲得了善用右手的能力。
左撇子兒童的特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給予孩子面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否則我們無從判斷孩子的能力和潛力。如果我們恐嚇他們,甚至奪走他們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他們尚且能夠生活下去,但如果我們鼓勵他們,使他們獲得勇氣,那么他們就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擁有雄心的孩子時常處境艱難,是因為他們評價的標準只局限于是否獲得成功,而不是根據他們是否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來判斷。在當今社會,人們更關注膚淺易見的成就,而非全面徹底地教育和培養。我們知道那種輕易獲得的成功總是短暫易逝的。因此,將孩子培養得野心勃勃毫無益處,我們更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質,要讓他們學到,面對困難毫不畏縮,把遭遇的挫折當作一個新的問題去解決。當然,如果教育者能夠判斷孩子努力的極限在哪兒,那么,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更容易取得進步。
孩子追逐優越感可以反映他性格的某一個特征,例如爭強好勝。許多孩子追逐優越感的最初形式就表現為爭強好勝,但是由于其他孩子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想要超越他們似乎是一件不可能辦到的事,他們因此放棄了這種嘗試。
許多教育者通常會采取強迫性的手段,喚醒那些成績不好、在他們眼中沒有遠大目標的孩子沉睡的雄心。如果這些孩子勇氣尚存的話,這種方法有時也會奏效,但是不宜普遍使用。那些學習成績已經接近低谷的孩子會被這種方法搞得不知所措,因此變得更加愚笨。
但是,如果我們能以溫柔、關心和理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他們往往會表現出令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力與才智。通過這種方式調整過心態的孩子好勝心很強,因為他們害怕再回到過去的樣子。他們過去毫無斗志的經歷,不斷督促著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專注于工作之中,夜以繼日地忙個不停,但始終以為自己做得還不夠。
讓我們回到個體心理學的基本思想,即個體的人格(包括成人和兒童)是一個統一體,個體人格表現出的行為和他逐漸形成的行為模式是相符的,那么,上面所闡述的內容就清晰了。剝離這個人的人格單獨判斷他的某一行為是片面的。如果我們把學生的一種特定行為,比如上學總是遲到,理解為他對學校交給他的任務不可避免地回應,那么,對這一行為做出判斷的困難就不存在了。他們會理解成,孩子的這一反應只是意味著他不愿意上學,也不想完成學校交給他的任務。事實上,他會想盡辦法不遵從學校的要求。
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就能夠理解所謂的“壞”孩子是怎么樣的了。孩子之所以表現得不喜歡上學,是因為孩子對優越感的追求沒有轉化為接受學校的要求,反而表現為對學校要求的抗拒。于是,孩子會表現出一系列典型的行為癥狀,表現為屢教不改、故意作對,并逐漸墮入不可救藥的境地。他樂于扮演一名小丑的角色,不斷地調皮搗蛋、引人發笑。他還會招惹同學,曠課逃學,與不三不四的人為伍。
因此可見,我們不僅影響著孩子的發育成長,還影響著他們未來的發展。學校是家庭與社會的過渡,這一場所可以矯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有缺陷的生活方式,學校有責任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做好準備,以確保他們在社會這個合唱團之中找到自己的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