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學校的教育

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一下學校所發揮的作用就會知道,學校是以社會理想、時代需求來塑造個體的。學校總是按照時代的要求和統治階層的需要來教育孩子。現如今,學校也應該為了適應社會理想來做出改變。因此,如果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典型成年人是獨立、自主、富有勇氣的人,那么,學校也應該做出調整,以此為教育目標來培養人才。

換句話說,學校不能將自己的訴求作為培養學生的目標,學校是為社會服務的,必須按照社會的標準來教育學生。因此,對那些放棄努力進步的學生,學校也不應該放棄。這類學生追求優越感的動力并不比其他人小,只是他們把精力全都放在了一些他們認為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成功的事上了。遑論對錯,至少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成功。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曾無意識地在這些方面進行過摸索,并取得了成就。因此,或許他們不能在數學上取得成績,但卻能夠在體育項目上大顯身手。教師千萬不要輕視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優勢,而是要把這種優勢當作教育的突破口,鼓勵孩子爭取在其他方面也能取得成績。如果教師一開始發掘到孩子的發光點,并且鼓勵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同樣的成績,那么教師的任務也會輕松很多。這就猶如把孩子從一個長滿果實的花園引到另一個碩果累累的花園。既然所有孩子(智力低下的兒童除外)都有取得成功的能力,那么學校的任務就是克服各種人為設置的障礙。這些人為障礙出現的原因,源自學校往往以學生階段性的成績作為成功的標準,而不是參照社會的終極需求與目標。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些障礙摧毀了學生的自信心,因此,他們為了追求優越感而放棄從事對社會有益的活動。因為從事那些對社會有益的活動,他們很難獲得孜孜以求的優越感。

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會如何應對呢?他會想到逃避的方法。我們經常發現這些兒童會做出一些古怪行為,例如倔強、頑固、無禮等。這些表現雖然不能贏得教師的贊美,但卻能成功地吸引教師的注意,甚至獲得其他兒童的崇拜。他們會以此為榮,將自己視為了不起的人物。

這些心理表現和偏離規范的行為是兒童在經受學校考察時暴露出來的,但兒童行為偏差的根源并不全在學校,盡管他是在學校才初露端倪的。積極來講,學校的確有教育和矯正兒童行為偏差的義務,但消極來講,學校只是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弊端暴露的場所。

一位稱職的教師在孩子入學的第一天就能敏銳地從他們身上觀察到許多東西。因為他們很快就能顯露出家庭教育的一些特征,一個深受溺愛的孩子會覺得新環境帶給他許多不適和痛苦。這類孩子還沒有學會如何與其他人相處,他們無法在這里收獲友誼。如果孩子在入學前就從家庭中得到如何與人相處的一些知識,比如,我們不能讓他只依賴某一個人,而將其他人排除在外。學校有責任矯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行為偏差。

我們不必期待一個被寵壞的孩子能在學校專心于學業,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他們還沒有“學校”的意識,他們寧可待在家里也不愿意上學。小孩厭學的跡象總是能夠被輕易察覺。例如,每天早上父母催促孩子快點起床、快點吃早飯。孩子的這種表現,已經為自己的進步構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這種問題類似于左撇子兒童的問題,我們必須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和矯正。如果他們上學遲到,懲罰只會讓他們更加不喜歡學校,讓孩子更加認定自己不屬于學校。如果父母用體罰的手段強迫孩子去上學,他們會尋找辦法,他們會選擇逃避困難而不是面對、解決困難。我們可以從孩子的任意一種行為中看出他們是否厭惡學習。如果一個孩子總是習慣性地忘記拿書本或丟失書本,那么我們可以判斷這個孩子的學校生活并不順利。

如果進一步考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孩子對學業上的成功通常不抱有期待和希望。他們這種自我低估,并不完全是他們的責任。周圍的環境助長了他們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家人在對他們失望時會口出惡言,預言他們不能有光明的前途,或者咒罵他們蠢笨無能。這些孩子到了學校,發現那些預言被一一證實,而這些孩子自身缺乏糾正這種錯誤看法的判斷分析能力,因此,他們還沒有努力過就已經放棄了成功的希望。他們認為這是不可跨越的障礙,并且進一步佐證了自己能力上的缺陷。

錯誤一旦發生,得到矯正的可能性就很小。盡管這些孩子已經做出了努力,但卻依然落后于別人。這個事實也促使他們很快放棄對學業的希望,并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逃學的借口。逃學,通常被視為非常惡劣的行徑,對此要受到嚴厲懲罰。于是,孩子會認為自己是迫于無奈的,他們會使用詭計、造假的手段來使自己免遭懲罰,甚至會使用一些讓他們在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的手段。他們會模仿家長簽字,篡改學習成績單。他們會向家長編造謊言,陳述在學校的經歷,而實際上他們已經逃學很久了。在學校上課期間,他們會尋找一些藏身之處,而這些地方也經常藏匿著一些“志同道合”之輩。逃學以后,他們追求優越感的心理訴求無法得到滿足。這就促使他們采取更為偏激的行動以追求優越感,甚至會做出違法的事情來。這樣一來,他們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往往以違法亂紀告終。他們結成團伙,開始盜竊,并錯以為這樣做,自己就長大成人了。

一旦他們走出犯罪的第一步,他們就會繼續行走在滿足優越感的路上,只要他們的行為還沒有被人發現,他們就膽敢犯下更嚴重的罪行。他們會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能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他們不會考慮去做任何富有建設性和有益的事情。受爭強好勝的心理驅使,他會做出新的犯罪行為以在同伴之間“脫穎而出”。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犯罪傾向的孩子同時也會極端自負。這種自負和野心源于相同的理由,它迫使孩子追逐優越以凸顯自己。當他們在生活的積極方面找不到優勢時,就會轉向生活的消極方面。

我們來看一個孩子殺死教師的案例。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了這個孩子身上擁有上述所有人格特征。這個男孩的女家庭教師相信自己很了解這個男孩的心理,其中包括心理活動的表達和功能。這個男孩在過于小心翼翼的教育環境中長大,他也因此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因為曾經志向高遠,也就是說,現在已完全灰心氣餒了。學校和生活都滿足不了他的過高期望,現在卻什么都不是。他無法在學校中找到優越感,轉而做起了違法犯罪的事情,以此來脫離學校教育的管制。

從事與教育相關的人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我們經常會在教師、醫生、律師的家庭里發現任性頑固的孩子。這就證明無論是在職業聲望不高的家庭,還是在較高的職業權威的家庭里,孩子教育失敗的問題屢有發生。盡管有些人擁有很高的職業地位,但他們好像沒有能力為家庭帶來和平與秩序。這歸根到底是因為在所有家庭中,某些重要的教育觀點要么被無視,要么被誤解。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那些擁有教育者身份的父親,往往將在職業中的權威帶回到家庭之中,將一些嚴格的規定強加給他們的孩子。這樣一來,他們的嚴厲要求與控制就威脅到了孩子的獨立人格。他們這一行徑喚醒了孩子的反抗意識,喚起了他們記憶深處家長以棍棒教育子女的暴力壓迫,這也喚起了他們的報復意識。我們應該記住,家長刻意的教育是對孩子的一種特別關注,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一件好事,但這也經常將孩子推到被關注的中心位置。這樣一來,孩子會將自己當作一種被展示的試驗品,并將責任歸結在操縱者身上。當有困難和需要擔當責任時,他們理所當然地袖手旁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剑阁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阜城县| 白水县| 香港| 锡林浩特市| 荔浦县| 平顶山市| 威海市| 和顺县| 汉源县| 呼玛县| 湾仔区| 上栗县| 黄石市| 隆德县| 临邑县| 景洪市| 长丰县| 宝鸡市| 二连浩特市| 甘孜县| 探索| 宜阳县| 米林县| 宝坻区| 万州区| 尼木县| 亚东县| 禄丰县| 思茅市| 陵水| 宝清县| 开封市| 莱芜市| 东宁县| 女性| 米泉市| 合江县|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