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物流:“互聯網+”時代,下一個千億級“風口”
- 王先慶 李征坤 劉芳棟 張靖軍
- 2181字
- 2019-02-01 15:39:01
Part 1 互聯網+物流:經濟新常態下,物流業的發展機遇與戰略選擇
“互聯網+物流”:一場顛覆傳統模式的物流信息化革命
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改變了眾多行業的發展模式;但隨著人們對互聯網認識的深入,逐漸發現它對人們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在2015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所謂的“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物流”“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農業”等,運用信息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經營模式。在未來,“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廣闊。
“互聯網+物流”的產生發展
互聯網曾在軍事作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在知識經濟興起的時代,也會掀起一陣狂瀾,將給傳統企業造成巨大沖擊,那么傳統企業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沖擊呢?
當前,電子商務、微商、支付寶等正漸漸興起,并逐漸改變我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互聯網的發展也改變了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紛紛與互聯網相融合,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
隨著互聯網與各個傳統行業相融合,對傳統行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以物流行業為例,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通過購物平臺下單之后,物流行業就要運輸,但運輸速度過慢的問題漸漸突顯出來,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每年的“雙11”是各大商家進行年終促銷的大好時機,但消費者下單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不見商家發貨。互聯網的出現,為商家提供了新的營銷渠道,但物流行業的手忙腳亂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傳統的物流行業以人工勞力為主,基礎設施簡單,大多數的物流公司規模小,員工數量少,因而面對龐大的訂單、堆積如山的快件時,由于人手不足,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與此同時,物流量的原始驅動力也發生變化,電子商務的興起提高了物流量,第三方物流正逐漸被取代,朝小批量、多批次、高頻率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形成了以線上網購和線下體驗為主的兩種購物模式。雖然網購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與線下實體店相比,消費者無法及時試穿、試用,產品的到達也有一定的滯后性,無法給客戶提供體驗服務。
雖然順豐意識到線上網購的缺陷,推出了網購社區服務店——嘿客,為客戶提供智能、便捷的體驗,但是這種便民服務也是基于虛擬化的。社區服務店內沒有存貨,消費者在店內選購了滿意的商品卻不能及時帶走,仍然離不開物流配送。嘿客的出現是基于互聯網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完善的體驗服務,但是消費者卻不容易適應消費方式的改變。
新的商業運營模式給傳統的物流行業以巨大沖擊,而消費者的需求在這種沖擊中越來越旺盛。
消費者要求物流速度快,又要求能夠及時地體驗產品。在雙重要求下,傳統的物流行業必須進行自我整合,與互聯網相融合,實現“互聯網+物流”的發展模式。不僅要解決消費者的需求問題,同時還要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整合傳統企業,充分利用大數據,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實現自身的發展。
互聯網+物流前景廣闊(圖1-1)

圖1-1 互聯網物流的3大前景
(1)“互聯網+”可以全面推行物流的信息化
傳統的物流行業與互聯網相融合,可以實現精細、科學的管理和物流的可控化、智能化和網絡化。
“互聯網+物流”模式不是簡單地通過計算機技術建立網站,發布信息,而是用智能化的手段全程監控物流,實現信息化和資源共享。
與互聯網融合后,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選購、下單、支付,托運司機也可以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拍幾張車的照片上傳到微信,不等查勘員來就可以完成定損。而在傳統的零擔貨運中,運用互聯網思維可以更科學合理地管理物流運營,提高運輸效率: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確定貨源,通過GPS定位運輸位置,通過網絡處理投訴理賠等問題。
(2)互聯網+物流為延伸精準營銷提供了可能
雖然消費者很反感一些營銷的電話,但卻樂于接到快遞的電話。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恰當地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能力,運用信息化的手段監管,可以形成粉絲經濟。再加上物流企業通過線上網購掌握了詳細的用戶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等,那么就可以發展定制物流服務了。
(3)互聯網+物流可以加速向其他業態的滲透
物流由于其特殊性,很容易和其他行業相融合,進而拓展業務。或許物流自身不賺錢,但其延伸出來的業態卻能夠獲取利潤。
淘寶上最常見的一種營銷模式就是包郵,給消費者物流免費的錯覺,但實際上運費已經包含在產品的價格中了。四川航空大巴免費,卻能盈利上億元的秘訣也是如此,它能同時兼顧乘客、司機、汽車公司、航空公司四者的利益。因此,在互聯網與傳統企業相融合的過程中,只要做好物流行業向其他業態的延伸,就能夠實現盈利。
物流在向其他業態滲透的過程中,也應做好營銷,畢竟利潤的獲取還需要客戶的消費。當前,物流行業還存在諸多缺陷,如經營規模小、市場份額少、貨源單一、競爭能力弱等,亟須進行整合,增強自身競爭力。“互聯網+物流”的模式一定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信息化監管。
成立于2013年的菜鳥網,就是在“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成功的典型。菜鳥網用智能化的手段管理整個物流流程,充分利用數據庫分析數據,采用信息化手段控制物流運輸節奏。它不是自建物流,而是為其他公司提供服務平臺。發寶網也是一個基于“互聯網+”興起的平臺,與搜索引擎和大眾點評模式相融合,旨在為發貨方提供高性價比的物流平臺。
從整體看來,“互聯網+物流”除了可以向其他業態延伸之外,也可以像眾籌一樣,由個人或組織發起,向大眾募資,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