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機遇與挑戰:深度揭示“互聯網+物流”的10大新特征

“互聯網+”時代,對物流行業來說充滿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互聯網+物流”為傳統物流行業提供了突破式發展的新引擎和新模式;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夠從發展定位、整合模式、運營體系、品牌塑造及社群整合等諸多層面進行自我重構,物流業就很難站立在“互聯網+”的時代風口,借助新時代形勢實現行業的跨越發展。

因此,對“互聯網+物流”進行準確定位和解讀,識別和明晰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圖1-2),就成為關乎物流業發展存亡的關鍵所在。

圖1-2 “互聯網+物流”的10大新特征

物流節點在線:線下節點全面線上化,線上節點指數級增長

網點(門店、營業部、收貨點等)、中轉點(分撥中心、園區、倉庫、園區等)、車輛(廂式,高欄等多種形式)、人員(銷售、收貨員、送貨員、駕駛員、中間商[3PL、黃牛等]等)、線路(專線、支線、社區環線等)是傳統線下物流的主要節點,也是推動物流轉型的關鍵所在。

“互聯網+”的到來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必將對這些線下實體節點形成沖擊,促使其逐漸向線上、透明化、去中介化、網絡化等方向轉型,最終實現基于“互聯網+”的行業重構。

這一重構過程的最顯著表現是,越來越多的線下節點通過多種方式轉到線上,在推動線上物流節點趨向多元化的同時,也使得節點數量呈現出指數級增長。這一節點暴增趨勢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如圖1-3所示。

圖1-3 物流節點暴增趨勢主要表現的4個方面

★Web端

通過自建網上營業廳、信息平臺、交易平臺、運營平臺、共享網絡,或者依托于電商、營銷、商業服務等其他大型平臺,實現對物流節點的最大整合。

★移動端

對微博、微信(群)、公眾號、網絡社區、App應用等多種新型媒體進行社會化、移動化、本地化、實時化操作,以整合更多的網絡物流資源。

★智能硬件端

將線下節點的操作過程、風險、數據、信息等全面接入手表、電視、跟蹤設備等智能終端,以實現物流的智能化管理。

★輕應用

通過整合各類HTML5的場景、應用、平臺等內容,降低物流節點的接入門檻,開啟更多物流可能,以隨心隨時融合線下物流體系。

物流多網互聯:單一物流網絡路更窄,多元網絡互通是未來

今天的物流已被人網、車網、錢網等各種各樣的網絡所籠罩,不免讓人茫然無措,難以準確把握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特別是“互聯網+”對物流行業的巨大沖擊和重構,以及大量資本的瘋狂涌入,更是對行業格局增加了無窮變數。

其實,互聯網多元、開放、共享的特征決定了“互聯網+”下的物流必然轉型多網互聯的模式。

從對國內主流互聯網網絡和物流實體網絡的發展狀況和商業模式分析中,可以看出,無論物流整合者想要如何玩轉該行業,如果不能實現物流多元網絡互通的轉向,就無法超越單一網絡在資源、地域、人才、資本、信息、數據、技術等方面的局限性,也就無法掌控“互聯網+”下的物流行業的未來。特別是在國內市場空間廣闊、需求多元、地域差異較大的情況下,通過多網互聯整合物流大市場就更加必要。

當前越來越多的跨界合作、并購整合、戰略合作、抱團合作、加盟共贏、聯盟共生、平臺共建等現象,正是物流行業借助“互聯網+”的便利,向互聯互動、共享共生、共謀共贏的綜合物流產業網絡轉型的具體表現。

物流資源眾包:多維分享經濟互聯,進化生態人人眾包

“互聯網+”的高度開放性、共享性和整合性特征讓以往的存量資源有了更多的創造價值的可能性。眾包就是這種存量資源優化的最典型模式,也是互聯網對傳統行業進行改造的核心所在。

具體到物流行業,以往物流模式導致了車輛、人員、社會限制空間等很多存量資源的閑置化和隱性化。“互聯網+”下對物流行業的重構必然會對這些存量資源優化利用,發揮出它們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價值。這一過程的最典型模式就是“互聯網+物流”生態之下的進化與眾包。進化主要體現在物流進行的本地化調整策略,以實現適者生存。由于國內市場的地域差異很大,需求呈現多元化特點,使得任何單一的模式都無法完全實現對社會資源的最大整合,滿足市場需求。

“互聯網+”下的新物流將呈現出多維分享經濟互聯、進化生態人人眾包的特點。具體體現于以下兩種趨勢。

一是“互聯網+物流”將在城鎮中顯示出無與倫比的優勢。眾包模式使更多的存量資源(停車場、社會限制車輛、社會人員等)創造出物流價值,實現了在城鎮物流毛細化情況下,對碎片化的空間、時間等資源的最大優化、整合、利用。

另一方面,廣闊的農村地區將成為下一個“互聯網+物流”整合的巨大資源庫。眾包物流模式將開啟物流人下鄉、鄉下人物流的新局面,雜貨店、村長、組長、個體戶、創業者等物流領域中特殊的組織形式,則都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物流”的眾包者。

物流管理去中心:控制與分布共存,自治文化將顛覆物流組織

互聯網將從戰略、策略、運營、組織、制度、流程、文化等各個方面變革物流管理,實現控制與分布共存,轉向物流管理的去中心化。具體來看,“互聯網+物流”對物流管理的重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戰略層面上,相比以往單一的長期戰略規劃,快速應變和靈活調整的持續戰略布局,更能順應“互聯網+”下物流快速變革的趨勢。

策略上,由于物流市場的不斷擴展和變化,固守原有市場已經無法在行業中獲得競爭優勢,必須不斷拓展市場選擇。中心策略是樹立起獨特的核心優勢,利用互聯網新平臺整合更多物流資源,創新更多物流產品。

運營上,相比以往物流運營體系過多的人為控制和干預,“互聯網+”下的物流運營轉向了標準化、系統化、動態自管理的弱控制方式。

在物流組織方式上,互聯網具有的無中心性和無邊界性特質,使傳統物流的層級分工組織不再具有競爭力。隨著而來的是能夠激發基層活力、快速化反應、扁平化決策的平臺型網絡組織方式。

在制度設計上,基于人們對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的追逐,“互聯網+”下的物流要想占有更多的市場和客戶,個性化、人性化的制定設計就不可或缺。

流程上,“互聯網+”將以系統化、透明化、協同化為核心準則重構物流流程。

文化層面上,自由、民主、個性、共贏、創新、溫情等新的文化特征將取代傳統的人情世故、等級關系,從而重塑傳統物流的認知模式,構建“互聯網+”下物流新的價值取向。

物流自平臺涌現:平臺經濟混沌是常態,催生物流自平臺海量來襲

互聯網開放共享的平臺化特征正在重構這傳統行業的平臺化轉向。具體到物流行業,“互聯網+”對傳統物流的沖擊使物流市場處于高度混沌狀態中,每個物流企業都在積極行動和轉變中摸索具有優勢的物流新模式。

這個過程中,最具吸引力的一個變化是物流自平臺的形成和大量涌現。這種自平臺融入互聯網基因,不依附于任何組織和團隊,從小處做起,逐漸演變成一個服務于物流產業鏈的自平臺生態系統,從而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完成了對傳統物流的重構。

借助于互聯網思維和手段,利用微信、微博等社會媒介平臺,以分享共贏為價值理念,發揮本地屬性,自平臺將物流融入到其他行業之中,從而衍生出“互聯網+”下的一種全新的物流商業模式,并使人才、技術、服務等傳統物流資源創造出了更多新的市場價值。

同時,這一由自平臺衍生出的物流商業模式具有無限的想象力和極大的可塑性。比如,向前可以演變為公司,向后可以演變為團體,向左可以通達多元產業,向右可以開啟整合棋局,向上可以服務物流需求方,向下則可以積累終端客戶。這些,都將開啟國內物流市場的新格局。

物流產品快迭代:服務產品化常態,產品、速度、精度三劍致勝

“互聯網+”對傳統物流業的重構不僅表現在對信息流的改變上,更表現在對物流服務形式的變革上。

不論是快遞、快運,還是跨界服務或者具體的海陸空實操服務,“互聯網+”下新物流的創新,更多的是建構起圍繞服務的具有品牌價值的產品(服務產品化),而非單一的服務。這種情況將成為“互聯網+”下物流的常態,也促使著物流服務的不斷創新與迭代。

因此,物流參與者必須順應“互聯網+”的新形勢,將互聯網的思維、個性、情懷與創造融入到自我變革中,推進服務的產品化轉向,塑造出具有品牌價值和競爭力的產品。其中,產品(具有品牌價值)、速度(產品迭代、推廣和成長速度)、精度(客戶定位、服務內容和對市場變化反應的準確度)是“互聯網+”下新物流競爭優勢的3個重要支點,也是保證其成功的核心要素。

物流碎片變模塊:碎片物流現契機,“互聯網+”下的模塊整合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擴張滿足了多元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但也使物流行業面臨著小貨化、碎片化需求的新局面,給諸多物流企業帶來了極大困擾,甚至不得不放棄碎片化業務而追求更穩定的業務。

然而,長尾、碎片正是互聯網時代市場的需求特征。因此,“互聯網+”下的新物流,需要通過對大量長尾信息的整合、分類,進行區別服務。不同于傳統物流B2B的服務模式,新的物流服務模式將是從B到C、從店到家、從家到個性。并且,這種新服務模式還將反向倒逼物流在人力配置、流程設計、服務定位、管理規劃等環節的重構。

總之,長尾化、碎片化的業務需求對傳統物流來說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個進行自我變革重構的契機。利用互聯網平臺將碎片化和非計劃的業務需求進行匹配、優化、組合,并通過模塊整合,以滿足市場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物流參與者只有順應這種市場變化的趨勢,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利潤空間,完成從傳統物流向“互聯網+物流”的重構和轉型。

物流響應全天候:場景物流催生全天候,物流開啟永遠在線

傳統物流夜間服務和場景化服務很少,已越來越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市場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互聯網+”之下的新物流則能夠優化整合傳統物流的隱性資源,創造出更多的服務價值。

一方面,“互聯網+物流”在物流常態化服務之外,還將圍繞企業和個人生活進行假日物流、會議物流、旅游物流、禮物物流、到家物流等新的場景化物流服務,以應對市場的多元化、場景化需求對物流服務的新挑戰。另一方面,借助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下的新物流將是一種7×24永遠在線、隨時隨地、隨叫隨到的服務模式,并能因此產生更多的細分產品,創造更多的物流價值。

就當前來看,國內已有一些物流企業開始嘗試物流響應全天候的布局模式,以滿足越來越多的場景化服務和不間斷服務需求。同時,這種趨勢也是物流行業發展變革的必然選擇,是“互聯網+”下拓展市場空間、創造更多物流價值的要求使然。

物流多元無疆:互聯網是糖也是毒,扛得住誘惑才贏得了未來

近幾年,很多物流企業圍繞自身的戰略布局進行更多的衍生服務,甚至探索主業之外的二次產業。這種跨界潮流,實質上是物流企業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進行的一種多元化戰略。

只不過,在這個風云變幻的“互聯網+”時代下,不論是對于物流企業還是其他行業,跨界進行多元化戰略布局未必就是唯一的發展選擇。因為跨界布局在分散風險的同時,也分散了有限的精力,使得物流企業無法再將原有的服務產品做到極致,從而失去了更多的獲利機會。

總之,互聯網是糖也是毒,扛得住誘惑才贏得了未來。因此,對于“互聯網+物流”來說,必須對跨界的利弊有著準確的認識和定位,不盲目跟風,慎重選擇物流多元化戰略。

物流全程可視:互聯網驅動可視化,可視程度仍需考慮物流實際

從初期的訂單動態查詢、車況查詢,到如今的車輛位置、滿載率以及交易信息等內容的查詢,再到由物流平臺變革帶來的全流程、全天候、全視角的可視化轉變。曾經僅僅作為理論設想的物流可視化,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科技的推動下,正在變成現實。

一方面,“互聯網+”對物流的重構必將極大地推動物流全程可視化的進程,促進物流企業的快速成長。另一方面,對很多物流參與者特別是中小物流企業和跨物流組織來說,在信息接口的獲取、數據的標準化以及物流流程可視化的范圍、內容、頻率等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誠然,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應用,為“互聯網+物流”的全程可視化提供了可能。不過,在操作過程中,物流的可視化程度必須考慮到實際物流參與方在安全、利益和服務等方面的訴求。因為對于物流本身來說,非透明可視的中間環節和信息往往正是物流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物流服務過程利益交織的焦點。

因此,實現“互聯網+”下的物流全程可視化,可取的方式是,因地制宜,從小環節、小范圍開始探索,逐步衍生和擴張,可概括為:小起步、大格局,因地益、快迭代,速成長、求共生,如圖1-4所示。

圖1-4 實現“互聯網+”下的物流全程可視化的方式

以上我們從10個方面分析了“互聯網+”下新物流呈現的特征。對于物流的具體參與者來說,面對“互聯網+”給傳統物流帶來的各種發展機遇和誘惑,不能盲從跟風,而是要以理性的態度,積極借鑒融合新的元素實現優勢互補,以構建出自己獨特的核心能力和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從容應對“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在行業重構中占據主動。

一句話,在“互聯網+物流”機遇與風險并存、競爭愈發激烈情況下,物流參與者只有經得住誘惑,才能贏得了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那曲县| 兴国县| 瓮安县| 长乐市| 辛集市| 剑河县| 汨罗市| 朝阳市| 铅山县| 北辰区| 桂林市| 永清县| 新密市| 九寨沟县| 五台县| 耒阳市| 汕头市| 临沧市| 礼泉县| 泰来县| 富顺县| 昌宁县| 措美县| 全南县| 逊克县| 蓬莱市| 龙泉市| 含山县| 德昌县| 桂东县| 裕民县| 丽水市| 明水县| 习水县| 抚州市| 车致| 中超| 来宾市| 牡丹江市|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