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北洋政府時期的任鴻雋(1918~1927)

第一節 試辦實業

一 考察國情

1918年10月,任鴻雋與楊杏佛同船返回祖國,于28日到達上海。1918年夏從美國學成歸國者達百人之多,對國內教育界來說,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返程前已由留美中國學生會書記李紹昌通知上海的寰球中國學生會朱少屏準備接洽。《申報》專門登載消息,并重點介紹了其中的特出者張福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任鴻雋、楊杏佛、胡剛復(哈佛大學理學博士)、余日章等人。任鴻雋等人抵滬的第二天,《申報》以《科學家由美返國》的標題作了報道,再次重點介紹了任、楊等君,“二君對于科學素極醉心,此次學成歸國,定能一新我國之科學也”。《科學家由美返國》,《申報》1918年10月29日。這樣的“大張旗鼓”,一方面反映了國內對留學歸國人員的期望,一方面也是寰球中國學生會的宣傳手段,意在為這些新回國人員擴大知名度,以便引起更多關注,早日找到工作。

早在歸國前,任鴻雋已規劃了一年的行程:一是回鄉探親,順道考察西南情勢;二是拜訪社會名流及朋友;三是為中國科學社籌款,組織演講,宣傳科學,“彼時或尚有星期演說,竟可向三四百的男女(但恐未必有三四百耳,一笑)發揮近世的科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胡適來往書信選》(上),中華書局,1979,第13頁。其時已在北大的胡適邀請任鴻雋到北大教書,對于當時的留學歸國人員來說,這將是一份適合而又體面的工作,然而任鴻雋卻拒絕了。他不滿于很多留學歸國人員“一入國門便以飯碗問題為第一要務”的現象,決定首先了解國內情況。任鴻雋在給胡適的信中說:“雋歸國后第一著,就是一年以內不做事,而以此一年光陰東瞧西望,調察各方面情形,有何事最可做,再做某事。”他的追求在做事而不在謀生。“近來聞見所及,知留學歸國者多無事可做,其以毫無實際,徒藉留學生頭銜博衣食無憂矣,亦有專門人材,學問過人(如陳茂康、傅有周等),歸國后或賦閑居,或返美國教書,似乎吾國費時傷財好容易造就的幾個人材,其結果不委之溝壑,即驅諸鄰國,而國內放著無數事業,反無人去辦,吾實痛之。”正是對此類現象十分痛心,任鴻雋決定要真正做出一番事業,以對得起國家的培養,“我立意要以一年作調察,三四年作預備,五年之內或教育或實業,辦出一件新事業。不要說造就人材,就是對于已造就的人材有相當的位置把給他,已經為益不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胡適來往書信選》(上),中華書局,1979,第12頁。

1918年的中國政局為南北對立之態勢,北洋政府舉徐世昌為總統,廣州護法軍政府的領導人由孫中山變為岑春煊,岑春煊改大元帥制為主席總裁制,自任主席總裁,以伍廷芳為外交總長。岑春煊在清末以立憲領袖聞名,歷任廣東布政使、山西巡撫、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等職,在任期間,以嚴肅吏治而聞名,獲得“官屠”之名。在清末新政過程中,大力推進新式教育,創辦了山西大學堂、四川高等學堂等新式學校。在民國政壇上岑春煊同樣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參加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戰爭,反對復辟帝制,站在維護民主共和的一邊。岑春煊三次被公推為南方反北洋軍閥的領袖,實際是介于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和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之間的第三方政治勢力,在當時中國政治舞臺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迫切想了解國內情勢的任鴻雋首先南下拜訪岑春煊。而伍廷芳以清朝二品大員的身份在辛亥革命后支持民主共和,反對復辟帝制,1917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護法運動。“此二人皆吾自有識以來所耳而目之,以為大人物者”,所以任鴻雋按照遍訪名流的計劃,首先于1918年12月10日赴廣州拜晤二人,以及正在廣州養病的同盟會老同志汪精衛。接下來的三四個月中,任鴻雋北上南下,先后到北京、上海、南通、南京等地歷訪各界名人,如孫中山、蔡元培、張謇、徐世昌以及時任教育總長的四川同鄉傅增湘等人。任鴻雋通過此類拜訪,基本達到了了解國情、抒發己見之目的。

1919年4月,任鴻雋由上海啟程,溯江而上,踏上返鄉旅程。此時距離他1907年春離開四川到上海求學已12年了。船過武漢,因楊杏佛正在漢陽鐵廠工作,故停留三日,以一晤摯友。在美專攻工商管理的楊杏佛回國后受聘擔任漢陽鐵廠會計處成本科科長,本想以其所學改善該廠之經營管理,以探索中國實業發展的新路。然幾個月下來他對該廠深為失望,認為“漢廠人習氣極深,難與有為,吃飯易,做事難”,《胡適來往書信選》(上),中華書局,1979,第18頁。“中國不少欲作事之人,然在上者猜忌如此,不責事之成敗,惟以一己之尊嚴權位是慮,果其下能相安無事,雄心已消磨盡矣”,而楊杏佛“平生作事所恃者學問、信用,此間人好用鬼蜮手段”,楊宇清編著《楊杏佛》,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第181~182頁。覺得在此前途無望,且會計并非其專業,故已萌生去意,此時得見故人,令他大喜過望。楊杏佛帶任鴻雋參觀鐵廠和兵工廠,向他介紹自己在這邊的工作,抒發苦悶的心情,然因工廠事務繁忙,任鴻雋在武漢的三天,楊杏佛只抽出一天作陪,不得與好友暢敘,對于目前這種不自由又不得志的狀況,他十分郁悶,遂以詩贈別任鴻雋。


聯翼涉美亞,歸道忽東西。

君作游天龍,吾為籠內雞。

值此千里逢,難同一日棲。

友情空復熱,心遠暮云低。


此次與楊杏佛的見面,讓任鴻雋對國內辦實業的艱難處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然而他并沒就此卻步,“實業救國”的理想在他心中激蕩。5月份,任鴻雋到達重慶,當時他的兩位兄長任鴻熙、任鴻澤均安家于重慶。久別的游子留洋回國,偏僻的重慶亦為之震動。任鴻雋忙于走親訪友,學校、商會等爭相邀請任鴻雋去演講,這自然正中任鴻雋的下懷,因為他回國的初步計劃之一就是組織演講、宣傳科學。任鴻雋十分享受這樣的“被歡迎”,他充滿喜悅地寫信告訴胡適:“連日在各學校、商會等處常說,鼓吹科學,頗受一般人歡迎。”然而他又對家鄉的某些習氣及教育界的狀況深為憂慮,任鴻雋作為留美“海歸”,深受家鄉的歡迎,然而這種歡迎除了被學校、商會請去作了幾場演講外,更多的是被拉去喝酒應酬。這使任鴻雋倍感覺無奈,“我到家已經二十余天,天天總少不了一兩頓吃酒應酬,不意內地近來習氣之壞至于如此!”而家鄉的教育狀況更令他揪心,回想到當年在重慶讀書時,自己的老師幾乎都是當地最好的讀書人,而現在“重慶的學界比起前十幾年,大有況而愈下之勢。大約從前稍好的先生、學生,都做知事、科員、局長去了。后來的學生,不知是甚么人物;后來的人材,不知從那里造出;想起來不禁毛骨悚然”。《胡適來往書信選》(上),中華書局,1979,第52頁。

二 籌建四川鋼鐵廠

任鴻雋回鄉時,四川省的軍政大權正掌握于國民黨手中,熊克武任四川督軍,楊庶堪(字滄白)任省長,二人都是任鴻雋的故交,其中四川民主革命先驅楊滄白先生任鴻雋認為他對自己走上革命道路有啟蒙影響。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后,楊滄白與朱之洪、張培爵等人率眾推翻了清廷的川東政權,成立“蜀軍政府”。有實力出任都督的楊滄白卻謙推張培爵出任都督,自任高級顧問。“二次革命”中,楊滄白因討袁失利,逃亡日本,見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山先生,受到孫的器重。此后楊滄白全力追隨孫中山,協助組建中華革命黨,被任命為政治部副部長。孫中山于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時,楊滄白被任命為四川省長。而當時總攬四川軍政要務的是四川督軍、靖國軍總司令熊克武。任鴻雋與熊克武相識于上海的中國公學,熊克武是任鴻雋參加革命的直接引路人(另一人是任鴻雋加入同盟會的介紹人、熊克武的密友但懋辛)。武昌起義爆發后,聚集在上海的四川籍革命黨人組織蜀軍準備北伐,公推熊克武為司令。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為蜀軍北伐總司令。不久南北和議成功,孫中山又命熊克武率部返川。回到四川后,熊克武擔任蜀軍第一師師長,駐守重慶。“二次革命”中,四川組織討袁軍,推熊克武為總司令,楊滄白為民政部長,分轄軍、民兩政。討袁失敗后,二人均逃亡日本,楊追隨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熊克武則受孫中山之命往南洋負責聯絡華僑籌款。1915年,熊克武在云南參加護國戰爭,隨滇軍入川,聯絡四川軍隊參加護國戰爭。護國戰爭后,被蔡鍔任命為重慶鎮守史。1917年,護法戰爭中熊克武通電護法,并于1918年初就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討伐北洋政府任命的四川督軍劉存厚,使劉敗退陜南。不久熊克武又被廣東孫中山大元帥府任命為四川督軍,楊滄白為四川省長。國民黨第一次掌握了四川省的軍政大權。

所以此時回鄉的任鴻雋發現“成渝要道多留東故友”,任鴻雋:《五十自述》,《任鴻雋文存》,第685頁。任鴻雋在重慶見到楊滄白后,又往成都拜訪熊克武。當時熊克武在督軍任上對四川的建設還是頗費心事,如禁煙、禁賭,整頓幣制,減少苛捐雜稅等有利于川民休養生息的措施相繼得到實施。任鴻雋到成都時,正值熊克武整頓、擴建四川兵工廠,產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能自制步槍和迫擊炮。《成都文史資料選編》防區時期卷,第16頁。為解決兵工廠的原材料問題,熊克武擬辦煉鋼廠。任鴻雋到來后,他以此事相商。任鴻雋建議應利用四川產鐵礦石的條件自辦鐵廠和鋼廠,以便相輔相成。熊克武對任鴻雋的建議深以為然,遂讓任鴻雋草擬籌建鋼鐵廠的計劃,計劃投資白銀90萬兩,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冶金工業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第3頁。后又直接委托任鴻雋辦理四川鋼鐵廠事宜。任鴻雋此次回鄉一是探親,二是考察,本無從事某項具體實業的計劃,辦理四川鋼鐵廠實屬偶然的機緣,然而這件事卻正合任鴻雋“五年之內或教育或實業,辦出一件新事業”的愿望。《胡適來往書信選》(上),中華書局,1979,第12頁。他決定“二三年內,就專心辦一兩件實業,倘若辦不成再說他事”。《胡適來往書信選》(上),中華書局,1979,第75頁。在熊克武的支持下,任鴻雋前往美國考察鋼鐵事業、購買機器設備。由于此事熊克武是秘密委托任鴻雋進行,所以任鴻雋在給胡適的信中也只能語焉不詳地說他此次到美是調查實業,以“容許在四川辦一點新實業”。

因要在美考察和購買機器,任鴻雋聘請中國科學社的發起人之一、康奈爾大學冶金專業碩士畢業的周仁為四川鋼鐵廠總工程師。周仁與胡適、趙元任等人為同批庚款留美生,入康奈爾大學機械系學習,1915年獲得碩士學位。他堅信“強國必先利器”,而要制造機械,如果沒有鋼鐵,等于“無米之炊”,一個國家沒有鋼鐵就像人沒有骨架。回國后,周仁一心為中國的鋼鐵事業作出貢獻,他滿懷激情地想去中國最大的鋼鐵公司——漢治萍公司工作,雖經多種努力,竟無結果。http://baike.baidu.com/view/120457.htm.故而當任鴻雋邀請周仁共同籌建四川鋼鐵廠時,二人一拍即合。1919年冬到1920年夏,任鴻雋攜周仁在美考察煉鋼方法,最后決定采用電爐法制鋼,訂購了5千瓦發電機2臺、3噸電弧爐1套、2噸蒸油錘1臺、小型軋鋼機1套以及5萬磅材料強度試驗機等設備。四川省中國經濟史學會編《抗戰時期的大后方經濟》,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第87頁。

1920年夏,任鴻雋回國,在美所訂機器亦陸續運回。建廠工作加速推進,原定一年半即能建成投產。然而正當四川鋼鐵廠的各項工作積極推進之際,四川的局勢卻風云突變,建廠計劃戛然而止。引起四川政局動蕩的是軍閥混戰。1918年“靖國之役”驅逐劉存厚出川后,云南軍閥唐繼堯想獨霸西南滇、黔、川各省,遭到以熊克武為首的川軍各派的反對。1920年3月,唐繼堯以靖國軍總司令名義免去熊克武靖國川軍總司令的職務,策動熊克武部下呂超等人“倒熊”,“唐熊戰爭”爆發。1920年7月,熊克武兵敗,退出成都。8月份,熊克武就抓住唐繼堯與呂超的矛盾,聯合此前被趕走的劉存厚大舉反攻,成功將四川境內的滇、黔各“客軍”趕走。然而四川局勢卻并未能穩定,熊克武和劉存厚為爭奪對四川的控制權再次訴諸武力。在如此紛亂的局面下,四川鋼鐵廠的建設陷入困境,熊克武忙于武力征戰,無暇關心鋼鐵廠事宜,也無力保障鋼鐵廠的建設經費供給。在軍閥割據的中國,一個地方的建設全憑當權者個人的喜好和實力,一旦遭遇戰爭等時局動蕩,必然面臨難以為續的尷尬境地。熊克武在四川的地位不穩,四川鋼鐵廠的建設就失去了依靠,無力為續。雖然熊克武仍然是四川的實力派人物,但任鴻雋認識到只要四川的軍閥政治不結束,以他一介書生,想在實業上得政府支持有所建樹幾乎是不可能的。他的實業計劃就此擱置,人也失望地離開家鄉。他從美國購回的設備,除小部分運回重慶外,大多封存在上海。雖然此后他沒有再接手四川鋼鐵廠的相關業務,但還一直關心著那批辛苦購回的設備。1922年,劉湘主政四川后,派傅友周去上海調查任鴻雋所購回機器情況,并設法運回重慶。據傅友周回憶:1922年熊下野,劉任川軍總司令,找我到上海去調查,并囑設法將任鴻雋所購機器設備運回,還交給我向中和銀行取兌的4萬元支票一張,作關稅、運輸和雜支用。我到了上海即與任見面,時任已在上海成立了辦事處,還有留美工程師二人協助其事。我回到重慶也設立了辦事處,以四川鋼鐵廠籌備處的名義將任所購半噸和兩噸的電氣煉鋼爐全套設備、儀器及配件全部運回,劉湘即指定存放于銅元局內。傅友周:《重慶銅元局的回憶片斷》,《重慶工商史料》第二輯《重慶近代工交企業選錄》,重慶出版社,1983,第50頁。1922年5月,任鴻雋攜妻女回四川,準備再次考察改善實業、教育的可能。面對四川的亂象,他作了種種努力,例如力圖說服但懋辛等人裁兵。為此他還聯絡各界在成都成立裁兵請愿會,與在重慶的報、學、商界的朋友發起了一個裁兵促進會。《任叔永來信》,《努力周報》第28期,1922年11月12日。然而無功而返。1926年,劉湘再占重慶后,派其參謀長楊芳毓負責聘請一位德國工程師,將相關設備運到重慶磁器口,成立重慶煉鋼廠籌備委員會之事。1937年該廠由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接辦,并于1939年改名為軍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廠,以當年任鴻雋購回的設備為基礎進行擴建,成為抗戰時期大后方制造特殊鋼材的重要工廠之一。抗戰時期制造槍炮所用鋼材,該廠多有貢獻,為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大西南鋼鐵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初明:《抗戰期間西南后方冶金工業簡述》,《民國檔案》1988年第2期,102頁。對于任鴻雋來說,他當年的努力并沒有完全白費,“然十余年后,中國有倭寇之難,當局汲汲圖興基本工業,于四川設鋼鐵廠,其煉鋼機器仍取資于吾當日所購者”。周仁后來的成就亦有美國考察之行的功勞,“周君子競后任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所長,以制造特種鋼料有聲于時,其學力仍得自在美國調查之功云”。任鴻雋:《五十自述》,《任鴻雋文存》,第686頁。周仁后來成為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發展的先驅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道孚县| 文安县| 宜宾市| 涿鹿县| 怀来县| 集安市| 泰来县| 双城市| 新闻| 奉化市| 冕宁县| 宜城市| 伊金霍洛旗| 洞头县| 高淳县| 炎陵县| 白河县| 汉寿县| 马公市| 诸城市| 手游| 望都县| 建宁县| 彭水| 云和县| 丁青县| 固原市| 蒙城县| 曲阳县| 利川市| 攀枝花市| 洪雅县| 新泰市| 清原| 安宁市| 安阳县| 塔河县| 同江市| 嘉兴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