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6 美國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
影響力指數
作戰性能
技術創新
服役時長
使用國家
AIM-9“響尾蛇”(Sidewinder)導彈是美國研制的短程空對空導彈,1956年開始服役,改進型號眾多,美國四大軍種均有使用,時至今日仍在服役。

■“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結構
誕生歷史
“響尾蛇”導彈由美國海軍空用武器中心研制,使用單位遍及美國四大軍種,外銷數量與使用國家眾多。“響尾蛇”導彈的原型XAAM-N-7于1953年9月試射成功,后來更改編號為GAR-8,最后又改為AIM-9。美國海軍第一個接收“響尾蛇”導彈的單位是部署在大西洋艦隊“倫道夫”號航空母艦上的VA-46中隊。這個中隊于1956年7月正式在他們的F9F“黑豹”戰斗機上使用“響尾蛇”導彈。同年8月,太平洋艦隊“好人理查德”號航空母艦上的VF-211中隊也接收了第一批“響尾蛇”導彈。除美國外,還有其他50多個國家裝備“響尾蛇”導彈。

■展覽中的“響尾蛇”導彈

■美國空軍F-15戰斗機攜帶的“響尾蛇”導彈
衍生型號
彈體結構
“響尾蛇”導彈各個型號的結構并不相同,最新型號AIM-9X的外形與之前的型號有很大差異,它取消了陀螺舵的設計,因為導彈內部已經有專門的姿態控制系統保證導彈飛行過程中不會發生自旋。AIM-9X的彈身細長,有4個很小的矩形尾翼。此外,AIM-9X采用了矢量控制系統,通過改變發動機尾噴口噴氣方向來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

■美軍戰機掛載的“響尾蛇”導彈特寫

■美國海軍勤務兵檢查F/A-18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掛載的“響尾蛇”導彈
作戰性能
“響尾蛇”導彈的大多數型號為紅外線導引,只有AIM-9C為半主動雷達導引。AIM-9C之前的型號只能由目標的后方鎖定攻擊,使用上的限制比較大,而配備AIM-9C的戰斗機就可以采取對頭攻擊。多數“響尾蛇”導彈都采用了Mk 36無煙發動機作為動力系統,由于導彈飛行時沒有明顯的尾跡,敵機飛行員難以通過肉眼來發覺。總的來說,“響尾蛇”導彈具有近距格斗能力,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戰。

■美國F-35戰斗機試射“響尾蛇”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