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全球導彈100
  • 軍情視點
  • 837字
  • 2019-02-12 12:57:46

NO.05 美國AIM-7“麻雀”空對空導彈

影響力指數 

作戰性能 

技術創新 

服役時長 

使用國家 

AIM-7“麻雀”(Sparrow)導彈是美國研制的中程空對空導彈,在20世紀50~90年代,“麻雀”導彈及其后來的各種改進型號長期作為美國及其盟國的主要超視距空戰兵器并在戰爭中廣泛使用。

■“麻雀”空對空導彈結構

誕生歷史

“麻雀”導彈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當時美國海軍計劃發展一種可被導引的空對空火箭。美國海軍在1947年委托斯佩里公司研制一種直徑127毫米的標準空用火箭(HVAR),這個武器被劃分為“熱點計劃”(Project Hotshot)的一部分。最初使用KAS-1的編號,之后更改為AAM-2,最后在1948年改為AAM-N-2。由于HVAR直徑僅127毫米的彈體無法容納所需電子設備,所以彈體直徑被增至200毫米。1952年,“麻雀”導彈原型首次成功攔截目標。經過長時間的研制后,編號AAM-N-2的“麻雀”導彈于1956年開始服役。1962年,“麻雀”導彈依據三軍統一命名法重新編號為AIM-7。

■展覽中的“麻雀”空對空導彈

■運輸中的“麻雀”空對空導彈

衍生型號

彈體結構

“麻雀”導彈的外形從初始型號到最終型號變化很大,以使用最為廣泛的AIM-7E/F/M為例,導彈為細長圓柱彈體,頭部呈尖卵形,彈體中部有4個全動式十字形三角彈翼,彈體尾部有4個固定的三角形安定面。全動彈翼和安定面在彈體上的配置為串聯X-X型。彈體內部從前到后依次為雷達半主動導引頭艙、自動駕駛儀艙、舵機艙、戰斗部和引信保險執行艙,最后是火箭發動機艙。

■美國F-15戰斗機正在發射“麻雀”空對空導彈

作戰性能

作為第二代空對空導彈的代表,“麻雀”導彈奠定了現代中程空對空導彈的基本設計布局:高彈徑比使得彈體顯得細長,減小了飛行阻力,使得導彈無須采用大推力發動機就能獲得較高速度和較遠航程;選擇雷達半主動制導技術使得導彈在可靠性和命中精度之間獲得了較好平衡。與其他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相同,“麻雀”導彈自身不發射雷達波,而是借由發射平臺的雷達波在目標上反射的連續波信號導向目標。

■美國海軍勤務兵正在搬運“麻雀”空對空導彈

■美國海軍勤務兵正在為戰機掛載“麻雀”空對空導彈

■美軍攻擊機正在發射“麻雀”空對空導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临澧县| 株洲市| 徐汇区| 岑溪市| 永泰县| 疏附县| 遂平县| 页游| 襄城县| 鸡东县| 弥渡县| 泰州市| 华宁县| 怀仁县| 南昌市| 枣庄市| 大足县| 庆云县| 延津县| 萨迦县| 临泽县| 阿尔山市| 安陆市| 梨树县| 五常市| 望江县| 花莲县| 财经| 阜新| 梁河县| 安溪县| 安国市| 公安县| 辽阳市| 临海市| 方正县| 丹江口市| 探索| 随州市| 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