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再制造工程基礎
最新章節:
封底
再制造工程是實現裝備戰斗力提升與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軍民融合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再制造是以廢舊產品作為生產對象,針對失效零件展開的再制造成形加工,具有不同于制造、維修、材料循環等行業的鮮明技術特點,具有獨特的生產技術工藝與管理內容。這本《再制造工程基礎》內容針對再制造面臨的“工程設計—技術實現—生產管理—實踐應用”的關鍵問題,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為牽引,結合了作者在再制造工程基礎領域的設計、技術、管理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既考慮到再制造工程的基礎理論性,提出了相關基礎理論及方法,也考慮到工程實踐性,給出了具體的應用案例,同時注重再制造的技術發展,提出了智能化、信息化再制造技術,對再制造工程設計與技術的研究及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 封底 更新時間:2022-11-23 12:49:23
- 參考文獻
- 8.4.5 發動機凸輪軸軸頸電刷鍍再制造修復
- 8.4.4 發動機缸體主軸承孔再制造
- 8.4.3 絞吸挖泥船絞刀片再制造
- 8.4.2 發酵罐內壁火焰噴涂再制造
- 8.4.1 油田儲罐再制造
- 8.4 典型零部件的再制造
- 8.3.2 計算機再制造與資源化
- 8.3.1 復印機再制造
- 8.3 電子產品的再制造
- 8.2.2 工業泵再制造升級
- 8.2.1 機床數控化再制造升級
- 8.2 機電產品的升級性再制造
- 8.1.3 機油泵再制造
- 8.1.2 齒輪變速器再制造
- 8.1.1 發動機再制造
- 8.1 汽車部件的恢復性再制造
- 第8章 典型再制造工程應用
- 參考文獻
- 7.6.4 發動機再制造升級延壽關鍵技術工藝
- 7.6.3 面向性能升級的再制造升級方案設計
- 7.6.2 發動機再制造升級延壽技術可行性分析
- 7.6.1 發動機再制造升級延壽背景分析
- 7.6 重載車輛發動機再制造升級延壽應用
- 7.5.4 基于QFD的機床再制造升級需求重要度評價
- 7.5.3 產品再制造升級性能需求特性的重要度計算及評價
- 7.5.2 再制造升級產品需求特性評價質量屋構建步驟
- 7.5.1 基于質量屋的再制造升級需求預測模型
- 7.5 基于QFD的機床數控化再制造升級需求預測方法
- 7.4.4 基于作業的再制造升級工作流
- 7.4.3 再制造升級作業方式
- 7.4.2 再制造升級類型
- 7.4.1 再制造升級系統
- 7.4 再制造升級系統實施分析
- 7.3.2 面向多壽命周期的再制造升級體系理論
- 7.3.1 產品多壽命周期的再制造升級內容
- 7.3 再制造升級體系理論
- 7.2.7 再制造升級支撐技術
- 7.2.6 再制造升級評估監控技術
- 7.2.5 再制造升級質量控制技術
- 7.2.4 再制造升級工藝技術
- 7.2.3 再制造升級規劃技術
- 7.2.2 再制造升級性設計技術
- 7.2.1 再制造升級技術框架
- 7.2 再制造升級技術內容
- 7.1.4 相關概念辨析
- 7.1.3 本質屬性
- 7.1.2 基本概念
- 7.1.1 再制造升級的發展背景
- 7.1 再制造升級的基本概念
- 第7章 產品再制造升級及其應用
- 參考文獻
- 6.5.3 快速響應再制造的關鍵技術
- 6.5.2 快速響應再制造的作用
- 6.5.1 基本概念
- 6.5 快速響應再制造技術
- 6.4.4 機器人MIG堆焊增材再制造系統
- 6.4.3 系統工作原理及程序
- 6.4.2 增材再制造技術思路
- 6.4.1 發展背景及概念
- 6.4 增材再制造技術
- 6.3.5 企業級再制造網絡化生產系統模式
- 6.3.4 區域性網絡化再制造系統模式
- 6.3.3 網絡化再制造的關鍵技術
- 6.3.2 網絡化再制造的特征
- 6.3.1 網絡化再制造基本概念
- 6.3 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化再制造技術
- 6.2.5 柔性再制造系統的應用
- 6.2.4 柔性再制造的關鍵技術
- 6.2.3 柔性再制造系統的技術模塊
- 6.2.2 柔性再制造系統組成
- 6.2.1 基本概念及特點
- 6.2 柔性再制造技術
- 6.1.5 虛擬再制造的應用
- 6.1.4 虛擬再制造關鍵技術
- 6.1.3 虛擬再制造系統體系結構
- 6.1.2 虛擬再制造系統的開發環境
- 6.1.1 基本定義及特點
- 6.1 虛擬再制造技術
- 第6章 智能化再制造
- 參考文獻
- 5.10.5 再制造產品標準
- 5.10.4 再制造管理標準
- 5.10.3 再制造關鍵技術標準
- 5.10.2 再制造基礎通用標準
- 5.10.1 再制造標準發展概況
- 5.10 再制造標準管理
- 5.9.3 再制造信息管理系統軟件設計與開發
- 5.9.2 再制造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
- 5.9.1 概述
- 5.9 再制造信息管理
- 5.8.4 再制造生產過程管理方法
- 5.8.3 再制造的生產資源管理
- 5.8.2 現代化再制造生產對MRP-Ⅱ的需求
- 5.8.1 基本概念
- 5.8 再制造資源計劃管理方法
- 5.7.3 廢舊發動機清潔再制造生產應用
- 5.7.2 清潔再制造生產內容及控制
- 5.7.1 清潔再制造生產的內涵
- 5.7 清潔再制造生產管理
- 5.6.2 成組技術在再制造生產中的應用
- 5.6.1 基本概念
- 5.6 成組再制造管理
- 5.5.3 精益再制造生產管理模式及應用
- 5.5.2 精益再制造生產的目標及表現
- 5.5.1 精益再制造基本概念及特點
- 5.5 精益再制造生產管理
- 5.4.4 再制造的倉儲管理
- 5.4.3 再制造逆向物流的管理環節
- 5.4.2 逆向物流流程分析
- 5.4.1 基本概念
- 5.4 再制造物流管理方法
- 5.3.3 再制造保障資源確定過程
- 5.3.2 再制造保障資源確定的條件和原則
- 5.3.1 再制造保障資源的確定依據
- 5.3 再制造保障資源管理方法
- 5.2.4 再制造質量管理方法
- 5.2.3 再制造質量管理概念與要求
- 5.2.2 再制造產品質量的波動性
- 5.2.1 再制造的質量要求
- 5.2 再制造質量管理
- 5.1.3 再制造工程管理體系
- 5.1.2 再制造管理主要內容
- 5.1.1 再制造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 5.1 概述
- 第5章 再制造工程管理的內容與方法
- 參考文獻
- 4.7.3 再制造產品說明書編寫
- 4.7.2 再制造產品包裝
- 4.7.1 再制造產品的油漆涂裝
- 4.7 再制造涂裝與包裝技術
- 4.6.3 再制造產品的整裝試驗
- 4.6.2 磨合的影響因素
- 4.6.1 基本概念
- 4.6 再制造磨合與試驗技術
- 4.5.3 表面再制造恢復技術
- 4.5.2 機械加工再制造恢復技術
- 4.5.1 概述
- 4.5 再制造加工與恢復技術
- 4.4.6 典型件再制造檢測應用
- 4.4.5 廢舊零部件剩余壽命預測
- 4.4.4 零件缺陷無損檢測技術
- 4.4.3 零件力學性能檢測技術
- 4.4.2 再制造毛坯檢測方法
- 4.4.1 概述
- 4.4 再制造毛坯檢測技術
- 4.3.5 典型再制造清洗應用
- 4.3.4 再制造清洗技術與方法
- 4.3.3 再制造清洗要素及內容
- 4.3.2 再制造清洗的要求
- 4.3.1 概述
- 4.3 再制造清洗技術
- 4.2.5 再制造拆裝技術發展趨勢
- 4.2.4 再制造拆裝應用
- 4.2.3 裝配技術與方法
- 4.2.2 拆解技術與方法
- 4.2.1 基本概念
- 4.2 再制造拆解與裝配技術
- 4.1.2 再制造生產技術分類
- 4.1.1 再制造工藝過程
- 4.1 再制造技術的內涵
- 第4章 再制造生產技術與工藝
- 參考文獻
- 3.6.2 再制造周期環境影響評價
- 3.6.1 生命周期評價概述
- 3.6 再制造環境分析
- 3.5.3 再制造時機選擇
- 3.5.2 產品退役形式
- 3.5.1 產品壽命的浴盆曲線
- 3.5 再制造時機分析
- 3.4.4 再制造周期費用分解
- 3.4.3 再制造周期費用分析流程模型
- 3.4.2 再制造周期費用估算方法
- 3.4.1 概述
- 3.4 再制造費用分析
- 3.3.3 再制造工作分析所需信息
- 3.3.2 再制造工作分析的內容和步驟
- 3.3.1 概述
- 3.3 再制造工作分析
- 3.2.4 再制造思想
- 3.2.3 再制造級別
- 3.2.2 再制造策略
- 3.2.1 再制造方案
- 3.2 再制造性規劃分析
- 3.1.5 廢舊軸的失效分析實例
- 3.1.4 再制造中的廢舊件失效分析
- 3.1.3 廢舊件的失效模式
- 3.1.2 產品的故障模式影響分析
- 3.1.1 產品的故障規律
- 3.1 產品故障規律和失效分析
- 第3章 再制造工程分析
- 參考文獻
- 2.9.3 再制造性的定量評價
- 2.9.2 再制造性的定性評價
- 2.9.1 再制造性影響因素分析
- 2.9 再制造性評價方法
- 2.8.4 組織管理
- 2.8.3 試驗與評定程序
- 2.8.2 試驗與評定的時機與區分
- 2.8.1 目的與作用
- 2.8 再制造性試驗與評定
- 2.7.2 再制造性分析內容與方法
- 2.7.1 再制造性分析的目的與過程
- 2.7 再制造性分析與權衡
- 2.6.4 保證正確預計的要素
- 2.6.3 再制造性預計的方法
- 2.6.2 再制造性預計的條件及步驟
- 2.6.1 基本概念
- 2.6 再制造性預測
- 2.5.4 保證正確分配的要素
- 2.5.3 再制造性分配的方法
- 2.5.2 再制造性分配的程序
- 2.5.1 再制造性分配的目的與作用
- 2.5 再制造性分配
- 2.4.4 再制造性數學模型
- 2.4.3 再制造性物理模型
- 2.4.2 再制造性建模的程序
- 2.4.1 再制造性建模的目的及分類
- 2.4 再制造性建模
- 2.3.3 再制造性定量指標分析
- 2.3.2 再制造性參數
- 2.3.1 基本概念
- 2.3 再制造性指標確定與分析
- 2.2.7 產品拆解性設計準則
- 2.2.6 模塊化設計準則
- 2.2.5 標準化和互換性設計準則
- 2.2.4 可達性設計準則
- 2.2.3 簡化設計準則
- 2.2.2 再制造性定性化設計準則
- 2.2.1 概述
- 2.2 再制造性設計準則
- 2.1.3 再制造性工程任務及目標
- 2.1.2 再制造性工程內容要點
- 2.1.1 基本概念
- 2.1 再制造性工程
- 第2章 再制造性設計
- 參考文獻
- 1.6 我國再制造發展面臨的挑戰
- 1.5 我國再制造發展機遇
- 1.4 再制造工程發展趨勢
- 1.3 再制造工程的發展基礎
- 1.2.2 再制造在我國的發展
- 1.2.1 再制造在國外的發展
- 1.2 再制造在國內外的發展
- 1.1.3 再制造工程學科體系
- 1.1.2 我國再制造工程的特色
- 1.1.1 基本概念
- 1.1 再制造工程的內涵
- 第1章 緒論
- 前言
- 內容概述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內容概述
- 前言
- 第1章 緒論
- 1.1 再制造工程的內涵
- 1.1.1 基本概念
- 1.1.2 我國再制造工程的特色
- 1.1.3 再制造工程學科體系
- 1.2 再制造在國內外的發展
- 1.2.1 再制造在國外的發展
- 1.2.2 再制造在我國的發展
- 1.3 再制造工程的發展基礎
- 1.4 再制造工程發展趨勢
- 1.5 我國再制造發展機遇
- 1.6 我國再制造發展面臨的挑戰
- 參考文獻
- 第2章 再制造性設計
- 2.1 再制造性工程
- 2.1.1 基本概念
- 2.1.2 再制造性工程內容要點
- 2.1.3 再制造性工程任務及目標
- 2.2 再制造性設計準則
- 2.2.1 概述
- 2.2.2 再制造性定性化設計準則
- 2.2.3 簡化設計準則
- 2.2.4 可達性設計準則
- 2.2.5 標準化和互換性設計準則
- 2.2.6 模塊化設計準則
- 2.2.7 產品拆解性設計準則
- 2.3 再制造性指標確定與分析
- 2.3.1 基本概念
- 2.3.2 再制造性參數
- 2.3.3 再制造性定量指標分析
- 2.4 再制造性建模
- 2.4.1 再制造性建模的目的及分類
- 2.4.2 再制造性建模的程序
- 2.4.3 再制造性物理模型
- 2.4.4 再制造性數學模型
- 2.5 再制造性分配
- 2.5.1 再制造性分配的目的與作用
- 2.5.2 再制造性分配的程序
- 2.5.3 再制造性分配的方法
- 2.5.4 保證正確分配的要素
- 2.6 再制造性預測
- 2.6.1 基本概念
- 2.6.2 再制造性預計的條件及步驟
- 2.6.3 再制造性預計的方法
- 2.6.4 保證正確預計的要素
- 2.7 再制造性分析與權衡
- 2.7.1 再制造性分析的目的與過程
- 2.7.2 再制造性分析內容與方法
- 2.8 再制造性試驗與評定
- 2.8.1 目的與作用
- 2.8.2 試驗與評定的時機與區分
- 2.8.3 試驗與評定程序
- 2.8.4 組織管理
- 2.9 再制造性評價方法
- 2.9.1 再制造性影響因素分析
- 2.9.2 再制造性的定性評價
- 2.9.3 再制造性的定量評價
- 參考文獻
- 第3章 再制造工程分析
- 3.1 產品故障規律和失效分析
- 3.1.1 產品的故障規律
- 3.1.2 產品的故障模式影響分析
- 3.1.3 廢舊件的失效模式
- 3.1.4 再制造中的廢舊件失效分析
- 3.1.5 廢舊軸的失效分析實例
- 3.2 再制造性規劃分析
- 3.2.1 再制造方案
- 3.2.2 再制造策略
- 3.2.3 再制造級別
- 3.2.4 再制造思想
- 3.3 再制造工作分析
- 3.3.1 概述
- 3.3.2 再制造工作分析的內容和步驟
- 3.3.3 再制造工作分析所需信息
- 3.4 再制造費用分析
- 3.4.1 概述
- 3.4.2 再制造周期費用估算方法
- 3.4.3 再制造周期費用分析流程模型
- 3.4.4 再制造周期費用分解
- 3.5 再制造時機分析
- 3.5.1 產品壽命的浴盆曲線
- 3.5.2 產品退役形式
- 3.5.3 再制造時機選擇
- 3.6 再制造環境分析
- 3.6.1 生命周期評價概述
- 3.6.2 再制造周期環境影響評價
- 參考文獻
- 第4章 再制造生產技術與工藝
- 4.1 再制造技術的內涵
- 4.1.1 再制造工藝過程
- 4.1.2 再制造生產技術分類
- 4.2 再制造拆解與裝配技術
- 4.2.1 基本概念
- 4.2.2 拆解技術與方法
- 4.2.3 裝配技術與方法
- 4.2.4 再制造拆裝應用
- 4.2.5 再制造拆裝技術發展趨勢
- 4.3 再制造清洗技術
- 4.3.1 概述
- 4.3.2 再制造清洗的要求
- 4.3.3 再制造清洗要素及內容
- 4.3.4 再制造清洗技術與方法
- 4.3.5 典型再制造清洗應用
- 4.4 再制造毛坯檢測技術
- 4.4.1 概述
- 4.4.2 再制造毛坯檢測方法
- 4.4.3 零件力學性能檢測技術
- 4.4.4 零件缺陷無損檢測技術
- 4.4.5 廢舊零部件剩余壽命預測
- 4.4.6 典型件再制造檢測應用
- 4.5 再制造加工與恢復技術
- 4.5.1 概述
- 4.5.2 機械加工再制造恢復技術
- 4.5.3 表面再制造恢復技術
- 4.6 再制造磨合與試驗技術
- 4.6.1 基本概念
- 4.6.2 磨合的影響因素
- 4.6.3 再制造產品的整裝試驗
- 4.7 再制造涂裝與包裝技術
- 4.7.1 再制造產品的油漆涂裝
- 4.7.2 再制造產品包裝
- 4.7.3 再制造產品說明書編寫
- 參考文獻
- 第5章 再制造工程管理的內容與方法
- 5.1 概述
- 5.1.1 再制造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 5.1.2 再制造管理主要內容
- 5.1.3 再制造工程管理體系
- 5.2 再制造質量管理
- 5.2.1 再制造的質量要求
- 5.2.2 再制造產品質量的波動性
- 5.2.3 再制造質量管理概念與要求
- 5.2.4 再制造質量管理方法
- 5.3 再制造保障資源管理方法
- 5.3.1 再制造保障資源的確定依據
- 5.3.2 再制造保障資源確定的條件和原則
- 5.3.3 再制造保障資源確定過程
- 5.4 再制造物流管理方法
- 5.4.1 基本概念
- 5.4.2 逆向物流流程分析
- 5.4.3 再制造逆向物流的管理環節
- 5.4.4 再制造的倉儲管理
- 5.5 精益再制造生產管理
- 5.5.1 精益再制造基本概念及特點
- 5.5.2 精益再制造生產的目標及表現
- 5.5.3 精益再制造生產管理模式及應用
- 5.6 成組再制造管理
- 5.6.1 基本概念
- 5.6.2 成組技術在再制造生產中的應用
- 5.7 清潔再制造生產管理
- 5.7.1 清潔再制造生產的內涵
- 5.7.2 清潔再制造生產內容及控制
- 5.7.3 廢舊發動機清潔再制造生產應用
- 5.8 再制造資源計劃管理方法
- 5.8.1 基本概念
- 5.8.2 現代化再制造生產對MRP-Ⅱ的需求
- 5.8.3 再制造的生產資源管理
- 5.8.4 再制造生產過程管理方法
- 5.9 再制造信息管理
- 5.9.1 概述
- 5.9.2 再制造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
- 5.9.3 再制造信息管理系統軟件設計與開發
- 5.10 再制造標準管理
- 5.10.1 再制造標準發展概況
- 5.10.2 再制造基礎通用標準
- 5.10.3 再制造關鍵技術標準
- 5.10.4 再制造管理標準
- 5.10.5 再制造產品標準
- 參考文獻
- 第6章 智能化再制造
- 6.1 虛擬再制造技術
- 6.1.1 基本定義及特點
- 6.1.2 虛擬再制造系統的開發環境
- 6.1.3 虛擬再制造系統體系結構
- 6.1.4 虛擬再制造關鍵技術
- 6.1.5 虛擬再制造的應用
- 6.2 柔性再制造技術
- 6.2.1 基本概念及特點
- 6.2.2 柔性再制造系統組成
- 6.2.3 柔性再制造系統的技術模塊
- 6.2.4 柔性再制造的關鍵技術
- 6.2.5 柔性再制造系統的應用
- 6.3 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化再制造技術
- 6.3.1 網絡化再制造基本概念
- 6.3.2 網絡化再制造的特征
- 6.3.3 網絡化再制造的關鍵技術
- 6.3.4 區域性網絡化再制造系統模式
- 6.3.5 企業級再制造網絡化生產系統模式
- 6.4 增材再制造技術
- 6.4.1 發展背景及概念
- 6.4.2 增材再制造技術思路
- 6.4.3 系統工作原理及程序
- 6.4.4 機器人MIG堆焊增材再制造系統
- 6.5 快速響應再制造技術
- 6.5.1 基本概念
- 6.5.2 快速響應再制造的作用
- 6.5.3 快速響應再制造的關鍵技術
- 參考文獻
- 第7章 產品再制造升級及其應用
- 7.1 再制造升級的基本概念
- 7.1.1 再制造升級的發展背景
- 7.1.2 基本概念
- 7.1.3 本質屬性
- 7.1.4 相關概念辨析
- 7.2 再制造升級技術內容
- 7.2.1 再制造升級技術框架
- 7.2.2 再制造升級性設計技術
- 7.2.3 再制造升級規劃技術
- 7.2.4 再制造升級工藝技術
- 7.2.5 再制造升級質量控制技術
- 7.2.6 再制造升級評估監控技術
- 7.2.7 再制造升級支撐技術
- 7.3 再制造升級體系理論
- 7.3.1 產品多壽命周期的再制造升級內容
- 7.3.2 面向多壽命周期的再制造升級體系理論
- 7.4 再制造升級系統實施分析
- 7.4.1 再制造升級系統
- 7.4.2 再制造升級類型
- 7.4.3 再制造升級作業方式
- 7.4.4 基于作業的再制造升級工作流
- 7.5 基于QFD的機床數控化再制造升級需求預測方法
- 7.5.1 基于質量屋的再制造升級需求預測模型
- 7.5.2 再制造升級產品需求特性評價質量屋構建步驟
- 7.5.3 產品再制造升級性能需求特性的重要度計算及評價
- 7.5.4 基于QFD的機床再制造升級需求重要度評價
- 7.6 重載車輛發動機再制造升級延壽應用
- 7.6.1 發動機再制造升級延壽背景分析
- 7.6.2 發動機再制造升級延壽技術可行性分析
- 7.6.3 面向性能升級的再制造升級方案設計
- 7.6.4 發動機再制造升級延壽關鍵技術工藝
- 參考文獻
- 第8章 典型再制造工程應用
- 8.1 汽車部件的恢復性再制造
- 8.1.1 發動機再制造
- 8.1.2 齒輪變速器再制造
- 8.1.3 機油泵再制造
- 8.2 機電產品的升級性再制造
- 8.2.1 機床數控化再制造升級
- 8.2.2 工業泵再制造升級
- 8.3 電子產品的再制造
- 8.3.1 復印機再制造
- 8.3.2 計算機再制造與資源化
- 8.4 典型零部件的再制造
- 8.4.1 油田儲罐再制造
- 8.4.2 發酵罐內壁火焰噴涂再制造
- 8.4.3 絞吸挖泥船絞刀片再制造
- 8.4.4 發動機缸體主軸承孔再制造
- 8.4.5 發動機凸輪軸軸頸電刷鍍再制造修復
- 參考文獻
- 封底 更新時間:2022-11-23 12: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