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北美洲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北美大陸與佛羅里達半島以南90英里處的安德列斯群島及其東面50英里處的巴哈馬群島之間鮮有聯系。然而在5,000年前,佛羅里達半島的古代居民已有航海的傳統,隨處都可以發現最古老的獨木舟。2,000年,人們在蓋恩斯維爾附近的紐南湖發現了一支由超過100艘船組成的船隊,其中有40多艘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間。其中有22艘船的長度能夠被準確地測算出來,有20艘船的長度為6~9米。通常來說,最古老的獨木舟的發明往往比金屬工具更早。Wheeler et al., “Archaic Period Canoes.”人們用火掏空樹干,用石制刮器將燒焦的內部刮掉。當船殼完成后,插入船架以保持船舷不變形,同時附著在船側的輪箍能夠撐起船內的干舷。由于這個原因,獨木舟通常被視作木板小船的前身。McGrail,Boats of the World,172-80.紐南湖上的船只顯然是用于封閉水域的,其中許多是用篙而不是用槳來行進的。盡管已經出現了初步的跡象,但佛羅里達半島上的水手們并沒有進行開放水域上的航行。

西北太平洋上的原木小船

在北美的胡安·德富卡海峽與阿拉斯加東南部之間的太平洋沿岸一帶,那里的居民將原木小船廣泛地應用于海上航行。他們的貿易物品十分多樣,包括動物的毛皮、魚油蠟燭和奴隸等。Fisher, “Northwes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rade, ” 120-24.盛產于不列顛哥倫比亞海濱地區的貝殼作為一種貨幣在當地流通。當歐洲人到來時,小船主幾乎遍布這一帶的部分地區。當1805年劉易斯和克拉克從哥倫比亞河到太平洋沿岸進行探險時,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曾提到某個村莊有“大約200名斯基魯特族男子”。DeVoto,Journals of Lewis and Clark,Nov.4,1805(p.275).“我數了一下,在這個村莊前面的河岸上有52只獨木舟,其中有一些很大,船首凸起。”McGrail,Boats of the World,172.溫哥華島上的努特卡人(Nuu-chah-nulth)和夏洛特皇后群島北邊的海達族人尤其以制造高質量的小船而著稱,他們與鄰近的部落進行貿易。

雖然各種各樣筆直的樹干都能夠用來制造小船,但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區的雪松是少數幾種最適合造船的樹木之一,寬闊的雪松樹干能夠制成航行平穩的船體。大型的獨木舟用于遠距離的海上貿易和捕獵鯨魚。其中戰船大概長12米,寬2米,能夠容納20~30人以及他們的貨物和兵器,其他的船則長18米。在19世紀的文獻中,記錄了一艘長達25米的船。梅里韋瑟·劉易斯(Meriwether Lewis)驚嘆于獨木舟巨大的載重量,據他估計約有3~4噸。稍小一些的“家用獨木舟”可以搭載10~15人,更常見的則是長4米的可搭載1~2人的小船。“在船首和船尾分別裝有造型精美的熊和人物的木雕,高度與真人相仿。”DeVoto, Journals of Lewis and Clark, Nov. 4, 1805(p. 276); Ames,“Going by Boat, ” 27-28, 31-32.到19世紀初劉易斯評論這些船只的制造技術時,歐洲貿易者已經將金屬工具引入了這一地區。他寫道:“在砍樹或制造小船等方面,通常所使用的唯一工具就是由古老的銼刀改造而成的長約1英寸、寬半英寸的鑿子……人們一般會認為用工具制造出這么大的一艘船需要花費好幾年時間,但是這里的人們造船只需幾周。他們為自己制造的獨木舟深感自豪。”DeVoto,Journals of Lewis and Clark,Feb.1,1806(pp.316-17).

單人劃子、木架蒙皮船和叉頭捕魚船Chapelle, “Arctic Skin Boats, ” 174-211.

雖然努特卡人和海達族人的原木舟享有盛譽,但是北美土著文化中最卓越的兩種船只是樺皮舟和獸皮舟。與那種直接由一根樹干鑿成的獨木舟不同,樺皮舟和獸皮舟是由多種原材料制成的小船,它們都是某種特殊環境下的產物——北美洲溫帶地區制造樺皮舟,寒帶地區制造獸皮舟。在從西伯利亞東北部穿過北美到格陵蘭島的廣大地區內,有3種類型的獸皮舟。除了單人劃子(kayak),還有一種僅能搭載1人的木架蒙皮船(umiak),而較大的則可以運載多人,長度為5~18米,主要用于運載乘客和貨物,以及捕獵海象和海獅。叉頭捕魚船(baidarka)與單人劃子相類似,但有2個(或者3個)操舵艙。單人劃子和叉頭捕魚船主要用于捕獵。

通常,這3種小船都是用浮木制成一個易彎曲的木質船體。人們將海豹、海象或北極熊的獸皮粘在船體上,通過腱肉和鯨須等富有彈性和韌性的部分來固定,使船體在碰撞到冰塊受到震動時能夠立即恢復。在必要時,這種輕型的平底結構使木架蒙皮船能夠運輸大宗的貨物,輕松地拖著貨物穿過冰面。單人劃子和叉頭捕魚船的制造方式與此類似,但獸皮是被覆蓋在船的甲板上。操舵艙處并沒有覆蓋獸皮,舵手坐在其中,通過雙腿做伸展動作使船向前行進。盡管外觀大體相同,但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情況,單人劃子在設計上是多種多樣的。

在阿拉斯加西北部捕獵鯨魚的木架蒙皮船(約1905年5月),是將一張去毛的獸皮拉長并覆蓋在木制船體上制成的。這種船看起來是一種典型的小船,長約10米,寬3米,船的每一側可以容納5~6名槳手,船尾的左側有1名舵手。(Courtesy of the Archives,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S. R. Bernardi Collection, UAF-1959-875-13.)

早在公元前6000年,北極圈和亞北極圈內的北美居民就是以海洋為導向的。在阿留申群島上發現的最早的考古遺跡也屬于這一時期。北極圈后來的歷史帶有阿拉斯加文化傳統的特征,這種文化傳統由他們向東傳播到格陵蘭島。從大約公元前2500年時起,屬于所謂“北極圈小型工具傳統”的居民就開始捕獵海豹和北極熊等海洋動物了。他們依靠亞北極圈森林里的樹木獲得溫暖和光明。在大約公元前500年時出現的多爾塞特文化的一個最重要的發明,就是以海象油或海豹油為燃料制成的石制油燈,這使得用單人劃子捕獵海洋動物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提升。捕獵武器包括標槍和魚鏢等,那里的居民通過投擲梭鏢或木棍進行捕獵。魚鏢上系有皮囊,以保持漂浮,從而使獵物筋疲力盡。為了捕獲大型獵物,人們會用許多單人劃子共同捕獵。在狂風暴雨出現時,單人劃子上的獵手們通常會將他們的小船成對地捆綁在一起,以增強船只的穩定性。

多爾塞特文化后來被擁有圖勒文化傳統的人取代,后者是現代因紐特人的直系祖先。Snow, “First Americans, ” 186-93.圖勒文化于大約1,000年前出現在阿拉斯加,當時氣候溫和,利于挪威人跨越大西洋移民到冰島、格陵蘭島和北美洲。圖勒文化迅速向東傳播,以致從阿拉斯加北部到格陵蘭島的居民都操同一種語言(盡管有著不同的方言),而阿拉斯加和相鄰的西伯利亞則是不同語言的故鄉。圖勒人的單人劃子比多爾塞特人的更大,他們也使用木架蒙皮船來捕獵白鯨。圖勒人很好地利用了大約始于1300年的小冰川期這一機遇,他們成為了比其祖先更優秀的季節性捕獵者。他們在夏季宿營捕獵魚和馴鹿,在冬季扎營捕獵海豹,并一直在北極圈和亞北極圈地區活動。

樺皮獨木舟

生活在森林中的造船者比北極圈內的居民擁有更多的原材料,以制造各式船只。從公元前1000年直到歐洲人到來的這段時期內,林地印第安人的定居點大多密布于幾條大河的流域,主要是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俄亥俄河、伊利諾斯河和田納西河。這些大河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周圍的土地十分肥沃,也為人們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水道。我們不可能再去追溯林地印第安人船只的悠久歷史,但是我們知道,在16世紀以前,樺皮獨木舟的制造工藝已相當完美。生活在從紐芬蘭島和加拿大沿海地區及新英格蘭,向西至圣勞倫斯河流域以及加拿大中部,再穿過阿巴拉契亞山脈進入美國中西部的廣大地區的人們,都在廣泛地使用樺皮獨木舟。盡管在今天,獨木舟幾乎只用于內河航行,但米克馬克人卻能使用獨木舟從新斯科舍穿過緬因灣到達科德角灣并運回銅塊。

關于獨木舟的最早描述雖然簡短而缺乏細節,但是對其載重量、輕巧性和速度等方面的描述卻出奇地一致,這些因素顯然也給它們的制造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佩諾布斯科特土語中,獨木舟被稱為“阿格維頓”(agwiden),意思是“輕快地浮動”。1603年,英國探險家馬丁·普林(Martin Pring)在馬薩諸塞州沿海地區探險,他對不期而遇的獨木舟十分敬畏,并將其中一艘帶回英國。


它是用堅韌的柳條或柳樹枝纏在一起制成的,縫隙用松脂油粘合……它與內河小船一樣,兩頭尖尖的,船首略微有點向上彎曲。內河小船(wherry)是一種輕便的劃艇,用于搭載乘客和運輸貨物。雖然它能搭載9名直立的男子,然而重量卻不到60磅,至于它的大小和載重量則幾乎令人難以置信。船槳末端是扁平的……由非常輕便而堅韌的梣木或楓木制成,長約2碼。它們能夠快速地劃行。Martin Pring, “A Voyage … for the discouerie of the North part of Virginia, ” in Quinn and Quinn,English New England Voyages,222.


制造獨木舟首選的樹皮來自紙皮樺(有時也被稱作獨木舟松木),這種樹木生長在北美洲遼闊的地區,向北到拉布拉多和育空河與阿拉斯加沿海地區,向南到長島和華盛頓州北部的太平洋沿岸。Adney and Chapelle,Bark Canoes and Skin Boats,14-15,29.至少八分之一英寸厚的樹皮直接從樹上被削下,一張張樹皮與黑云杉的根部被縫在一起,然后用云杉樹膠粘在縫合處使之具有防水的功能,如此就制成了獨木舟的船殼。這些各式各樣的獨木舟在湖泊、溪流和急流中航行,用于運載貨物、搭載乘客及作為戰艦。由于單人劃子的船架是先組合好再用獸皮在四周包上一圈,因此這種樺皮獨木舟的制造過程是“先造外板”(skin-first)。約翰·麥克菲(John McPhee)在其經典著作《樹皮獨木舟的遺存》(The Survival of the Bark Canoe)中寫道:“印第安人開始用樹皮制造獨木舟。他們把樹皮卷著放在建造場地,里面朝上。他們就在那里制造獨木舟。印第安人把樹皮制成船舷上緣的框架,實際上是做了一個樺皮舟囊,并將其安裝在船板上,然后一個一個地安裝肋拱。最終制成的獨木舟易彎曲、有彈性且十分結實。”McPhee,Survival of the Bark Canoe,50.一名獨木舟制造者向麥克菲展示了小舟有多么結實:“他伸出手臂,手握一個打洞工具伸到獨木舟的底部。這個打洞工具能夠打傷一名拳擊手……獨木舟的底部完好無損。他說,白樺樹皮是一種令人驚奇的原材料,它堅韌、富含樹脂且防水。”Ibid., 21.

在歐洲人到達后,樺皮獨木舟是北美洲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為法國旅客及其印第安人同伴制造的大獨木舟,用于在加拿大中部進行毛皮貿易。正如一名歷史學家所寫道的:“在歷史上,這些獨木舟必須被視作具有加拿大民族特征的防水獨木舟,它們遠比運貨馬車、貨車、火車或蒸汽輪船更能代表民族國家的擴張時代。”Adney and Chapelle,Bark Canoes and Skin Boats,135.今天,人們很少再用傳統的方式來制造獨木舟和單人劃子了。但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皮劃艇仍是用玻璃纖維、帆布和鋁依照土著居民的方法制造的。皮劃艇運動是奧運會項目之一,這充分地證明了其形式和功能所固有的簡易特性,但要想掌握其使用方法則需要嫻熟的技術。

木板小船

盡管制造樺皮獨木舟的過程十分復雜,但是其尺寸卻受到限制,而且仍然依賴于人工動力。單人劃子和其他皮艇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更大的船體要求剛性更強的結構,例如被發現的木板小船。西北太平洋和紐南湖的原木舟制造者并沒有發展到這一步。除了智利南部的達爾加,在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唯一的木板小船是“托莫爾”(tomol),由丘馬什印第安人制造,他們生活在海峽群島以及洛杉磯和圣巴巴拉西部的康塞普申角之間的沿海地區。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本土的海上傳統并不是很突出,海峽群島看起來不像一個能夠擁有頂尖船體制造技術的地方。在大約公元前11000年,第一批到達該群島的先民們可能是用蘆葦制造小船的,而不是制造原木舟。制造托莫爾所用的木料和其他材料必須四處尋找或通過貿易獲得。人們將浮木制成一塊塊船板,其中最珍貴的紅杉原木產自加利福尼亞海流以南250英里外的沿海地區。用于將船板連在一起的繩索是由從內陸運來的紅乳液木材制成的。柏油被用來堵塞和防護船體。無疑,這些小船表明當時人們在資源、時間和技術方面有巨大的投入。一名十分了解托莫爾的丘馬什人介紹說:“這種木板獨木舟是海上的家,它比陸地上的房子更有價值,也更值錢。”Fernando Librado,in Hudson et al.,Tomol,39.根據這種船的復雜結構及其使用者的崇高地位,我們可以找到公元一千紀中葉關于其起源的線索。在這一時期,丘馬什人社會經歷了第一次分層的過程。

木板小船被證明是歐亞大陸深水船只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加利福尼亞人的托莫爾和智利人的達爾加表明造船技術沉寂的狀態結束了。為什么制造船體的綜合性木工傳統沒有傳播開來?為什么航海活動沒有出現(至少沒有廣泛地出現)?為什么美洲的遠距離海上交通網絡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些問題都是難以回答的。我們考慮到了一些有限的環境因素,例如美洲地區的海域缺乏地中海、波羅的海或印度洋上那種可預測的季風,以及東南亞地區零星分散的群島那種封閉的海洋環境。然而五大湖構成了一片封閉的水域,同時,加勒比海群島構成了一條幾乎沒有斷開的、相互可見的島鏈。這條島鏈從委內瑞拉開始,經過佛羅里達半島一直到尤卡坦半島。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也不再成為一個問題。16世紀以來,為了獲取幾乎無窮無盡的各種木材資源和海軍補給,歐洲人開始熱衷于開發新大陸。


對于歐亞大陸的海洋社群,我們也可以提出同樣的問題。那里存在密集的跨文化交流的傳播網絡,相對先進的制造技術以及航船動力在某些地方發展起來。直到7世紀,波羅的海居民才開始使用帆船,盡管他們一直使用小船捕魚,并以之作為運輸工具與地中海的居民交往。在地中海地區,帆船早在公元前三千紀就已經出現了。文化或社會政治方面的解釋都是不夠充分的。中美洲地區出現了連續而未中斷的文明古國,如奧爾梅克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從任何方面來說,這兩種文化都沒有利用其近海的優勢。正如大洋洲的例子所顯示的,人口稠密的中央集權國家擁有造船和貿易的豐富資源,但這些并不是促使其走向海洋的先決條件。太平洋島民的數量從來沒有像歐亞大陸或美洲地區那樣多,然而他們海上航行的范圍卻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地區的居民。但是,海洋史研究很少受到這些包羅萬象的理論的影響。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以下這一事實:古代世界中關于航海事業發展的最全面的考古、文字及藝術方面的證據來自埃及,而與這片土地聯系更為密切的卻是沙漠而非海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松江区| 万盛区| 肃北| 忻州市| 安多县| 怀集县| 崇文区| 鹿邑县| 务川| 鸡东县| 瑞丽市| 原阳县| 金溪县| 江陵县| 彝良县| 海林市| 南城县| 东港市| 平凉市| 武清区| 巨野县| 西平县| 顺昌县| 浦北县| 龙川县| 四会市| 兴山县| 颍上县| 肇州县| 仲巴县| 万山特区| 双城市| 札达县| 安徽省| 天气| 岗巴县| 明光市| 赤城县| 清镇市|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