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陸樹整理完最后一個文檔,已經臨近夜里11點了。最近這段時間,這個點兒結束工作已經是稀松平常了。辦公室里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和轉椅一起轉了一圈又一圈,發現大廳里的落地彩色玻璃窗被窗外的街燈和街上的人照得生動而明艷,相比起來,窗內的寧靜顯得不可告人。玻璃窗上如數寫著自己被這熱鬧拒絕后的樣子:手邊擺著幾盒薯條和雞腿,粗條紋的綠格子襯衣是五年前妻子買的,但顯然它現在已經不能支撐起自己的現在的形體了。盡管昨天妻子看見自己穿著它的樣子笑得直不起腰,她還是沒有阻止他把它穿出去。
深更半夜地加班,放心地吃任何品牌的薯條和雞腿,沒人在意你第二天是否丑陋臃腫——尤其是反正你自己也不會注意到這件事,或被什么其他事情折磨得沒人樣。這還不是最慘的——陸樹并不能肯定在這樣糟糕的一晚之后,第二天就一定不會重來一次。不順利的話,第二天的這個時候,自己的身前左右還會再多幾個一起吃炸薯條和雞腿的人。
關上最后一盞燈之前,他注意到彩色玻璃窗上滿是裂痕和灰塵。這是保潔阿姨從不會清洗的地方。
出租車開得很快,他本想在路上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人生中的一些問題,實在不行睡上一小會兒也行,但沒開出幾步路車就到了家門口的前街。也難怪,本來就只有三公里的里程。
可就是這一小會兒,有一個詞匯還是從陸樹的腦子里蹦出來了:苦難。這個詞令他暗暗吃驚,他覺得它太尖銳、太刺耳了。何況,它怎么就會這么唐突地出現呢?自己的人生本還好:妻子和兒子身體康健性格和善,三餐葷素合理,收入不多但還算穩定,每年都能出國旅游一次。這樣的生活在一些人眼里還是動人的。
我該覺得自己苦難嗎?陸樹想。不,不是的。但是,那是什么呢?是什么使它蹦出來了呢?他搖了一下腦袋。
腳尖推著自己向家的方向走去,它們重復著昨天的樣子,一如既往。他眼睜睜看著它們一點點將自己帶入自己并無知覺的地方。他停住腳。
三月天,空氣飽含水汽,潮潤涼爽,前街路上一列列欒樹的影子應和著月光橫在自己腳下。不用看上一看,也能從這影子判斷出那葉子有多油綠。就在不遠處,一株聳高的青樹發了一樹的淡黃花穗。
新芽競萌的青翠并不能使陸樹有稍許寬慰,他覺得自己還是糟糕透了,自己只能循著自己的腳尖回家,這盎然的春色竟也插足不進來。這是否就是苦難呢?
“苦難”這個詞在自己腦子里一旦存在了,它就不肯輕易消退了。陸樹有些慌張,他想了想,覺得大概是從電影中看到太多這樣的情景——精疲力竭地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卻撞進更加具體的麻煩中。這些麻煩有時候是顯性的,更多時候是隱性的,當它們暴動的時候,你的肉體替你領受它們對你的苛責,可它們若安安靜靜地待定,你便會覺得“苦難”油然而生了。苦難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它神思不定地規劃著人們的未來。
啊!對!這便是苦難了。生活中的所有,都應是用來到達自己的途徑,而如果正相反,那便毫無疑問是苦難了。
一想到此,仿佛更多無法描繪、無以言表的東西在他體內澎湃起來。
“陸先生,又加班了?”小區門口值班的門衛王滿臉堆笑地走過來。因為此人姓王,小區的人都喚他門衛王。
陸樹略微抬一抬頭,勉強笑笑。門衛王是南方人,本并不擅長講普通話,可這個人就是喜歡興致滿滿地和住戶們攀談,用他那比他自己真摯很多的講話套路和他們聊一些八卦,或者他知道的一些奇聞逸事,他的身體為這些事儲存著巨大的能量。他沒有能力說出什么寓意深長的話來,也不喜歡總結,而是用簡單直白的話來描述事情本身。盡管他使用的詞匯因為缺乏修飾而顯得過于袒露。
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他的,因為除了他做事熱情,還把他們服務得很周到——為孩子們提嬰兒車,給出差在外的人家充燃氣卡,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給老太太們免費通堵塞的下水道。而對于他們的饋贈,門衛王幾乎是全部拒絕的,甚至有幾家住戶將自家的備用鑰匙留在他那里。
每個人在這個小區都有自己好奇的事物,但絕對不會主動去打聽,他們喜歡在一種被動的姿態里接受那些本和他們毫無關系的消息,這樣一方面不損害他們的驕傲,也不使他們欲壑難填的好奇心受到委屈。所以他們都喜歡門衛王。
他對他們說:
“誰知道怎么回事,C棟里同居的那兩個小年輕可能只有十五六歲?!?
“您的新車被前天和您一起遛狗的兩個韓國人瞧上了,昨天您開車出去的時候,他們羨慕得很呢。但這兩個人也不簡單,買了200平方米的大公寓,還不是貸款買的。他們的父母可不簡單?!?
“您不認路也是正常的,這些事情您不愿意裝在心里。您的心里裝著大事情,那些事情就是想叫您忘,您也不會忘的?!?
“姐姐,看著您心情愉快了我也好像高興起來了……褲兜那么可愛……有個好消息,您家樓下那位阿姨的Toy已經懷孕了兩周了,Toy也是貴婦犬,和褲兜可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小區里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總是把心里想的、眼睛看見的都如實說出來的人,他沒有能力修飾真相。所以有多少人喜歡他,就有多少人害怕他。門衛王在小區里工作了15年,勤勤懇懇,一天也沒有懈怠過。在陸樹看來,這種勤奮更像是一種蓄謀,一種見不得光的勾當。哪天門衛王要是遭到了綁架,那些在夜幕中死去的八卦都會嚇得活過來吧。
陸樹急匆匆地踩著自己的影子不減速地繼續走,“是的,有個要緊事?!?
“這是您的信,其實已經在我這里保存兩天了。我這幾天休假,轉給老郭呢我又怕他記性不好給丟了……這才在我這里保留了這么長時間,我也沒您的電話,也打聽不著……我發現這封信被轉了很多個地方,蓋了這么多戳……您和您太太總是不在家。我也很感興趣你們都在忙著掙什么樣子的大錢呢。你們已經是這么成功的了……”
陸樹接過信一邊道謝一邊不減速地向前走。
借著風吹過來的閃爍不定的月光他看清郵戳。這是一封來自淮恩城的信。信封上的日期模糊不清,只能看出是月初寄達的。
走到了樓門口,陸樹才記起來掛著U盤的鑰匙被自己插在公司電腦上了,只好硬著頭皮按門鈴。門鈴響了好一會兒,妻子的拖鞋聲才由遠及近踢踏前來。屋里一片漆黑,妻子沒有開燈也沒有停留,轉身踢踏著拖鞋回房了。
陸樹知道妻子沒有看他一眼。
他盤算著自己在淮恩城有沒有什么要緊的人,是聚會時認識的人嗎?是遠方親戚?不會,都不會是,他搖搖頭,因為在他認識的人里,誰也沒有必要寫一封信給自己。或者是信根本就是銀行寄來的信用卡賬單?但這不可能。
他著急要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想著等妻子數落完自己就去書房看信。但是他在沙發上等了一會兒,一點兒動靜也沒有,房間里靜悄悄的,房間外是嘰嘰喳喳的風聲。
他踮著腳尖拎著一壺紅茶走進了書房。
信封就是普通的黃底信封,沒什么特別,只是字居然是用鋼筆寫的:
陸樹先生收
寄發地址:淮恩城香濱路五號別墅502
信封上并沒有收件人的姓名,只有一個大寫的“Y”。
樹,你好,我是五夜。你還記得我嗎?我是你失散多年的筆友。我們大概有15年未聯系了吧?
有一塊在心里小小的、干癟的東西,被浸潤得忽然放大了,就像被水浸泡過的黑木耳。他馬上意識到寫信人是誰。他有些不敢相信,他放下信,倒了一杯茶出來,熱氣沿著手指爬到他臉上。這一過程他盡可能地說服自己確認這個事實。
這是五夜的信。
你不知道吧?我就連寫這個稱謂都想了很久呢。我本來要寫“陸樹”,但我一想,我曾經沒有這么稱呼過你,我也想寫“陸先生”,但我想我們之間的距離并沒這么遠——雖然這么多年未曾相見,連這樣的一封信也不再寫了。但是除了這個稱呼之外,我不知道怎樣是好了。
陸樹差點一下子掉下淚來,但他卻提前被自己的這個行為逗笑了。寫信人是自己20年前的筆友,那時自己17歲,正在進行著人生中第一場拉開大幕的日子:父母離婚,而自己第一次愛上了一個女孩。最難以啟齒的是,前者從沒比后者使自己痛苦更多。那是烏云壓頂的年少時光,是難挨的十幾歲。而如今,這兩樣痛苦都不復存在了,或者說,他忘記它們很多年了。雖然他曾經一遍遍,在一張張干凈的白紙上蓋滿整頁的詞,但是那些詞就像是熱情而危險的動物,被原始的動力驅使的同時又對現實生活具有破壞性。
他沒有著急繼續看信,而是試著把兩件事分開考慮,一件是關于這封信,另一件是關于這封信所引發的回憶。但是他發現,如果他要這么做,其中任何一件事都不能支撐起對方的重量。
他甚至對此無話可說。當他把它們放在一起看時,它們所創造出的韻腳就改變了每個事件的現實。
五夜是他從未謀面的筆友,是他從海邊的漂流瓶里撿到的。那是他生平第一次去海邊,第一次和喜歡的女孩子相處,第一次為自己毫無把握的事付出努力。
在某一個下午時光,天邊露出隱約的微光,離那束微光最近的一片云不斷地變換身形直到伸長成一條直線,延伸到藍色的遠方,一直蜿蜒到天的盡頭。女孩子從海里撿到了一只漂流瓶,將漂流瓶交到了他的手里。從此以后他的世界忽然就不一樣了。他覺得自己無法和過去的自己一個樣了。某些故事注定是要發生的,以某些漫長而執拗的線條。阿爾博姆(注:美國作家)說,沒有一個故事是孤立的,有時它們在拐角相遇,有時它們一個壓著一個,重重疊疊,就像河底的卵石。陸樹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否應該用故事這樣沉重的字眼來總結,但它們對他而言,一直在彼此抵達對方,就像阿爾博姆說的那樣——它們與另一個似乎毫不相干的故事緊密相連。
陸樹覺得這個夜晚很燥熱,他端起水杯來喝的時候紅茶恰好已經冷了。
我回到了淮恩城,我一定告訴過你,但很抱歉我不記得具體是什么時候告訴你的了,也不記得我是不是告訴過你我曾經離開過它——淮恩城,我的老家。上個月我剛剛回到這里。我的車剛剛開進城墻腳下我就掉下了眼淚,那些磚墻又老了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它們很久以前就開始一直寂寞了,從此再不會有故事在它們身上發生。
我想,只有我能看得出它們老了,在別人眼里,它們永遠不會改變。
有時,但不經常,我會回到鎮子里看看我媽,給我爸上個墳——他幾年前去世了。心臟病,走得很突然。我現在是個會計,收入不錯。不上班的時候我喜歡到處逛逛,有時候會在6點鐘起床上街,有時又在床上躺到吃午飯才起床。我已經開始在咖啡館里消磨時間,點些啤酒吸一支煙,聽周圍人講話,變得越來越老成。
20年前一個陰天的晚上,五子中學的一群年輕人來到了“藍港碼頭”。
帶頭的男生叫薛亮,他剛剛和自己的父親學會了駕車,自作主張將五六個人塞進了車里,要帶他們去看日出。
薛亮顯然沒有他自己形容得那樣精于駕駛,不是掛錯擋,就是在距離前車只有一個拇指的時候才踩下剎車,車內的幾個人嘻嘻哈哈地撞在一起。
薛亮的女友W一直在嘰嘰喳喳講笑話。等車開到碼頭,已經是凌晨了。陸樹坐在副駕駛默不作聲,車外的霧很大,下著雨,一片泥濘,視線非常差。誰也無法將自己的注意力從車里移開。
在接下去的幾小時里,薛亮和其他兩個男孩子想辦法架起了篝火,沒有人有困意,火焰升得遠沒有年輕的躁動熱烈。
“我們都跳舞吧。”薛亮喊著,然后一把把W拉了起來。
每個人都把手舉向了夜空。
后來天黑得更深了,薛亮搬來了父親放在車廂里的一桶德國啤酒。大家最終筋疲力盡地倒在沙灘上。
W走向陸樹,把一個小瓶子遞給他,說:“這是我剛撿的,送給你了?!?
10分鐘左右后薛亮罵了一句“該死的”。他把自己的口袋翻了一遍,然后又把W的口袋翻了一遍。
“玻璃瓶不見了。”他懊惱地喊,咬牙切齒。
“那是什么要緊的東西?”有人問。
“那是漂流瓶,里面有信。”另一個男生喊道。
W站在薛亮身邊,看著陸樹,對他輕輕點了一下頭。那個眼神與點頭之交來自于一個平行的時空,只是那個時空的他們先于他們當下,走向其他時間。
回到了年少時候的舊宅子,我真的很興奮,它們處處透露著舊時間的瘋狂。當然,它們也令我鼻尖發酸。我想起《時光之塵》(備注:希臘電影,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中的開篇——“沒什么會結束,一切都不用結束,我回到這個地方,覺得處處都是灰燼,在時間的灰燼下,可能過去的我早都失去了當初的純凈,卻又突如其來地在某個時刻浮上水面,猶如夢境?!?
我很快發現了那時候寫給你的信。它們就被擺在我那時用過的舊臺燈前,一點也沒有神秘感,致使我差一點就覺得打開它們毫無意義了。但我打開它們了,所以我不得不給你寫這封信了,親愛的樹——大概也沒有再這么稱呼你了,對嗎?這些都是20年前的信啊,已經20年了,我真不敢相信。想到這個日期才知道我有多想念你。我真慚愧。
我不知道這封信會不會送到你的手上,我想你可能搬家了,說不定去了更遠的地方。但不管如何我都要寄出這樣一封信。
生活在你身上發生了些什嗎?叫W的女孩(如今已是女人了吧),還在你的生活中嗎?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見信速回。
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