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軟文營銷實戰技巧:輕松寫出100000+創意文案
- 鮑玉成
- 2157字
- 2019-01-05 03:03:18
3.2 新聞轉述性軟文
有種軟文乍一看寫得像新聞,或者將新聞當做寫作背景和主題,這種軟文被稱為新聞性軟文,可大大提高文章的時效性、權威性,從而吸引更多關心時政的讀者關注和閱讀。經過長期的研究我們發現,新浪、搜狐等網站上一些帶有鏈接的軟文基本上都屬于新聞性軟文。
現在很多微信軟文也采用了這種寫作風格,經常關注各大微信公眾號的人也許注意到了,當某個新聞事件被炒得很熱時,各大公眾號上就會紛紛推出與之相關的文章。其實,大多數公眾號真正的目的不是關注這件事情,而是通過這個熱點事件,引出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思想和內容,來吸引更多的讀者。
案例3
每年的6月7~8號是個特殊的日子—全國高考日,短短的兩天決定著全國幾百萬高考生的命運,同時也牽動著學校、家長和整個社會的每一根神經。可以說,高考是這兩天最大的新聞,在此期間,關于高考的各種信息鋪天蓋地,占據了各大媒體、網絡、電視的頭條。
這時就有企業開始借“高考”寫相關的軟文,以此來宣傳自己。高考前夕,旅游網站“去哪兒網”在微信公眾號就推送了文章:“做完這份高考題,發現這些大學都去不成了”,該文如圖3-6所示,前半部分著重描寫大學生活的一些情景,后半部分巧妙地過渡到何不提前去“大學逛逛”?所謂的逛逛就是鼓勵學生去旅游,這時軟文的主題就完美地呈現出來了,如何旅游?當然是通過“去哪兒網”啊!

圖3-6 去哪兒網公眾號上的新聞類軟文
這樣一來,文章上下兩部分就很自然地銜接起來了,上半部分是借用新聞做引子,下半部分是旅游目的地—大學所在地。
另外,還可借助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權威發布來撰寫廣告軟文,激發、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往往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的案例是愛仕達為無油煙不粘鍋而寫的一篇推廣軟文。
案例4
愛仕達廚房銷煙大行動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發出環境污染警示:廚房油煙危害健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環保意識也得到了逐步加強,人們開始反思以往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陋習,廚房有害物質排放的問題也應該引起重視。我國飲食文化講究煎、炒、烹、炸,而這些烹調方式能產生大量油煙,“家庭煮婦”須防煙害。油煙隨空氣侵入人體呼吸道,進而引起疾病,醫學上稱為油煙綜合癥。
作為國內炊具業的行業龍頭,愛仕達公司以悉心呵護“家庭煮婦”的身心健康為己任,推出了愛仕達六層無油煙鍋,充當了廚房油煙的終結者,掀起愛仕達“家庭煮婦”銷煙大行動,掀開無煙廚房的炊具消費新時代,從源頭上與廚房油煙斗爭到底,營造健康家庭和無煙廚房,從此使每一個健康家庭告別油煙之苦,敬請選用愛仕達六層無油煙鍋。
新聞軟文是介于新聞和廣告之間的一個中間產物,是企業在銷售過程中利用或者創造新聞,以宣傳企業或產品的特殊廣告表現形式。因此,在寫作上需要兼顧新聞、廣告兩種文體的寫作特點。
寫作要點如下。
(1)善抓熱點和重點
每天新聞很多,但不一定都能造成社會效應,只有那些熱點、重點事件才具有利用的價值。因此,撰寫軟文一定要有獨到的眼光,能夠從眾多新聞中找出一條引起讀者熱烈響應的事件來。一般來講,熱點、重點新聞具有以下特征,這些特征可很好地助你判斷該新聞是否有成為熱點的潛力。
① 是否新近發生的事件,以保證事件的及時性。
② 是否與普通大眾利益息息相關,這是廣泛傳播的民眾基礎。
③ 是否有可能繼續發展、變化,只有具有連續性才能被持續發酵。
④ 是否有大量媒體支持和持續關注,任何新聞事件都離不開新聞曝光與炒作。
當一個事件有以上4個特征時,就可以重點關注并及時跟蹤,當做軟文的題材進行深度挖掘。
(2)做好巧妙過渡
軟文對新聞運用的最高境界在于能根據新聞事件的線索找到切入口,即從一個話題或是一個事件著手寫一篇文章,進而完美地引入產品和服務的介紹。
要將內容與產品完美結合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不能過于牽強,二不能植入得太明顯,否則會嚴重影響到軟文的可讀性。所以軟文寫手一定要開動腦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里有個非常好的方法:串聯法。
“去哪兒網”的那篇軟文就是引用了這種方法。“高考”和“旅游”本是不相干的兩件事,若直接讓高考生去旅游,無論如何都不太合適。但通過“校園”這一元素就可以完美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即將離開熟悉的高中校園;另一方面是馬上步入充滿新鮮感的大學校園,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們的校園情懷。
如,夏天來了人們容易上火長痘痘,某化妝品公司欲推出關于祛痘產品的軟文,但如果直接引入祛痘產品效果肯定不好。那怎么辦呢?可以將夏天與皮膚相連,引出夏天最容易讓皮膚變成什么樣的話題。
(3)要注意及時性
新聞的時效性非常強,要讓軟文看起來更像新聞,就應當具有及時性,超過期限的新聞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因此,軟文策劃或寫作人員一定要善于觀察和發現,一旦有事件發生,必須馬上撰寫出新聞性軟文來。如果你寫的文章是“老掉牙”的話題,那自然不會被人關注。
在新聞界有句話叫“新聞無學”,也就是說新聞沒有那么高深,沒那么多學說。會寫文章,不是一個新聞從業人員最重要的素質,有“新聞感”才是在新聞界能否混出名堂的關鍵。軟文創作人員不妨模仿“新聞”文體,學會新聞中的五個“W”要素,即行文中要有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這些“何”,在一篇新聞稿中并不是都要寫到),再加上行文中“據悉、據了解”等新聞術語,找一個范例學(套)寫幾次,就會寫出一篇在形式上很像“新聞”的軟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