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公司戰略建立KPI指標
任正非說 他說他也沒有犯錯啊,沒犯錯就可以當干部嗎?有些人沒犯過一次錯誤,因為他一件事情都沒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錯誤,但他管理的部門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認為這種干部就要用。對既沒犯過錯誤,又沒有改進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職。
華為在向世界級企業邁進的過程中,卓有成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華為不斷前進的動力和保障。而KPI指標則是華為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為人力資源建設的基石。
華為一直致力于創造高績效的企業文化,將績效企業文化視作企業生存之本,并圍繞公司戰略建立KPI指標,讓公司目標使命化,與每位員工工作目標緊密結合在了一起。
我們現在制定的KPI指標要圍繞公司的總目標來分解和貫徹,不能各部門孤立地去建立KPI指標。每個部門與產品的覆蓋率、占有率、增長率都有一定的關系。在總目標引導下的管理與服務目標分解,才會起到綜合治理的作用。就如長江防洪,不能沿江七省各搞各的一樣。
——引自《不做曇花一現的英雄》
華為人力資源的績效考核實行強制分布原則,這也是目前許多企業優化內部人力資源構架的通用做法。考核按照員工比例進行固定分配,分為A、B、C、D四個檔次,A檔次約占員工總數的5%, B檔次約占員工總數的45%, C檔次約占員工總數的45%, D檔次約占員工總數的5%。其中,D檔被視為“待查”。
華為績效強制分布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華為對績效考核的理解不是將其當成一種增壓、獎懲的依據,而是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發展角度思考,發展公司內部競爭的同時,追求人才優勝劣汰的合理性。
在華為公司,三級主管以下每季度進行一次績效考核,中、高層管理人員則半年述職一次,在績效考核的同時設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標,考核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裁員,而是通過績效考核把員工放在更加合適的位置,保證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績效目標,進而完成公司的總體戰略目標。
華為對于那些績效考核后不勝任工作的員工安排培訓,促使其業績改進或崗位調整,只有在下崗培訓或換崗后仍不勝任的員工,才考慮將其淘汰。華為的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真正從公司整體戰略出發,通過以責任、員工能力、貢獻為核心的KPI標準及相應評價手段和價值分配機制,將公司戰略目標與員工個人需求和利益捆綁在一起,進而將公司戰略目標內化為員工個人使命和責任。
另外,華為還注重員工思想道德品質的考核,對員工誠信進行記錄,主要包括員工責任心、使命感、團隊精神、工作能力等思想道德品質的評議,并且全面推行團隊測評體系,員工不僅要關注個人績效,還要重視團隊績效。
高素質是創造高績效的前提和保證。光有素質,沒有績效,就會造成部門的虛假繁榮;光有好的績效,沒有優秀的素質,就無法形成一個優秀的團隊。總體來說,華為圍繞公司戰略建立KPI指標,讓每一個認同華為核心價值觀的員工,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和發展通道,這一點,也是我國各大企業應該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拓展解析
華為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做得好,不僅是因為華為從績效計劃、績效實施與管理、績效評估及績效反饋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環系統,還在于華為在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中,將績效管理與企業職位體系、任職資格體系、人員選拔及培養體系、薪酬管理體系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各個模塊形成了相互呼應、相互作用的整體。
華為的任職要求與任職資格標準,都要充分體現在績效管理中,包括品德、素質及責任等情況。新干部任命也要進行全方位考察,也就是在主管、下屬及周邊同事全面評價的基礎上,考察干部的任職情況,同時還要進行任前公示,讓干部處于員工監督之下。每次任命都要進行半個月的公示期,在這段時間內,全體員工都可以提意見。
華為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模式,為國內民營企業提供了許多參考,其獨特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也為現代企業發展呈現出更多視角。正是因為華為這種高效的績效管理模式,讓華為不斷地創造奇跡。
雖然華為的許多獨特的管理模式、加班模式、高薪模式等理念,并不被所有管理者所認同,雖然華為行為模式不能被所有人理解,但它的成功,卻是實實在在的。這對于管理者來說,才是真正應該思考和學習的。回歸本質,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個密切關聯的體系,KPI指標不過是華為圍繞公司戰略搭建人力資源體系的重要一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