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引入商品經濟
社會主義發展需要商品經濟,這大概是對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引入商品經濟的最快最簡潔的回答。對這一問題更具體更復雜的解答,花費了一兩代經濟學家的心血。其中諸如現實中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建立在不發達經濟基礎上的,商品經濟不可逾越的論斷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筆者在這篇文章中,不打算更多地重復前人的論證,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些補論。
第一,在提供動力和平衡利益上,商品經濟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機制。人們在社會中的生產關系,通常表現為一定的物質利益關系,關心自身的或團體的物質利益(自從階級社會出現后,這種自身的物質利益在整體上表現為階級利益)是人們最基本的經濟行為。由于人們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中,因此,人們最終實現的物質利益,要受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制約,要取決于解決社會經濟矛盾沖突的方式。當社會能提供這樣的環境,即以平等的交換(哪怕是形式上的平等)來解決個人付出與個人所得的矛盾沖突時,就能激發個人在經濟中的動力,就有可能推動社會進步的高速發展。在私有制范圍內,無論是在東西方的奴隸制還是東西方的封建制中,都沒有也不可能提供這樣的社會機制。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這一社會條件。因此,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階級統治中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誠然,商品經濟形式并不能解決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有賴于社會性質的變革。但是,商品經濟形式以其等價交換原則,以及競爭機制,已被歷史證明之于經濟進步依然是有效的工具。社會主義社會,消滅了私有制,鏟除了作為兩大對立階級矛盾沖突的條件。在生產資料權力平等的條件下,“等量勞動相交換”或“等價交換”的方式,則不僅能更好地協調人們的物質利益關系,并且可以為人們的經濟投入提供持久的動力。因此,商品經濟以其獨特的作用為社會主義所看中,而且社會主義的建立有可能為利用商品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在評價分配和調節社會勞動方面,商品經濟是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存在著十分復雜的社會總勞動時間的分配,社會勞動和個別勞動的評價,社會勞動從一個部門向另一個部門調節等基本向題。從理論上講,解決這些問題有兩種基本的方式,一是直接處理,一種是間接或迂回處理。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實踐證明,完全依靠直接處理方式我們還難以找到。而商品經濟通過其供求機制、價格機制或自動調節經濟向人們顯示各種信息,進而由人們自覺調節社會總勞動等問題。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同時又是組織社會經濟的一種好方式。在沒有更好的工具取代它以前,它依然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價值。
第三,國際經濟大環境是社會主義需要商品經濟的又一因素。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意味著全球經濟聯系的發展,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試圖通過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獲得比較利益。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在今天,最廣泛的依然是借助商品經濟形式。社會主義國家既然不能超脫國際背景,那么,至少從形式上看,商品貨幣形式依然是社會主義所需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商品經濟的消滅很難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更進一步的是,在國際經濟聯系中,世界市場價格作為價值運動的一種形式,開辟國際往來的經濟通道。按世界市場價格生產和交換,反過來,作為評價、調節和分配各國國內勞動機制,對各國國內的生產和交換產生巨大影響。即要求國內的生產經營者,以商品生產經營者的姿態,加入國際競爭。這一基本過程,類似于馬克思指出的那樣,“物一旦對外成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們在共同體內部也成為商品。”以上描述的過程,也為社會主義實踐正反兩方面的材料所證明。近十年來,我國之所以外貿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個基本方面,就是在外貿體制改革中,我們更多地注意到以商品經濟的原則構造經濟主體,來管理和評價商品經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