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嶺論文集
- 南嶺
- 767字
- 2019-01-05 00:32:55
一 城市地租在財稅部門與土地部門之間的分配
城市地租由誰來征收、支配,在我國大致存在兩種不同的主張。一部分同志認為,城市地租應以稅收的形式由財稅部門征收并支配。筆者的基本觀點是,在我國既應征收地租,又應征收地稅。地租由土地主管部門向土地用戶征收,地稅由財稅部門向地租所得者征收。其理由是,在我國,國家既是城市土地所有者,又是社會權力的代表。作為所有者,國家應當收取地租;作為社會權力的代表,應當收取地稅。此外,國家還是經濟活動的調節者,利用稅收來調整經濟利益關系,被普遍認為是不可或缺的。問題在于國家是集地產所有者、社會權力代表和經濟調節者于一身,是否有必要實行租稅分流?對此,筆者持肯定意見,這是因為除租稅所依存的關系不同外,還因為租稅的來源、性質、功能不同。來源不同:租是超額利潤的轉化,稅則是對租的再分配;性質不同:租具有壟斷性、資源性、有償性,稅則具有固定性、強制性、無償性;經濟功能不同:租著眼于調節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關系和行為,地產稅則著眼于調節租金所有者的利益和行為。以上差別,決定了租稅分流更宜于租稅合一。如果一定要肯定租稅合一的話,只有這種意義,即無論是租是稅,都是國家的財政收入。
租稅分流以后,二者的比例如何確定,這是一個需要加以認真研究的課題。筆者的初步意見是,由于我國市政建設向來“欠賬”,加之社會經濟其他方面的發展對城市服務功能要求升級,因而,留給城市土地主管部門的租金,最低界限不能低于過去用于市政建設財政撥款的平均數,否則不利于城市的改造和發展。留給城市土地主管部門用于市政建設的租金也不宜過大。因為實行租稅分流,只是改變了國民收入的分配渠道,并未增加國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一定時,地租的增加意味著稅的減少,所以,過多的租滯留在土地主管部門,就意味著財稅部門可支配的收入不足,從而,影響財稅部門其他方面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