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金融海嘯席卷全球(21)
- 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云人物的財富之道
- 賈文
- 814字
- 2013-08-03 03:45:37
作為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高盛集團總部設在紐約,并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他們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所有運作都建立在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優秀的專家為全球客戶提供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高盛也持續不斷地發展變化以幫助客戶,使其無論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銳地發現和抓住投資的機會。它長期以來視中國為重要市場,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
高盛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后,它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高盛還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它先后注資的中國企業有:中國移動通信、中國石油、中國銀行(香港)、中興通訊、中國交通銀行、中海油等等。
高盛擁有大量資金,擁有足夠的業務投資領域,在美國金融的大環境中,2007年第四財季,它的凈利潤達到32.2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的單季度利潤紀錄,高居美國各投行之首。而當時它的一些競爭對手如美林則深陷次貸泥潭,美林2007年第四財季的虧損額達到100億美元,創下其最高單季度虧損歷史紀錄。
眾所周之,這次金融危機,主要是由美國的次級貸引起的,雖然高盛巧妙地躲過了次級貸的損失,但是在全球性的特大金融危機中,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
為了完成其高達27億歐元的一項并購案,它不得不向曾經收購德累斯頓銀行(Dresdner Bank AG)旗下的Degi公司時使用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支付更高的利息。在金融危機期間沒有人愿意開出11億歐元的價格,高盛也不得不放棄了出售該公司11億歐元資產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