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國門悄然開啟(2)

  • 破天荒
  • 何建明
  • 3578字
  • 2013-08-03 03:32:11

“余部長的這個意見很重要!”坐在一旁記錄的李天相用胳膊輕輕捅了一下老伙計秦文彩,嘴里嘀咕著。

秦文彩附和地點點頭,說:“這是對的,石油部一定要有自己的勘探。”他的耳朵豎得直直的,想聽清其他中央領導對此是怎么看的--

“石油的勘探是基礎工作,沒有基礎就沒有儲備,單打一不行。”方毅說。

“單純的應用科學我看是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李先念一語定調。在今天的會上,這位主管經濟的副主席幾乎是整個匯報會的主要發問者和插話者。

“我同意秋里同志的意見,石油部也應該必須有自己的勘探工作。”李副主席的話則很有針對性。康世恩把目光投向石油部宋振明等人,指示道:“你們要把這一條牢記住。”

聽到這兒,秦文彩不由自主地將敬佩的目光投向老部長余秋里,也許是巧合或是自己的眼神問題,秦文彩發現,他的老部長余秋里也在不時地看著他,就像二十年前第一次與他面對面談話時的目光,嚴肅而親切。

是有二十年了!那是1958年嘛!秦文彩的思緒再次走神兒--看到老部長、看到因“文革”多年不見的老部長時,他秦文彩無法不去回憶那個難忘的火紅年代--是的,那一年我秦文彩是以玉門油田管理局副局長的身份,帶領隊伍奉命到四川中部打井找油的……

在新中國石油史上留下重要印跡的“川中會戰”,他秦文彩是主角之一,也是余秋里當石油部長后指揮的第一仗。川中這一仗對當時的秦文彩和新任石油部部長的余秋里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仗。秦文彩雖然并不知道那會兒他的部長余秋里為什么那么急著要逮地下的“大敵人”,甚至為了逮住這個“大敵人”他秦文彩竟然與部長差點兒較上勁。不過正是這次較勁,才在中國石油史上有了“獨臂將軍向部下敬禮致歉”的佳話。

事情是這樣的:1958年初,正當新任部長余秋里從毛澤東那兒領了“找到油”的軍令狀不久,川中的找油隊伍連續向北京傳來喜訊:

3月10日,川中的龍女寺2號井出油,日噴自流油60多噸。

3月12日,南充3號井又傳高產井,日噴油300噸。

3月16日,蓬萊1號井又噴油,日產原油100多噸。

3口井都是高產井,這在當時的中國簡直是天大的喜訊,絕不亞于今天的中國人看到“嫦娥一號”的奔月。川中沸騰了。石油部沸騰了。中南海也沉浸在一片歡欣鼓舞之中。

3月27日,正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會議的毛澤東,在事先沒有打招呼的情況下,突然興沖沖地趕到四川隆昌的氣礦上視察,并且欣然題詞:“四川大有希望!”

四川有油!四川大有希望!四川一時成為了新中國正在醞釀中的一場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大躍進”的矚目點。

“主席都走在我們前面去了!”在京城的新任石油部長余秋里坐不住了,連夜飛往四川,與副部長康世恩一起趕到川中的3個噴油井現場。

“來來來,抽煙抽煙!”每到一個井臺,余秋里便把頭上的草帽往旁邊一扔,不管臟不臟,一屁股坐在工人的床鋪上,毫不見外地盤起雙腿,掏出口袋里的“中華煙”,滿屋子散……

“這就是部長啊?”工人們用油乎乎的手一邊吸著難得見到的“大中華”,一邊竊竊私語。

“啥部長不部長的,到你們這兒,我就是小學生,你們可得給我好好講講這兒的油是怎么打出來的。講好了,我再給你們抽‘中華煙’。另外還有肥肉吃!”余秋里一番毫不掩飾的實在話,說得石油工人和技術員們心里熱乎乎的。

這一天秦文彩被余秋里約到南充地委的招待所一間較為豪華的房間,所謂豪華也就是房間里擺了一對褪了色的沙發而已。

“來,坐坐。我們就坐在地板上,這軟乎乎的沙發坐著就不得勁!”這是秦文彩第一次與部長余秋里面對面地單獨在一起。不想這位中將軍銜的部長竟然脫去鞋子,蹲下身子,雙腿一盤,席地坐在光滑的地板上,并且要讓自己的屬下跟著自己的樣兒一起坐下。

這一刻,秦文彩終生難忘。

“你的情況我知道。山西人,15歲就是小八路了。當過宣傳干部,當過指導員,后來又當保衛干事。石油師成立前是師里的保衛科長。后來到了玉門油田,干得相當不錯,老康和焦力人對你都印象不錯,夸你愛學善學,勘探生產有一套。今天我拜你為師,好好給我講講如何管理我們的鉆井隊。我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這個你比我清楚:我們石油隊伍是以鉆探為主的生產單位,這一個鉆井隊,就像一個作戰的連隊,連隊好了,有了戰斗力,整個戰役就有了勝利的希望。所以特別想聽聽你對勘探隊伍的看法……”余秋里瞅著比自己小十來歲的秦文彩,一臉親切和真誠。

秦文彩一下子沒了拘束感,于是他把多年來在玉門抓勘探隊伍的體會和所觀察到的感受,一股腦地倒給自己的部長。秦文彩特別講到了鉆井隊上要配備指導員的建議:這一個機井隊上,有隊長,有勘探鉆井的技術員,還有管資料的地質員,3個人常常出現矛盾。隊長是管生產任務的,他最關心的是進尺;鉆井技術員管質量,他關心的是不能在鉆井中出現事故和問題;地質技術員呢,他關心的是取巖芯。所以,一個井臺上,這3個人誰聽誰的,成為三權鼎立,常常吵得不可開交。

“以你的經驗怎么解決這事呢?”余秋里的眼睛緊盯著秦文彩,嘴里嘀咕道,“這事處理不好,隊伍可就問題大了!”顯然新部長對此十分關心。

“我的意見是,應該像我們軍隊一樣,把支部建在連上。每個鉆井隊配一個指導員,他的任務是協調這3個人的工作……”秦文彩說。

余秋里的眼睛一亮,緊接著問:“你們在玉門有過實踐經驗嗎?”

“我們推廣過。效果很好。”

“好。你秦文彩這個經驗,可以馬上推廣嘛!”余秋里“噌”地從地毯上跳起來,興奮地用右手拍了拍秦文彩的肩膀,說:“謝謝你給我上了一課!”

即日,石油部南充現場會議上,余秋里以一位成熟的軍事政治家的真知灼見,首次正式提出了石油隊伍建設的一個開創性思路,這就是一直引用到現在的“支部建在隊上”的“指導員制度”。

“我們找油,是以井隊為生產單位,所以一切工作在于井隊,一切躍進在于井隊,各個工作區做得好不好,也都集中反映在井隊。所以,加強井隊建設,是我們石油勘探能否取得成功和部、局工作的意圖能否獲得順利執行的關鍵。毛主席早就說過,紅軍之所以艱苦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的井隊當然還有地質調查隊,也應該把黨支部建設好,每個井臺都得有政治指導員,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確的!”獨臂將軍揮動著那只有力的右臂,激情慷慨地說著上面這段話的情景,秦文彩一直深刻地記印在腦海中。

五十年后的2008年初,筆者在北京東二環的那座嶄新的“中海油”大樓里,聽80多歲高齡的秦文彩談起此事時,這位為中國石油事業作出過杰出貢獻的“老石油”人,感慨萬千地說,中國的石油事業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樣強大,跨入“世界石油大國”之列,這與余秋里同志當年非常敏感和正確地把“支部建在隊上”的這一決策,及時在全國石油隊伍中普及開來,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石油隊伍就像我們的軍隊一樣,不管是勘探工作還是地質調查,基層的作用和基層的隊伍,是整個工作的關鍵和落腳點。支部建在隊上,使石油隊伍始終保持了聽黨指揮,始終保持了革命的干勁和正確前進方向。所以,中國的石油隊伍,一直到今天,仍然是行業隊伍中最能拉得出去、也最能打勝仗的一支鋼鐵隊伍。

然而秦文彩與余秋里部長的交手并不全是愉快的。“支部建在隊上”之后,余秋里好像再也沒有向他秦文彩微笑過,總是嚴肅有余,甚至搞不好還會劈頭蓋臉地罵罵咧咧--這是獨臂將軍的作風,對自己熟悉的部下管得異常嚴格。凡是在余秋里手下干過的石油人都能背得出他余秋里一口氣說出的一大串“嚴”字:領導嚴,大家也嚴。嚴,就可以出責任心;嚴,就可以出戰斗力;嚴,就可以出風氣;嚴,就可以使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沒有市場;嚴,就可以把歪風邪氣打倒;嚴,就可以避免錯誤;嚴,就可以保證思想上、政治上一致;嚴,還可以保證團結。不單是生產工藝上要嚴,政治思想上也要嚴,按黨的原則辦事,按標準辦事,按工藝辦事。嚴,不一定要瞪眼睛、豎眉毛--當然我知道自己脾氣大、瞪眼睛、豎眉毛的事經常發生,但其實呢,主要是對問題的不馬虎,對原則的不讓步。這里包含了耐心說服教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包含了經常地、不斷地實際教育和思想教育……余秋里的這一“嚴哲學”,帶出了一支鋼鐵的中國石油隊伍,所以石油人對余秋里的“嚴哲學”不僅不反感,反倒幾十年來一直奉為工作的法寶。

秦文彩說自己甚至有些崇拜余秋里。為這,他還差點被劃進“永世不得翻身”的右傾機會主義者。

川中的3口井出現高產油后,余秋里和石油部上上下下興高采烈,喜訊報到毛澤東和中南海那里,朱德、鄧小平等四川老鄉更不用說有多興奮。“我們的祖先在四川都打出了自流井,利用天然氣,我們難道不如老祖宗?”朱德到四川石油工地視察,見了秦文彩他們,不無激動地說道。朱德說的是三國時代諸葛亮用竹管將自噴氣井中的天然氣輸到幾十里外的鹽場,當作采鹽動力的歷史。“鼓足干勁,把川中石油迅速大量地開采出來!”臨別時,朱德揮毫題詞道。

兩個月后,時任中共中央委員的共青團第一書記胡耀邦也來到南充井,在聽取秦文彩的匯報后,激情澎湃道:“川中油區是有成績的,有前途的。希望你們大有作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抚宁县| 泸水县| 扬中市| 苗栗市| 贵定县| 宜宾市| 东至县| 宁夏| 黔东| 新田县| 壶关县| 隆安县| 岢岚县| 普定县| 永泰县| 元阳县| 博湖县| 三明市| 邵阳市| 墨竹工卡县| 开平市| 宝鸡市| 中宁县| 策勒县| 旅游| 营口市| 桐庐县| 宿州市| 莱阳市| 临朐县| 铁力市| 泸州市| 邵东县| 如东县| 衡水市| 英超| 尼木县| 垦利县| 蕲春县|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