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先秦寓言 (5)
- 中國寓言故事(新課標必讀叢書)
- 新課標研究組
- 4793字
- 2013-08-02 23:39:57
林回是假國人,假國被滅時,他舍棄了價值千金的寶璧,背著一個嬰兒從那里逃出來。有人說:“你是為錢財嗎?一個初生的嬰兒能值幾個錢;你是怕拖累嗎?一個吃奶的孩子給人帶來的麻煩可不算少啊。舍掉價值千金的寶璧,背著嬰兒就跑,到底是為了什么呢?”林回說:“價值千金的寶璧是與我的利益相關才到我手里的,這孩子可是我的親生骨肉,和我的感情連在一起啊?!?
因為利益相結合的,遇到困厄與災禍,很容易相互拋棄;因為天然存在的關系而在一起的,即使遇到困厄與災禍,也會相互包容愛護。相互拋棄與相互愛護,這兩者的差別可太大了。
騰猿處勢選自《莊子·山木》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莊子穿著打了補丁的粗布衣,扎好腰帶,系好串著麻繩的鞋子,去見魏王。魏王見了說:“先生為什么如此疲憊困頓呢?”
莊子說:“是貧窮,而不是困頓。士人身懷道德而不能夠推行,這是困頓;衣服破爛,鞋子磨穿,這是貧窮,而不是困頓。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生不逢時。大王沒有看見過那跳躍的猿猴嗎?它們生活在有高大喬木的樹林中,抓住藤蔓似的小樹枝自由自在地跳躍,在林中稱王稱霸,即使是神射手后羿和蓬蒙也奈何不了它們??扇绻涞缴鷿M刺蓬的灌木中,它們的行動就會變得非常小心,不時左顧右盼,內心十分恐懼;這并不是因為它們筋骨緊縮有了變化而不再靈活,而是所處的環境對它們很不利,無法充分施展它們的才能罷了?!?
逆旅二妾選自《莊子·山木》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标栕釉唬骸暗茏佑浿?!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有個叫楊朱的人到宋國去,留宿在一家客店里。店主人有兩個妾,一個貌美如花,一個相貌丑陋。但那丑的反而受寵愛,美的倒受冷落。楊朱就問店主人這是為什么。年輕的店主人回答道:“那個長得漂亮的,自認為美若天仙而特別傲氣,我便不覺得她漂亮了;那個生得丑的,承認自己長得不好且非常謙卑,我也就不嫌她丑了?!?
楊朱聽了,轉而對學生們說:“你們要記住這個故事。品行賢良而又不自以為是的人,到什么地方不會受到人們的敬愛呢?”
魯國少儒選自《莊子·田子方》
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鼻f子曰:“魯少儒?!卑Ч唬骸芭e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圓冠者,知天時;履句履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不然,何不號于國中曰:‘無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莊子拜會魯哀公。哀公說:“我們魯國多儒士,學習先生道學的人卻很少?!鼻f子說:“魯國的儒士也很少啊。”魯哀公說:“魯國上下,都有人穿著儒士的服裝,怎么能說儒士少呢?”
莊子說:“我曾聽說,真正的儒生,戴圓頂禮帽的,表示知曉天時;穿方頭鞋的,表示熟悉地形;用五色絲繩穿佩玉玦的,辦事堅決果斷。真正具備這些學問和本領的人,未必穿儒士的服裝;穿著儒士服裝的人,未必就具備以上這些學問和本領。您要是認為我說得不對,何不在全國發布一道命令:‘不具備儒士學問和本領,卻又穿戴儒士服裝的人,一律處以死罪?!绱艘粊?,您也可以見到真相了。”
于是,哀公依此發布了命令,五天之后,國中幾乎沒有人再穿戴儒服了,只有一名男子穿著儒服,站立在宮門之外。哀公即刻召見了他,并以國事來考問他。不管多么復雜的問題,他都能回答上來。莊子就說:“這么大的魯國,卻只有一個真正的儒生,怎么能說儒生眾多呢?”
真正的圖畫家選自《莊子·田子方》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盤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宋國君主打算讓史官畫幾幅山川土地的圖樣。眾多史官急忙趕來,行了大禮接受旨意后恭敬地等在一旁,有的舔著筆,有的磨著墨,多半都是外行。有一位史官來得最晚。他一點也不慌張,拱了拱手接了旨就回到自己的館舍里。君主派人前去觀察,只見他解開了衣服盤腿而坐,袒胸挽袖揮筆勾勒。國君贊嘆道:“不錯,這才是真正的圖畫家!”
伯昏教射選自《莊子·田子方》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引矢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方矢復寓。當是時,猶象人也。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于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進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于中也殆矣夫!”
列御寇為道家師長伯昏無人表演箭術。只見列御寇拉滿弓弦,在肘間放一杯水,然后放弦發射,一箭接一箭,連中靶心,而放在肘間的杯子紋絲不動,水也沒灑出去。列御寇神態自若,姿勢穩健,好像人偶一般。
伯昏無人觀看了全過程,對他說:“你這是為射而射,還沒達到忘我而射的境界。如果去到那高山之上,腳踩險石,臨百丈深淵,你還能從容射箭嗎?”
于是,伯昏無人登上山頂,踩著極危險的巖石,轉身背對深淵,徐徐后退,直到半個腳掌懸空,然后請列御寇來到他的位置上射箭。列御寇頓時嚇得不敢動彈,伏在地下,直冒冷汗。
伯昏無人見他這樣,笑道:“有著精深箭術的人,上觀青天,下測黃泉,極目遠眺,神態自若。而你瞻前顧后,膽戰心驚,自然很難射中目標了。”
運斧成風選自《莊子·徐無鬼》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苑蜃又酪?,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莊子為親友送葬,恰從惠施的墓旁經過。莊子萬分感慨,轉過頭對隨行的人講起了一個故事:
在楚國都城,有個泥瓦匠。他粉刷墻壁時,鼻尖上濺到一點白泥,薄薄一層猶如蒼蠅的翅膀一樣。他請一位石木匠來削掉他鼻尖上的那點白泥。石木匠揮動著手里的斧頭,快得好像旋風一樣,肆意砍了幾下,竟然削盡了那點白泥,鼻尖卻毫無損傷。那泥瓦匠鎮定地站在原地,面不改色。
君主聽說了這件奇事后,便找來石木匠要他再做一次。石木匠說:“小民的確曾為人削過鼻尖上的白泥,可現在做不到了。配合我做這件事的人早已經死了,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樣能夠配合我的人了?!?
莊子講完故事,說道:“自從惠施死后,我也失去了一個配合我的人。現在,再沒有一個人能夠與我進行論辯了!”
吳王遇猴選自《莊子·徐無鬼》
吳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鋤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吳王坐船渡江,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見他的隊伍,都驚慌地四散逃跑,躲進深山的荊棘叢里。唯有一只猴子,卻在吳王面前洋洋自得地跳來跳去,故意賣弄它靈巧的身手。吳王用箭射它,飛箭竟被它敏捷地接住。吳王便命令左右侍從一齊放箭,那只猴子即刻被射死了。
吳王對友人顏不疑說:“這只猴子炫耀自己的靈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人面前傲慢無禮,以致會有這樣的下場。要警惕呀,可不要用自己的地位去向別人炫耀!”顏不疑聽了吳王的話,回去后就拜賢者董梧為師,全力克服自己的傲氣,遠離美色聲樂,不再交際應酬。三年后,受到國人的贊譽。
觸蠻之爭選自《莊子·則陽》
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蝸牛的兩只角上分別有兩個國家:左邊角上的叫觸國,右邊角上的叫蠻國。兩個國家常為爭奪地盤而發生戰爭,彼此廝殺。每次戰爭過后,尸橫遍野,雙方死傷慘重;勝利者追擊敗軍,常常半個多月后才收兵回國。
魯莽滅裂選自《莊子·則陽》
長梧封人問子牢曰:“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蕓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耙耰,其禾蘩以滋,予終年厭饗。”
子牢是孔子的弟子,一位長梧的地方官員向他求教治理國家的方法。子牢就對他說:“您不要粗疏隨便地下達政令,不要簡單粗暴地對待人民。以前我種地時總是馬虎了事,動作魯莽,結果到了收獲季節,莊稼也以稀稀拉拉的果實回報我;給田地除草也是急于求成,粗心大意,結果弄傷了幼苗的枝葉和根,莊稼也以干癟的果實回報我。第二年,我吸取教訓,改變了耕作態度和方式,莊稼長勢喜人,到了收獲季節糧食滿倉,終年不愁沒有糧食吃?!?
涸轍之魚選自《莊子·外物》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莊子家里很窮,已經連續幾天沒有東西吃,他只好硬著頭皮去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見了他,擺出一副仁慈的面孔,對莊子說:“這事好辦!等我年終從老百姓那兒收到租稅后,借給你三百金,怎么樣?”
莊子聽了,氣得臉色發白,沒好氣地說:“我在剛才來的路上,聽到什么東西在呼叫。找了半天,才發現在泥地被碾過的車轍里有一條鯽魚,正大張著嘴巴直喘氣。
我說:‘這不是鯽魚先生嗎,您為什么要呼救???’
鯽魚說:‘我是東海龍王屬下的官差,沒想到今天落在這條干枯的車轍里。您能弄一升半斗的水來救救我嗎?’
我說:‘沒問題。我剛好要到南方去拜見吳、越兩國的國君,到時候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過來救你,你看怎么樣?’
鯽魚氣壞了,喘著粗氣說:‘我現在已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正處在死亡的邊緣。只要有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救我的命,可你非但不立刻救我,還說些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廢話。你不用在這里假惺惺了,不如趁早到咸魚鋪去為我收尸吧!’”
任公垂釣選自《莊子·外物》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餡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后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于得大魚,難矣!
任國有一位公子,做了個大大的魚鉤,粗粗的魚線上掛了五十頭腌好的肥牛作為魚餌。這位任國公子來到高高的會稽山上,把釣鉤甩到東海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這樣過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卻沒釣到一條魚。又過了很長很長時間,終于等來了一條大魚,五十頭牛做的魚餌被它一口吞下,粗大的魚線被它牽著走。它時而潛入海底,時而躍出海面,張開魚鰭,扭動魚身,擺動魚尾,在海面上掀起的浪花好似連綿的山峰,海水的劇烈震蕩,威力之大,使千里之外的地域都能感受到。
任國公子最終捕獲到了這條大魚,并把它做成魚干,分給眾人吃。浙江以東至蒼梧以北的民眾,最后都吃膩了。
后世一些饒舌的人都大驚小怪,奔走相告。那些成天拿著短竿細線,跑到小水溝旁,守著泥鰍小魚的人,想釣到大魚,是完全不可能的。
神龜被困選自《莊子·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