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朕若因你而死,你會怎樣
- 菩提塵,皇后逃了!
- 林花靜語
- 1168字
- 2014-01-09 14:54:11
至道三年(997年)四月,宋太宗駕崩,其子趙恒即位,是為宋真宗。宋真宗念趙元佐乃自己同母兄長,起任趙元佐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并恢復了趙元佐被宋太宗剝奪的楚王的爵位。聽任他養病不上朝,再加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趙元佐過生日時,宋真宗賜他寶帶。趙元佐平常生活不接待人客,但是有時能預先知道要發生的事情。宋真宗曾經派術士管歸真醮齋禳災,手下人還未告訴他,趙元佐急忙說:“管歸真到了。”宋真宗聽說后說:“難道不是有物可憑嗎?”封禪泰山后,實拜趙元佐為太傅;祭祀汾陰,升為太尉兼中書令。又加任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于是拜為天策上將軍、興元牧,賜帶劍上殿,詔令上書不稱名。當時宮中失火,趙元佐上表停止領俸祿以資助完葺宮殿,宋真宗不同意。加兼雍州牧。宋真宗立皇子趙禎為太子時,兼任興元牧。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太子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封趙元佐為江陵牧[6],增加趙元佐的食邑。
天圣五年(1027年)十二月,趙元佐去世,享年62歲,兒子趙允升繼嗣,追贈河中牧、鳳翔牧,追封齊王,謚號恭憲。宗室子弟特給假七天,以鹵簿鼓吹送葬到永安,陪葬在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為潞王。后又改封為魏王。[7]
《宋史》(245卷):“漢恭憲王元佐字惟吉,初名德崇,母元德皇后。少聰警,貌類太宗,帝鐘愛之。年十三,從獵近郊,兔走乘輿前,太宗使元佐射,一發而中,契丹使在側,驚異之。從征太原、幽薊。太平興國中,出居內東門別第,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衛王,赴上中書。后徙居東宮,改賜今名,加檢校太尉,進封楚王。”
《宋史》(245卷):“初,秦王廷美遷涪陵,元佐獨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發狂,至以小過操挺刃傷侍人。雍熙二年,疾少間,帝喜,為赦天下。重陽日內宴,元佐疾新愈不與,諸王宴歸,暮過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獨不與,是棄我也。”遂發忿,被酒,夜縱火焚宮。詔遣御史捕元佐,詣中書劾問,廢為庶人,均州安置。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請留元佐京師。行至黃山,召還,廢居南宮,使者守護。咨議趙齊王遹、翊善戴元頓首請罪,帝赦之曰:“是子朕教之猶不悛,汝等安能輔導耶?””
《宋史》(245卷):“真宗即位,起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復封楚王,聽養疾不朝,再加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元佐生日,真宗賜以寶帶。平居不接人事,而事或預知。帝嘗遣術士管歸真為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遽曰:“管歸真至矣。”帝聞之曰:“豈非為物所憑乎?”封泰山,真拜太傅;祀汾陰,遷太尉兼中書令。又加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遂拜天策上將軍、興元牧,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時禁中火,元佐表停奉稟助完宮闕,不許。加兼雍州牧。仁宗為皇太子,兼興元牧。仁宗即位,兼江陵牧。薨,年六十二,贈河中、鳳翔牧,追封齊王,謚恭憲。宗室子弟特給假七日,以鹵簿鼓吹導至永安,陪葬永熙陵。明導二年,改封潞王。又改魏王。子三人:允升、允言、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