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癌癥

  • 成長
  • 快樂的守望者
  • 6508字
  • 2011-12-26 09:35:10

文軒歸宿假返校的前一天,陳賢志接到一通電話,伍玲要回來。這個消息像炸彈炸在第二次轟炸的土地上一樣,陳賢志和文軒沉默著,王秀則顯得激動,氣憤,她坐立不安,嘴里念念有詞,這讓文軒感到奇怪也感到害怕,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這個樣子。

文軒已是高二的學生,還有這最后一學期,就要進入高三了。從懂事起,陳賢志就告訴文軒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到城里去生活,不要呆在農村,農村太苦。

陳賢志也曾有過大學夢。當年,因為家庭困難,自己又是長子,為了減輕張慧肩上沉重的負擔,好不容易堅持到了高中的陳賢志最后還是放棄了。老師都勸他頂住壓力,熬出來就好了。但是,他放棄了。陳賢志的壓力不是來自家庭,而是來自內心,縱使張慧也支持他,但他實在不忍心看著母親如此勞累,而且自己還有弟弟妹妹,最后,這不忍心的放棄,成了陳賢志人生中不可忽略的遺憾。

不知是否這種不忍心也會遺傳,在他細心呵護的寶貝女兒身上,他隱約看到了自己當年的這種不忍心。

自己的夢想無法實現了,便把希望傳給下一代,這似乎是一種習慣。

發現女兒身上的不忍心后,陳賢志慌了,一直以來,他努力創造條件,希望女兒上大學,希望女兒將來比自己過得好。他不希望自己的悲劇發生在女兒身上。陳賢志要為女兒的求學掃除一切障礙,他把經濟的困難盡力掩飾起來,又怕家里的事影響她,常對女兒說:“家里的事你不要管,錢的事你也不用擔心,等你考上大學一切就都好了。”有一次,陳賢志一激動,對文軒說:“爸爸就是賣血也會供你讀書的。”文軒嚇住了,賣血!

文軒帶著陳賢志給的生活費,心里酸酸的,她敏銳地感覺到了家庭經濟的困難,媽媽的病幾乎讓他們的存折歸零,弟弟上學,自己上學,還有媽媽的腦震蕩后期治療……坐在汽車上的文軒感到壓力很大,很痛苦,她知道,唯有自己努力學習,才對得起親人。

又一個歸宿假回家,家里已經多了一個成員,伍玲回來了,真的回來了。

王秀向文軒嘮叨說:“你都不知道她有多任性。不聽話得很。剛回來那天,叫都不叫我,在家里坐了一分鐘,就提起衣服說‘我要去奶奶家’。去了之后叫都叫不回來,她不回來,她說她不和我們生活。我就講道理給她聽,她還是不回來。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還頂嘴呢。我跟你說,以后這個家還有的折騰呢……”王秀很氣憤地說著,文軒聽著很煩,就問王秀車禍賠償的事,王秀說要打官司,而且還和陳林一家鬧矛盾了,她絮絮叨叨地說起了這其中的糾葛,說陳林有百分之二十的責任,為了少賠償些,同車主一同否認內科的醫療費。

文軒回來時,伍玲正在擇菜,顯得很乖順。文軒一時覺得很別扭,家里突然多出個人來,還需要去適應一下。但她想,自己的妹妹也不至于像母親說得那樣吧,必定是母親夸大了事實。

不過,兩天的相處,文軒倒是發現了不少問題。

歸宿假回家的第一天,文軒就看到伍玲挨打。王秀讓伍玲和小武一起去割豬草,兩人卻在張慧家看電視,完全忘了割豬草的事。在他們離開很久后王秀去張慧家發現兩個孩子還在看電視,王秀怒不可遏,抄起一根棍子就打,看見干媽拿起棍子,伍玲立馬扯開嗓門哭起來,王秀聽到這哭聲更是氣得不得了,她說:“我還沒有打到你身上你哭什么?”最后小武和伍玲每個人都挨了兩下,小武不哭不鬧,摸摸被打的屁股,跟個沒事人一樣,伍玲則是嚎啕大哭,像有人要了她的命一樣,聲音傳出老遠老遠,張慧聽到哭聲趕來,看見孩子在哭,心疼地責備王秀:“你打孩子干什么呀?有什么就說嘛,不要打。”王秀被伍玲的哭聲弄胡涂了,她委屈地說:“我讓他們去割豬草,這么半天了還在看電視,我剛把棍子拿起來,伍玲就大哭起來,我還沒打她呢。棍子挨了兩下,小武也是一樣的挨了兩下,小武沒哭,就她叫得厲害。”文軒在一旁,看著一切的發生,王秀打的兩下怎樣也不至于伍玲嚎成那樣。她似乎感覺到了兩個人之間的問題,也許,這樣的事,會層出不窮。文軒想。

張慧說:“那孩子要好好教育,你也別老是這樣,多點耐心嘛,他們也沒看多久的電視,小孩子嘛,都貪玩。”面對張慧的規勸,王秀十分惱怒:“你們就知道護著她,我要說她個什么,你們就護著,打也不能打,罵也不能罵,她干爹也是……”

“也不是說就護著誰,這孩子命苦,你要教育這沒錯,只是多點耐心嘛,不要太著急。”

張慧一邊說一邊把桌上孩子們吃了的餅干口袋收起來,王秀看到零食口袋,就說:“媽,以后他們跑上來玩你不要給他們東西吃,他們就是一天到晚惦記著你的零食,老往這里跑。”說完轉身就走了。

張慧愣了半天,說:“那是孫兒孫女呀,怎么可能不給他們吃嘛!”

走出老遠的王秀聽了這話,也沒說什么,徑直走了。

文軒每次回家都要去張慧家里,她和弟弟小武都是這樣的,喜歡奶奶家。孩子對婆婆家的依賴總是讓王秀很惱火,因為孩子常常跑到婆婆家不回來,甚至叫也叫不回來。本來,孩子喜歡爺爺奶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對于擁有極其強烈的傳統觀念的王秀來說,卻是不可原諒的。從小王秀就教育孩子要勤勞,也要求孩子要有家的概念,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老往別人家里跑。文軒小武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麻雀還有個竹筒筒呢,你自己沒有家嗎,老跑人家家里去呆著干什么?”張慧是極疼愛孩子的,因為張慧個人的喜好,和相對寬裕的經濟,她家里常常會有些小零食,哪個孩子不貪嘴,張慧的小零食成為吸引孩子的一大因素。文軒總覺得媽媽是夸大了事情性質,自己作為孫女,去玩玩有什么不對,而且奶奶家里的農活也多,爺爺奶奶都一大把年紀了,去了還可以幫著做些,這于孝于理都是沒有錯的呀。一天天長大的文軒,漸漸明白了事理,因為內向的性格,不愛說話,她開始思考,媽媽的責備是對的嗎?為什么她不樂意我們去奶奶家,卻常常希望我們去外婆家呢?

王秀并不是一個不孝順的兒媳,在分家以前,大家住在一個房檐下,倒也處得融洽。只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有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在伍玲回來后對伍玲的教育上,甚至可以說是一意孤行。

伍玲是王秀的女兒,也許真的是上天要造就這樣一段情吧,對于失而復得,這個家庭面臨的不是歡心,而是錯綜復雜的憂心。

文軒七歲時,王秀懷孕,年幼的文軒只知道自己就要多一個弟弟或妹妹了,然而,在一個冬天的晚上,陳賢志和王秀突然吵起架來,王秀摔門而出,陳賢志抱著哭個不停的文軒一路追出,卻沒能找到王秀。在文軒的童年記憶中,這算是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段了。那個晚上,追到縣城的陳賢志抱著文軒疲憊地回到家,從此不再尋找王秀。王秀走后,陳賢志忙里忙外,又當爹又當媽,對文軒的照顧倒也十分周到。陳賢志也是個愛孩子的人,對女兒向來呵護備至。但是,一個男人又是家里又是工作,難免會有顧不到的地方,雖然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張慧本就忙得很,家里弟弟也還沒有成家,一個妹妹尚且年幼,正在讀書,張慧也分不出身來照看文軒。王秀走后不久,文軒就生病了,送到醫院又是打針又是輸液,由于文軒血管太細,輸液打針光找個血管都要半天。醫生圍了一圈這里扎扎試試,不行,又拔出針扎扎那里,陳賢志看著女兒在床上不停地哭,心里痛苦地要死。醫生的針在文軒的頭上,手上,腳上,都留下了印記,在昏睡中,文軒常常夢囈地叫著王秀:“媽媽,媽媽,我要媽媽。”每次這樣陳賢志就捏著女兒的小手,說:“媽媽在,媽媽在,文軒乖,好好睡。”后來,文軒每次叫媽媽陳賢志都會像媽媽一樣答應著她。

在這場病中,文軒差點丟掉小命,醫生幾次讓陳賢志把孩子帶回家去,不要治了,文軒很爭氣,每次醫生說了這話后,她的病情就會有些好轉。

王秀一走就是半年多,文軒的生活沒有媽媽,雖然陳賢志的照顧無微不至,但母愛的缺失卻是無法彌補的。對于媽媽的離去,文軒一時間還難以習慣,有什么事常常叫媽媽,每當這時,陳賢志就會答應道:“誒,媽媽在呢,有什么事。”面對爸爸的回答,文軒總是嘟著小嘴嚷嚷道:“你不是媽媽,你是爸爸。”陳賢志就笑著說:“我就是媽媽呀,我又是爸爸又是媽媽。”文軒哼哼兩聲就氣呼呼叫起來:“你不是媽媽,你不是媽媽。”

文軒八歲那年,王秀回來了,那天很熱,文軒正在屋里和叔叔阿姨們玩耍,王秀從門口經過看了女兒幾秒后就往自己的房間走去,阿姨陳麗對文軒說:“你看,那是誰?”文軒把頭抬得高高,說:“不知道。”叔叔陳明信說:“你媽媽都不認識了?”王秀的回來讓文軒很不適應,一開始她根本沒辦法開口叫媽媽,她好不容易在伙伴們“媽媽跑了”的嘲笑中接受了“沒有”媽媽的事實,如今,又要去接受媽媽失而復得的真相,就如同當初慢慢習慣沒有媽媽一樣,現在,她又要慢慢地適應有媽媽的生活。

對于王秀的回來,陳賢志很平靜,甚至對王秀的出走沒有一絲責備。

王秀回家后沒幾天,就去了縣城,還抱回一個女嬰,陳賢志告訴文軒這是她妹妹。沒隔多久,女嬰又被送走了,后來,在春節走親戚去大姨家時,文軒再次看見了妹妹,那是一個條件非常好的家庭,在縣城,有穩定的收入,有寬敞的房子。大姨是奶奶那邊的親戚,已經四十幾歲了,人很好,他們的一對兒女都已成年,因為喜歡小孩,見王秀他們要找人領養,就提出由自己來收養這個孩子,一來他們有這個經濟條件撫養小孩,二來夫婦倆閑來無事,家里多個孩子,也解悶些。從此,這個孩子就在城里住了下來。因為是親戚,也都有來往,為了讓孩子和她親生父母親熱些,大姨就讓孩子管王秀陳賢志叫干媽干爹。

這個孩子就是伍玲。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伍玲出了福氣時,哀傷也慢慢靠近著。無憂無慮長到五歲的伍玲,養母突然被診斷出癌癥。當時,癌癥還是個新詞對于那個小縣城。文軒問張慧,什么是癌癥?有多嚴重?張慧也不知道,只是說:“肯定是很復雜的病,你看那個‘癌’字多復雜,病字頭,一個品字,下面還有個山。”這是文軒生命里第一次接觸癌癥,張慧的解釋也是文軒對癌癥的第一種認識:很復雜的一種病。當時文軒哪里知道,癌癥這個詞,在今后的生活中竟會如此頻繁地出現。

養母生病,年幼的伍玲生活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姨父是個不問家務的人,妻子病后,他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更別說孩子了。于是就提出漫長的暑假讓伍玲到陳賢志家住住,等到病人出院了再接回來。

從小養尊處優的伍玲來到農村,一開始覺得挺新鮮。但新鮮感很快消失了,在農村生活條件遠不如縣城,伍玲從小就愛吃零食,養父母的溺愛使她變得刁蠻任性,在農村的不習慣首先是離商店遠,很難吃到零食,另外,王秀很清楚地認識到,得了癌癥的大姐已經沒有能力再照顧她了,一旦伍玲的養母去世,伍玲的生活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那次她養父的一句話讓王秀記在了心里,他說:“把伍玲接回去,我沒辦法照顧她。”王秀暗自下決心,要讓伍玲學會照顧自己,只有這樣,伍玲才有希望繼續留在縣城。如果回到農村,對于伍玲來說,是很糟糕的,而對于王秀的家庭來說,昂貴的學費,無疑會讓家里更加困難,雖然兩個孩子生活還不錯,可是若加上伍玲,多一個孩子不過多一張嘴,但教育費用卻會榨干這個家庭。

我行我素慣了的伍玲,對于王秀教她的自己洗澡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飯感到難以接受,雖然王秀講道理給她聽,一步一步地耐心教她怎樣洗澡洗衣照顧自己,但伍玲表現出令人驚異的反抗。王秀與伍玲的矛盾一天天激化,這其中,因為陳賢志對女兒的愛惜,總是要幫著點孩子,王秀對此很憤怒。

王秀的教育沒有起到作用,伍玲還是什么也不會。開學時伍玲開開心心回到縣城,幾天后,文軒一家人去看望出院回家的大姨,看著面容憔悴頭發稀疏的大姨,文軒對癌癥的認識又深了一層。

沒過幾天,文軒就聽說大姨又住院了,而這一次進醫院,她再沒能活著出來。從查出病到死亡,僅僅兩個月的時間。面對死亡,面對疾病,文軒感到莫名的恐懼。

王秀的顧慮終于還是發生了,文軒的姨父說:“我確實是沒有能力照顧她,我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好。你們還是把她帶回去吧,畢竟她是你們的親生女兒啊。”陳賢志是沒有什么意見的,雖然自己經濟困難,但他是愛孩子的,憑著愛,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呢。但他對這件事并沒有表態,他也知道,農村的環境是不及縣城的,當初之所以會把孩子放在這里,就是為了讓她過得更好。

王秀多次找到伍玲家,對伍玲的養父說自己沒辦法擔負起三個孩子的教育,她說:“孩子也這么大了,慢慢地教她自己的事自己做,她也就不會需要你怎樣照顧她了,再不行,你也可以請個保姆的呀。”

伍玲的養父本就是個非常喜歡孩子的人,這些年的感情他也舍不得伍玲。事情也就這樣算是解決了,只是每到長假,伍玲就會被送到農村,和干爹干媽一起生活,開學了又再接回來。在相處中,王秀仍是苦心孤詣地教伍玲學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半年后,伍玲有了新媽媽,有了照顧,新媽媽對伍玲還不錯,伍玲就很少回農村了,似乎一切就這樣,大家的問題都解決了。可是,癌癥再次出現了。文軒的大姨死后一年,姨父也檢查出癌癥。一個月后,伍玲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因為沒有人照顧伍玲,而王秀也不愿意讓伍玲回農村,伍玲就被養父的哥哥收養著,新家有著更優越的生活條件,卻沒有更多的親情關愛。從小受城市氣息影響的伍玲帶著養父母給過的放縱在新家越來越不聽話,最后,新家再也無法對她進行教育。伍玲還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在遠方工作極少回家,哥哥張華倒是離家不遠,張華不是伍玲養父的孩子,他是養母與前夫的孩子。也許是受母親的影響,張華也特別喜歡孩子,從小和妹妹伍玲的關系就特別好。雖然自己的終身大事還沒有著落,但張華還是擔當起了父母留下的責任。伍玲被張華接到他所在的城市,和他女朋友生活在一起。可是伍玲需要上學,張華不可能讓伍玲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上學,而且妹妹也不可能長期和自己生活在一起。最后,沒有辦法的張華聯系到了陳賢志,請求陳賢志讓伍玲回農村。

縱然伍玲有千萬個不愿意,自己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也沒有辦法。就這樣,伍玲回到了農村,帶著滿身的刁蠻任性。

伍玲回到農村時是被停了學的,姐姐弟弟都去上學了,她就在家里和干爹干媽一起,也學著干些農活。農村里的孩子都是要幫著家里干活的,對于伍玲來說,她是半道出家的和尚,曾經是個城里人,而從現在開始,就要真正成為農村人,過去的生活已經過去了。由于不能忍受農村的生活,伍玲常常打電話向張華哭訴:“華哥哥,我不想在農村,你帶我走吧。”張華雖然疼愛妹妹,可心有余而力不足。被送回農村后,張華與伍玲的第一次見面,兩人哭成一團,也是那次,張華明確告訴伍玲要好好和干爹干媽一起生活,好好聽話。伍玲知道,自己得留在農村了。

在前幾次短暫的相處中,王秀和伍玲已經發生過多次沖突了。王秀的教育理念和灌輸的思想,與伍玲之前所接受的有很大不同,對于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要改變一種觀念去接受另一種觀念并不是很難,但對于伍玲來說,卻有著不可想象的困難。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思想,首先伍玲是排斥這種新生活的,再加上灌輸思想的是她并不喜歡的干媽王秀,對于伍玲來說,王秀要求勤勞、自強、自愛的教育顯得有些勉強。

王秀暫時沒有上班,準確點應該說是暫時沒有去找工作,車禍的賠償被拖著,他們最后決定上法庭,王秀為此事四處奔波,弄得身心疲憊。每次外出回家看到她安排給伍玲的事沒有做好時,就會發火,一發火就要罵人,一罵人伍玲就頂嘴,兩人就會吵起來。每次吵架陳賢志就會勸說,和張慧的想法一樣,陳賢志希望王秀對待孩子能再多些耐心,不要急躁。王秀難以接受,總說陳賢志護著孩子。“我教育孩子,你不要老是護著行不行,你在里面一維護,她就不聽,你讓我怎么教育?我說過,這孩子不好管,要好好教育,你倒好,我一教育,你就打岔!”關于伍玲的問題,陳賢志和王秀的分歧越來越大,為此也吵過無數次。

關于賠償,王秀痛心地對文軒說:“現在誰都不能相信,我誰都不相信了,扯到錢,再是親戚都要翻臉。”文軒不解,當初陳林叔叔下班搭媽媽回家本是好心,而如今一場車禍,卻弄得兩家怒目相對,這是什么道理?

陳賢志送文軒走時王秀不經意地提到一句,三個孩子上學,看你怎么供得起。陳賢志沒有說什么,把文軒送到車站,文軒掏出剛拿到的生活費,分出一半給陳賢志,說:“爸爸,我上次的生活費還剩了些,你把這錢拿回去吧,我拿一半去就夠了。”陳賢志抽抽鼻子,把錢放進孩子的衣兜,說:“你拿著,我還有錢,錢的事你不要擔心,你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不要太節省了,該吃的還是要吃,身體要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要是把身體弄壞,就沒有本錢了。別聽你媽的。到了學校好好學習,爸這輩子上不了大學留下遺憾,可不能讓你也留下遺憾。”坐在車上的文軒看著父親離去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呈贡县| 乐山市| 诸城市| 柘城县| 台中市| 祁东县| 修水县| 页游| 崇州市| 金寨县| 裕民县| 正安县| 大丰市| 兴隆县| 黔江区| 蛟河市| 镇雄县| 濮阳县| 泸溪县| 乌恰县| 扬州市| 宜都市| 满城县| 岑巩县| 尖扎县| 乐业县| 偏关县| 灵山县| 龙里县| 威远县| 岑巩县| 武定县| 磐石市| 哈尔滨市| 罗平县| 镇沅| 镇平县| 宁乡县| 娄底市|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