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宴 席(4)
書名: 桃花依舊笑春風作者名: 春風捻笑本章字數: 3048字更新時間: 2013-02-22 19:53:20
是誰說過:人靠衣裝,馬靠鞍?
只見他這一身湖藍色衣衫穿在身上后,再配以他清竣明媚、俊俏無雙的容顏,額頭光潔,雙眉凌厲,眼神灼灼,雙眸沁笑,難得的是眼中澄清一片,峭然立于人前,那光輝竟是自然天成。
她真的愛極了這樣的他。因在她心中,永遠都珍藏著這樣一雙澄澈清明的眼睛,當初之所以選擇湖藍色,也正是因為配上這雙眼,他整個人就如雪后睛空一般湛藍而絢爛,卻不失溫脈。
她多想時光永遠就停在這一刻。由她親手鍛造的他的美,讓她深深沉溺其中,不愿醒來。光看著那容顏里眼角眉梢的笑,都讓她覺得如沐陽光,如置仙境。
她看他的一副癡嗔像,讓他覺得好生有趣,展齒笑問道:“我有那么好看么?”
這一問,才將她拉到現實中來。居然鬼使神差般答道:“當然。”
他聽后立時陽光片片便從眸中飛出,側身向她耳鬢低語道:“那我只讓你一人看一輩子罷?”說完促狹一笑。
她便意識到自己的失言。
故意扭轉話題道:“相公,你這光景才去,心中可有什么準備?我與你準備了這些個東西,你看看合適么?”
只見兩個托盤中各放了兩樣東西:一件衣服,上置一湯匙;一根打了許多結的稻草,穿著一個鐵環。
他丈夫看到這些后,忽然很是激動地擁住她道:“娘子,你真的是我的好娘子,我的知心人。天下間再沒你這般知我懂我的人了!”說完還語現哽噎。
她小妻子也回抱著他道低吟了一句:“相公……”再不說其它。他二人原本就是這般心意相通,意氣相投,再多言語又怎能形容他們之間的切身感受呢。
二人于是端了托盤,攜了古琴和一面鼓而去。
再次出現在張家庭院時,張老漢夫妻倆最先發現他二人蹤跡。一來是那老漢剛才見自己孩兒神情異樣的跑出去,極怕他鬧出什么事來;二來著實這小夫妻兩人半天未到,眾人有的已經吃喝得差不多,再要是正主兒還不到,可不是真叫他夫妻二人下不來臺么?是以當那兩小的身影才出現在他們家門口時,兩老人就迎了出來。
一邊一老人并牽著一個,笑呵呵地走了進去。
一時眾人都將眼光投向了這邊。
就已經有幾人在私下嘀咕:“這兩小夫妻怎么這么半天才來,可真不像他們平日行為。原也是極懂禮的人呀……”旁邊又有人制止道:“可別亂嚼舌根子,人家小夫妻興許不能有點事的么,再者那白家小娘子不是挺著個大肚子的么。”那原先嘀咕的人聽后,以為也是這樣。當下也默不作聲,只也將眼光看過來。
張老漢夫妻二人一直將那小夫婦二人拉到眾人最前面,就聽那老漢揚聲道:“諸位兄弟,諸位賢侄,大家請靜一靜,靜一靜,容我父子二人說幾句話。”
張老漢發話后,眾人皆靜下聲來也停了手中活計。向正前方看去。
就見那張老漢清清嗓子后,朗聲說道:“諸位,老漢我今天十分感激各位到來,為我添得孝子前來捧場。我老漢于二十八年前避居此地,能得與各位相處一地,實乃千萬年才修得的福份!而這二十幾年來承蒙各位照拂才得以令我殘軀延喘至今,我在這里謝謝你們啦!”說著竟躬身作揖頭首皆垂向地,那年輕男子見他干爹行如此大禮,也慌忙行禮,而眾人見張老漢給他們行如此大禮自也是慌忙回禮,并同聲回道:“張老哥/伯/叔多禮,可折殺我等眾人了!”
但聽張老漢又言:”不然,諸位受著便是.今番,我又蒙上蒼垂憐,平白賜予一子,此子心地臻善,秉性純良,孝悌雙全,才德兼備,得之實乃我張家祖上濃恩庇佑!!故此,吾張士釗萬死懇求各位,從今往后,切切須待吾兒如同親生,若有另眼相看處,休怪老漢翻臉無情!老漢我在此叩謝諸位啦!”言畢,只見那花甲老人居然雙膝著地,向著一干人等行起君、親、師之重禮來!眾人見此皆是一驚,紛紛避讓,有的女眷甚至躲到房中不敢出來。
卻見老漢已經是面額觸地,動作表情皆真摯異常,連著他家老婆子看著都心疼,眾鄉鄰中自是有老輩人急忙過去將扶他起來,連連說他何必行此大禮,眾人自是定會依他所言。
而他旁邊的年輕男子,更是早已淚流滿面。他心中已是明了那老漢何以前番行諸多大禮,那是他在以行動向自己證明啊,也是在向眾人證明,他待他就是如自己膝下孩兒一致一樣,他還擔心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這是在為他的以后鋪路啊。就見他撲通一聲直挺挺跪在了張老漢面前,手、足、額皆貼向地面,身軀卻一直顫抖不止,匍匐在地,半晌未見起來。那老漢見這孩子如此這般模樣,自也是心疼不已,自己還未站穩,已是急急過來扶他。但見那年輕男子執意跪在地上,哽噎喊道:“爹,”他已省去那“干”字了,老漢聽后,自也是一震,多少年了,再沒人如此這般叫喊過他,就是他那親生兒子,也是十幾年來只有其人不見聲,這一聲“爹”叫得他老淚縱橫,扶著那年輕人哽咽應道:“哎,哎,好孩子,好孩子,快快起來罷,這就起來罷。”
“不,爹,您容孩兒把話講完。我幼小失怙,二十年來從未得任何親人垂憐,更是償盡人間疾苦。此番,我亦何其有幸到此地尋著爹娘您二位,真是上天憫我,爹娘待我恩情,當是今生來世都不敢有忘。今日,我指天發誓:黃天在上,后土在下,吾白樺真從今往后若有半點不忠,不孝,不義之事見于爹娘者,當是天打雷霹不得好死。”其情其心,當真是表露無遺。當時眾人無一不感動流涕,拍手稱好。自是有年輕子侄輩也上得前來,協同張老漢一起將他扶起來。
稍頃,但見那小娘子紅著眼圈將兩托盤拿過來,一個置于他相公手中,一個自己拿好。
他們二人將托盤舉過頭頂又欲下跪。眾人早已眼明手快地扶了他們起來,那張家老婆子更是心疼那兩個孩子得緊,自是過來將他二人拉在懷中,特別是對那小媳婦越是護得死緊。
待他們站穩之后,眾人這才齊齊看向盤中之物,起先還有人不解,問出聲來:“這幾樣雜碎物件可是做什么用的?”
但也有幾個反應迅速的人,見到幾樣物件后,驚呼道:“恭喜張老哥/伯/叔,有了此二人,您往后當真是要頤養天年,安享天倫之樂啦!”
其它還有人不解,于是忙問道:”請問這幾樣物件可是有何用處?你等剛才何出此言?”
還是那起初的儒雅老者站出來說道:”你們看,這衣服上置了一把湯匙,可不是向他父母二老保證的‘衣食無憂’么;再看這打了結的稻草系著一個鐵環,可不是向他們表達的決心‘結草銜環’么?哎,多好的孩子呀,張老哥,果然的好福氣呀。唉,爾等子侄輩,當如是啊。若然,吾等老朽才能光榮身退,真正地頤養天年哪。”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更是人人稱奇稱好。
而年輕人中,自是有暗自慚愧的,神情驕傲的,眼神閃爍的……無論哪樣,但他們都無不佩服這兩人的決心。
而那張家兩老夫妻見眾人如是說,他們自也是樂得合不攏嘴。一人拉著一個孩子,越是心疼愛護起他們來。
就在眾人一片唏噓、贊嘆、愛慕聲中,只聽得那小女子朗聲道:“承蒙各位父老鄉親厚愛,齊聚參加今日之宴會,為表謝意,我小夫妻二人愿獻歌一曲,以饗視聽!還望有能歌善舞者載舞助興以慶茲喜事,大家說好不好?“
“好!”只聽眾人呼聲如雷。
就見他小夫妻二人擺開陣勢,一人拿出古琴端坐于前,一人手持圓鼓立于一側。其他眾人隨即上下其手,瞬間就將院子中間打掃出一塊空地。
剎時,只聽見圓鼓起先響起“咚咚”聲,隨后琴聲便悠揚鋪陳開來。
那年輕男子便開口唱出古老而又熟悉的格調: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qu)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xuanhuan)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①。
眾人聽后,自也是應歌而和,擊節而唱。一派親和場面叫人好生感動。
注:①選自-----詩經?邶風?凱風。譯文: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