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賜婚(2)
- 無名皇妃
- 穆顏師妹
- 2965字
- 2013-06-29 14:56:41
將軍府門口,穆楓前腳剛踏進府,還沒來得及換下朝服,王公公就帶著圣旨后腳到來,連忙整整衣衫到大廳接旨。
“穆將軍,奴才奉皇上旨意前來宣旨,不知穆小姐可在府中,請小姐出來接旨。”王公公一語道破來意,這是皇帝向穆寧下的圣旨。
來得可真快啊,擔心他反悔嗎,“小女就在府中,已遣人去通報了,公公請喝杯茶稍坐片刻。”
王公公稍作謙讓,坐在椅子上端起茶耐心等候。
而此時水榭蘭亭里款款走來的穆寧還沒意識到,隨著這張圣旨的到來,會給自己將來帶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是夜。昏暗的街道,路兩側,柏樹葉在風里不停地搔首弄姿,摩挲出些許陰謀的味道,遠處的街角斷斷續續傳來狗吠聲,陰霾籠罩著整個京都,一切詭異的令人發慌,注定今夜是個不眠之夜。
將軍府
長廊迂回,蛙兒拉長了聲調在這深夜歡唱搖籃曲,此起彼伏。月光下,女子纖長的身影透露著無限落寂,抬頭望著月兒靜靜地不知在思索些什么。忽而睫毛微顫,似受了驚的蝴蝶展翅。伸出青蔥般玉指,像是想要抓住那月亮。直到仲夏深夜的寒意襲上指尖才恍然若失般收回手,輕聲嗤笑。大約是聽厭了這蛙鳴,嫌它吵得人心煩,略微皺了眉頭轉身離開。
午夜的風吹起女子薄如蟬翼的琉璃細紗裙擺,有些微涼若隱若現浮動著。穆寧一路走來,遠遠看見父親書房有著燈光,便知父親定和自己一樣因賜婚一事難以入眠,眼眸閃了閃,無聲地嘆息。想起日間王公公宣的那道圣旨,說她什么蕙質蘭心的話她通通猶如沒聽到,腦海中只反復盤旋著一句話,賜婚于端王楚榮燁和將軍之女穆寧,于下月十五舉行大婚。當時她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虧了丫鬟沫兒及時扶住她才勉強站穩,以身體不適為由匆忙接了旨扶著沫兒回房。許多年之后,她還清晰記得自己今天接到圣旨時的反應.
到了晚上用膳時,卻沒見到父親,問了梁伯才知道王公公走后父親將自己關在書房發了很大的火。梁伯悄悄告訴她,他在將軍府當管家二十多年,只在五年前見過爹發這么大火。當時,還是二皇子的楚榮燁帶了十萬精兵前去對抗東邊東雷國的侵犯,豈料營中出了奸細,被東雷國的人掌握了我方的布陣圖,楚榮燁帶領的十萬精兵損兵折將陷入絕境,楚榮燁不幸被虜,消息傳回煊燁國,自楚榮燁幼時起就教導他兵法的爹又氣又急,失手打碎先皇御賜的白屏紫砂細頸花瓶。幸好楚榮燁急中生智,將計就計在緊要關頭突出重圍,帶領剩下的六萬精兵反擊東雷,打了漂亮的一仗。也是在那次回京之后,二皇子楚榮燁被封為端王。今天爹幾乎整日沒出過書房,想必心中此刻定是煩悶不已。重重地嘆了口氣,重新折回去親自沏了茶給父親送去。
“爹,這么晚還不休息?”,放下茶托穆寧注意到書案上堆得亂七八糟的狂草書稿,心中酸澀,又故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詢問始終背對著她的父親。
穆楓正滿腹愁緒,聽得女兒的聲音寬大朝服底下的身形微怔,緩緩轉過身來,看著眼前出落得越發亭亭玉立的女兒,心里甚是安慰,忽而想起賜婚之事,愧疚夾雜復雜的情緒不覺間又襲上眉頭。
身為人父,穆楓自然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有一個好歸宿,不僅是出自骨肉親情,也有著對穆寧娘親的虧欠。端王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文韜武略不在他之下,難得的是品行又好,若只作為夫婿對寧兒來說的確是個不錯的人選,奈何如今朝中局勢緊張,寧兒嫁給端王,只怕到時端王和太子明爭暗斗會牽扯到將軍府不說,還會連累到無辜的寧兒。這是他最不愿意見到的。可另一面身為臣子,他不能違抗圣旨。自煊帝繼位,多年來他打過大大小小數十場仗,手中握著的兵權讓他在朝野上下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在繼位一事上雖沒與太子一方同流合污,但也沒明顯輔助端王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的態度刺激到了煊帝,讓煊帝不得不做些什么逼迫他明確立場。煊帝心里也明朗的很,端王一方雖有左相支持,但右相攬權已不是一兩日了,朝中上下半數以上勢力都跟隨右相,只有小部分同左相一起支持端王,但僅是這點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煊帝有意傳位于端王,放野整個朝中只有他手里的兵權能和支持太子一派的右相的力量抗衡,煊帝這才千方百計的將他牽扯進來以制約太子做大。自古沒有哪個手中握有兵權的大將能全身而退的,穆楓也不例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不能置將軍府上下幾百條人命于不顧,抗旨的后果將軍府承擔不起,思前想后,除了犧牲寧兒,他別無選擇。這種想法一浮現在腦海中,他深感自己的無用,連唯一的女兒也保護不了,這一刻縱然是曾久經沙場的他也禁不住紅了眼眶。
“寧兒啊,爹對不起你,更愧對你娘,是爹無能護不了你周全,爹…”伸手想招穆寧上前,卻忽然如鯁在喉什么話都說不出口,半舉的手頹然放下。此時此刻說什么都是多余的了。
聰慧如穆寧,她自是明白穆楓的想法。
“爹,寧兒明白爹,娘若知道也不會怪爹的…”不忍心看見父親難過,穆寧上前握住穆楓的手輕聲安慰著。
回到房中,穆寧了無睡意,獨自擺弄那幾盆種在房里的花草,慢慢梳理著一直混亂的思緒。好在平時爹對于朝堂之勢并不太瞞著她,說既是將軍之女知道一些總是好的,不想如今真派上用了。
穆寧知道煊帝好習武,本應健朗的身子這些年卻大不如前。盡管太醫極力隱瞞最終還是讓有心人得知這個消息并傳了出去,在朝中瞬間掀起風云。繼承之事迅速分成兩派,一派支持二皇子端王,另一派則站在三皇子,即當今太子這邊。這種形勢的形成還是有由來的。據穆寧所知,天下人都知道這太子之位本應屬于端王,只是當年三皇子的母親瑤妃與圣上在從避暑山莊回宮的途中遇到刺客,瑤妃不顧自己身懷六甲替煊帝擋了一劍感動了煊帝,在生死關頭答應瑤妃:只要她和孩子平安,孩子出世若是女孩兒,必將給予她這世間最好的;若為男孩兒,就立為太子且終身不廢。最后瑤妃福大命大挺過危難,回宮后還生下了三皇子,煊帝只能履行承諾。可惜太子不爭氣,自小樣樣不如端王,長大更是風流不羈,沒個做帝王的樣子。現下正是二派明爭暗斗激烈之時,身為端王生母的皇后又怎能不為自己的兒子打算。爹是堂堂鎮南大將軍,在煊帝還是皇子之時就已經是煊帝最信任的左右手,后又助煊帝繼位,為煊帝掃除障礙,如今手握實權。無論是哪一方,倘若有了爹的支持,勝算將大出一半。穆楓愛女在煊燁是出了名的,端王和太子,誰娶了她就等于拿到了穆楓這張王牌。這樣一來,她就自然成了那最好的媒介。
對于這次的賜婚,一開始她的確是措手不及,冷靜下來才覺得是有征兆的。就在前一個月,皇后特意下令召朝中各大臣家的所有小姐進宮賞花,期間見到她,當著眾女眷的面夸她容貌端莊,問了她名字,竟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直感嘆能讓端王自冬宴后一直念念不忘的將軍之女果真非同尋常啊。當時她只是笑笑沒說什么,她不知皇后那些有意無意的話中暗含著什么,也無暇去多想,光是來自四面八方那些小姐們羨慕嫉妒的眼神她就有的受了,哪里還會去管那跟她毫不相關的端王什么事。畢竟說起這端王,她兩年來第一次進宮赴宴遇到他,前后不過見了一面,怎么可能真的得到人家的青睞,便是青睞了又如何,橫豎她沒嫁入皇家趟這渾水的想法。現在想來當時想的還是太過簡單,皇后的舉動意并不在試探她,不過是投石問路,讓她心里有個底罷了。她喜歡端王與否都無所謂,皇后就沒想過征求她的意見,左右要拉攏將軍府才是真正目的,如此看來,所謂端王對她的傾心也可能只是個幌子,一個讓她自愿嫁給端王的幌子。
原來她并不是不懂,只是一直以來都不愿去懂。有些事,看得太清楚結果只會是自己受傷。她只怪自己是女兒身,注定將會是這場政治的犧牲品,穆寧暗自嘆氣,黯然低垂的眼眸泄露出幾分女兒家獨有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