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6)
- 只嘆流年亂浮生
- 塵縈
- 1587字
- 2013-04-07 17:49:00
盡管上官毅雄并未大張旗鼓的舉辦壽宴,前來祝壽的官員仍然絡繹不絕。南條關治下和周邊的大小官員專程而來,遠在茂京的達官政要們也掐著日子送來了賀禮。人不言心自明,如今郗容秋尚且讓將軍三分,誰又會不識時務。
上官毅雄疲于帶著上官云楓應酬上門的賓客,無暇顧及方子衿,便指派一個家丁作為向導,帶領他好好的在南條關游玩一番。
方子衿剛到偏門,就見巖千葉已等在門邊。
“方兄逛街也不叫上我,未免太不夠意思了。”巖千葉笑道。
“沒想到巖兄也有此閑情,請吧。”
二人在家丁的帶領下,逛到了南條關有命的綠歌湖。
還未靠近就能聽見湖邊熱鬧非常,人聲鼎沸竟比集市更甚。湖邊柳樹上系滿了廟里求來的紅符,與葉子相間雜處,紅紅綠綠的好不鮮艷。那些正往樹上掛符的人手中打著結,口中念念有詞;已經完成的人則默念著什么,鄭重的向著將軍府的方向深深鞠一躬。
巖千葉打趣說沒想到趕上了本地的姻緣節,真是開了眼界。帶路的家丁忙解釋,這些百姓結符并不是求取姻緣,而是為將軍祈福。
因為將軍怕擾民,從來不辦壽宴擺酒席,也拒收百姓的任何東西,大家才自發的在將軍壽辰之日聚集在此處。
二人再仔細看去,果然人群中男女老少上至耄耋老翁,下至黃口小兒,每個人臉上都掛著虔誠的感激和祝福。
“所謂的萬民擁戴大概就是這樣。”巖千葉感嘆道,話一出口驚覺不對,忙又說:“將軍真正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邊說邊注意方子衿的表情,見他似乎沒有聽見之前的那句話,才放下心來。
“福壽康寧啊。”方子衿低語道。目光轉向鑼鼓喧鬧之處,翠如碧玉的湖面上,幾艘畫舫正停在湖中心,雕花描金的船停成間隔有致的四方形,隔空搭起一個戲臺,兩個武生踩著鼓點打的正激烈。
家丁忙又解釋起戲文的內容。這是給將軍祝壽的保留曲目,由樂師和秀才們根據將軍浴血奮戰的事跡改編,每年的這個時候,本地有名的青樓就會搭起這水上戲院,供梨園名角們演出一天。
巖千葉聽得津津有味,隨著家丁向前擠去。
此時方子衿眼中所看的人、景、物、事,和著傳來的樂曲,重重的撞擊他的腦和心。
是怎樣的統轄治理能讓一方百姓牢牢記住一個人的生辰,年年為其祈福慶祝,甚至當作固定的節日進行慶祝。
盛世太平。
惟有這四個字才襯得上此情此景。
方子衿跟在二人身后擠到了近處欣賞湖面上的曲目。
一曲終,人群開始騷動,一致的向湖的東側走去,顯然那邊還有別的節目。方子衿與巖千葉之間本就相隔幾人,被人流一沖,竟走散了。反正大方向相同,他無所謂的隨著周圍人的移動。
縱是他心思不完全在眼下,沒走多遠他也察覺了情況有異。方子衿發現自己竟然走出了人群,身邊的幾人與他保持著很短的距離,不緊不慢的走著。從遠處看不出任何異樣,卻一直引導著他前進的方向,還技巧的將他的身影擋了個嚴嚴實實。
巖千葉意識到方子衿走散的瞬間,立刻揪著家丁的衣領沖出人群。畢竟他二人這一路行來并沒有完全隱藏蹤跡,有心的人只要稍加調查就能一清二楚。
雖然在南條關地界內他不需要為方子衿的安危負責,但方子衿卻是此行的關鍵,他也是因為方子衿才能留在將軍府。如果方子衿出了事,這一路的心血就白費了。
眼見著離綠歌湖越來越遠,方子衿試圖掉頭走出包圍,身后的人伸手做了個擋的手勢,輕聲道:“還請方大人隨小的們走一趟。”
“為何?”方子衿問。
“有人要見方大人。”那人的語氣堅定,向周圍幾人使眼色,幾人快速靠近,其中兩人將方子衿架起,飛快地向前方的馬車走去,將方子衿架上馬車。
“得罪了,方大人。”先前答話的人關上車門,跟趕車人低語了幾句,馬車開始跑動。
馬車的車頂上開了一扇天窗,除此之外,再無可以看出去的地方。就著投下的陽光,方子衿仔細的打量了這輛馬車的內部。不知道外觀如何,內飾卻是極講究的,觸手可及的是絲綢軟墊和靠墊,四周掛著純白的毛毯,雖使得車廂內溫度偏高,卻有效的隔絕了聲音。
馬車行進不久就停了下來。車門拉開,還是之前的那人,恭敬的請方子衿下車。
馬車就停在房門口,方子衿來不及看清周圍的情形,就一路被引進了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