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讀蕭紅《呼蘭河傳》
- 鄉村紀事
- 古岸云沙
- 1085字
- 2010-08-16 10:34:26
蕭紅的散文以前讀過,皆是離家之后,在外的顛波流離,饑餓與溫暖是最渴望的兩樣東西,字里行間,好似除了餓就是冷。
我自己寫了這一個系列之后,想要暫停一下??吹脚笥褧燥L在我博客上的留言:
連讀了多篇《鄉村紀事》,重溫了七八十年代的往事,似乎那時的草與樹、鳥與蝶,春天的云影與秋天的谷垛都伴著那一張張久違的面孔浮現于眼前,才恍然知曉那是我們成長的根基。我粗讀過蕭紅的《呼蘭河傳》,很親切;寫得清故鄉的人必是愛故鄉愛得最深情的人。閣下這一番“記憶”,再耐心、精致些,可與之相媲美了。
我于是特意地從網上搜索了《呼蘭河傳》來看,認真地讀了一遍,就象茅盾先生所說:《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對照一下,我寫的有點太粗糙、太簡單化了。我只是在作一個記錄,這中間沒有串起來,也沒有一定的細節與情境描寫。
只是就事論事,就事談人,就人論事。
我想這一面緣于我的文字還有著很多的欠缺,火侯不足;另一方面還緣于我對于小說的把握不夠,沒有一個精細的結構,只好一個個的搭起架來,就象種黃瓜一樣,一個秧苗一個支架,然后再慢慢組合。我太隨心所欲于一種感覺,而忽略了那個過程中的細節。
管理中有一個理論是:細節決定成敗,好象有一本書的名字就是這樣的。無論是生活還是小說,細節都是最重要的。生活中的細節,決定了一個人性格的形成,人生的成功與否;小說的細節,決定了一篇小說的成敗。
我看《呼蘭河傳》,很多的習俗風情與我們山東這兒都是很相像的。跳大神、發喪的時候扎紙人紙馬紙轎子,雖然日子久遠了,隔著半個多世紀,然而很多的習俗還在流傳著。蕭紅的這一篇小說正象一段檀香木,裊裊地,散發著久遠的香,讓人生出無限的感慨來。
不論當年蕭紅寫此篇的心態問題,是一種絕對的寂寞、孤獨的心緒,還是她的婚姻影響了她,我想我看此篇,是從內心里升出很多的共鳴來,一整天里我坐在電腦前,幾乎沒有動一動,眼睛都看得乏了,背也疼了,然而不肯就此丟手,有著相見恨晚的感覺(我的看書完全憑著興志,就象我的寫字一樣,隨心所欲,沒有一定章法。)。
在寂寞的年代一個寂寞的女人,陷在回憶里,難免會想起一些久遠的讓人難忘的事,那些事,在一個孩子的眼里與成人的眼光是完全不同的,是非常純靜美好的,然而那卻是一個成人的世界,人常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那個世界里是有著成人的不自在與悲哀的。
只有不完美的現實才容易讓人陷入回憶里,逃之夭夭。
對我而言,只是一種記錄,一種紀念。
20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