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6章 大陳島盧鏜滅倭,吳成器龕山建功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429字
  • 2019-10-05 10:54:10

前面老夫曾經說到譚綸拜訪戚繼光。譚綸是臺州知府,官階是從四品,而戚繼光是都指揮僉事,是“衛”的第三把手,官階是正四品,官階比譚綸高了半級。本來,譚綸早就對戚繼光有所了解。五年前,戚繼光在京師參加會試,正好碰上韃靼俺答汗殺到京師城下。滿朝文武大臣無不惶恐,沒有一個人有辦法退兵,皇上也只好命令兵部緊急調兵保衛京師。但是那時候蒙古人已經殺到京師城下,雖然有兵可調,但是遠水不解近渴,形勢是十萬火急。就在這時候,戚繼光站了出來,給兵部上書,就城防保衛工作向朝廷獻策。戚繼光給兵部的上書《備俺答策》,把自己的滿腔熱情和滿腹才華都傾注筆下,結合在登州幾年的見聞感受,把明軍的軟肋一一指出,并逐一提出對策,又針對蒙古騎兵的作戰特點寫下了排兵布陣、防守御敵的計謀對策,這就是在軍事史上名傳千古的《備俺答策》。其中關于兵力部署,何時出擊,怎樣防守,如何誘敵都做了詳盡的部署,文章被武舉考生們自費印刷,成為保家衛國的軍事法寶。朝廷中一些主持軍務的官員對戚繼光的膽識很是贊賞,兵部主事計士元看到戚繼光的上書,向兵部提出推薦說,戚繼光文武兼備,深諳韜略,實為軍事奇才,大將之才,建議朝廷給予重用。丞相張居正看到計士元的推薦信,高興了,如此人才,不擇用更待何時?于是戚繼光被破格提拔為傳令總旗牌官,負責監督京城九門的防衛工作。

從那時候起,譚綸就對戚繼光產生了敬慕。聽說戚繼光被調到臺州來了,譚綸怎么不高興呢?于是譚綸就急于拜訪戚繼光。

譚綸也是一位有作為的官員,他深知衛所兵制的弊病,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整頓軍隊。同時招募鄉兵千人,親自訓練。他雖然是一位文官,但是他頗懂軍事,能夠指揮打仗。他自己招募組建的軍隊稱為“譚家軍”。臨海人楊文出生于海邊,武藝高強,被譚綸任命為“譚家軍”指揮。

一天,譚綸接到斥候報告,一股倭寇從溫州平陽登岸,一路燒殺搶劫到仙居境內。譚綸立刻帶領譚家軍趕往仙居,在仙居城外布防。倭寇看到來了援軍,便往天臺方向逃竄。譚家軍指揮楊文率領譚家軍追擊到天臺;倭寇又逃往寧海,楊文又追到寧海;倭寇看到在陸地上已經逃不掉了,于是下海駕船逃跑了,譚家軍沒有戰船,楊文只得收兵回軍營。

溫嶺人李超是譚綸非常賞識的一名將門子弟。他善騎射,有韜略,鎮守臺州邊關多年。胡宗憲擔任剿倭統帥后,譚綸向胡宗憲推薦了李超,使李超成為胡宗憲的愛將之一。

譚綸在組建譚家軍的同時,還下令臺州各縣建立民團,以抗倭保衛家鄉。黃巖知縣第一個組織了路橋、白峰橋、下梁等民團。其中,下梁鄉兵最為勇敢,由梁述、梁健、梁生三兄弟率領,梁述任團長,梁健、梁生任副團長。

嘉靖三十四年八月,一股倭寇從柘林出海,準備將搶掠的貨物運回日本。當倭寇船隊駛入臺州外海的時候,倭寇船隊遭到臺風襲擊,船隊被打散,一部分船只漂泊到臺州外海的螺門。海道副使孫宏軾、兵備副使許東望、參將盧鏜、臺州府尹宋治、備倭都指揮王沛等率領水師趕到螺門,但是倭寇卻離開了螺門。倭寇去了哪里呢富有經驗的盧鏜立刻告訴大家,去大陳島,倭寇一定去大陳島了。

盧鏜為什么知道倭寇去了大陳島呢?因為盧鏜多年與倭寇作戰,對大明東南沿海的諸多海島已經熟覽于心。這大陳島位于臺州灣東南,臺州諸島中南部。由臺州開往朝鮮、日本的商貿船只都要經過該島,并以該島附近的高梨頭礁為航海標識。大陳島為臺州諸島一百零六個島礁中的主島,分上、下大陳,二島僅相隔五里水道。上大陳島又名上臺,島上丘巒起伏,西南部有避風港灣。適合船只停泊。下大陳島距海門港約一百里,又名下臺,島上以丘陵地形為主,最高峰鳳尾山坐落在島西部。由于潮汐、洋流、風流和海洋生物的長期作用,形成了號稱“東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巖、碧水細沙的帽羽沙、烏沙頭、屏風山、浪通門、高梨、下嶼龍洞等眾多海上奇觀。上大陳島古又稱三女山或三盤山,據說是釋教始祖如來佛的出世之山,史載“有二石如松狀,號石松,潮平則沒,舟行必避之”。歷史上正式以“大陳山”為名的是鄭和遠航東南亞繪制的《鄭和航海圖》。進入嘉靖年間,大陳島成為倭寇的活動據點之一。大陳島也成為明軍水師與倭寇的戰場之一。

盧鏜看到倭寇船隊沒有在螺門,立即判斷倭寇船隊已經去了大陳島,于是盧鏜與諸位將領率領水軍向大陳島駛去。當盧鏜等明軍將領率領水軍趕到大陳島,倭寇大感意外,因為倭寇根本就不知道明軍已經瞪上了他們。倭寇看到明軍的巨大船隊向大陳島疾駛而來,知道不好,看來逃跑已經來不及了,只得向山上逃跑,依賴島上的懸崖峭壁、自然洞穴負隅頑抗。明軍一時間還真的沒有辦法消滅倭寇,于是放火燒掉倭寇的戰船,把倭寇盤踞的山頭團團圍住。譚綸得到消息,也率領水軍趕來,把個大陳島上所有的山峰和洞穴都嚴嚴實實地包圍起來。倭寇雖然無法突圍,但是倭寇帶有較多的糧食。倭寇堅持了一個月零三天,終于糧食吃盡,再也無力堅持,被明軍將還沒有餓死的倭寇三百五十三名倭寇全部活捉,其中包括倭寇頭目魯美他郎和海盜頭目林碧川。

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三,一股三四百人的倭寇又流竄到蕭山縣境內的龕山丁,參將盧鏜得到報告,立即率領部隊趕往龕山丁。當盧鏜的部隊趕到離龕山丁五里的地方,碰上了從龕山丁搶劫后出來的倭寇。倭寇看到明軍旗幟上一個大“盧”字,知道對方是一個厲害的家伙,于是拔腿就往回跑。但是沖在最前面的明軍已經揮舞大刀砍殺過來,眼看已經有數十人死在明軍的刀下。倭寇看到形勢危急,為了保住性命,立即把搶劫來的金銀珠寶丟在地上。倭寇的這一招是遇到厲害對手的時候逃跑的好辦法。這一招還真靈,當沖在最前面的明軍官兵看到道路上到處是金銀珠寶,于是放棄追殺倭寇,從戰馬上跳下拾撿道路上的金銀珠寶。當明軍忙乎一陣,仔仔細細在道路上搜尋一陣,確實沒有金銀珠寶可撿了,才清點一下自己撿得多少金銀珠寶,然后包裝好,放進腰包。這時候才想起追趕倭寇的事,于是上馬繼續追擊,但是此時倭寇已經桃之夭夭了。

明軍追趕一陣,看不到倭寇了,于是返回清點戰利品。這一場戰斗,打死倭寇二十六人。本來明軍可以打死更多的倭寇,但是由于倭寇用金銀珠寶吸引明軍,使許多倭寇乘機逃跑了。后來盧鏜知道了這件事,盧鏜本來想嚴厲處罰這些官兵,但是盧鏜又想,誰不愛錢呢?眼看著道路上到處都是金銀珠寶,誰不動心呢?況且這些官兵跟隨自己轉戰多年,也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盧鏜想到這些心軟了,只要求把撿得的金銀珠寶交出歸公,對有關官兵進行一番思想教育,其他處罰就免了。

第二天傍晚,蕭山巡檢何常明出城巡哨,在縣城北部的山路上碰上了一股倭寇,當即發生戰斗。由于何常明只帶了二十多個人,而倭寇卻有三百多人,何常明一邊與倭寇戰斗,一邊派人去縣城報信,要縣城駐軍趕快來增援。當縣城駐軍趕到出事地點,何常明與二十多位明軍已經全部被倭寇殺死,倭寇卻沒有了蹤影。

事情報告給總督胡宗憲,胡宗憲聞報大怒,命令浙江布政使經歷兼紹興府通判吳成器率領所部追剿。吳成器率領部隊連夜趕到蕭山縣以北的龕山,遠遠地看到有火光,知道那是倭寇在野地里宿營。倭寇都是流動作戰,沒有固定的宿營地,大多在野地里宿營。倭寇都準備有過夜的斗篷,斗篷用桐油浸過,可以防雨水浸漬,還可以避風保暖。倭寇都帶有取火的花崗巖,需要用火的時候,將兩顆花崗巖互相打擊,就會冒出火星,讓火星姐姐易燃的干草,干草就被點燃。實際上,這就是最原始的鉆木取火。倭寇野外宿營用的這種最原始的取火方法。此次吳成器看到野地里有火光,就知道那里是倭寇的宿營地。于是吳成器就部署把倭寇的宿營地包圍起來。

隨著吳成器一聲號炮,驚天動地的吶喊聲響起,鳥銃和弓箭一齊射向倭寇宿營地。這一下出自突然,倭寇無法組織有效的還擊,只得拔腿就跑。倭寇長期流動作戰,也有夜晚作戰的經驗,此時倭寇遭受突然襲擊,但是倭寇并不慌亂,跟著熟悉地形的當地人馬武,撤退到龕山下一個沒有住人的小堡內。吳成器率領部隊把小堡包圍起來。倭寇憑著小堡頑抗。倭寇開始用火繩槍射擊,明軍不敢沖擊。一陣火繩槍射擊過后,也許沒有火藥和子彈了,就射箭抵抗。明軍知道敵人沒有火藥子彈了,冒著倭寇的箭矢向小堡發起猛烈進攻。倭寇登上小堡的屋頂用瓦片反擊明軍,瓦片沒有了,就用投槍。投槍沒有了,就把匕首投出去?,F在只剩下戰刀了,倭寇的戰刀可不能隨便丟出去,那是最后的防身武器,也是戰勝敵人的寶貝。但是此時倭寇的戰刀即不能防身也不能打敗敵人。明軍已經向小堡發起最后的進攻。明軍攻入小堡內,到了這個時候,誰還用戰刀跟你倭寇拼命?明軍用鳥銃和弓箭對著負隅頑抗的倭寇一陣點射,殘余的一百多名倭寇全部被射死。

龕山一戰,倭寇三百多人被消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越西县| 昌邑市| 清河县| 北辰区| 惠来县| 正宁县| 平邑县| 罗平县| 唐河县| 宾阳县| 温宿县| 麻阳| 济阳县| 侯马市| 禄丰县| 涟水县| 三穗县| 阿尔山市| 龙陵县| 垦利县| 秦皇岛市| 东莞市| 五台县| 沭阳县| 安仁县| 汾阳市| 阿巴嘎旗| 茌平县| 大冶市| 镶黄旗| 内丘县| 宜兰市| 屏南县| 锡林浩特市| 邹城市| 凤翔县| 邵武市| 苗栗县| 桂东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