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總論

易經

蠱卦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風風遇山而回則物皆散亂故為有事

之象君子觀有事之象以振濟于民養育其德也

在己則養德于天下則濟民君子之所事囗大于

此二者

臨卦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囗窮容保民囗疆

澤之上有地澤崖也水之際也物之相臨與含

容囗若水之在地故澤上有地為臨也君子觀親

臨之象則教思囗窮親臨于民則有教導之意思

也囗囗至誠囗斁也親含容之象則有容保民之

心囗疆廣大囗限也含容有廣大之意故為囗窮

囗疆之義

剝卦

象曰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艮重于坤山附于地也山高起于地而反附著

于地圮剝之象也上謂人君與居人上者觀剝之

象而厚固其下以安其居也下者上之本未有基

本固而能剝者也故上之剝必自下下剝則上危

矣為人上者知理之如是則安養人民以厚其本

乃所以安其居也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子曰厚下者乃所以安宅如山附于地惟其地厚

所以山安其居而不搖人君厚下以得民則其位

亦安而不搖猶所謂本固邦寧也

明夷卦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囗眾用晦而明

明所以照君子囗所不照然用明之過則傷于

太察太察則盡事而無含弘之度故君子觀明入

地中之象于囗眾也不極其明察而用晦然后能

容物和眾若自任其明無所不察則己不勝其忿

疾而囗寬厚含弘之德人情暌疑而不安失囗眾

之道適所以為不明也

益卦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者益于天下之道也故利有攸往益之道可

以濟險難涉大川也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囗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損于上而益下則民說之囗疆謂囗窮極也

趙氏汝禖曰損下非圣人之得已益下乃圣人之

本心唐帝所謂吾瘠天下肥亦此意也

天施地生其益囗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天地之益囗囗者理而已矣圣人利益天下之

道應時順理與天地合與時偕行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人君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權茍至誠益于天

下天下受其大福其元吉不假言也有孚惠我德

人君至誠益于天下天下之人元不至誠愛戴以

君之德澤為恩惠也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人君有至誠惠益天下之心其元吉不假言也

故云勿問之矣天下至誠懷我德以為惠是其道

大行人君之志得矣

井卦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臨川吳氏曰井之養人所及者眾君子觀其象

教民以相養之道勞者憫其勞而休息之也勸勤

勉之意相助力也勸相者使之各勸勉以相助也

兌卦

兌亨利貞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

應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

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誠齋楊氏曰天人俱說是惟無事無難也有事

而與民趨之則勞而忘勞有難而與民犯之則死

而忘死忘死忘勞非人之情也而忘之者說而不

自知其勞且死也曷為而說也知圣人勞我以逸

我死我以生我也是以說而自勸也夫勸民與民

自勸相去遠矣是以圣人大之曰說之大民勸矣

書經

虞書堯典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

平均章明也百姓畿內民庶也昭明皆能自明

其德也萬邦天下諸侯之國也黎黑也民首皆黑

變變惡為善也時是雍和也

舜典

帝曰棄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谷

唐孔氏曰黎民阻饑謂往者洪水時 呂氏曰

阻饑當時豈有此事然尚憂此所以為唐虞也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

唐氏曰命稷而復命契富而復教之序也

大禹謨

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敏速也政無邪慝下民自然觀感速化于善矣

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

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

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德非徒善而已惟當有以善其政政非徒法而

已在乎有以養其民六府三事即養民之政也

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后何戴后非眾罔與守

可愛非君乎可畏非民乎眾非君則何以奉戴

君非民則誰與守邦

皋陶謨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

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

敬哉有土

天之聰明非有視聽也因民之視聽以為聰明

天之明畏非有好惡也因民之好惡以為明畏言

天人一理通達無間民心所存即天理之所在而

吾心之敬是又合天民而一之者也

夏書五子之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

君之與民以勢而言則尊卑之分如霄壤之不

侔以情而言則相須以安猶身體之相資以生也

故勢囗則離情親則合以其親故謂之近以其囗

故謂之下言其可親而不可囗之也且民者國之

本本固而后國安本既不固則雖強如秦富如隋

終亦滅亡而已矣

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

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

者奈何不敬

朽索固非可以馭馬以喻危懼可畏之甚也

商書湯誥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

衷中也以降衷而言無所偏倚順其自然固有

常性矣以稟受而言則不無清濁純雜之異故必

待君師之職而后使之安于其道也

太甲中

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

言民固不可無君而君尤不可失民也

咸有一德

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

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言君民之使事雖有貴賤之不同至于取人為

善初無貴賤之間蓋天以一理賦之于人散為萬

善人君合天下之萬善而后理之一者可全也茍

自大而狹人匹夫匹婦有一不得自盡于上則一

善不備而民主亦無與成厥功矣

說命中

惟說命總百官乃進于王曰嗚呼明主奉若天道建

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

亂民惟天聰明惟圣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

人君法天之聰明一出于公則臣敬順而民亦

從治矣

周書泰誓上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元

后作民父母

天地生物而厚于人天地生人而厚于圣人其

所以厚于圣人者亦惟欲其君長乎民而推天地

父母斯民之心而已天之為民如此則任元后之

貴者可不知所以作民父母之責乎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

陳氏雅言曰天能與人以耳目口鼻之形而不

能使之無饑餓凍餒之患天能賦人以仁義禮智

之性而不能使之無氣稟物欲之蔽故立之君以

養之為之師以教之為君師者當曰天之命我者

非以君位而貴我非以師位而尊我惟其能相上

帝之所不及撫養之使無一之不遂其生教導之

使無一之不成其性然后無負乎上天立君師之

泰誓中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言天惠愛斯民君當奉承天意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康誥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

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

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恫痛瘝病也視民之不安如疾痛之在乃身不

可不敬之也民情好惡雖大可見而小民至為難

保汝往之國所以治之者非他惟盡汝心無自安

而好逸豫乃其所以治民也

酒誥

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古人謂人無于水監水能見人之妍丑而已當

于民監則其得失可知

召誥

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

敢后用顧畏于民碞

蘇氏曰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物無險

于民者矣

君陳

凡人未見圣若不克見既見圣亦不克由圣爾其戒

爾惟風下民惟草

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

君陳克由周公之訓則商民亦由君陳之訓矣

君牙

弘敷五典式和民則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

惟爾之中

張氏曰和民則在我而已惟正與中民則和矣

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

惟艱哉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

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傷其生之艱難也厥惟

艱哉者嘆小民之誠為艱難也思念其難以圖其

易民乃安也艱者饑寒之艱易者衣食之易此告

君牙以養民之難也

詩經

小雅鴻雁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

哀此鰥寡

周室中衰萬民離散而宣王能勞來還定安集

之故流民喜之而作此詩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

其究安宅

流民自言鴻雁集于中澤以興己之得其所止

而筑室以居今雖勞苦而終獲安定也

鴻雁于飛哀鳴囗囗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

謂我宣驕

豐城朱氏曰惠鮮鰥寡文王之所以興也哿矣

富人哀此煢獨幽王之所以亡也爰及矜人哀此

鰥寡宣王之所以中興也夫鰥寡孤獨乃天下之

窮民而無告者圣人一視同仁雖無一物而不在

所愛而其發政施仁則必自鰥寡孤獨始誠使鰥

寡孤獨各得其所則天下之民無不被其澤者矣

宣王之勞來還定安集其有得于文王之家法也

禮記

緇衣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

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

親之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蒞之則民有孫心

石林葉氏曰德禮者化民之本也刑政者治民

之末也

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

容敬心好之身心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

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詩云昔吾有先正其

言明且清國家以寧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

成不自為正卒勞百姓

民以君為心者言好惡從于君也君以民為心

者言休戚同于民也

管子

牧民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

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

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

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

育之則民為之滅絕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

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

眾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

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版法解

凡眾者愛之則親利之則至是故明君設利以致之

明愛以親之徒利而不愛則眾至而不親徒愛而不

利則眾親而不至愛施俱行則說君臣說朋友說兄

弟說父子愛施所設四固不能守故曰說在愛施

韓詩外傳

愛民

管仲曰王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即安輔之即強

非之即危倍之即亡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民皆

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

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

其下誠愛而利之四海之內闔若一家

荀悅申鑒

政體

問善治民者治其性也或曰冶金而流去火則剛激

水而升舍之則降惡乎治曰不去其火則常流激而

不止則常升故大冶之爐可使無剛踴水之機可使

無降善立教者若茲則終身治矣故凡器可使與顏

冉同趨投百金于前白刃加其身雖巨跖弗敢掇也

善立法者若茲則終身不掇矣故跖可使與伯夷同

問民猶水也濟大川者太上乘舟其次泅泅者勞而

危乘舟者逸而安虛入水則必溺矣以知能治民者

泅也以道德治民者舟也縱民之情謂之亂絕民之

情謂之荒曰然則如之何曰為之限使勿越也為之

地亦勿越故水可使不濫不可使無流善禁者先禁

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

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繩欲于眾行詐于

官而矜實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奪下之所不足舍己

之所易責人之所難怨之本也謂理之源斯絕矣自

上御下猶夫釣者焉隱于手應于鉤則可以得魚自

近御遠猶夫御馬焉和于手而調于銜則可以使馬

故至道之要不于身非道也睹孺子之驅雞也而見

御民之方孺子驅雞者急則驚緩則滯方其北也遽

要之則折而過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則折而過北迫

則飛囗則放志閑則比之流緩而不安則食之不驅

之驅驅之至者也志安則循路而入門太上不空市

其次不偷竊其次不掠奪上以功惠綏民下以財力

奉上是以上下相與空市則民不與民不與則為巧

詐而取之謂之偷竊偷竊則民備之備之而不得則

暴迫而取之謂之掠奪民必交爭則禍亂矣

劉勰新論

愛民

天生萬民而立之君君則民之天也天之養物以治

陰陽為本君之化民以政教為務故寒暑不時則疾

疫風雨不節則歲饑刑罰者民之寒暑也教令者民

之風雨也刑罰不時則民傷教令不節則俗弊故水

濁無掉尾之魚土確無葳蕤之木政煩無逸樂之民

夫足寒傷心民勞傷國足溫而心平人佚而國寧是

故善為理者必以仁愛為本不以苛酷為先寬宥刑

罰以全人命省徹徭役以休民力輕約賦斂不匱人

財不奪農時以足民用則家給國富而太平可致也

人之于君猶子之與父母也未有父母富而子貧父

母貧而子富也故人饒足者非獨人之足亦國之足

也渴乏者非獨人之渴乏亦國之渴乏也故有若曰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此之謂也

先王之治上順天時下養萬物草木昆蟲不失其所

獺未祭魚不施網罟豺未祭獸不修田獵鷹隼未擊

不張罻羅霜露未沾不伐草木草木有生而無識鳥

獸有識而無知猶施仁愛以及之奚況生人而不愛

之乎故君者其仁如春其澤如雨德潤萬物則人為

之死矣昔太王居邠而人隨之仁愛有余也夙沙之

君而人背之仁愛不足也仁愛附人堅于金石金石

可銷而人不可離故君者壤也人者卉木也未聞壤

肥而卉木不茂君仁而萬人不盛矣

真德秀大學衍義

臨民之敬

五子之歌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

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

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

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臣按君之與民以分言之則若霄壤之不侔以情

言之則若心體之相資故可親而近之不可卑而

遠之也國之有民猶木之有根根搖則木拔民離

則國危匹夫匹婦若無所知然離而聽之則愚合

而聽之則圣故大禹自謂天下之愚夫愚婦有能

勝我者蓋眾多之智慮雖圣人有不能加焉敢以

己之圣為可恃而民之愚為可忽乎三失謂失之

眾也一失猶不可況至于三凡民情之怨忿其端

甚微其極至于不可御圖于未形則易救于已著

則難六馬者駕車之馬而六轡所以馭之車賴馬

馬賴轡猶君之賴民也朽索馭馬必危非道臨民

必離故大禹之心常懔乎其不自保也然則為人

上者奈何不敬后世之君以一人而肆于民上者

視大禹之訓宜知戒矣

召誥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

王不敢后用顧畏于民巖

臣按成王幼在位召公元老恐其未知民之可

畏也則嘆息而言王之年雖小而任則重若能大

和于小民則善矣蓋小民雖甚微而至為可畏王

其毋或敢后用顧畏于民之巖險可也夫若民何

其險耶曰朽索馭馬前圣言之水能覆舟后賢喻

之天下之險孰逾乎此召公此篇言畏天必及民

是畏民當如畏天也周公作康誥亦曰迪畏天顯

小民多士曰罔顧于天顯民祗周召之啟告其君

者如出一口人主其可不深念哉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臣按君者神人之主君為貴社稷次之而民又次

之乃其常也而孟子顧反言之何哉戰國之時視

民如草芥不知廢興存亡皆此焉出故其言若此

使知民之貴甚于社稷其敢以君之貴而嫚其民

生靈向背之由

泰誓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后虐我則讎獨夫受洪惟

作威乃汝世讎

臣按武王舉古人之言以明民之常情如此也若

君民之分豈以虐我而遂讎之哉然君民之分不

可恃而民之常情不可不察

康誥曰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

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惠不惠懋不懋

臣按此成王勉康叔之辭康叔就封有君人之責

故告之曰天命不常雖甚可畏然誠則輔之民情

好惡大略可見而小民至為難保然則小民曷為

難保邪曰萬事之得或以一事之失而召怨萬人

之悅或以一夫之怨而生亂此其所以難保也然

康叔往治其國豈有他哉盡汝之心無自安而好

逸豫乃其所以乂民也昔之人或以小失而致怨

者故不在大亦或以大過而致怨者故不在小怨

之來也非一端其弭怨也無他術惟順所不必順

勉所不必勉于人情所忽者一不敢忽焉庶幾其

無怨乎始以天與民囗言而終獨歸之民者民心

囗天心也能保小民則能保大命矣

春秋傳谷梁氏曰財盡則怨力盡則懟

臣按此亦言民之常情故圣賢之君輕賦斂而不

盡其財省徭役而不盡其力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

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

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

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臣按為民上者知有宮室之樂為民者亦欲有居

處之安因己之樂而圖民之憂是之謂與民同樂

因民之憂而不敢恣己之樂是之謂與民同憂君

之憂樂與民同而民不與君同其憂樂者鮮矣故

為人君者不以己之樂為樂而以天下之樂為樂

不以己之憂為憂而以天下之憂為憂如此而天

下不歸者未之有也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囗明堂囗諸已乎孟子對曰

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囗之矣王

曰王政可得聞乎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

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

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

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

仁必先斯四者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王曰善哉

言乎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

好貨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云乃積乃倉乃裹糇糧

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后可以爰方啟行

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

人好色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

之于王何有

臣按此亦前章之意文王發政施仁必先于鰥寡

孤獨孟子以為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故

文王先焉以臣考之不虐無告不廢困窮自堯舜

已然矣文王治岐之心即堯舜治天下之心也宣

王知善孟子之言而自謂不能行者以有好貨好

色之累而孟子則以公劉大王之事為言以為人

君豈能不事儲峙之富惟能推此心使民亦有糇

糧之積可也人君豈能無妃匹之奉惟能推此心

使民亦有配偶之安可也夫公劉非好貨也不過

居則有積倉行則有裹糧爾而當時之民居者行

者亦皆有以自養而無饑餒之虞可見其與民同

欲也大王非好色也不過同姜女以來胥宇爾而

當時宮中無怨女民間無曠夫可見其與民同欲

也公劉大王與民同欲如此王業安得而不興后

世人主私四海之富巨橋洛口儲粟山積而民無

宿昔之糧侈六宮之奉燕姬趙女充盈館而民

多鰥孤之嘆其專欲病民如此禍變安得而不作

惟仁圣之君享玉食而憂民之不飽于藜藿對嬪

御而念民之不足于室家推此之心行此之政其

庶矣乎

漢文帝時錯以賢良對策曰三王臣主俱賢故合

謀相輔計安天下莫不本于人情人情莫不欲壽三

王生而不傷也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人

情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

節其力而不盡也其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

其動眾使民也本于人事然后為之取人以己內恕

及人情之所惡不以強人情之所欲不以禁民是以

天下樂其政歸其德望之若父母從之若流水

臣按漢初去古未遠先秦舊聞猶有存者斯言者

非錯之言先民之遺言也夫人情之所欲順之則

安擾之則危故虞廷君臣相戒必曰罔咈百姓以

從己之欲錯之論大抵本此而其敷陳尤詳且盡

焉然總其要歸不過數端曰不窮兵不黷武所以

全其生也不急征不橫斂所以厚其財也不為苛

擾之政所以安其居也不興長久之役所以養其

力也本之以仁行之以恕三王之所謂本人情者

如是而已考觀漢文之治雖未盡合古而寬仁安

靜蓋庶幾焉豈錯之對有以發之邪武帝一切反

之幾至危亂臣故于錯有取云

唐德宗在奉天陸贄上疏謂當今急務在于審察群

情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群情之所深惡者

陛下先去之欲惡與天下同而天下不歸者未之有

也又曰當違欲以行己所難布誠以除人所病竊聞

輿議頗究群情四方則患于中外意乖百辟又患于

君臣道隔郡國之志不達于朝廷朝廷之誠不升于

軒陛上澤闕于下布下情壅于上聞實事不必知知

事不必實上下否隔真偽雜糅聚怨囂囂騰謗籍籍

欲無疑阻其可得乎臣謂宜因文武群臣入參之日

陛下特加延接親與敘言備論禍亂之由明示咎悔

之意各使極言得失仍令一一面陳軍務之余到囗

引對匹夫片言采錄不遺乃是總天下之智以助聰

明順天下之心以施教令則君臣同志何有不從遠

邇歸心孰與為亂疏奏上無施行贄又言曰立國之

要在乎得眾得眾之要在乎見情故仲尼謂人情圣

王之田言理道所由生也時之否泰事之損益萬化

所系必因人情上下交而泰不交而否自損者人益

自益者人損情之得失豈容易哉故喻君為舟喻人

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舟囗君道人囗人情舟順

水之道乃浮違則沒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則危是以

圣人之居人上也必以其心從天下之心而不敢以

天下人從其欲德宗不能從

臣按德宗專己欲而咈天下之情是以致建中之

亂陸贄懇懇言之猶弗見聽唐治自是日衰不明

之君可與言哉

丘浚大學衍義補

總論固本之道

易泰之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

地之宜以左右民

臣按天地交而陰陽和萬物遂其茂育者天地所

以為泰也上下交而心志通萬民遂其生育者世

道所以為泰也世道之所以泰者何也蓋由上之

人于凡下之人心志之所欲身命之所關日用飲

食之資養生送死之具所恃以為生生者無一而

不得以通于上上之人一一皆有以知其所以然

如此則順如此則逆如此則利如此則害于是量

其可否折為中道立為法制定為品則大過者則

裁截成就之不及者則輔翼相助之所以然者無

非左右乎生民而已上之人左右乎民如此民之

心志無有不通達于上者矣下之情通乎上亦猶

地之氣通乎天此世道所以為泰歟

剝之象曰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臣按山高出于地而反附著于地猶君居民之上

而反依附于民何也蓋君之所以為君者以其有

民也君而無民則君何所依以為君哉為人上者

誠知其所以為君而得以安其位者由乎有民也

可不思所以厚民之生而使之得其安乎民生安

則君得所依附而其位安矣

益之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囗疆

臣按益之為言有所增加之謂也今而無所增加

而有損焉乃謂之益何哉有若對魯哀公之問曰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蓋深有

得于益卦之義也

大禹謨曰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后何戴后非

眾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窮

天祿永終

臣按人君至尊也小民至卑也人君至強也小民

至弱也君之于民欲生則生之欲死則死之是可

畏者莫如君也今舜之告禹乃曰可畏非民何哉

吁人君誠知民之真可畏則必思所以養之安之

而不敢虐之苦之而使之至于困窮矣夫然則天

祿之奉在人君者豈不長可保哉

五子之歌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

本本固邦寧

臣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之言萬世人君所當書

于座隅以銘心刻骨者也

又曰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

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

人上者奈何不敬

臣按此章言國以民為本君之固結民心以敬為

本人君誠能以敬存心兢兢業業以臨兆民如以

朽敗欲斷之索以馭夫并駕易驚之馬惟恐其索

之斷絕而馬之驚軼以致吾身之墜惕然恒存此

心以臨乎民必不肯非法以虐之非禮以困之而

使之得以安其身保其命以遂其仰事俯育之愿

則有以固結其心而宗社奠安矣

左傳襄公十四年師曠侍于晉侯論衛人出其君曰

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

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

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民之望也若困民

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又曰

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從其淫而

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臣按書曰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君承天之命以治

天之民知天之心甚惠愛乎民也則必養之如子

蓋之如天容之如地則民之奉其君亦將愛之如

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矣茍

以一人肆于民上以縱其淫虐而棄天地之性豈

天意哉

哀公元年陳逢滑對懷公曰臣聞國之興也以福其

亡也以禍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

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臣按國之所以為國者民而已無民則無以為國

矣明圣之君知興國之福在愛民則必省刑罰薄

稅斂寬力役以為民造福民之享福則是國之享

福也彼昏暴之君視民如土芥凡所以禍之者無

所不至民既受禍矣國亦從之無國則無君矣國

而無君君而無身與家人世之禍孰有大于是哉

推原所自起于一念之不恤民也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

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

勿施爾也

又曰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

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

紂也

臣按民心莫不有所欲亦莫不有所惡于所欲者

則趨之于所惡者則避之人君知民之所欲者在

仁則施仁之政以來之所惡者在不仁則凡不仁

之政一切不施焉去其不仁而所施者無非仁則

有以得民之心而民之歸之不啻如水就下獸走

壙矣茍為不然反其好惡之常民心所欲者則不

之施而所施者皆其所不欲者也如此則失民之

心矣既失民心民是以視其欲之所在而趨就之

則是吾為之驅之也嗚呼有天下國家者尚鑒諸

此其無為人驅民哉

孟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

臣按天生民而立君以牧之是君為民而立也君

無民則無以為國而君又安能以一人之身而自

為哉此人君所以貴乎得民也所謂得民者非謂

得其土地生齒也得其心也得其土地生齒而不

得其心猶不得也

錯言于漢文帝曰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

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

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

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

然也故務民于農桑薄賦斂廣儲蓄以實倉廩備水

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臣按君之所以為君也以有民也無民則無君矣

君有民不知所以恤之使其寒不得衣饑不得食

兇年饑歲無以養其父母育其妻子而又從而厚

征重斂不時以苦之非道以虐之則民怨懟而生

背畔之心不為君有矣民不為君有君何所憑借

以為君哉古之明主所以孜孜焉務民于農桑薄

稅斂廣儲蓄以實倉廩備水旱使天下之民無間

豐兇皆得飽食暖衣以仰事俯育則常有其民而

君位安國祚長矣

和帝時魯恭上疏曰萬民者天之所生天愛其所生

猶父母愛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則天氣為之舛

錯況于人乎故愛民者必有天報

臣按魯恭謂愛民者必有天報則害民者必有天

殃可知矣

唐太宗時馬周上疏曰三代及漢歷年多者八百少

者不減四百良以恩結人心人不能忘故也自是以

降多者六十年少者纔二十余年皆無恩于人本根

不固故也臣觀自古百姓愁怨國未有不亡者人主

當修之于可修之時不可悔之于既失之后

臣按唐三百年天下太宗貞觀之世極盛之時也

馬周猶欲其修于可修之時而無悔于既失之后

況君非太宗而時不及貞觀乃坐視百姓愁怨而

略不一動心可乎

陳子昂曰天下有危機禍福因之而生百姓是也百

姓安則樂其生不安則輕其死輕其死則天下亂矣

臣按子昂此言警切痛至人主之于百姓要必使

之皆樂其生而重其死則禍亂無從作矣然則所

以使之樂生重死者其道何由曰圓顱方趾之民

莫不愛其身體氣力也莫不愛其父母妻子也莫

不愛其田廬貲產也上之人不以興作疲其筋力

不以刑法殘其體膚不以征役散其父母妻子不

以誅求耗其田廬貲產則凡民之所愛皆為其所

有民不幸而死猶不忍舍去況舍去而死哉為人

上者誠能省刑罰薄稅斂不窮兵以黷武不營作

以勞人則民咸有樂生之愿而無輕死之心禍亂

不作而君位永安國祚無窮矣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0:42:55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江阴市| 象州县| 信宜市| 萍乡市| 巴青县| 加查县| 东台市| 宁乡县| 天峨县| 剑河县| 佛冈县| 夏津县| 鄂伦春自治旗| 凤山县| 讷河市| 徐水县| 商洛市| 湘阴县| 大庆市| 镇安县| 安义县| 乐亭县| 滕州市| 六盘水市| 广南县| 周宁县| 遵义市| 镇原县| 仙居县| 茌平县| 长兴县| 伊金霍洛旗| 乐至县| 贡山| 台北县| 阿合奇县| 萨迦县| 九龙城区| 广平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