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唐景星
香山唐景星觀察廷樞,洞悉歐洲情勢,有干才。同治初,奉旨在總理衙門行走。時大臣未諳歐洲交涉之術,每歐使盛氣相凌,諸大臣輒噤縮相顧,不敢發一語,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威使爭一事未得,輒拍案厲聲,唐忽奮拳起曰:“威妥馬,汝何得如此?”威怒曰:“汝何故無禮,敢直呼我名?”唐曰:“此何地而汝拍案?吾何得復有禮于汝?”威使出不意,聞是言遂稍戢其威。后有人問唐曰:“汝何以敢得罪大使?”唐曰:“吾在彼久,熟知彼中事。在公堂拍案,彼已有過,故彼無以罪我也。”然大臣等,終以唐在衙門,恐易啟釁,遂出之。
總理衙門
威妥馬在中國久,熟于中國情事,歸國后著一日記,詳載所聞見,內言總理衙門最極訕笑。云:“中國總理衙門,其規矩與歐洲各國之外部,迥然不同。凡各國使臣至總理衙門,必具酒果,王大臣以次陪客同坐,一若以飲食為交涉之要務也者。又中國雖事權不一,然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見。每使臣發一議論,則各人以目相視,大臣視親王,新入署之大臣,又視舊在署之大臣。若親王一發言,則各人轟然響應,亦莫非是言。若親王不言,諸大臣必不敢先言也。一日,余至署,諸人相顧,無敢先發一語。余不能復耐,乃先發言曰:“今日天氣甚好。”而諸人尚不敢言。惟沈君某者,似覺不可復默,乃首答曰:“今日天氣果好。”于是王大臣莫不曰:“今日天氣果好。”不啻如犬之吠影吠聲云。按威語固嫌過甚,然謂中國事權不歸一,而各人仍不敢自抒己見云云,實切中癥結。
使臣六則
自中西通好后,吾華大臣奉命出洋者不少,然其中惟曾惠敏公,頗為西人所敬服。余若郭筠仙、薛叔耘兩侍郎,亦頗有所表著。此外則自鄶以下,損國威,貽笑柄,殆不可一二數。錄其猥瑣事數則,亦足以見一斑矣。
有某欽使者,性極鄙吝。一日將市魚,乃集署中告之曰:“吾妻弟工算計,今日欲使購魚。然吾不能獨買一魚,諸君盍醵資同購乎?”諸人知其意,不敢違。于是若參贊,若文案,若隨員,若翻譯,若學生,各出錢若干,交某之妻弟為市魚資。既反,乃取魚之中段歸己,余以次均分,至學生則以魚尾與之。又一日,其參贊將宴數西客,已令庖人具酒膳矣。某聞之,忽問參贊曰:“爾今日請客乎?”曰:“然。”曰:“盍由我代汝治肴,價可較他人便宜,且物亦精美。”參贊謝不敢,且以已命庖人辭。某嬲之不已,乃曰:“吾作小炒肉最擅長,此物必須托我。”參贊無奈何,勉強應之。既而筵具,酒半,內出小炒肉一器,諸客方贊其佳,某忽科頭短衣,若廚役狀,出問曰:“菜佳否?我手段果何如?”參贊倉猝不知所為,急起應曰:“甚佳。”某即前舉手,夾一片食之方去。西客訝甚,私問此何人?而子敬之若是?參贊以實告,西客不信,不已。乃與參贊約,請欽使出見,如即是所見之人,當以金百鎊為君壽,否則罰亦如之。參贊不得已,乃請某出見。某出,西客諦視之,果即頃所見之人,即以金百鎊與參贊,悵悵而歸。
炸藥
左文襄征回,凱旋入關,頓軍某所,安扎甫定,文襄忽傳令拔營前進。時兵弁憊甚,欲稍休息,猝聞此令,皆不欲,諸統領入帳白狀。文襄怒曰:“吾即起馬,有敢后行者,以軍法從事。”眾怨恨勉行。行數小時,文襄問已行幾何,帳下白言,離前駐軍所已四十里。文襄復下令安營,稍頃,前途來報云:“前駐軍所,忽被轟炸,全營營地,頓成巨坎。”于是全軍皆大驚服,將領皆入謝,且問所以先知之故?文襄曰:“吾甫駐軍時,忽思叛回雖暫弭首,然出于勉強,非誠心歸化也,必甚憾我,陰圖報復。吾所駐地,彼必預算及,且吾靜聽更鼓,地下若有應聲,如中空者然,故令速避。然明言又恐后不驗,故不能不以威迫耳。”將領咸驚嘆以為神人。
儉德
宣宗御宇三十年,服用之儉,為史冊所罕見。所服套褲,當膝處穿破,輒令所司綴一圓綢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于是大臣效之,亦綴一圓綢膝間。一日,召見軍機大臣。時曹文正跪近御座,宣宗見其綴痕,問曰:汝套褲亦打掌乎?對曰易作甚費,故亦補綴。宣宗問曰:汝打掌須銀幾何,曹愕眙久之曰:須銀三錢。宣宗曰:汝外間作物大便宜,吾內府乃須銀五兩。又宣宗嘗問曹曰:汝家食雞子須銀若干,曹詭對曰:臣少患氣病,生平未嘗食雞子,故不知其價。
樂平
左文襄自安徽援浙,道經樂平、廣信一帶,大股賊至,文襄欲旋師樂平。團練列槍阻之曰:“平賊賴官兵,官兵見賊即逃,賊何時平?若過此者,當即發槍。”文襄乃進兵力戰,果勝賊而前。然文襄由是頗怨樂平人。
海捕
河南州縣,凡奉有統行緝捕文書,則發海捕。海捕者,大率流丐為之,官亦與以票,三五成群,行至鄉鎮,遇店鋪即送香一支,店中必優給以錢十文八文不等,較之平常乞食,難易迥殊矣。行約年余,則歸繳票,謂之銷差。其果能緝捕與否,初不問也。
叩閽
凡冤獄不得直于本省官長,則部控;又不能直,乃叩閽。然叩閽極難,其人伏溝中,身極垢穢,俟駕過時,乃擎呈狀,揚其聲曰冤枉。如衛士聞之,即時提得,將狀呈上,其人拿交刑部,解回原省。或言專有一等人代人為此,亦不須多錢。緣此等本是丐流,既得訟家錢,且解省時,沿途均官供食,獄結照例充軍,又可中途脫逃,為此者極多。且非此輩則何時候駕,如何遞呈,亦不能如式也。
胥吏
陸清獻嘗曰:“本朝大弊只三字,曰例、吏、利。”郭筠仙侍郎曰:“歷朝風氣,皆名利遞嬗,如西漢好利,東漢好名,唐好利,宋好名,元好利,明好名,國朝好利。”又曰:“漢唐以來,雖號為君主,然權力實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漢與宰相外戚共天下,東漢與太監名士共天下,唐與后幻藩鎮共天下,北宋與外國共天下,南宋與外國共天下,元與奸臣番僧共天下,明與宰相太監共天下,本朝則與胥史共天下。”其言可謂切至。
奇死二則
近某省制軍之介弟某,素有才名,偶自家出省,其兄制軍,隆友于之愛,晨夕與食處。一日晚食,弟忽責其兄曰:“兄愛國家厚恩,專制兼圻,國家待兄不薄。雖然兄之負國,亦已甚矣,如某某道府廉潔,兄未嘗加意任用,某某辦事,怨聲載道,兄不加罪,將弁某某勤訓練,兄不任之;某某以克扣著,反作統領;如此憒憒,一旦國家大﹃,匪特兄不保首領,且將遭滅族之禍,將來波累及弟,是誰之過歟?”制軍恚曰:“縱如弟言,即兄遭重罰,何至累及弟?”拂衣逕入。次晨忽不見弟所在,使人跡之,則已附輪船行矣。先是制軍重其弟,屬其友某大員保之,恐其不知,乃發電函致之曰:“弟發已得保,恐特旨相召,宜速回也。”弟時在舟中,得電紙觀之,瞥見特旨二字,大懼曰:“禍已作矣,奈何?”即登床,則矢溺齊下,氣若失。忽一躍從窗中出,投水死。湘潭黎吉云者,道光時官至御史,初不名吉云,宣宗以其名犯廟諱,時西域適獻吉云騅,因賜名吉云。黎性慷慨,平時嘗詆言官蓄縮。既為御史,乃亟思建白。一日,忽奏洋兵已破天津,至河西,務宜速發大兵抵御,宣宗得奏大駭,亟召見,問:“軍機大臣皆未以此奏,汝何從知此?”黎曰:“得諸剃頭者。”宣宗大怒,命褫職,即日出京。于是同鄉知好,咸餞送之,并各賦詩相贈。黎亦自作詩,甫題二句曰:“寒蟬久無聲,楚客今當歸。”忽擲筆撲地死。
節婦
粵東鄉人子,常有為人掠扳出洋,謂之豬仔,或衣食無著,輒自出洋覓食。然有已定妻室者,其家待此人久不歸,則擇日迎娶婦如儀。婦立右拜天地翁姑,其左則縛一雄雞以應之。仍責婦奉事一切,靜待夫婦,或已歸亦不顧也。又有已娶婦而子逃去者,亦邀其婦為子守節。有私欲嫁人者,則必自行賣去,而得其財禮。
當十大錢
咸豐時造當十大錢,然出京師即不可用,價日跌落,外省人入京者猝不易辨。或戲釋之曰:“凡當十大錢,手中才取一文,看錢面卻寫十文,市中通呼為二十文。如用以購物,實準作平常制錢二文。”
碰響頭
凡大臣被召見,恩命尤篤,或綸音及其祖父,則須碰響頭,須聲徹御前,乃為至敬。然必須重賂內監,指示向來碰頭之處,叩頭聲篷篷然,若擊鼓矣,且不至大痛。否則叩至頭腫如瓠,亦不響也。凡大臣跪久則膝痛,故膝間必以厚棉裹之。前合肥以太后萬壽在邇,乃在北洋大臣署中,日拜跪三次以肄習之,蓋國朝大臣恭謹類如此。
秦大士
秦殿撰大士,一日上偶問曰:“汝家果秦檜后人乎?”秦無他言,但對曰:“一朝天子一朝臣。”
西河命冊
越中骨董鋪有毛西河先生命冊,乃康熙戊寅年京口印天吉推演。時先生年七十八,據冊先生實以天啟三年癸亥十月初五日戌時生,其八字為癸亥、壬戌、壬戌、庚戌。后又有先生姬人命冊,亦當同時推算。時年三十二,丙午正月十六日子時生,八字為丙午、庚寅、丁酉、庚子,其人殆即曼殊也。術者推先生八十五不死,當壽至九十四,后先生果以是年卒,術亦靈矣哉!先生姬人殷殷以子息為問,術者言今年不育,則終無子矣。七十八老翁尚望其生子,亦可發一笑也。又命冊首有泛論一段,夫陰陽之理云云。先生批其上曰:“近日時文家有冒子,不謂批命人亦然,可惡可惡。”批八十五歲上曰:“古人云:時至即行,原無所懼。但諸事未了,如何如何?”
熱河之狩
咸豐庚申,顯廟駕幸熱河,圣意不樂,因御書“且樂道人”四字命張諸行殿。時慈安太后隨行,執不可,云:“天子一日二日萬幾,安有自求逸樂之理?今雖蒙塵,尤不宜有此。”親督內侍去之。
圓明園
故事:上在圓明園御舟徐行,則岸上宮人必曼聲呼曰安樂渡,遞相呼喚,其聲悠揚不絕,至舟達彼岸乃已。顯廟出狩時,穆宗尚在抱,戲效其聲,上撫穆宗首曰:“今日無復有是矣。”言訖潸然淚下,內侍等皆相顧凄惶不已。
欽天監
會典館開,須編輯近代災變之事,因移文咨詢欽天監,二年未得復。時禮王管理欽天監,乃由分纂官請總裁面懇禮王促之。翌日即得覆曰:查得自道光某年天上并無事故,合行咨復云云。又其先屠君仁守纂《五行志》,詢之欽天監,時王管監務,亦如是云。
地圖
前明某西儒繪地圖,初依西人通行之本,中國在亞洲東郡,居全球中,不滿一掌。華人見之大怒,謂中國不應如此。乃另繪地球,使中國適居中間,謗乃稍止。淺陋自大,誠為可恨。然近來英、法、德會議地球中線所在,輾轉不決,英欲以英天文臺為準,法德又欲以法德天文臺為準,各不相下,意度不廣,其去華人亦五十步之于百步。且又通商之初,萬尚書青藜見人輒云:“天下那有如許國度?想來只是兩三國,今日英吉利,明日又稱意大利,后日又稱瑞典,以欺中國而已。”又滿人某謂人曰:“西人語多不實,即如英吉利應是三國,現在止有英國來,吉國、利國卻從未來過,亦是一證。”按中國握權要之大臣,少既未聞各國名目,至登顯位,應接賓客不暇,故視外事有如云霧,無怪有此扣盤捫之談也。又福建許某某觀察入都,譯署某大員謂之曰:“船政局經始,至今已二十余年,尚不能造船。國家需用輪船,仍須購之外洋,豈非徒糜巨款?”許曰:“中國近來練船,均局中自造,且曾經戰事。”因歷舉各船名以對。某大員始恍然曰:“原來船政局已會造船,如此尚不算糜費。”
文中堂
同治朝有西國公使六人請覲見,文中堂與議禮節極嚴,甚至將茶杯擲碎。公使初欲帶刀,并欲多帶從人,文皆不可。是日諸使入覲帶人頗多,文命每門截留數人,至紫光閣裁余翻譯而已(按:此舉差強人意,惟惜徒務其末耳)。
雜錄聯語
某公文采風流,照映一時。嘗題山西明遠樓聯曰:“秋色從西來,雁門紫塞;明月幾時有?玉宇瓊樓。”又題珠江關張祠聯曰:“廟貌常嚴,莫遣江流隨石轉;海波如鏡,不愁月盡有珠來。”又一聯曰:“無命復何如?徒令上將揮神筆;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又三忠祠祀吳虞仲翔、唐韓退之、宋蘇東坡,題聯曰:“海氣百重樓,總為浮云能蔽日;文章千古事,蕭條異代不同時。”又祭關張祠文有曰:“天上雙騰之劍氣,豹死而皮尚留;波心一顆之珠光,海枯而石不爛。”又謝授兩廣總督奏曰:“導黑水而入南海,奉揚徙鱷之皇威;標銅柱而來越裳,激厲站鳶之士氣。”又謝五十賜壽摺曰:“蒲柳之秋雖早,太陽一照而生春;桂姜之性常存,晚節彌堅于報國。”皆為時傳誦。
又或述某武員謝恩奏摺有云:“主圣則臣自直,仰欽厲世摩鈍之精心;恩深而命轉輕,彌堅報國忘身之素志。”又謝頭品頂戴摺有云:“飽塞垣之騰馬,籌夜唱以無憂;凜梁水之濡鵜,衣朝披而有愧。”亦摩宋四六之善者也。
彭剛直聯
剛直微時嘗游泰山,題聯曰:“我本楚狂人,五岳尋山不辭遠;地猶鄒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
陳國瑞
陳國瑞發遣至新疆,時值穆宗大行,諸太監有遣戍者,見陳貧,贈以銀。陳曰:“咱老子從不收沒<;尸>;子人的銀子。”遂卻之。
畢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