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4評論第1章
佛經云:荼靡是花季最后盛開之花,開到荼靡花事了,便只剩下開在前生的彼岸之花。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如青花者,不會開到荼靡。
——題記
第一章
青花的降生對于這個終日鬧騰的世界來說是很平凡而不足道的事情。然而對于地處四川東北部的偏僻村子門河村的年輕夫妻勝利和蓮桂來說是天大的事。青花的第一聲啼哭使他們一下子升格成為年輕的父母。雖然第一個孩子并未如他們以及孩子的婆婆所愿是個胖小子,但初為父母的溫暖和喜悅在一瞬間已將他們的質樸心靈填滿。況且女兒實在是太乖,安安靜靜睡著的樣子讓二十剛出頭的小兩口喜歡得幾乎不知所措。
在村口小學教書的勝利在屋里來回轉了好幾個圈,終于想好了女兒的名字。青花。血氣方剛的小伙子一時間竟如此柔情萬分,希望女兒可以成為如青花般淡雅純凈的女子。
然而一生太長,怎去預料。
60年代的中國農村四處貧瘠。蓮桂剛出月子便下地干活。勝利是個文化人,干不來農活,家務事和地里的事一直都全部由蓮桂張羅。
青花的婆婆淑珍是個生于清末的小腳女人,家業雄厚,姑娘時代住在與門河村隔了好幾座山的李家嶺。解放前,淑珍家是李家嶺有名的大戶人家,起初青花的爺爺是以倒插門的身份來到李家嶺的,淑珍父母過世后,家業全部歸到淑珍兩口子名下,那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于是,在解放后,淑珍被評為了地主,在李家嶺成為了廣大貧下中農革命的對象。家里的財產被悉數沒收,沒有任何政治地位。
淑珍是一個堅強能干的女人,從來不理會平地里起的這些風波,一心一意維護著自己的家業和婚姻。然而命運弄人,早年生育的幾個子女竟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夭折了,尤其第二個兒子,眼看著快要成年娶妻了,卻從山坡上摔落下來,說走就走了。
后來淑珍不顧生命危險高齡生下勝利,為了離開那個傷心之地,她和丈夫一商量,干脆帶著年幼的勝利跟著丈夫回了門河村二社——那是丈夫的王家根脈所在——用手里僅存的一點財產,置了一處房屋,指望可以好好過日子。可命運總是不把玩笑開到底不罷休,不久丈夫又撒手人寰,她便成了門河村的女地主。這個頭銜在今后的日子添了不少麻煩。
淑珍帶勝利帶得小心翼翼,生怕這唯一的苗苗再出什么意外。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承受多少的打擊。說也奇怪,勝利在門河村成長得順順利利,從小到大連小病小災都沒有,一口氣讀完小學和初中,剛好又趕上村里的小學招老師,他為人老實,又有文化,于是順利地當上了小學老師。勝利成為王老師后,教書也深得村里人好評,所有學生都喜歡這個年輕帥氣的老師。
眼看勝利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淑珍心里又懸了一塊石頭。她托了不少親朋,相了不少姑娘,仍然沒有合適的人選。
這時賢惠善良的蓮桂出現在了淑珍的視線里。蓮桂的娘家和王家同在一個生產隊,往上數幾輩還沾點親戚,淑珍出工時,經常能遇到這個長相清秀的姑娘。蓮桂干活很拼命,掙的工分趕得上一個壯勞力。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全村人都對這個地主成份的家庭持有抵觸和排擠的態度,但蓮桂覺得這個家里孤兒寡母,當兒子的平日又在學校教書,只剩下年過半百的淑珍跟著生產隊一起出工,實在可憐,她便總是和淑珍一起干活,幫扶著淑珍,收工后有時還陪著淑珍回家擺龍門陣。淑珍打心眼里喜歡這個善良厚道的姑娘,而她漸漸也看出來,自己的兒子和蓮桂之間,也有那么一層意思。她心里有了主張,瞅了合適的時機,便去蓮桂娘家提親了。
于是,在淑珍的張羅下,勝利娶了媳婦,這一下,淑珍心里的石頭才算是落了地。一生的牽掛,總算可以暫時了了,對死去的丈夫,也有交待了。看來這個孩子才是與自己有緣的那一個,而門河村,才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歸宿。
青花蹣跚學步時,淑珍因病下身癱瘓。這個打擊讓這個經受住了接二連三打擊的剛強高大的老太太,一下子佝僂了背,蒼老得滿面風霜。風風火火了一輩子的淑珍,無法忍受終日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的生活,整天吵著要起來走動,卻力不從心。勝利和蓮桂都發了愁。癱瘓的母親,幼小的女兒,做不完的農活。沒有別的選擇,大字不識一個的蓮桂扛起了一切,接替母親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這個賢惠善良的農村女人只知道,丈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人,家里的事,自然應該由自己承擔。
從此,家里家外,蓮桂撐起了一片天。出工掙工分,她不比任何一個男人差;在家照顧癱瘓的婆婆,任勞任怨,從不叫苦。這在當時的門河村,一時傳為了佳話。
蓮桂每天早晨抱著青花在門口目送丈夫離開。蜿蜒的山路,勝利走得百感交集。妻子在身后的目光,是綿綿不絕的溫暖力量。
也許是淑珍心中的信念起了作用,不久,淑珍的癱瘓竟有所好轉,可以拄著拐杖扶著墻壁勉強行走。蓮桂便在每天起床后扶著婆婆坐到院子里的藤椅上,再去出工。淑珍一坐就是一天,看著媳婦忙前忙后,會深深嘆氣。偶爾她會要求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摳苞谷或是篩米。她向來是一個要強的女人,半生坎坷,卻從未低頭示弱。
青花很是依戀婆婆,總在婆婆的藤椅周圍玩耍,從不亂跑。太陽落山時,勝利從學校回來,總會看見青花張著小手飛快地撲到他懷里,母親坐在藤椅上打瞌睡或摳苞谷,妻子扛著鋤頭,站在屋后的小山坡擦著汗向他微笑。
青花長大之后很久都不明白父母之間的愛情。一個是知識豐富的教書先生,一個是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寫不來的農村女人。其實后來,包括青花的弟弟妹妹、青花的孩子、青花的侄兒侄女們,都從來沒有真正明白過。
真的愛情,總是如此平凡。平凡得甚至不需要任何人明白。
青花兩歲的時候,這個家庭遭受了一次不幸。勝利和蓮桂的第二個孩子,青花的弟弟,出生不久便夭折。勝利安慰母親,安慰蓮桂,也安慰自己,說,或許這個孩子終究與他們無緣。是的,眼淚擦干,日子還得過。
*在神州大地掀起一陣莫大的風浪。這場風浪一直卷了十年。地主身份使淑珍挨了批斗,還好淑珍并沒有別的“罪狀”,兒子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民辦教師,所以這個家庭也沒有遭受太多的磨難。勝利因為是地主后代,在學校也被當作典型人物批斗了一番。門河村實在是太偏遠的一個小山村,離它所屬的河子公社,都隔了幾座大山,外界的轟轟烈烈并沒有影響到它的寧靜,質樸的村民們并不懂得那些政治上的風波,只是像完成任務一樣批斗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青花一家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自己的生活。不過,這樣的時代使青花和她的同齡人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他們的學生時代,要學到一些真材實料的知識,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這期間青花的弟弟妹妹們陸續出生了。家里變得熱鬧起來。大妹青荷與青花的歲數隔了五歲,她開始咿呀學語時,青花已經在父親的學校上一年級了。又過了兩年,有了大弟建設。再過兩年,小弟建國來到這個家庭。建國要出生時蓮桂正挺著大肚子在地里勞作,感受到劇痛后,她扔下鋤頭掙扎著回了家。一向沉穩的淑珍看到兒媳婦這個樣子也慌了神,沒等她拿個主意,也沒來得及叫人來幫忙,建國便迫不及待落了地。婆媳倆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直到建國用嘹亮的啼聲向她們宣布自己的存在,蓮桂才意識到,自己又得了一個孩子。
那天,當勝利披著夕陽余暉匆匆回到家時,他的第二個兒子躺在襁褓里大聲啼哭著迎接這個后知后覺的父親。
建設和建國的幼年都是在青花的背上度過。她背大了建設又背建國。那幾年,門河村的老師們都已經熟悉這樣的情景:年幼的青花背上纏著背條,背著弟弟,一手輕輕拍打嬰兒,一手飛快地做著筆記。偶爾,嬰兒的哭聲會突然攪亂教室的安靜,老師不得不停止講課,青花便抱歉地放下筆,飛快地跑出教室,跑到山坡上自家的菜地里,找到忙碌勞作的母親,小心翼翼地解下背條,將弟弟遞給母親。等母親給弟弟喂完奶,弟弟重新睡著,又小心翼翼背上弟弟,飛快地跑回教室。
即使這樣,青花每學期都考第一名。勝利并不善于表達對子女的愛,在青花看來,他是一個太過嚴苛的父親。父女倆在學校里偶爾遇見時,青花都會緊張得不知怎么辦才好。勝利是學校教師籃球隊的主力,每當和別的學校進行比賽時,青花都會和一群學生一起坐在籃球場邊的小山坡上,自豪地看著高大帥氣的父親在球場上無人能及的風采,邊鼓掌邊裝作不在意地告訴身邊的小伙伴,那個進球最多,長得最帥的老師就是自己的爸爸。小小的心靈便滿滿充斥了簡單的得意。
青花十二歲時小學畢業,到離門河村幾里地以外的河子鄉上的中學去讀初中。這一年她的二妹青梅半歲,青荷和建設都已經在門河村小學念小學。
畢業那天,從場鎮上來了個扛著大大的相機的男子,全校的老師都集中起來,校長讓全班同學在破舊的土屋教室前排好隊照畢業照。站在隊伍第一排的青花激動得不知所措,用手偷偷梳理著頭發,心里暗自埋怨自己早晨走得匆忙沒有好好梳頭,兩條麻花辮明顯太過粗糙。
咔嚓一聲響,黑白的影像伴著黃土屋、泥巴地,鐫刻在青花十二歲的單純記憶。
照完畢業照,勝利走到女兒面前,拍了拍女兒興奮得通紅的小臉,俯下身輕聲說:“快回家把你媽,還有建國和青荷全都叫到學校來,咱們拍一張全家福。我已經跟那個叔叔說好了。要快點兒。”聽明白父親的意思后,青花睜大眼睛,使勁兒點頭,然后便飛奔起來。這條每天都走的山路啊,為何突然變得漫長而無盡頭。青花多想下一秒鐘就可以帶著媽媽、弟弟、妹妹,把全家人的笑臉留在那個神奇的黑盒子里。
青花先跑到屋后的菜地,看見母親在鋤地。她伸手擦擦母親滿額的汗水,拉著母親就往家里跑。不擅言辭的蓮桂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她知道一向乖巧的大女兒這樣著急肯定有原因,便默不做聲地跟著青花一起跑。
淑珍坐在屋前打瞌睡,建國滿臉臟兮兮地在地壩里玩泥巴,青梅在屋里的小床上東爬西爬。青花拉過建國,從缸里舀了一瓢水洗干凈他的臉和手,進屋抱起青梅,招呼母親和弟弟跟自己去學校。淑珍已經醒過來,著急地問青花發生什么事。青花撿起她掉在地上的大蒲扇,說:“婆婆,爸讓我們去學校照相!很快就回來!”
蓮桂從來沒有去過學校。在她樸素的潛意識里,學校是一個神圣的地方,里面的瑯瑯書聲,是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也永遠不可能懂得的高貴事情。初次來到丈夫每天上班和兒女們每天上學的地方,蓮桂拘謹地低著頭,跟著青花往前走。頑皮的建國興奮得大喊大叫,不一會兒就摔了幾個跟頭,剛洗干凈的臉和手又變得臟兮兮的。青花氣惱地拉著他,但已經顧不上教訓他,因為她遠遠看見,父親和大弟大妹都已經等在照相師身邊了。
父親抱起青梅,母親拘促地站在父親身邊。兩個弟弟站在父母前面。青花和青荷站在父親的另一邊。又是咔嚓一聲響,一家人的幸福模樣定格成永恒。
這張黑白的照片后來被鑲在一個舊的鏡框里。與之相伴的還有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舊照片。它帶著一家人的笑臉,見證著這個家庭幾十年的風雨兼程。
照片上的青花,十二歲孩童純凈的笑容,鮮花般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