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自序 從美麗的誤會開始
從高中時期發表第一篇處女作算起,我在寫作的道路上奔波18年有余了,對于這種難能可貴的堅持精神,許多朋友都對我大加贊賞,說我對文學是如何如何的酷愛、如何如何的執著。
事實上,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我最早的創作動機,以及后來的創作熱情,其實與熱愛文學沒有多大關系,只是因為本人情感早熟,對女生的暗戀及對早戀的渴盼,令我萌生了寫情詩與寫情書的沖動。
如果非要說我在寫作有一點點天賦的話,那這種所謂的才華也是被愛情激發出來的。
生活遠比小說更具戲劇性,原本指望用文字去感動心上人,不曾料想,最終文學沒有拯救愛情,反過來,愛情卻成就了文學。
前一陣,余文樂結婚成了熱點,它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真相:在愛情里,人物的出場順序是多么的重要。
對照一下自身,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早戀女孩出現在后來,如果最愛天使出現在早期,如果遠方筆友能再給點時間……那么,未來的一切都會與眾不同。
可人生不是相逢恨早,就是恨晚。人生更不能如果,老天讓我在恰當的時機遇到現在的愛人,或許那是命中注定的事。
有位作家說:愛是憐憫。當你真正愛一個人時,你會從內心深處去呵護她去同情她去關心她。
我愛我的家庭,也愛我的愛人,因為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過憐憫的存在。
別扯什么愛情不愛情了,只要有愛,不管這種愛是什么樣的“愛”,它都是青春最美的模樣,都能讓婚姻健康良性地發展下去。
說實在的,出版兩部長篇小說后,帶給我不少榮耀與光環的同時,也帶給了我深深地困惑與糾結。
因為在寫作上,本人一直喜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所以小說里的內容往往容易被別人誤認成親身經歷。
實則,這是一個深深的誤會,又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因為文學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況且,能讓讀者產生“真實”的感覺,從側面也證明了一本小說的成功。
但小說作家,畢竟不是報告文學作家,小說的故事也只是故事,不是真實的生活事件。
作為青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這部小說有點特殊,是由三個相關聯的中篇小說組成的,不過,它仍然與文學、與愛情有關,沒辦法,一個作家的作品與他的自身經歷與認知是脫不了關聯的。
《愛是青春最美的模樣》看似是浪漫美好的書名,實則依然是一個年輕人在愛河里墮落、迷茫的悲情故事。慶幸的是,主人公有一顆執著、堅韌的心,不肯向命運認輸,一直對未來懷抱希望。
三部曲的前兩部是以80后一代為主題的農村少年成長的情愛小說,而最后這部則是以70后一代為主題的農村青年的性愛小說。
從“情愛”到“性愛”的跨越,也算是本人在文學創作上的一次大膽的嘗試。雖然都屬于青春期的問題小說,但是年輕人對性愛上的迷惑與困頓,顯然要遠遠大于情愛上的。
近年來,我接二連三地出書,會讓不少朋友羨慕與驚嘆,覺得我是一個高產作家,怎么寫東西那么容易啊!
其實,這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近些年來,除了短篇的文學作品偶爾雅興之作外,我計劃的兩部長篇小說僅僅是開了頭。
說真的,結婚后,忙碌的工作、生活的壓力,很難讓我有時間靜下心去認真創作,至于所謂的長篇小說青春三部曲那是舊作而已,只不過期間斷斷續續地做過修改與修訂。
比如這部《愛是青春最美的模樣》,小說創作于來鄭州工作后,距今已十年有余了,在故事里多少就能看出時間的暗線,小說結局主人公移居香港,文學朋友稱贊他有大師的潛質,未來很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現實里,莫言在2012年成為獲得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這說明小說的故事是發生在2012年之前的。
三部曲的最后這部比其他兩部要完成得早,卻在出版時放在最后。因為這部小說是我最為看重的代表作,一心想要精心打磨,另外它涉及比較敏感的話題“性”,一直惴惴不安,不好意思拿出手。
但是,性教育在中國已刻不容緩,媒體上曝光的兒童受侵事件,一個個令人觸目驚心,我們是到了要從娃娃抓起的時候了。
毋庸諱言的是,青春期性上的困惑與迷失,不只是70后一代,或者說80后一代,早的60后、50后與晚的90后、00后,相信也曾或也正在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亞圣孟老先生說過,“食色,性也”。男歡女愛本來就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件,無論是神圣的愛情,還是幸福的婚姻,又怎能離得了它呢?
當然,性福并不一定幸福,可幸福卻一定性福。我的這部小說,權當拋磚引玉,讓大家共同直視青少年的“性教育”問題吧。
修訂于2020年5月12日于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