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寒窗苦讀

清康熙年間,西邊戰亂紛紛,朝廷派年羹堯平定叛亂。本來戰爭年代就民不聊生,再加上那年天旱,莊稼顆粒無收。

陜北有個戲班子,班主叫余佑西,祖上世代耕讀,不過可惜的是輩輩讀書,卻只有余班主中了秀才。戲子在當時世俗眼中比乞丐強不了多少,都是下三濫不入流的角色。堂堂秀才即使落了第,原本不至于入這一行業,大多都一邊教書,一邊繼續考功名。只可惜年年戰亂,當地沒人讀書。余班主原先也是有些傲氣的,總想著考取功名了再成家,或許心里想著高攀也未知,畢竟每次科考一放榜,那些達官貴人就在榜單上覓婿。眼看著年齡增長,科考無望,于是才開始改變先立業后成家的觀念。

三十七歲那一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取了當地戲班子班主的獨生女兒。你道他不想娶所謂的門當戶對嗎?只是他畢竟只是秀才,老爺們的閨女他又高攀不上,既然高攀不上,那娶個貌美如花的他倒也愿意。老班主過世之后,他接任班主。眼瞅著大家都要餓死了,他決定帶著大家去皇城根謀生。

從陜北到京城,路過山西遇到了余班主隨著夫家逃難的姐姐,一家老小瘦骨嶙峋著實可憐。余班主便跟姐姐商量讓三歲的老二薛中原跟他班子學戲,一路上雖然唱戲也沒賺到錢,但也沒有餓著。

這一天,來到河南開封,感受到了熱鬧氣。余班主決定多逗留,看能不能攢點積蓄。開封畢竟歷史悠久,城里的富貴人家相對來說多一些,所以戲班子倒是很容易接到一些壽宴的活。余幫主心想,去京城也是謀生,在此處若能糊口,便留在此處也未嘗不可,于是便留了下來。

畢竟是沒轍才背井離鄉,而且班子里很多人除了唱戲也不會別的,也不想干別的,所以一個個的都非常勤奮刻苦。因為功底扎實,所以戲班子慢慢地火了起來,有時候人手還不夠,為長遠計,戲班開始招生。那個年代,沒飯轍的人太多,于是很快就招了十多個小孩子。其中有一個人叫侯毅,實際上師傅們都覺得他口齒不伶俐,不太想收留他,但是他的父親和余班主又有點交情。侯毅的父親是個熱心腸,余班主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時候,多虧了侯毅的父親給他引薦明路。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的奇怪,越是大家都不看好的人,最后反而成就越大。

十年后……

這個時候剛好處于康乾盛世,社會向上發展的階段。戲班賺了一些錢,在當紅地段買下了一處宅子當自己的戲園子,不用再到處奔波了。宅子前院搭臺唱戲,宅子后院兩層閣樓供大伙兒住。戲班子也捧紅了兩大旦角,薛中原和侯毅。每個人的出人頭地都是有原因的。薛中原紅因為是班主的外甥,得到班主的力捧,上臺歷練的機會也多,平時師傅們教得也更用心。侯毅紅是因為大家都不看好他,他性格要強,所以別人一天練八個小時,他練十個小時。

雖然同在一個班子里,又都是名角,但薛侯二人但也相處融洽。沒有嫉賢妒能,沒有勾心斗角。一來大家從小一起長大,兩人是師兄弟的關系;二來余家和侯家關系越來越好,余班主的兒子娶了侯毅的妹妹,薛中原是余班主一手帶大,不是兒子卻是兒子。

學戲的艱辛只有學戲之人才懂,薛侯二人都不愿意子女學戲。于是薛中原將兒子薛曲送到侯毅家和他兒子侯灣一起請了教書先生在家里讀圣賢書,希冀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別遭自己這般“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罪。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薛曲的科考之路極其順暢,十九歲那年居然考中進士。朝中有門路的找關系當美差肥差,沒關系的就安排辛苦一點的差。薛家往上倒騰到明朝都找不到關系,自然就只謀到了西南邊遠知縣之職。薛曲倒也不在意官大官小,和那些奔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目的去的人不一樣,奉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赴任不到一年,便去信邀侯灣來縣,一邊繼續學習,一邊在衙門里協助處理一些事(同時答應將自己的俸祿分一部分給他)。邀他幫忙只是客氣之詞,更多的是想幫這位同窗發小,或者說有福同享。因為縣衙里有師爺,那是前任知縣現任知州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這位前師爺能力很強,知州一再力邀,但師爺父母年紀大了,不愿意離開才沒有跟隨知州赴任。

版權:創世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珠海市| 汤阴县| 什邡市| 娱乐| 大埔区| 孝感市| 宿迁市| 龙山县| 古田县| 建水县| 右玉县| 饶河县| 信宜市| 清苑县| 绥宁县| 漾濞| 安图县| 乐至县| 康保县| 凌源市| 隆林| 阿拉善右旗| 沾益县| 长海县| 防城港市| 安龙县| 阳曲县| 隆化县| 米泉市| 华池县| 聂荣县| 奇台县| 格尔木市| 松江区| 德惠市| 丘北县| 翼城县| 海盐县| 泽库县| 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