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 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奠基

金業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育研究者,筆者近年來有幸接觸到名師武宏鈞的教學文本,并對他做過多次課堂觀察和深度訪談。從他的言談舉止中,我深感武老師已經從關注教學技巧本身轉向了關注教學的始源性因素——人,將如何促進人的成長和發展,放置在他讀書、思考和實踐的核心。從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角度來看,這恰好是武老師作為一位專家型教師的明顯標志。

“術業有專攻”。長期以來,武老師主攻的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作文教學。歷經30余年的刻苦鉆研和思想砥礪,武老師由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學語文教師成長為一位知名的小學作文教學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紀念改革開放30年基礎教育影響人物30人”之一、“紀念建國60周年中國教育創新改革先鋒教師”(10人之一)、“基礎作文法創始人”、全國百佳語文教師……我們在為武老師歡呼喝彩之余,深入到他教學觀念“地質層”的時候,或者直面他的具體教學場景的時候,一股濃香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

一、特點與原理

思想,決定教學的境界和高度。名師的特質,就在于他是一位思想者。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刻畫出他們教育生命的軌跡,最終形成自己精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

(一)基礎作文的特點。小學基礎作文是啟蒙作文。啟蒙作文,貴在開竅。基礎作文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的成功體驗,是充滿情趣、發展生命的過程,是學生聽、說、讀、寫、觀察體驗、情感思維的綜合技能的形成過程,是“以激情為本、以設趣為經、以導竅為技”的、三位一體的、綜合的、系統的、開放式的練習過程。武宏鈞小學基礎作文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彈奏“設趣、激情、導竅”課堂教學的和諧三部曲。生活體驗是作文的基礎和源泉,開放閱讀是作文借鑒的窗口和杠桿,情趣思維是基礎作文的靈魂和重點,竅門(方法)是基礎作文的外衣和體現。基礎作文的教學思想著眼于學生的情智發展,著力于語文實踐活動,著重于語言的內化進程;基礎作文教學方法提倡從生活入手,以情趣觀察、情趣閱讀為基礎,以情趣思維訓練為突破口,以章法指導為抓手,以寫法指導為要素,巧妙地把思維訓練和寫作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又快又好地練習寫作。基礎作文教學是演繹藝術與科學的精彩世界。基礎作文教學的藝術在于營造氣氛,創造心靈的共振,撥動心靈的琴弦,做好空間的文章;基礎作文教學的科學在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追求思維的創新,提高習作的效率,做好時間的文章。基礎作文的教學思想是:以學定教,潛心教改處處可成凈土,忘我科研時時能在天堂;以學導教,激發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張揚個性人人能作妙章。基礎作文倡導向古人學智慧,向今人學文筆;為做人而作文,在內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語言上求美。

(二)基礎作文的原理。在價值取向上,基礎作文教學以促進學生的生命發展為核心,以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為鵠的;在教學過程上,基礎作文教學指導學生為做人而作文,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實和言語表達的自由;在作文評價上,基礎作文教學“零功利”——弱化評價的甄別和篩選功能,使評價成為學生體驗習作成功、發展作文能力的手段。跳出應試主義和技術主義的泥沼,武老師的基礎作文教學秉持“生命至上”的立場,站在了“人學”的高度。下面擇其要者具體談兩點:

1.基礎作文教學的“成人”本色。人在本質上是一個語言存在物。人創造了語言,但是語言也成就和規定了人本身。語言對人的成就和規定具有重要的本體論意義,它使人類超脫自然生命而獲得了區別于其他動物的言語生命。人的生命是一個多維整體,但言語生命是最為基礎的要素。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指出,“(人)通過語言的傳承而成為人。要成為人,須靠語言的傳承方能達到。”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作為言語教學的主體,無疑具有成就人性、為人的生命成長奠基的本體功能和應然價值。

然而毋庸諱言的是,在當今這樣一個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國的中小學作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異化為應試教育和博取名利的工具,作文教學濡養生命、成就人性、完善自我的本體價值已經被公然離棄和踐踏。就是在這樣的一種語境之下,我們深感基礎作文教學的“人學”關注的難能可貴。

基礎作文教學極盡教育的“成人”本色,主張把學生作文和做人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為做人而作文,在內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語言上求美——引領學生在言語活動中感悟、表達、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基礎作文教學追求教育的“生命”情態,主張作文教學就是師生情感共振的生命發展過程,在武老師的課堂中,每一次作文歷練都是師生的一次生命體驗、探索之旅,“我手寫我心”,自由表達;激發創新,展示個性;表達真情,審視自我……生命的元素融入課堂,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想象與創造,表達自己的追求和寄托。這是一個生命不斷得到延展和完善的過程。

2.基礎作文教學的“解放”旨趣。身心的自由和解放,是生命茁壯成長的必需條件。有感于中小學作文教學給予學生束縛太多、捆綁太嚴,早在1985年,武宏鈞老師就在國內率先發表論文提出“自由作文”的新理念。武老師認為,習作應當是“天籟自鳴”,是個人情感、靈性的自然流露。只有自由,才能寫出個性,才能抒發真情,才能“我手寫我口,我口言我心”。因此,武老師的作文教學雖行之有“法”、持之有“序”,卻不模式化,他積極倡導在入門模式指導下的自由作文,主張學生自主寫作。在作文指導的過程中,力求做到情感開放“零約束”。在黃山書社為武宏鈞老師出版的《基礎作文教學論》一書中,武老師多次宣示了他作文教學的“解放”旨趣:

“解放兒童的頭腦”,為學生營造一個樂于寫作、敢于自由表達的寬松環境;“解放兒童的雙眼”、“解放兒童的空間”,把教學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校外,引導學生學會留心生活、觀察社會、親近自然,為寫作積累真實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第一手素材;“解放兒童的雙手”,指導學生編輯手抄報、設計廣告詞、撰寫春聯……采用多種形式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動手寫作文,在實踐中提高作文能力。“解放”,還原了兒童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兒童的生命潛力,也為基礎作文教學注入了無窮的活力并催生出累累碩果。多年來,無論是考試還是競賽,武老師的學生的作文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開創的基礎作文教學法也得到了國內同行的廣泛認同。

筆者想要再次強調的是:或許我們可以用許多話語來言說基礎作文教學思想的豐富內涵,但是有一點卻是最為根本的,那就是它的“生命”立場和“人學”高度!

二、策略與技巧

基礎作文的教學是以智慧啟迪智慧,以情趣激發情趣!以人為本,指導學生為做人而作文,在內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語言上求美。其策略特征可以概括為三點:

(一)跳出教材練作文。基礎作文教學認為,新編教材編排思路、課文內容、單元提示、補充材料、語文活動、練習安排等都體現了編者的獨到匠心、精心設計,對整個語文教學的目標、結構、方法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但“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憑借”,再好的教材都有其局限性。現在的語文教材,采用單元主題編寫,每一個單元有一個習作提示(題目)。每單元進行一次作文,學生練筆少,而且都安排在閱讀教學后,作文與課文往往是兩張皮,學生難以從中學到一定的語言形式。語文教師只能想當然地教學作文。實踐證明,如果每學期只是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八次或十次習作練習,是很難教好作文的。

(二)跳出課堂練作文。跳出課堂,就是培養學生善于發現身邊事情的主動意識,不斷地將學生的視線引向校園、社會和家庭,引向圖書室、閱覽室、展覽館、博物館及各種紀念館,引向大型工廠、橋梁工地、飼養廠及農家小院……也可時常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團體舉辦的各種活動,進行一系列的采訪和社會調查,增強感性認識,激發情感;帶領學生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欣賞花鳥蟲魚的可愛,陶冶情感;帶領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社會現實生活和科學研究中去,觸及社會焦點,追蹤時事話題,表達個人觀點,培植理性情感。

(三)跳出作文練作文。基礎作文教學認為,作文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點燃他們的寫作熱情,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點播”,開放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從寫作的沉睡狀態、朦朧狀態、壓抑狀態中清醒過來,使他們的生命徹底地蘇醒。睜大眼睛觀察、認識、體驗所經歷的多彩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心靈生活,并力求準確地練習表達。

基礎作文教學技巧可以概述為以下幾點:

(一)一主線。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二)三為本。在作文教學中,武老師積極倡導“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作文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自由,一是發展人的智慧能力,二是發展人的個性,三是發展人的社會生活的適應性,從而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本”的課程理念:一是培育語言素養,二是提升文化素養,三是拓展心智素養,四是豐富情感素養,五是升華審美素養,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習作練習的過程和練習方式,重心是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以指導學生練習運用為本”的操作理念:強調多元、崇尚差異、主張開放、重視平等、推崇創造、關注邊緣群體,實現和諧課堂,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三)三要素(情、趣、竅)。武老師的小學基礎作文教學,重在啟蒙,貴在開竅。“情、趣、竅”是三個基本要素。情感是作文的靈魂,興趣是作文教學的杠桿,竅門是指導的重點和難點。在作文教學中他積極彈奏“激情、設趣、導竅”三部曲,以情趣觀察、閱讀為基礎,以情趣思維、情趣體驗訓練為突破口,巧妙地把思維訓練和寫作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情、趣、竅”(三要素)融入作文的全過程,指導學生又快又好地練習寫作。

(四)三部曲。武老師的作文指導以促進學生的生命發展為核心,著眼于學生的情智發展,著力于語文實踐活動,著重于語言的內化進程,踐行“三部曲”。“前作文”的核心是情趣啟思,就是學生習作之前,通過民主化的教學引導,把討論法運用于課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和爭辯,鼓勵他們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可以前前后后互相交流。教師只充當一個導演,一個設計師和顧問,因勢利導,著眼群體智慧,廣思集成,以引起新的創意,從而啟發學生的快速思維能力。“中作文”的重點是開竅導寫,指在作文過程中對學生所做的5~8分鐘的“過程和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開啟個性化習作的心竅。“后作文”的要素是技能形成和提高,即通過開放式的評價指導,使學生生成二次作文,再進一步激發情趣,指導學生進行變式練習,創新習作。通過“三部曲”的指導,做到情趣共創新融匯,個性與發展和諧。

(五)“六導六有”形成“七步循環圈”。基礎作文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六導六有”:教師導源→使習作言之有物;教師導路→使習作言之有序;教師導悟→使學生開卷有益;教師導改→使習作心中有數;教師導評→使習作言之有理;教師導練→使習作借鑒有法。從而形成小學作文新體驗七步循環圈:情趣促寫→寫而生樂→樂而需學→學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樂寫→寫生情趣→情趣促寫→……指導學生又快又好地練習寫作。

綜上所述,基礎作文注重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做到作文材料情趣化,教學策略情趣化,教學活動情趣化。概括起來就是,“兩大兩小、四句話、四個求”。“兩大兩小”:天地大課堂,課堂小天地;生活大文章,文章小生活。“四句話”:情趣促文思,章法導文路,寫法點文技,評法激文趣。“四個求”:入格求借鑒,定格求規范,變格求創新,評價求發展。

三、推廣和價值

武老師的基礎作文教學方法靈活機智,富有情趣,易操作而創新實用,其作文課堂生機勃勃,雅俗共賞。他在城市學校能把作文課上得很精彩,在農村最偏僻的小學能把作文課上得更出彩。他的基礎作文課,不作秀,不虛假,到任何一所小學的任何一個班級現場教學,40分鐘內,大部分學生都能寫出四五百字的作文。他的基礎作文教學藝術獨樹一幟,能夠有效地大面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目前,武宏鈞主編的《小學創新作文》實驗教材,全國有20多個省市的學校進行實驗,《小學寫作課本》已經有10多個省市進行課堂教學運用。

基礎作文非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武老師基礎作文法,重在啟蒙,貴在開竅。小學基礎作文教學法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創新教育、幸福教育于一體,開辟了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新境界。

作者系安徽省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

2013年2月1日

品牌:文海容舟
上架時間:2021-11-17 16:43:46
出版社:文心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文海容舟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涡阳县| 莱阳市| 泊头市| 横山县| 湄潭县| 得荣县| 德庆县| 本溪市| 浦北县| 大荔县| 大安市| 易门县| 乌兰察布市| 汕头市| 岚皋县| 唐河县| 越西县| 鱼台县| 乌兰察布市| 甘谷县| 福海县| 丰宁| 兴义市| 浦东新区| 镇江市| 锡林浩特市| 泰兴市| 罗山县| 金塔县| 彝良县| 卫辉市| 石家庄市| 依兰县| 岳阳县| 台州市| 泸州市| 靖州| 丹寨县| 交城县|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