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

他是中國古代文人中懷才不遇的典型,以至于后世的文人在仕途不順的時候,總是會用他來安慰自己那受傷的靈魂。他是中國古代文人中英年早逝的典型,以至于我們在提到他短暫而坎坷的一生的時候,總是會為那三十三個年華而黯然神傷。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曾用一首詩道盡了他一生的悲情遭遇,更是道出了千百年來的知識分子為他鳴不平的真誠心聲: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由于當過長沙王太傅,故世稱賈長沙。公元前200年,賈誼出生在河南洛陽市東。古代任何一個有成就的文人都是經(jīng)過了刻苦學習的,賈誼也不例外,他從小就博覽群書,先秦諸子百家的書籍無所不讀。賈誼在少年時就跟隨戰(zhàn)國末期大思想家荀況的弟子張蒼學習,并成為其最得意的門生。張蒼這個人非常博學多才,是大名鼎鼎的李斯和韓非子的同門師兄弟,曾任秦朝的御史,后來擔任過西漢的丞相。賈誼還酷愛文學,尤其喜歡戰(zhàn)國末期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在其十八歲的時候就因為能撰著文章而聞名河南,可以說賈誼是少年時期即有才名。

當時的河南郡守是秦朝時丞相李斯的同鄉(xiāng)兼學生,他了解到賈誼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年輕人,于是就把賈誼招到了自己的門下,并且對其很是器重和喜愛。這個河南郡守是李斯的學生,自然是很有學問的,賈誼在他門下學習也頗有收獲。同時,這個河南郡守在治理河南期間成績卓著,社會十分安定,治評為天下第一。這些其實也對賈誼以后的治國之才有一定的影響。

自從垓下之戰(zhàn)中項羽烏江自刎后,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笑到了最后,建立了歷史上的西漢王朝,是為漢高祖。劉邦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出生卑微而且陰險毒辣的皇帝之一,在奪得天下之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以叛亂的罪名先后誅滅了幫他打得天下的有功之臣,制造了歷史上一樁樁冤死的血案。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先后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冤死將軍了。曾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軍事將領,我們甚至可以說在當時他是唯一一個能夠和楚霸王項羽抗衡的軍事將領。韓信在西漢建立的過程中起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整個漢家江山九成是他一個人打下來的,但是很可惜他遇到了劉邦。功高震主!當劉邦得到天下之后,自然會要了他的腦袋。據(jù)說韓信是被勒死的,很可悲的一種死法,如此不可一世的英雄,竟然死得如此凄慘,西楚霸王項羽泉下有知的話,不知是否可以含笑九泉了。劉邦是以謀反的罪名殺韓信的。到底韓信謀反不謀反,我們現(xiàn)在也不得而知了,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說有的人可以舉出若干的例子,說沒有的只有一條,那就是韓信如果真要造反,他早就反了,而且反了劉邦還拿他沒辦法。彭越是和韓信齊名的漢初三大名將之一,在楚漢之爭中率師抄敵糧道,使得項羽疲于應付,拖住了項羽的部隊,致使其兵敗垓下,為劉邦取得天下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以謀反的罪名將其發(fā)配到蜀地,但是在路上碰到了劉邦的妻子呂雉。呂雉是什么人啊!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呂后。呂雉在歷史上的陰險毒辣和劉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陰險如劉邦者都要怕她三分。我們的彭越大將軍真的是天真得可以,他碰到呂雉之后覺得自己遇到了知音,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遭遇說給呂雉聽了。呂雉當時就不動聲色地把彭越帶了回來,并罵劉邦怎么這樣放虎歸山,于是劉邦就把彭越殺了。彭越死得很慘,被剁成了肉泥。據(jù)說現(xiàn)在長江一帶有一種叫蟛的小蝦就是彭越的冤魂附在其上形成的。建國之后屠殺開國元勛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很是普遍,但殘忍如劉邦者確實還是不多見。

古之帝王被人山呼萬歲,但其終究還是要死的。公元前195年,劉邦駕鶴西去了。呂雉的陰險毒辣在劉邦逝世時顯得尤其明顯,如果我們一定要選出歷史上最為殘忍的女性的話,呂雉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不二人選。劉邦逝世之后,時年十六歲的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此時的呂雉為太后。劉盈年幼仁弱,而且他之所以能順利地當上皇帝其實也是呂雉的功勞,朝政大權于是旁落在了呂雉手中。呂雉為了鏟除異己,開始了她那慘無人道的屠殺。呂雉的狠毒表現(xiàn)在她不僅誅殺有功的大臣,而且還對劉邦的子孫后代痛下殺手。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而這其中只有劉盈一個人是呂雉親生的。呂雉掌權后,先后把劉邦的兒子一個一個地設計整死。總體來說,劉邦的八個兒子中,直接或間接死于呂雉之手的有四人,另有一人病死后被呂雉絕了子孫,而沒有受到損傷的只有三人而已。這些都還不算,呂雉還砍斷了劉邦寵愛的戚夫人的手腳,挖其眼珠燒其耳朵,給她吃啞藥致使其變啞,并且還把她置于廁中,任由她哀號哭叫,是為“人彘”酷刑。這種酷刑之殘忍真的是無法形容,而且是呂雉獨家發(fā)明來對付戚夫人的。所謂“彘”就是豬,而“人彘”就是指把人變成豬的一種酷刑:把人的四肢剁掉,然后挖出眼睛,用銅注進耳朵使其失聰,用啞藥灌進喉嚨并且割去舌頭破壞其聲帶,使其不能言語,然后扔到廁所里。其實單從這一種酷刑的發(fā)明就可以看出呂雉有多狠毒了,其他的也用不著我在這里陳述。

劉盈因為不滿呂雉的殘忍,于是棄理朝政。公元前188年,當了七年皇帝的劉盈因為過度憂郁而病逝。呂雉立劉恭為帝,是為前少帝,呂雉開始臨朝行使皇帝職權,所以呂雉也為我國皇后專政的第一人。劉恭因其生母為呂雉所殺,于是對呂雉頗有怨言。公元前184年,呂雉殺死劉恭,立劉弘為后少帝,呂雉照舊朝臨天下。是人就是要走向死亡的,這是自然規(guī)律。公元前180年,呂雉病重而死。在呂雉病死后接下來的政變中,呂姓一族被大臣們盡數(shù)誅殺,連呂雉的親生子劉盈一支也被捎帶著趕盡殺絕。這或許就是天理循環(huán)吧!

呂雉病死后,右丞相陳平等諸臣迎立了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劉恒也是當初沒有被呂雉迫害的三個兒子之一。劉恒在西漢歷史上算是一個有道明君,在他執(zhí)政時期,西漢逐漸走向了繁榮昌盛。后世將他執(zhí)政的這一時期和他的兒子漢景帝劉啟執(zhí)政時期一起稱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盛世局面。

劉恒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79年,賈誼的老師河南郡守吳公被征召到了中央政府,任命為廷尉。廷尉是一個什么職位呢?廷尉其實就相當于當時的最高司法長官。這個河南郡守沒有忘記他的得意門生,于是就向漢文帝推薦說:我的徒弟賈誼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是個年輕有為的人才。這樣,漢文帝就把賈誼也召到了中央政府,任命為博士。從此,賈誼走進了政治舞臺。當時賈誼正值二十一歲,在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輕的。當時的博士和現(xiàn)在的博士可不同,當時的博士是一種備皇帝咨詢的官員。其實說穿了就是為皇帝老爺出謀劃策。我們說賈誼有一種足以為帝王師的才就是這個意思。為皇帝支招,這于古代的讀書人來說是何等的榮耀!賈誼以二十余歲的年齡就做到了這點,實為后世文人所羨慕。

漢文帝在治理國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常常提出來讓博士們議論,許多老先生一時講不出什么來,但是賈誼與眾不同,因為他學識淵博而且敢想敢說,因此對漢文帝提出咨詢的問題對答如流滔滔不絕,說得有理有據(jù)。其他博士們都認為賈誼說出了自己想說而說不出來的看法,非常佩服他的才能。賈誼的非凡才能使?jié)h文帝非常高興,于是在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這太中大夫其實就是一種比博士更為高級的議論政事的官員。由此,賈誼也更為廣泛地參與到了政治中去。

此時,西漢已經(jīng)建立二十多年了,政局已經(jīng)大體穩(wěn)定。為了鞏固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賈誼向漢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議,進行改革。如賈誼在公元前178年曾針對西漢初年長期戰(zhàn)爭造成經(jīng)濟凋敝米價昂貴等問題作了一篇著名的政論文章《論積貯疏》。賈誼指出當時社會上出現(xiàn)的棄農經(jīng)商的現(xiàn)象對統(tǒng)治者不利,是背本趨末,主張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以達到安定百姓治平天下鞏固西漢王朝統(tǒng)治的目的。漢文帝采納了賈誼的建議,下令鼓勵農業(yè)生產,這對恢復經(jīng)濟和建立封建統(tǒng)治的經(jīng)濟基礎起了積極作用,但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重農抑商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長期的既定政策,限制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越往后它的消極作用就越明顯。同時,賈誼還幫助漢文帝修改和訂立了許多政策法令,這其中包括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回到自己封地的措施。賈誼的這些政策和法令的實行,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有阻力的。例如在遣送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去的時候,就遇到了很多困難,很多功臣不愿離開京師。當時丞相陳平已死,功勞最大、權位最重的是絳侯周勃,漢文帝就讓周勃帶了個頭,免除了他的丞相職務,讓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這樣一來,列侯們陸陸續(xù)續(xù)地離開京師。由于這個建議是賈誼提出的,這就難免得罪了這些功臣元老而遭到他們的忌恨。

賈誼初到中央政權,在短短的時間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華,被漢文帝破格提拔,真可謂一帆風順少年得志。漢文帝劉恒看到賈誼是一個很有見識和年輕有為的青年,對他十分賞識,于是準備委以重任,提出了讓賈誼擔任更高的公卿職位的想法,并把這個意思交給大臣們討論。但漢文帝哪曾想到,自己的這個建議不但沒有成功反而還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顯而易見,這些強大的阻力首先來自功臣顯貴們,如絳侯周勃和潁陰侯灌嬰等。周勃原是以織葦薄為生的小手工業(yè)者,同時還兼做吹鼓手,而灌嬰原是販布的小商人。他們跟隨劉邦東征西討,戰(zhàn)功顯赫,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后來在除掉呂雉勢力和幫助漢文帝劉恒即位上也是再立新功。他們封侯拜相,位高權重,但他們又是一些沒有什么文化的“大老粗”,尤其是周勃,更是以“鈍椎少文”出名。到了漢文帝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年老體衰,但是他們自恃功高,思想守舊,胸襟狹隘,所以當賈誼這樣學識淵博而又有革新思想的年輕知識分子在朝廷嶄露頭角時,這些老臣顯貴一方面因為賈誼年紀輕資歷淺而看不起他,另一方面又因賈誼才華出眾而心懷妒忌。讓賈誼當個博士和太中大夫之類只議論議論朝政而沒有什么實權的官職,他們還能容忍,而一旦要讓賈誼升到公卿之位委以重任,和這些顯貴平起平坐,他們就難以忍受了。他們就眾口一詞地攻擊賈誼:這個洛陽人,小小年紀,學識淺薄,一心只想著權力,要把國家的許多大事搞亂了!當時漢文帝即位不久,而周勃和灌嬰這些人都是先帝的舊臣,權重勢大,所以文帝雖愛賈誼的才能,但也不能違背權貴的意愿而進一步提拔他。

其實當時橫亙在賈誼面前的除了這些元老顯貴之外還有一個更加不可逾越的障礙,這就是文帝的寵臣鄧通。鄧通本是一個沒有任何本事的人,完全是由于一個極其荒唐的原因而得寵于文帝。原來文帝這人挺迷信,有一次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自己要上天而怎么也上不去,這時有一個“黃頭郎”從后面推了他一把,于是就飄飄然上天了。文帝一覺醒來,非常高興,就到了漸臺這個地方,暗中尋找這個推他上天的“黃頭郎”。剛好碰見了一個正在劃船的頭戴黃帽的年輕人,穿著容貌很像夢中推他上天的人,文帝就把他叫來,問他叫什么名字,那人回答說叫鄧通。文帝很是高興,就叫他隨侍左右,經(jīng)常同他一起玩耍,而且還封他為上大夫,賜給他巨額的金錢。當時賈誼恰好和鄧通一起隨侍文帝,地位也相當,但賈誼非常討厭這個沒有任何才能而受文帝寵愛的佞臣,就常常在文帝面前譏諷他。鄧通也在文帝面前說賈誼的壞話,使得文帝逐漸疏遠了賈誼。這算個什么事啊!真是莫名其妙。但這樣的事在中國歷史上還真的有很多。荒唐!讓人憤怒的荒唐!

賈誼就生活在這外有大臣攻擊,內有鄧通進讒的境地之中,不但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負,連在西漢朝廷中的立足之地也沒有了。其結果自然是賈誼被貶謫出京師,到長沙國去當長沙王的太傅。湖南長沙地處南方,離京師長安有數(shù)千里之遙,當時的交通尚不發(fā)達,這一路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自不必說,更使賈誼郁悶的是心中的悲憤。賈誼有滿肚子的學問,有遠大的抱負,本想輔佐文帝干一番大事業(yè),可如今受讒被貶,遇到這樣的挫折,使他深感孤獨和失望。賈誼心里想到,周勃和灌嬰這些大臣攻擊他都還算不了什么,因為他們畢竟是功臣宿將,為西漢王朝出過大力。最使賈誼難以忍受的是鄧通這樣的無恥之徒,他鄧通有何德有何能?只不過是一個善于阿諛奉承的小人而已,自己恰恰是因為文帝聽信了這樣的奸詐小人的讒言而遭貶,賈誼是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怨氣的。此時的賈誼想到了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當初也是遭到佞臣權貴的讒毀而被貶謫出楚國都城,最后投汨羅江而死的。他想到自己的遭遇與屈原極其相似,就更加懷念屈原了。賈誼南行途中經(jīng)過湘江時,望著滾滾江水,思緒聯(lián)翩,于是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吊屈原賦》以表達對屈原的崇敬之情,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怨憤之情。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

屈原當初自沉汨羅,喚醒了一代又一代中國文人那高貴的靈魂,找到了一個讓所有文人雅士都能夠棲身的精神避難所。屈原之于汨羅,陶淵明之于南山,這一切一切大自然的山水似乎從一開始就承載了中國文人那不屈的靈魂。

長沙國是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xiàn)的第一個諸侯封國,也是當時唯一的一個非劉姓的異姓王國,而且從來是安分守法的王國。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吳芮被封為第一任長沙王。賈誼到長沙時,正是吳芮的后代長沙靖王吳著在位。賈誼來此當長沙王太傅,事情不多,從而就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學問。湖南長沙雖遠離都城長安,但賈誼仍以天下事為己任,對朝廷的經(jīng)濟政治大事,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只要一遇有機會,就上疏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幫助治理國家。真正是提前千年就做到了北宋范仲淹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啊!

就在賈誼被貶謫到長沙的同一年,亦即公元前177年,周勃也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絳縣(今山西絳縣)。周勃怕人害他,于是就在郡守郡尉巡視到絳縣時,常常披甲帶兵持兵器出迎。于是在第二年,有人就因此而誣告周勃想謀反。歷朝歷代以來,謀反都是統(tǒng)治者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因為這直接威脅到了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文帝劉恒一聽,頓時勃然大怒,就把這個案子批給了廷尉來辦理。廷尉把周勃逮捕到長安,關在監(jiān)獄里,受盡了獄卒的凌辱。雖然最終因為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為其辯護而得到了赦免,但也遭到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賈誼在長沙得知此事,為周勃憤憤不平,就給文帝上疏,說了一番君主應該以廉恥禮儀對待大臣的道理。這實際上是間接對文帝提出了批評。想當初,這個周勃也是排擠賈誼出朝廷的一個重要力量,這時候有難,賈誼不但不責怪他,還幫他說話,此等胸襟真的是難能可貴。漢文帝覺得賈誼說得對,于是采納了他的建議。從此以后,凡是大臣有重罪都讓他自殺,而不再逮捕入獄受到刑罰。

總的來說漢文帝劉恒在中國歷史上也算得上是一個有道明君了,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是對那個鄧通愛護有加,加官進爵不算,還把蜀郡的一個嚴道銅山賜給了他,允許他自己鑄造錢幣,因此在當時“鄧氏錢”遍布天下。這樣做怎么可以呢?這樣不就是相當于現(xiàn)在私人可以制造人民幣了嗎?于國于民都是極為不利的,會造成幣制混亂,甚至導致天下大亂。賈誼在長沙心憂天下,于是上書給文帝,建議下令禁止。我們現(xiàn)在也不知道文帝究竟哪根筋出問題了,不管怎么說他就是不聽,依然對鄧通是寵愛有加,再加上銅山又是他自己賜給鄧通并允許他鑄錢的,現(xiàn)在怎么會禁止呢?這件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具體帶來了什么后果,我們現(xiàn)在也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經(jīng)過這件事之后,鄧通對賈誼是更加忌恨了,恨不能立即置賈誼于死地。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賈誼來長沙已經(jīng)三年了。熾熱的群山在慢慢冷凝,西方滾滾而下的夕陽燃燒著他一天中最后的戰(zhàn)火,悄悄隱匿了。濁黃而蒼白。風在山尖上打了個尖利的唿哨,放肆地揚起一望無垠的黃土,然后揚長而去。黃土漫天飛舞,最后靜靜沉淀,好似上天給予的最嚴厲的懲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豐實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好美的黃昏!賈誼這天閑來無事,自己一個人在房里消磨著時光,突然一只鵩鳥飛進了他的住房。鵩鳥就是貓頭鷹,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一種不吉利的鳥。賈誼當時謫居長沙,本來心情就郁悶,再加上長沙地濕,自以為壽命不長,如今貓頭鷹進宅,更使他傷感不已。仔細盯著這只貓頭鷹,賈誼開始構思醞釀,緊接著就提筆寫下了那篇著名的《鵩鳥賦》。賈誼在這篇文章中對世界萬物的變化和人間世事的滄桑作了一番感嘆,同時也借此來寬慰自己。此時此地,賈誼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復雜的。

其實說句實話,賈誼還是蠻討漢文帝喜歡的,只是迫于一些具體的形勢,只得把其貶謫到長沙去了。公元前173年,文帝十分想念賈誼,于是就一紙詔書把他從長沙召回了長安。賈誼到長安后,文帝在未央宮祭神的宣室接見了他。當時祭祀剛完,祭神的肉還擺在供桌上。文帝對鬼神的事感到有不少疑問,就問賈誼。賈誼是怎么回答的,我們現(xiàn)在具體也不得而知了,只知賈誼關于鬼神的見解,使得文帝感到特別新鮮,聽得很是出神,甚至在席地而坐的時候都要湊到賈誼跟前,一直談到半夜方止。事后,文帝感嘆不已地說:我好久沒有見到賈生了,自以為學問趕上了他,現(xiàn)在聽了他的談話,還是不及他啊!其實這次回朝,賈誼并沒有得到重用,而是被問及一些莫名其妙的關于鬼神之類的話。滿腹報國之才,在半夜三更的時候談論鬼神,這是怎么一件可笑而且可氣的事!難怪李商隱會在自己的詩里進行如此辛辣的嘲諷。

賈誼這次回到長安,朝廷上的人事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曾壓制過賈誼的灌嬰已死,周勃在遭到冤獄被赦免后回到了絳縣封地,不再過問朝中政事。但是,文帝還是沒有對賈誼委以重任,只是把他分派到梁懷王那里去當太傅。究其原因,還是由于鄧通這樣的小人仍在文帝身邊,賈誼又多次得罪過這個文帝的寵臣,這就成了賈誼施展其政治抱負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可悲啊。小人當?shù)溃樨鷻M行。

梁懷王劉揖,又名劉勝,是文帝最為喜愛的小兒子。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實際上也算是對他的一種重視,雖然這還談不上升遷。不過,對于賈誼來說,他所關心的似乎不是自己職務上的升降,而是國家的政治形勢。在當時,西漢王朝的政治局勢基本是穩(wěn)定的,但其實也面臨著兩個矛盾:一個是中央政權同地方諸侯王之間的矛盾,一個是西漢王朝同北方匈奴政權之間的矛盾。這兩個矛盾的尖銳化,在當時已初見端倪。賈誼透過當時政治局勢的表面穩(wěn)定,看到了其中潛伏著嚴重的危機,對此深為關切和憂慮。他接連多次上疏文帝,向文帝敲警鐘。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在公元前173年他從長沙回到長安后所上的《陳政事疏》一文。

賈誼指出危害西漢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們企圖叛亂的陰謀,而諸侯王的叛亂,并不取決于是疏是親,而是取決于形勢和他們力量的強弱。因此,賈誼得出的結論是:疏者必危,親者必亂。這樣從“形勢”角度來解釋諸侯王反叛與否,是賈誼的獨到見解。針對這些問題,賈誼向文帝提出了自己的對策。賈誼根據(jù)“大都強者先反”的歷史教訓,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方針。也就是說在原有的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諸侯,從而分散削弱他們的力量。賈誼建議:諸侯王死后,他的封地應該分割為若干塊,分封給他的幾個兒子。這樣,可以讓諸侯王的子孫們放心,他們知道會按制度受到分封,就不會反叛朝廷了。諸侯王的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越分越少,直到“地盡而止”,力量也就越來越削弱下去了,這就叫做“割地定制”。這樣做的結果,就能使國內的形勢安定,諸侯再也不敢有異心了,國家也就能得到治理了。賈誼在文章里面除了論述了地方諸侯王的問題外,還對其他政治問題以及經(jīng)濟軍事等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賈誼的治國之才在這篇著名的政論文中得到了極大的體現(xiàn),毛澤東曾評價說賈誼的這篇文章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文,可見賈誼治國能力之強實屬難得。

就在賈誼作此文的這年,淮南王劉長陰謀叛亂,文帝把他流放到今四川中部地區(qū),劉長在途中畏罪自殺。這之后,文帝把劉長的四個兒子分封為列侯。賈誼擔心文帝接著還要把劉長的幾個兒子由列侯進封為王,于是上書文帝進行勸告:淮南王反叛朝廷,全國誰都知道他的罪惡,現(xiàn)在尊奉罪人的兒子,只能招致全國人的非議,淮南王的兒子成人之后,斷然不會忘記他們父親之仇,淮南這個地方雖然很小,但四子一心,力量集中起來還是足夠龐大的,現(xiàn)在讓他們占有土地和人口,積蓄資財,這真可以說是為虎添翼呀!希望陛下慎重。雖然文帝最終并沒有采納賈誼的意見,但這些論斷集中體現(xiàn)了賈誼的才華,在后世有著巨大的影響。

公元前169年,梁懷王劉揖墜馬而死,賈誼覺得自己身為太傅而沒有盡到相應的責任,所以深深自責而且經(jīng)常哭泣,顯得十分悲傷和憂郁。盡管如此,賈誼還是時時以國事為重,為文帝出謀劃策。因為梁懷王劉揖沒有兒子,按照規(guī)矩他的封國就要撤銷。賈誼覺得,如果這樣做,將對整個政治局勢不利,還不如加強文帝的兩個兒子淮陽王劉武和代王劉參的地位。為此,賈誼建議為梁懷王劉揖立繼承人,或者讓代王劉參遷到梁國來,以擴大梁國和淮陽國的封地。這樣一來,如果一旦國家有事,兩國足以能夠控制。文帝聽了賈誼的建議,因代王封地極其重要,沒有加以變動,于是遷淮陽王劉武為梁王。從后來景帝時期“七國之亂”中梁王劉武堅決抵御的作用來看,賈誼的這個建議確實稱得上是深謀遠慮了。公元前154年,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串通了其余六個諸侯國發(fā)動了一次聯(lián)合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景帝任命歷史上著名軍事將領周亞夫為將,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這次叛亂。

我們可以這樣說,賈誼的進步主張,不僅在文帝時期起了重要作用,更難能可貴的是對整個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景帝時期,晁錯提出“削藩”政策,其實就是賈誼主張的繼續(xù)。到了武帝劉徹時期實行“推恩令”,允許諸侯王將其封地分為若干塊,分給自己的子弟,從而實際上分散和削弱了諸侯王的力量,這更是賈誼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方針的全面實施了。可以說漢武帝劉徹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幾個皇帝之一,在他統(tǒng)治時期西漢出現(xiàn)了全盛的景況,都和賈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公元前168年,賈誼在極度憂郁中離開了這個世界,時年三十三歲。賈誼是為忠誠而死的,賈誼是為責任而死的,賈誼更是為國家而死的。賈誼帶著一腔難酬的壯志如落葉一樣飄落了,給后世的知識分子空留一個英雄末路的背影。賈誼的英年早逝是各種各樣原因造成的,但這其中儼然是一種文人的責任占據(jù)其主要。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文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總是時刻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們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去維護國家的利益,在他們身上具備著一種兼濟天下的責任,這是一種大胸懷、一種大境界,而賈誼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賈誼的英雄末路為后世的文人帶來了一個極大的遺憾,在賈誼身上,他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看到了自己的前世,看到了自己內在的極度苦痛和悲哀。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一個又一個文人重復著賈誼的道路,繼續(xù)著賈誼的理想,張揚著賈誼的品格。

寂寞而彎曲的山路無休止地延長,一切都沉沒在古遠的蒼涼與遼闊之間,面對著這些青山綠水,眼前總是飄蕩著一些往事。我趕緊閉上眼睛,但是我錯了:閉上的也僅僅是眼睛而已,往事是閉不住的。賈誼的身影已經(jīng)漸行漸遠,但似乎又越來越近。賈誼還在那遙遠的地方獨自品味著寂寞,賈誼還在那遙遠的地方獨自體會著苦悶。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愿意回到那遙遠的千年以前,陪著賈誼一起承受這份苦痛,經(jīng)歷這份磨難,品味這份孤獨。時光已逝,歲月已老,賈誼永遠停駐在了那個不平凡的年代。夕陽已經(jīng)西斜,天邊最后一道微光很快碎開了,賈誼的身影嵌在了遙遠的地平線上,只能獨自歸去,獨自歸隱在歷史的塵埃中。

上架時間:2021-05-08 17:58:24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川县| 海晏县| 榆社县| 泸水县| 永胜县| 岑巩县| 加查县| 介休市| 丹东市| 湖北省| 如皋市| 青岛市| 新郑市| 宁武县| 永德县| 广昌县| 福安市| 宣城市| 台南市| 南充市| 寻乌县| 大连市| 修文县| 新安县| 富川| 临澧县| 拉萨市| 白河县| 铁力市| 华容县| 横山县| 运城市| 龙岩市| 焦作市| 民勤县| 隆尧县| 临泉县| 来宾市| 镇原县| 子洲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