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自序1
我生活在寧波。寧波屬于沿海城市,是甬幫商業文化的發源地,甬商的傳承精神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我的爺爺是中國現代最早的職業經理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很早就按寧波人的傳統,從學校出來就去上海學做生意,并在中國最早的錢莊里做過經理,后來從事木材及煙草貿易,也在上海創辦過一家家具廠,叫上海黃河家具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把家具廠無償交給了國家,并留任工廠的供銷科長。退休后,他發揮余熱,從事古舊家具的貿易,從當時寧波慈溪的逍林收購古舊家具,供給上海電影制片廠,每次來寧波他都會來我家。小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聽爺爺講述過去做生意的經歷和甬商的經商故事。
我的父親在國有大型企業擔任人事科長的職務,他是一個非常正直并熱心公共事務的公務人員。爺爺和父親,是我最早的職業啟蒙者,也影響了我職業價值觀的初步形成。爺爺用言傳身教讓我傳承甬商精神,父親則用身體力行教會我為人處世的道理。
我生在寧波,長在寧波,工作在寧波。我的主業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顧問與高級人才甄選及咨詢業務,也兼任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師。在工作中及工作之余,我經常為候選人提供個案咨詢與資源幫助。
我很早就參加了工作,按照我父親的指示,在職高畢業之后,我進入一家國有玻璃廠的機修車間老老實實地鍛煉了5年,并且盡職盡責地工作到合同結束的最后一天。
記得我實習報到的第一天,父親就問我:“你愿意一輩子當工人嗎?”我說:“不愿意。”“那你必須提升學歷,這是你唯一的出路。”也許,這是作為一個老人事工作者的父親給即將進入職場的我的第一個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回想至今,我首先要感謝他當初對我的教育與引領。因為他在我的內心播種了一顆奮發的種子。他曾經告訴我的這句話,在多個個案生涯規劃咨詢中,我送給了無數位渴望成長的人。因為不管是在職場上打拼,還是自主創業,學習都是我們應該終生堅持去做的事情。
我的職場發展經歷非常曲折。進入職場后,我做過很多行業,也多次改變過職業定位,直至偶然中找到我想要終身去從事的事業。我的目標是一定要去行業最好的企業,也許這是內心的不安分使然,也許這是家族基因的影響力在發揮作用。豐富的職場經歷,給我后面的創業積累了人脈及資源。
我分別在寧波的多個跨行業大型企業集團做過企業管理工作。2000年,我去本地的一家知名文具企業應聘時,得到一位資深人力資源老師的點撥,正是在她的建議下,我才開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后來,我一直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直到2006年才創業從事人才服務及咨詢方面的工作。
跟無數創業者一樣,我也經歷了創業的艱辛,體會到了創業的快樂,更深刻感受到了創業初期現金流突然中斷的絕望,還體會過臨時關閉企業轉而去當打工者的艱難抉擇。我在奮斗中從一無所有到小有所成,又從有所得到勇敢清零,人生可謂起起落落。但正是這種特殊的經歷,讓我在面對無論是職場人士還是職業經理人,抑或是創業轉型的咨詢者時,都能用切身經歷去啟發與影響他們。
我發自內心地熱愛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也愿意以這么多年從職場到創業的過程中所收獲的經驗、得到的教訓來警示和提醒大家。我最大的喜悅就是看到那些咨詢者明確職業定位,找到職業發展方向,或者成功轉型、成功創業,這讓我有了更大的堅持下去的動力,也讓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近兩年,在寧波人才中心與寧波職業經理人協會職業經理人生涯發展專業委員會的支持下,我基于“遇鑒社群”組建了一個生涯講師團。這些講師或者是資深職業經理人,或者是專業人士,或者是成功創業者,他們都很熱心,也都具備豐富的職業經歷及成功創業經歷。他們并不是專業講師,他們首先是職場人、創業者,是在某一個細分行業領域有自己專業及專長的人,其次才是傳道授業者。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沉淀,也與我志同道合,還非常愿意跟我一起用親身經歷及感悟去影響和幫助身邊的人,以及職場上那些渴望轉型的朋友;他們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獨特經歷及成功經驗,開發出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有思想輸出的分享課程。與此同時,我們還定期在寧波舉辦公益性職業生涯發展沙龍,講述每個人的職業發展故事與創業經歷。這聽起來很有趣,也很誘人,不是嗎?
最近兩年,我陸續把自己經歷過的一些咨詢案例總結歸納出來,做了一個叫“遇鑒”的微信公眾號和一個叫“海平釋才”的頭條個人公眾號,來進行案例的分享。迄今為止,我已經陸續寫了近百篇文章,獲得了身邊很多朋友的好評。也許我的文筆并不流暢,我的表達也不專業,尤其是文學素養更是有待提高,但我所講述的都是非常真實的案例,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普通職場人士的改變。在這里,我要感謝他們的寬容與分享之心。
在當今共享經濟時代,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在渴望轉型與持續發展。而只有堅持學習、懂得分享的人,才能在如今的職場中獲得生命力,擁有在職場中持續發展、持續發光發熱的能力。他們知道整合資源的重要性,所以帶著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樂于分享,他們以綿薄的力量貢獻于社會,并且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在我14年的創業經歷中,能讓我堅持到現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的家人對我默默的支持與鼓勵,無論是當我第一年創業陷入困局時,父親贊助了創業資金,還是我的愛人及我的兒子對我事業的理解與支持,我要感謝他們對我的關愛,這本書也當是獻給他們的一個很好的禮物吧。
這本書中的文章有一些是“遇鑒”的“鑒客”一起貢獻的,其中我的合伙人明心兄貢獻了4篇,另外還有悅悅、小豆芽、鄭師傅等諸多好友的原創,在此感謝他們的愛意。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師長與諸位好友、學員;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及我的兒子。感恩遇見!
一切都是最好的遇見,讓“遇鑒”成為我們生命的契機!
葛海平
202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