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51章 被“借錢”打敗的愛情
- 第50章 你愛的是太陽,就不該為錯過月亮哭泣
- 第49章 你那么容易被套路,還是別談戀愛了
- 第48章 “嫁給對我好的人”是感情里最大的陷阱
- 第47章 世界正在厚待又忙又美的女人
- 第46章 那個沒有嫁給愛情的姑娘
第1章 二十幾歲,養大你的野心
01
我至今仍記得大四那年轟動全校的那場招聘大會,華為公司是第一家宣講的名企,那位氣場強大的HR宣講的內容我大多淡忘了,但令我記憶深刻的是,有一位同學在提問環節問道:“如何才能進華為,并且站穩腳跟步步高升?”HR當時就說了兩個字—“野心”。
或許在很多人眼里,野心就是貪婪,是可恥的,是不好的東西,尤其在這樣一個處處講“佛系”的時代。但其實不是。年少時的野心,更多的是一種純粹的內驅動力,是對參與和融入這個世界的躍躍欲試,是對自己的未來的一種更高遠的期盼和追求。
就像少年時代的李嘉誠,他胸中的那份野心并不是貪婪,而是始終揣在懷里的想振翅高飛的雄心壯志。
他也曾經是默默無聞、身無分文的窮苦人,12歲因躲避戰亂奔赴香港之后,就輟學開始打工。父親病逝之后,15歲的他又肩負起了養家的重擔。每每回憶起這一段艱難歲月,李嘉誠都將其稱為“一生最困難的階段”。就像他自己所說的:“15歲的我,仿佛已經有20歲的心態。”
1945年,李嘉誠進入一家塑料貿易公司工作。他執著而拼命,于是在兩年內便被晉升為總經理,管理著200名工人及20名文員,拿著一家人都花不完的薪水。他已然做到了許多人一輩子都無法做到的事。當時的他已經是年少有為、事業有成了。可以預見,這樣保持下去,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必然是很安逸很富足了。
但李嘉誠卻從未感到滿足。做一個總經理,管理再多的員工,也不是自己的產業,也無法充分地實施自己的商業構想。
他想要的更多,或者他想賺的錢更多,他要創辦自己的公司。
1950年1月1日,李嘉誠拿出所有積蓄,又找舅舅借了些錢,用5萬港元創立了“長江塑料廠”——一間100多平方米的簡陋工廠。
開業當天,21歲的李嘉誠自信滿滿地對著20多名員工演講:“我們公司雖小,但我懂得這一行,人家懂的,我們懂更多,我們懂的,人家未必懂。一步一步,我們一定會擴大,會一路變好,你們的收入也會一路變好!”
果然,野心有多大,機遇就有多大。不到十年,他就稱霸了香港的塑料行業。可是“貪婪”就是無止境地前進和擴展。接下來,李嘉誠以迅雷之勢進軍了地產業、零售業、能源產業等,直到現在的超級商業帝國。
而今他已功成身退,但他締造了這個商業神話,已然創立了一個“李嘉誠時代”,也影響和激勵了一個時代的人。
可見,“野心”是一種欲望,但它更多的是對更美好的自己和更大的世界的一種向往。
它并非是不擇手段的陰謀,也不是瘋狂扭曲的貪婪,它是對渴望的成全,是對生命的敬意——“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所以,不要年紀輕輕時,就假裝自己什么都不想要。
你的野心,決定了你最終能走到哪。
02
劉嘉玲說過,30歲以前全部都是加法,感情、事業、學歷、人際關系、朋友,所有的這一切加起來,活得很忙很累。但是40歲之后,則是在做減法,將不能使你的心靈得到滿足的東西盡量舍棄,這樣會輕松很多。而這些所謂的“加法”,說到底就是你的野心。
當你有強烈的欲望,想靠近心底理想的生活時,你的內在才會散發出最強大的內源力,才會去克服障礙,扛住壓力,打消自我懷疑,去超越人生的困境或者是限制。所以,你的野心,你對這個世俗世界的欲望,是生命中的“加法”,它不可恥,也不應該被貶斥。它是你成長路上的加持,也是每個渴望成功、期待自我價值得到實現的追夢者的動力源。
當一眾“90后”都在“佛系”度日時,章澤天的人生卻一路在開掛。從16歲通過手捧奶茶的照片走紅后,她就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而她的野心也正是這個時候凸顯出來的:她兩次拒絕了張藝謀的拍片邀約,直言自我規劃不在娛樂圈,而是學業。2011年,她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緊接著到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前往微軟Bing搜索技術中心市場團隊實習,以“學霸”的姿態,橫掃熱搜話題。
年紀輕輕的她就已經非常明白自己要什么了。她知道憑借自己的美貌,可以成為金光閃閃的明星,但她的野心絕不只是做一個明星。而她做過的最霸氣的事莫過于和劉強東簽下婚前協議,因為比起錢,她更看重劉強東帶給她的社會資源、社會地位以及未來的社交圈。
在她看來,“京東老板娘”這五個字,遠比錢看上去有分量多了。她的野心,讓她又絕不只滿足做劉強東的妻子。婚后生完孩子,她便投入了京東集團的商業運作,開始運營自己的商業模板。她主理“天強”慈善基金,為了公益四處奔走;她參加時裝周、品牌活動,主持時尚晚宴,只為了更好地幫助京東擴大交際圈;她學習投資,為京東投了很多好項目。
連劉強東都夸贊她的綠色供應鏈項目非常環保,為京東做了很多工作。她硬生生憑借自己的努力,把原本在婚姻里的弱者身份,變成了而今的“利益共同體”。
再進一步說,即使剝離了劉強東和京東這個平臺,章澤天所學到的東西,也足以讓她支撐起一個“章澤天”品牌。她說:“沒必要非證明不靠劉強東我也可以做成,一切就是互相成就。”因此,劉強東看上她的絕對不只是美貌,還有她的野心以及背后的能力。
年輕人真的應該多學學這個1993年出生的姑娘。她對自己人生規劃的篤定,沖破一切困境的目標感和野心,以及超越年齡的成熟和得體,真的值得每一個年輕人學習。
03
若想被看見,就要一直站在有光亮的地方。
俞敏洪說過,一個年輕人,如果三年的時間里,沒有任何想法,他這一生,就基本這個樣子,沒有多大改變了。
我的大學室友阿芳,畢業兩年后在長沙依然拿著3000多元的月薪,拿到手的錢每個月除了房租和伙食費就所剩無幾。因為覺得長沙會計的工資實在太低,她果斷放棄自己并不喜歡的專業,辭掉會計工作,進入了房地產行業。
她說:“我想一年后在長沙擁有自己的房子和車子,我想帶我父母出國去旅行,住最好的酒店。我想五年后可以創業,有家自己的公司。”于是她成了一名房地產銷售,經常頂著大太陽去長沙各個街道發傳單,為了一個客戶簽單不惜來回跑20多公里。自從干了這一行,她從未休息過一天,即便是在春節期間,她也在工作。
我看過她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有5本之多,上面記錄的都是每個樓盤的地理方位、周邊設施、房屋朝向和注意事項等信息,因此她對每一個樓盤都了如指掌,能夠準確地說出任何一個樓盤的優缺點。更可貴的是,她從來不會為了自己的業績而給別人推薦不合適的房子。她總是先將客戶的需求了解得透透的,再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為他們講解樓盤,推薦適合他們的房子。
她心里一直燃著一團火,想過更體面的生活,想給父母更好的晚年,想成為人上人。有如此野心,任何苦中苦在她看來都甘之如飴。她曾經在生理期第一天時連續在外面跑了一整天,神經也緊繃了一天,她說當半夜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家,已經痛到感覺自己快死了,而更要命的是第二天不到6點就又得趕往下一個樓盤。
而在一年以后,她賺到的錢是她當會計兩年所得工資的數倍。當她將房產證和她買的新車拍了照片給我看的時候,我都能感覺到照片里面的意氣風發。
她竟真的在一年的時間里實現了自己買房、買車的愿望。
之后她請了幾天假,帶她父母去了泰國普吉島,住當地最好的酒店,吃最好的餐食,享受當地最好的服務。她說父母看到普吉島的海時,那種興奮和驚喜,讓她有想哭的沖動。
那些年供她念書,家里幾近一貧如洗,若不是父母起早貪黑地勞作,她可能大學都念不完。她說她想給爸媽這世間最好的東西。而今,她已經累積到了第一桶金,準備開始她的創業大計。她說要用賺的第一筆錢為父母在老家建一棟別墅,給他們養老。
她一直是個有野心的姑娘,而她的野心也一再催促著她成為更好的自己。當其他同學依然做著會計、領著四五千的薪水度日時,她已經在規劃自己下一個五年的版圖。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人生無限的可能性,那是一種生命向上的張力,帶著一種不服輸的倔強,精準定位自己的人生,然后憑借一腔孤勇向這個世界宣戰。
04
現在很多人都拿著不高的工資,一邊抱怨老板不給加薪,一邊嚷嚷著要創業賺大錢卻又遲遲不敢放膽去做,于是日子就在一片哭窮聲中蹉跎而逝。我們是什么時候開始變得平庸的呢?就是在你的野心被雜亂無章得過且過的生活一點點吞噬的時候。
而平庸和窮的根源,就是沒有野心。我們總是太容易被眼前看似舒適安逸的環境所蠱惑,我們用“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來自我安慰以逃避努力奮進的艱難,我們寧可安于現狀而視野心如洪水猛獸,其實只不過是不愿意承受拼搏的那份辛苦。
于是我們穩定地窮著。
二十幾歲時你就斂了野心、收了鋒芒,開始害怕,覺得自己輸不起,那么你的二十幾歲,便會是你一生的上限。
這多可怕!
高盛CEO貝蘭克梵在紐約城市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自己喜歡讀名人傳記,他說:“傳記最吸引我的一點是,書中的人物在自己生命的初期,也就是前五十頁當中,是不會知道自己會在第三百頁的時候取得成功的。”
仔細想想這點,你會發現這是對自己未來的生活保持樂觀的一個極好理由。我們所有人都還只處于自己那本傳記的前五十頁,而決定你能否走到后面幾百頁的,是你的野心。
野心從來不是原罪,我更愿意將它看成是一種來源于靈魂深處的激情,是讓生命更豐盛更完整的一個饋贈。它代表的是一種熱氣騰騰的生活態度,和一種努力描畫人生藍本的勇敢之姿。
而在這世間,最酷的事,莫過于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