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在美國的不同地方,超過100萬的聽眾聽過這個叫做“挫折大學”的演講。這個講座先后舉辦過2500余次,聽眾五花八門,舉辦場所也不一而足,有會場、夏令營、教師協會、俱樂部集會、大會堂等。
拉爾夫·佩里特之所以能夠年復一年地樂此不彼,是因為他的演講關注的是整個人類的共同經驗。
“我能得到這個演講的書稿嗎?”聽眾們持續不斷的討要聲促生了本書的最后付梓,書中收錄的便是上面所提及的演講內容。
“這里所寫下的并不是我的一貫寫作方式,如果要我寫書的話。”拉爾夫·佩里特說道,“這里所寫的是我演說的方式。整個演講以某種無意識的口語化形式呈現在聽眾面前。造就演講的是聽眾,失去他們,演講便無從說起。我希望我能夠與坐在面前的每一位聽眾握手;我還想告訴美國演講委員會,我對他們非常感激,這是因為,為了將美國的聽眾召集在一起,他們曾經付出過許多艱辛的勞動。因而,我可以這么說,來聽演講的聽眾不是被吸引來的,而是被召集起來的。”
《挫折大學》一版再版。公眾對《挫折大學》的認可鼓勵書商們將拉爾夫·佩里特的更多演講結集出版,其中有《大買賣》、《口袋與天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