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必要挫折學院——壁自碰來
- 挫折大學
- (美)拉爾夫·佩里特
- 3677字
- 2021-03-23 16:17:31
然而,有時我們并沒有主動碰壁,而是壁自碰來。
這樣的碰壁是導引我們走向更高層次的路標。
昨天或幾年前你碰過壁,傷口或許至今仍未愈合,你有可能認為它永遠不會愈合了。你不明白自己為什么碰壁。你們中可能有人現在仍在思考其中的緣由。
你做得沒錯。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你做得應該是最好的了。然而,還是有壁向你碰來,使你苦不堪言。
這樣的壁將你的心都碰碎了,可以說,你傷心欲絕,五內俱焚。你的家庭可能陰云籠罩,你的計劃可能毀于一旦,你可能覺得自己一無所有,這個世界似乎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了。
我跟你一樣。對于我來說,這樣的傷心已經不計其數,我已經習慣它們了。
我經歷的痛苦比誰都多。我覺得任何人的痛苦都要比其他人的多。
但我發現,我們在死過幾次之后,生活就會朝美好的方向轉化。每一次死亡意味著每一次新生。
如果我們還不知道碰壁是必要挫折學院的主要課程,那么,大家現在必須清楚這一點。只有這些課程才能引導我們走向更高的層次。
換句話說,我們是原材料。原材料是什么?原材料是必須碰過許多個非碰不可的硬壁之后才會更有用、更具價值的材料。
我們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所住的房子都是歷經碰撞之后才變得更加有用的。
人性也是如此,也需要歷經碰撞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想認識這本書的每一個讀者,但我更想認識那些對碰壁了如指掌的人。他們曾經直面生活的巨大考驗,曾經受到苦難的洗禮。
我知道,他們的生命是大火之中煉出的真金。
鋼琴的故事
看見臺上那架鋼琴了嗎?
晚上好,鋼琴先生。很高興見到你。只要精心對待,你總是那么閃亮,那么美麗,那么貴重,那么富有音樂。
你知道你是怎樣來到這個舞臺上的嗎,鋼琴先生?你可是經歷過無數次的磕磕碰碰才來到這里的。我在這里不是指責看管人,而是說,你是經歷過許多次必要的碰撞之后才成為一架鋼琴的。
我可以看到你的過去。剛開始你還很稚嫩,不過是一棵樹苗,一棵小小的、綠色的樹苗。你曾經是綠色的呀!只有綠色的東西才能生長,你們懂嗎,孩子們?我希望你們現在也是綠色的。
你矗立在森林之中,成長為一棵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綠色大樹。你迎風斗雨,你歷經碰撞,你梳理枝葉,你潛心苦修,你終于成長為一棵你所能成就的最好的樹木。
于是,你遭到了砍伐,因為你實在優秀極了!一天,樹林里走來一個帶著斧頭的人,他正在尋找一棵最優秀的樹木。
他選中的是你。他揚起斧頭,一下接一下地砍下來!砍得多疼啊!多么不公啊!可他還是一直砍下去。整個手術慘不忍睹。
你終于垮下來。你倒在地上,鮮血流淌。
真是個悲傷的故事。他們將傷痕累累、鮮血流淌的你拉進鋸木廠。在那里,他們繼續砍你,撕裂你。他們將你截成幾段,日復一日地在你的身上千錘百鑿。
他們沒有去砍伐那些矮小、彎曲、懶散、遭到煙熏的樹木,因為他們不值得一砍。
然而那些打擊呀,鋼琴先生!這就是你為什么能夠來到這個舞臺上的原因。你歷經碰撞才來到這里。所有的美麗、和諧、價值都是朝你碰來的厚壁啊!
紅泥的磨難
一天,我走在明尼蘇達州杜魯司城北大約100英里外米薩伯鎮的小路上,看到地上有一個洞穴,一個非常巨大的洞穴,約半英里那么長。許多蒸汽式挖土機正在從洞里將我認為是紅泥的東西挖掘出來。
“你好,先生,他們為什么將紅泥從那個洞里挖出來呢?”我問一個當地人。
“不是紅泥,是鐵砂,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鐵礦。”
“鐵砂有什么用呢?”
“在這兒它一無用處,因而人們要把它運走。”
哪里都有這樣的紅泥。然而,只有將它換個地方,只有將它送入挫折大學里進行教育,它才能發揮作用。
此后不久,在賓西法尼亞州的匹茲堡附近,我看到了這樣的紅泥。它跨過大湖區,沿著鐵軌被運送至一個叫鼓風爐的地方,這是紅泥必須去上的必要挫折學院的學術名稱。
我看見紅泥“考入”一個巨大的碾磨機的供料漏斗,里面混有石灰、木炭和其他課本。然后,他們將它密封起來,開始上課。
他們烘烤它。被烘烤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直到烤熟了,他們才停下來。你們注意到了嗎,人們總是把東西烤熟之后才肯停下來。如果我們仍在接受烘烤,就可能是我們還沒有被烤熟!
然后,他們將“學院”底部的插銷拔掉,舉行晉級儀式。紅泥噴涌而出,流進沙子里。現在,它已不再是紅泥,因為它已經被烘烤過了。此時,它已成為學院里的一年級新生——生鐵。
它遠比紅泥值錢,因為它經過烘烤了。
部分生鐵進入另外一個“系”,一只巨大的冶煉爐。在那里,它再次接受烘烤,結業后變成二年級學生——鋼。
鋼可比生鐵值錢多了。
部分二年級學生繼續升級,再次遭到烘烤,并被軋成薄片,成為三年級學生。之后,其中的一部分再次升級。每升一級,就要遭受更多的鍛打、烘烤和磨難。
我好像聽見紅泥在哭喊:“噢,他們為什么要帶我離開地上的那個洞穴,我幸福的家鄉?他們為什么要打我,為什么要傷我的心?我一直是安分守己的呀。噢,他們為什么還要烘烤我?噢,這一切真讓我無法接受!”
然而,他們卻給它頒發一張文憑,一張可以說明它的烘烤程度的價值標記。然后,他們給它貼上“美國制造”的標簽,帶著它驕傲地周游世界。他們把它掛在展示櫥窗里,放在玻璃柜里。
許多人過來欣賞它,稱贊它:“真是好東西呀!”他們掏出大價錢購買它。被烘烤的次數越多,他們的出價也越高。
如果一噸紅泥給做成手表上的發條或剃須刀片,其價格高達上萬美元!
朋友們,你們和我都是原材料,都是綠樹與紅泥。要想成為有用之材,就得接受必要的碰撞。
每一次碰撞都意味著我們的價值的提升。每一次碰撞都在向我們展示一條通往更廣闊天地的通道。化學家說,鉆石和炭塊來自同樣的材料。所不同的是,鉆石讀過必要挫折學院,他的炭塊妹妹卻沒有經受過任何磨煉。
任何一顆鉆石都要在磨難的坩鍋里結晶,任何一塊真金都要在烈火中得到提煉。
跛子姑娘與她的母親
一天晚上,我正在伊利諾斯州的一個夏令營里演講,一位坐著輪椅的殘疾姑娘被推進帳篷,一直被推到講臺跟前。
我講的主題是挫折大學。不一會兒,這位殘疾姑娘的臉上開始放出光芒,看起來比腳燈還要燦爛。
她知道什么叫挫折!
最后,我走到她的跟前,對她說道:“小姐,謝謝您來到這兒。我的感覺是,我只是高談闊論,真正的演講人是您。”
她的臉上洋溢著何等燦爛的微笑呵!
“是的,我知道什么叫挫折,”她說,“我一直生活在苦難之中。然而,在這把輪椅上,我學到了我所知道的一切。我學會了什么叫忍耐,什么叫善良,什么叫友愛,什么叫勇敢。”
人們告訴我,這位殘疾姑娘是這個小鎮上心地最善良、最受人愛戴的人。
然而,她的母親卻毫無理由地插了進來。是她將這位姑娘推進帳篷的。她的個子很高,表情莊重,衣著體面。她住的是這座城市里最好的房屋之一。只要是錢能買到的東西,她的家里應有盡有。
可錢似乎無法買走她臉上的愁容。
“演說家先生”,她問,“為什么大家都喜歡我的女兒,很少有人喜歡我?為什么我的女兒非常開心,我卻無法開心?我的女兒總是非常開心,可她沒有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我應該開心,可這些年來我從未開心過。我為什么總是不開心呢?”
能向她解釋什么呢?我忍了又忍,還是說道:“夫人,我不想冒犯您,但我確實認為,您不開心的原因只有一個,您碰的壁不夠多。”
我發現,無論何時,只要我不開心、自私或人們沒有善待我,我就知道自己又該碰壁了。
那位跛腳姑娘顯然超越了她的充滿嫉妒的母親,這是因為,比起殘疾的身體來,自私的心理更使我們殘疾。
病榻上的磨煉
只要看到醫院里或療養院里的一排排病床,我就想祝賀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人們。這是因為,他們正在接受人性教育,正在學習人生中的寶貴經驗,正在培育諸如耐心、同情心、愛心、信念、勇氣之類人生中珍貴無比的精神財富。
比起對數表來,世界更需要人本主義精神。只有那些經歷過苦難的人們才能更富同情心,才能成為大眾中彌足珍貴的一小部分。比起圖書館和基礎學科來說,磨難對我們的作用似乎更加重要。
銀色光環
生活中沒有退步。只要我們肯學,無論什么經驗都是我們需要領悟的章節。
我們總是將降臨到我們身上的好事看作是真實的,總是拒不接受不期而至的不幸。
然而,荒年往往比豐收更有利于我們的成長。豐收時節,我們用錢包去包裝一切;荒年來臨時,包裝一切的是我們的真心。
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非總是等價的。物質生活富裕時,人們會說:“這不是我所建造的巴比倫嗎?”
可能就在此時,這座所謂的巴比倫的墻上卻會出現某些預示著它的覆滅的神秘字跡,從而使我們狠狠地碰一次硬壁。
想一想吧,可能就在今天,某種不幸正在降臨到你的頭上。你的家園可能失火;我們并不希望你的家園失火,但可能有一家現在正在燃燒;一場大火可能席卷你的城鎮;你的生意可能破產;你有可能傾家蕩產;你有可能聲敗名裂;上帝也有可能奪去你的至愛的生命。
此時,你會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千萬當心,你的一些朋友會說:“我真為你感到遺憾,你完了。”
別相信他們的話,因為這是不對的。你的“朋友”或對手就是希望你認為自己已經完了。他們希望你自己可憐自己。
但你沒有完!你也永遠不會有完的時候!
事實是,你的真正的人生正在揭開全新的篇章。
你愿意學習必要碰撞這一課嗎?
不管是碰到大火、龍卷風、交通事故、瘟疫,還是遇到可能的其他任何災變,同情、勇敢、情誼、友愛之心總會伴隨著你。
每一次逆境的陰云背后,總是籠罩著一圈銀色的光環。